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浙江省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浙江省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时间:2016-08-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浏览:【字体:

    第二节  积极推进“制造业强市”和“服务业兴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制造业提质“百千万工程”、“四换三名”、“四化千项”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的引领带动效应,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培育和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融合示范企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装备更新、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块状经济整治提升,切实消除环境污染以及安全生产隐患。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积极开展增材制造、柔性制造、互联定制、云制造等现代制造模式应用试点和推广,全面推进产业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进制造业国际化,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转变加工贸易方式,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保持建筑业持续稳定增长,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到2020年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境外建筑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实施以“一五五”为主要内容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五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实现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程建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序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以上海迪士尼开园及我市引进启动一批百亿级重大旅游项目为契机,坚持市场化导向,着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努力实现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产业融合和组织模式创新。加快企业梯队建设,引导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企业整合人才技术和组织管理资源,利用资本市场开展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改组。积极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强化产品链整合,推动有实力的企业由产品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建立协作关系,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启动“专精特优(新)”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或单打冠军。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全要素军民融合,加大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优质资源项目的对接,推动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民”。加大军地两用技术开发,依托中国电科36所等重点研究机构,整合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积极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copyright dedecms

  联动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强市。强化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加快以供给端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倡导“嘉兴质造”。强化以技术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推动女装、毛衫、皮革、智能家居等一批有条件的产业集群打造成全国性的区域品牌,争取建成4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重视商标品牌培育保护,鼓励支持争创驰名商标,建设“品牌强市”。到2020年,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5件,省著名商标300件,省级以上质量奖5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5家。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节  加快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加快构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农业,在农业内部进行科技化、规模化、组织化等改造,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大力推广“粮经结合万元千斤”种植模式、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农业与旅游文化结合发展模式、农业与科普教育结合模式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实施百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和基本农田质量建档工程,探索休耕轮作等农业耕作方式,努力建成全省优质粮油产业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业生产“四化”样板区、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织梦好,好织梦

  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纽带,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优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探索发展大数据驱动的订单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稳定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 dedecms.com

  第四节  分类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高水平建设重大产业平台。以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空间集聚集约集群、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空间整合、体制融合和功能提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省级开发区争创为国家级开发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力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向重大产业平台布点落户,加快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培育形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推进重点企业向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创金融、现代商务服务、新型商贸等六大类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市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实现同类企业、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配套机构在一定空间集聚,进一步增强集聚区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结合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业态发展,聚焦信息、文化、旅游、时尚、金融、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八大产业,兼顾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形成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特色小镇。力争到2020年争创省级特色小镇15个,规划建设市级特色小镇30个。 织梦好,好织梦

  稳妥推进市级工业功能区优化整合。围绕建设产业生态圈,推进园区综合整治、退二进三和整合撤并,加快实施形象、功能、产业、管理“四大提升”工程,实现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提升,将具备条件的乡镇工业区作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重要延伸和平台节点。调减村镇非重点工业区块,转型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业。加强乡镇工业区与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对接,探索实施企业和项目跨区域流转机制,形成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市级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梯度有序、集约高效产业空间格局,实现布局优化、特色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四章  打造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

织梦好,好织梦

  大力实施城乡区域一体化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五个统筹”着力加强城市工作,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区域竞争力。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节  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设施建设等条件,按照主体功能区制度要求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三区”市域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主体功能更加约束有效、空间集约集聚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要素流通更加畅通的协同发展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一核”。即中部主城区,重点推进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相向集聚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努力打造成为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人才集聚高地。

织梦好,好织梦

  ——“三带”。即“北部湿地生态发展带、中部核心集聚带、南部滨江滨海保护开发带”,以都市区要素自由流通功能要求和网络型田园城市形态要求,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实现经济、生态、文化串联。北部湿地生态发展带通过北部沿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嘉善北部、秀洲北部、桐乡西北部相关特色镇、古镇及生态保护区域等节点,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重点发展生态湿地旅游、古镇文化休闲等业态。中部核心集聚带通过市域中部沿沪杭交通轴线(高速公路、国道、铁路),连接嘉兴市区与嘉善、平湖、桐乡、海宁中心城区等节点,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城市高端服务业。南部滨江滨海保护开发带通过沿江、沿海大通道建设连接海宁南部、海盐中心城区、嘉兴滨海新区等节点,以产业转型与保护开发为前提发展临港先进制造、滨海特色旅游等,全力构建近海海域及钱塘江水域蓝色生态屏障。

dedecms.com

  ——“三区”。即临沪发展区、临杭发展区和滨海沿湾发展区。临沪发展区包括嘉善县域、平湖中心城区及北部区域,临杭发展区包括桐乡市域、海宁中心城区及中西部区域,重点是强化沪嘉、杭嘉边界地区及重要交通轴沿线地区开发,积极承接上海及杭州功能外溢。滨海沿湾发展区包括嘉兴滨海新区、海盐中心城区以及海宁尖山新区等,依托滨江滨海岸线资源成为衔接上海、宁波港口资源的主阵地。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节  形成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 dedecms.com

  强化发展空间总体管控,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利用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生态要素集中区域,共同打造网络型田园城市发展架构。 dedecms.com

  ——城镇空间。基于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区(园区),按照市域总体规划统筹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划定城镇空间1114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26.4%。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5平方公里以内。构建形成“1640”和“四百一千”城乡基本框架,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城镇经济发展功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业空间。基于现有耕地、林地、园地等农业用地及部分农村建设用地,划定农业空间2310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54.7%。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810平方公里,其余农用地500平方公里。构建形成嘉北片、嘉中南片、嘉东南片三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2(国家级)+36(省级)+64(市级)”农业园区,及100个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 copyright dedecms

  ——生态空间。基于全市水源保护地、生态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部分耕地等生态要素集中区域及水系、重要道路沿线区域,划定生态空间799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18.9%。构建形成“一片、一带、七区、十一点、三十八廊”网络状生态空间布局,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节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内容来自dedecms

  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全面贯彻落实市本级发展“十八条”和产业发展规划,因势利导、突显特色,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和能级,着力集聚高端现代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注重培育文化内涵,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繁荣繁华的现代化城区。 本文来自织梦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重点功能区域错位发展,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形成环城河以内历史文化商贸中心。加快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科技城(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重点板块建设,注重提品质、强功能、出形象、重效益,成为提升市区经济主平台。绿色低碳发展湘家荡及北部湿地区域,串联温泉、古镇等资源,构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空间和城市休闲、健康养生新空间。依托军民合用机场建设,高起点规划临空经济区建设,整合提升现代物流板块。改革完善中心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机制,理顺各开发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市级政府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土地指标配置等的统筹力。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深化拓展城市历史风貌保护。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规划与设计,传承和展示“越韵吴风、水乡绿城”的嘉兴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记忆。重点在环城河周边区域以及古运河两岸按照名城保护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做精做优月河、芦席汇、梅湾街等区域,加快文生修道院、杉青闸片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月芦文杉”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湖滨及西南湖生态湿地区块开发建设,保护和利用好中共“一大”会址等革命文化遗存、近现代工业遗产、优秀历史建筑,确立大南湖旅游概念。推进马家浜、子城等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具有嘉兴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逐步形成运河古城、南湖和子城三大核心板块,进一步彰显嘉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本文来自织梦

  ——增强中心城市四大服务功能。强化创新服务功能,继续引进集聚国内外大院名校,扶持壮大现有科创平台和研发机构,推动泛孵化器扩规模、强功能、提质量,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突显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做强南湖基金小镇、嘉兴国际金融广场等平台,引导区域银行、基金、后台服务等金融资源集聚,突显中心城市金融服务主导地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康复机构、休闲养老机构、文化体育主体等,构建领先全市的社会发展平台,突显中心城市在公共社会事业领域领先位置。强化枢纽集散功能,加强智慧物流、旅游集散、信息汇集等载体建设,建成东联西拓、通江达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辐射枢纽。

织梦好,好织梦

  强化副城综合实力。突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全面推进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滨海新区特色化、功能化发展,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区域竞争力。 织梦好,好织梦

  强化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深化全市“一盘棋”理念,建立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和管控机制,统筹推进主副城协同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体系。适时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健全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增强市级财政统筹调控能力,统筹安排城际交通设施、引水工程、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等跨区域民生项目。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节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加快建设现代新市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把城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节点,分类推进新市镇建设发展,发挥好镇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着力加强新市镇的集聚功能、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等核心功能建设,打造“美丽新市镇”。与中心城市、副城毗邻的镇,重点强化与城区的协同发展,共享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和交通设施。其它新市镇,根据区域关联性,引导新市镇组团发展和协同发展,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共享。推进“一镇一品一链”建设,提升发展本地成熟产业,积极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特色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深入实施老集镇提升工程,加强撤并乡镇集镇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城乡一体新社区的重要集聚点。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小城市试点培育。以小城市试点创建为抓手,合理优化小城市试点布局,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有序推进市政环保、科教文卫体和商贸综合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综合执法、土地储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向小城市延伸,赋予小城市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着力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和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小城市人居环境。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五节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内容来自dedecms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抓好改革赋权、转型强农、治水美村、惠民增收等各项工作,更好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集聚点规划,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方向,加快待整治的自然村落向“四百一千”靠拢集聚。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主题,彰显传统江南民居格调和时代新风貌。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融合互动,打造别致多样、干净整洁、留住乡愁的韵味乡村。 织梦好,好织梦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收益分配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有偿退出(回)占有的农村集体产权。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整治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倒挂等问题。完善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规模化流转。 copyright dedecms

  全面提升城乡建设风貌。加快农村“低小散”工业向市镇工业园区“退散进集”。以全面创建“无违建”县(市、区)为抓手,加强“两路两侧”等重点建设,深化拆改结合、拆建结合、拆用结合,努力拆出发展新空间、改出美丽新家园、用出持续高效益。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市容市貌、镇容镇貌、村容村貌。

dedecms.com

  第五章  构建江南水乡优美生态环境

dedecms.com

  坚持绿色惠民,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建设“美丽嘉兴”。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第一节  打造天蓝水清地净城乡环境 copyright dedecms

  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源头治水、系统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打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水污染专项治理和清洁化改造,以及禽畜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城乡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县级以上主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乡镇纳污管网配套建设和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实现达标入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提标改造,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增强城市蓄水、补水、净水、排水功能,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及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实施生态修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疏通流水肌理,贯通水系经络,促进水体流动。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在上游来水水质达标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实现以Ⅲ类水为主体。 内容来自dedecms

  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以PM2.5防治为重点,大力推进“五气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全力整治燃煤小锅炉,全面淘汰高污染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锅炉及非禁燃区10蒸吨/小时以下分散燃煤锅(窑)炉,实现城镇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创建全覆盖。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强化车船尾气防治,加快老旧车辆船舶淘汰,全面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全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共汽车中清洁能源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全面开展城市扬尘、餐饮油烟污染及秸秆焚烧综合整治。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下降至43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5%以上,基本不出现重污染天气。

本文来自织梦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开展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的试验示范。推进农田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创新和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深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综合防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以工业用地退出转性为重点加强土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监管,强化责任归属。建成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全面完成各县(市)固废处置设施建设,着力控制新增土壤污染。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科学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突出水源保护区、集中连片湿地、重点河道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推进平原绿化造林挖潜提质,积极开展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及大型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加快实现绿化、彩化、文化融合。构建城市绿色慢行空间和高品质绿道系统,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建设千里绿道网。强化钱塘江、京杭运河、红旗塘、太浦河等生态屏障功能,加强河道、湖荡、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推进北部湖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植被绿化的生态功能。加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海湾、河口、海岛等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大力整治近岸海域污染,构建百里海塘等滨海生态走廊,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符合田园城市导向的休闲观光农业、湿地农业等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开拓农田的生态功能。加大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节  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加大纺织印染、造纸、石化、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积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稳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加快推进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节能和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用水定额管理、阶梯水价等机制,加快节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水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亩产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挂钩制度。加快“三改一拆”、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有机更新等步伐,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地量控制在23.4平方米以内。 dedecms.com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各环节和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的发展,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高效产出。积极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严格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推进行业性和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新、扩、改”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管理。推进社会层面循环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发展,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有效保障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积极推进海宁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城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4%,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达指标。 copyright dedecms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发挥低碳发展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制度。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大力发展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产业、能源、建筑、交通、消费等领域低碳发展,控制建材、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排放和城市排放。支持开展国家绿色重点小城镇、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等示范试点建设。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3%。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完善环境治理基础制度。落实中央关于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各项部署,探索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制度、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等制度措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打破要素交易行政边界,进一步打造全市统一的交易市场,提升交易平台能级。探索扩大要素可交易种类和范围,形成用能以及水电气等各类资源要素市场化、差别化价格形成和供给机制。完善用能预算化管理、用能权核定和差异化超用能收费制度。

内容来自dedecms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认真落实《环境功能区划》,严格环境准入。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以环境损害赔偿为基础的环境污染责任追究体系和第三方治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落实重大项目和环保设施布局建设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制度创新,减少各类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