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山西省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山西省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时间:2016-08-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朔州市人民政府 浏览:【字体:

  第五节 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dedecms.com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改造提升向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扩张转变,从一般性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向现代生活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的方向转变,以服务业龙头项目为抓手,强力突破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晋西北现代商贸重地、山西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国内一流及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地。

copyright dedecms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突破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困境,提档升级传统服务,形成新的增长点。以朔州城区为商贸中心,引导商贸业向增长极点和发展轴线集中布局;依托怀仁海宁皮革城,高标准打造专业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周边辐射功能;引进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和大型商贸集团,建成购物、娱乐、休闲、健身、文化、餐饮等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服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城区三级商业、四类批发市场、城镇商业、网络商业等现代商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络、商业街、电子商务服务业与无形市场联动的朔州大商贸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5%;进出口总额达到80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6.5%;商贸流通业占GDP的比重达8%。壮大健康休闲产业。发展特色食材和特色餐饮,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市场;力争引进10个健康产业服务项目,争取建成山西省一流休闲城市,打造晋西北健康休闲产业高地。 织梦好,好织梦

  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以创新驱动、技术牵引为发展战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应用水平,完善硬条件和软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高端化、加速化发展。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吸引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加工制造基地落户我市;以政府采购电子商务为引导,尽快推进B2B、B2C及C2C电子商务模式;依托物流、金融、科技、旅游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结合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创建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数字动漫”等创业园区。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领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0年支持建立全市行业科技、教育、卫生、电力、陶瓷、畜牧业、工商、食药、质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10个以上。加快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把金融业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来规划和培植,强力推进金融振兴与创新,充分挖掘金融领域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提升金融对我市经济的支撑振兴作用。深化市级“助保贷”工作,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设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到2020年,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20%。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服务产品。培育我市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促进科技支撑与产业振兴、企业创新相结合,完善“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家庭、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服务高效、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

dedecms.com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园区建设成果,推进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一批有影响力的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推进物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一中心、八平台”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物流通道建设。依托大秦、京包、北同蒲铁路大通道、高速公路网及干线公路,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朔州机场建设工作,重点促成大西高铁客运专线朔州段建设。建设和完善7座物流园区,建成枢纽中转型、县市配送型、专业市场服务型为主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构建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北方煤炭物流中心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快我市以“边塞文化”为核心、以“休闲避暑”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突出塞外风情、长城古堡、佛教古建,整合历史文化内涵和地理气候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朔州旅游品牌。以应县木塔申遗为契机,以大广武景区、金沙滩古战场和杀虎口为代表的边塞文化旅游景区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并放大以应县木塔和朔城区崇福寺为龙头的佛教古建文化、以平朔露天煤矿和神头电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化、以“右玉精神”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创业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古村古堡和特色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休闲体验文化,积极构建应县木塔与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五台山、大广武与雁门关一体化的区域协作旅游大格局,深度融入晋北旅游黄金圈,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的自驾游基地,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北方最佳的避暑休闲胜地。加快桑干河的旅游休闲开发。全力打造右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A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组建集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公司。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搭建全方位开放的旅游招商引资平台。多层次完善配套设施。开展旅游公厕标准化建设和上档升级工作,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建60座厕所;建设好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优化景区间交通衔接,新建、改建旅游公路100公里以上,完善标识标牌、加油充电充气站、救援点等配套设施;在中心城区或交通枢纽建设功能齐全、信息化服务水平较高的旅游集散中心;开竣工一批星级旅游饭店项目和特色民宿;做好应县木塔、崇福寺、杀虎口、金沙滩等A级旅游景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强化推介拓展工作,持续加大朔州旅游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到2020年,争取升级1个4A级景区为5A级景区,创建2-4个4A级旅游景区,3-5个3A级旅游景区;做大1个旅游商城(怀仁海宁皮革城),创建2个旅游名城(朔州老城、应县县城),做强3个旅游古镇(凤凰古城、旧广武城、右卫古城),建设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00家旅游示范客栈(农家乐)、3000家旅游经营摊点,带动30000个涉旅就业岗位,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70亿元,年均增幅15%。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六节 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本文来自织梦

  以“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粮改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dedecms.com

  建成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坚持“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探索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领头雁和核心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基地。重点推进草业发展四个“1”工程、积极打造畜牧养殖三大板块,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龙头企业。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跨区域、集群式、板块化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四个平川县区重点发展玉米、瓜菜、设施农业和规模健康养殖等高产高效农业板块;平鲁区和右玉县重点发展杂粮、马铃薯、胡麻和生态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板块。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规划建设玉米优势生产区,打造一批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开展杂粮产业振兴工程。重点发展燕麦、荞麦、谷子、绿豆等4种优势杂粮,集中打造20万亩有机燕麦、10万亩有机荞麦和10万亩杂交谷子基地和10万亩绿豆基地,建设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县和集中连片的杂粮种植带、种植区,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杂粮专业市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工业化、企业化运作为主,农户家庭生产为辅的理念,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新型材料、新型机具、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实施无公害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绿色品牌,推进设施蔬菜适度规模发展,加强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和管理,到2020年,设施农业发展到20万亩。促进果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设5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和30万亩水果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完成11.2万亩田间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突出抓好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和机械深松整地,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粮油高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园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种业创新工程。围绕玉米、马铃薯、杂粮、瓜菜四大产业,完善良种繁育、新品种展示示范、种子质量检验、种子信息网络等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农产品品牌塑造工程。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进出口基地认证的申报工作。财政奖励与企业宣传相结合,大力打造特色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机化薄弱环节生产机械补贴力度。推广普及新机具,确保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再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畜牧基地建设为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做优一产,优化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改饲统筹,农牧结合,使农产品生产更契合消费者需求。做强二产,以市场为导向,全产业链开发名特优产品,向产业链要效益,向品牌要市场,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活三产,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 本文来自织梦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每年至少认定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每县至少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提升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六个一批”,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即: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亿元的标志性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全国知名品牌;扶持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产销地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业物流中心;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融合的优势产业体系。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家,10亿元以上的5家,1亿元以上的30家,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7.63%。围绕全市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投入,加大种子、土肥、技术、植保、植检等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建设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以及朔州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平台。 内容来自dedecms

  扶持农产品新型流通业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雁门关农产品物流园区,推进4个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动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切实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加快把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发展农产品“互联网+”电子商务。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完善信息查询、信用保证、网上签约、纠纷仲裁、网络结算、送货验货等制度,规范网上交易行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七节 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金融振兴、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三个突破”,着力解决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dedecms.com

  大力促进金融振兴。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融资机制、方式、服务创新,逐步建成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多种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开展金融招商活动,吸引各金融机构在我市落户或开办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组建朔州农村商业银行。扶持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励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发展民营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深化与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对我市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争取授信规模扩大和审批权限下放。灵活运用PPP等新兴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互助担保基金,扩大抵押品范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收储、流转、处置服务平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理财和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培育上市公司,支持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优秀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上市。创新债券融资方式,引导企业通过发行各种债券开展直接融资。推动险资入朔,强化保险资金在我市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股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设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加入征信系统,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监管,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5%以上,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融资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组建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指导全市企业创新工作。由科技部门牵头建立委局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统一的科技项目分类类别,统筹资金、项目,建立科技公用信息平台,负责市级科技项目的统一管理。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投入机制,将科技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大型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措施。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引导本土企业家投入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行列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陶瓷产业等领域,依托优势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运用市场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围绕制约我市产业创新驱动的关键技术,以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依托,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实体,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与外地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改革。赋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完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激励机制。支持办好朔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等三所高等院校。建设好我市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区,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大众创业培训基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等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固废工业园区粉煤灰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建设。加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陶瓷、固废综合利用、特色现代农业等为重点的科技攻关。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4%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 技术合同交易总额1.3亿元;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全部建成,入住科研机构30家以上,在孵企业达到8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共计达到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超过15%。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向民间资本开放。全面梳理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用地、财税、就业、投资、减负等各项政策,清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从朔州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物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牧业,支持资源型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民营企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转型。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努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品牌优势、特色优势、协作优势。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强化创业培训,深化创业服务,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并购股权、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促进民营经济开放合作。进一步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营造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年均新增1.5万人以上。 织梦好,好织梦

  第八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dedecms.com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人才优势要求,深入实施《朔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开发模式,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程。对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探索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保障配套管理办法,开展“朔州人才回朔州”活动,探索建立“朔州籍人才信息库”,鼓励回乡创业投资,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参与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制定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制定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成长政策体系。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一齐抓,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把我市建设成适宜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集聚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学科发展,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互惠互利为纽带,灵活采取党委政府邀请、用人单位聘请、项目合作引进、搭建创新平台、开设论坛讲座等方式,积极探索人文关怀为先,不迁户口、不改变人事关系、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柔性”引进机制,大力引进集聚外脑外智,破解朔州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引进留住难的问题。对引进的人才除了给予相应薪酬待遇外,还要帮助解决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交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引进的环境。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或实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400人左右,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物流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达到100人左右,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达到2.6万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完善现有人才流动使用机制。深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打破身份限制,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职经历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职务考核内容,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予以考虑;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到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导师、教授,从事科研和教学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充分发挥和调动高层次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政府领导结合所分管的工作和包联的重点项目或企业,加强同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每季度与高层次人才至少联系1次,通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听取对党委政府决策、重点政策法规制定和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实施产业首席专家(顾问)制度,探索“聘请一名首席专家,引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一支本土人才队伍,提升发展一个产业”为特色的人才嫁接新路,最大程度地引进和培训我市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dedecms.com

  第四章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协调性,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推进均衡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完善城乡结构体系。按照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完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区域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各县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区域定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创新“五规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朔州城镇布局现状、产业分布特点和转型升级发展要求,着力推动形成“一核两轴两板块”的市域城乡主体功能空间新格局。“一核”为朔州中心城区。由朔州主城区、朔南新城、神头镇的紧凑型城镇组团和平鲁区井坪镇、向阳堡、白堂的一体化城镇组团共同组成,集城区文化、商贸、服务为一体,是朔州市的市域发展中心和枢纽,带动和辐射全市各个节点的发展,也承担着引领东西两区联动发展的枢纽职能,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轴”为大运高速朔州段、西纵高速朔州段。以“两轴”为基础,实施中心带动和轴线集聚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快速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两板块”为东部转型先导板块、西部生态提质板块。东部转型先导板块包括中心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的平川区域,是全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试验先行区;西部生态提质板块包括右玉、平鲁等西部山区,重点进行生态环境的保育,通过支持西部地区的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东西联动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中心城市与周边的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的市域城镇集群。立足朔城区、平鲁区、山阴、怀仁、应县、右玉各县(区)在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差异,依托各自优势,优化区域要素配置,建立各具特色的经济结构,实现各县(区)的良性互补和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特色城市品牌,积极实施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平鲁区井坪镇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培育壮大一体化发展区域。按照“一核两轴两板块”功能要求,突出特色,形成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edecms.com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提供有力支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加快发展高速路、提升改造干线路、建好高铁机场路、打通西部瓶颈路、铺筑农村小康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主体,快速客运通道为纽带,高密度农村公路为支撑,旅游公路和国防公路为补充的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公路交通网络。推进西纵高速朔州段、环城高速东北环建设,形成境内“两横两纵一环三连接”高速公路网。加快应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朔州机场和大西高铁客运专线朔州段建设,规划建设直达机场和高铁站的快速通道,使公路网络与民航、铁路、城市交通和邮政有机衔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市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信息等各类管线设施布局,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3%,城镇燃气普及率达93%,城镇用水普及率达99%,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网,按需及时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增加线网密度,提高覆盖率。到2020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疏通市区主干道路和次干道路网结构中的问题“节点”,形成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体系。到2020年,实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8平方米。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实施城市增绿工程,启动绿道绿廊建设试点工作。到2020年,城市(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绿化覆盖率的指标要求。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重点做好平鲁区和怀仁县创建“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市实现数字化城管平台联网,新增固定宽带用户5.4万户,城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70%以上,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节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城带乡、城乡互惠,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城乡统筹、产城互融创新朔州城乡一体化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机制逐步消除。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进城农民、城中村居民和采煤沉陷区群众三个群体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实现10万人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异地搬迁、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实施移民并村。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合理分担公共成本,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统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双稳定”农民增收工程。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立新型城镇发展体系。采取区域点—轴—网体系的空间整合模式,促进城镇之间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各类要素向核心地域和主要轴线、节点上集聚,建立起以紧凑、组团式中心城市为核心,大县城为节点,小城镇为主干,新农村中心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结构。分别以朔州主城区、平鲁城区、山阴县城、怀仁县城、应县县城、右玉县城为核心,与周边乡镇、农村居民点、产业区共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集聚组团,构建“1413”的紧凑组团式城乡发展新格局。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到2020年,主城区容纳城镇人口约60万人左右。4个县城容纳城镇化人口50万人左右。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和新农村中心社区的集聚能力,形成0.5万人左右的重点集镇10个、0.1万人左右的中心村300个,共容纳城镇人口20—30万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大县城和特色镇建设。科学规划县城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坚持拆建并重,着力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推动县城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均衡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矿棚户区改造及新建煤矿的生活区尽量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安排。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推动各县区依托优势创特色、挖掘优势造特色、错位发展争特色。朔城区围绕“南延、西拓、中改、北提”战略,扩容提质;平鲁区按照“1430”城镇化布局,高标准建设市政十大工程;山阴县以桑干河生态新区建设为核心,以美丽山阴、塞上明珠为目标,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怀仁县积极推进撤县建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系景观”,全力打造华北最美县城;应县以木塔申遗为龙头,以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建设辽金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旅游美城;右玉县以大县城带动大农村为方式,突出“绿、净、美”理念,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宜居县城,构建绿色生态的城镇空间,建设富饶舒适的美丽乡村,形成一城、三镇、五十村城镇体系;全力推进开发区“十大工程”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在全市选择10—30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

织梦好,好织梦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坚持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分期分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区的推进方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朔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四美”宜居乡村。完善设施提质工程。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和连通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农民安居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有序推进采煤沉陷区村庄治理搬迁工作。到2020年,完成74个村庄18478户的治理搬迁工作,基本解决采煤沉陷区农民群众安居问题。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立完善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到2020年,重点镇公共供水普及率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70%左右,全市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宜居示范工程。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重点打造工矿一体示范村、历史文化示范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及休闲旅游示范村等,到2020年,全市重点建设108个省、市、县三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dedecms.com

  第三节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依托朔州丰富的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长城关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宣传和弘扬“右玉精神”,发挥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人物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强社风、家风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形成良好网上舆论导向,发挥网络正能量。 内容来自dedecms

  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出版权、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重点发展图书报刊、演出娱乐、影视剧等产品市场,加快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文化产业流通体系,健全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文化服务中介机构,加强监管、协调、维权等文化行业组织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安全。积极支持个体创作者、文化工作室、民办非企业文化机构发展,鼓励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广武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朔州市七里河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引导群众转变消费理念,重点提供特色化、个性化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基层、贫困群体、农民工、特殊群体的文化扶持力度,形成新的文化增长点。

内容来自dedecms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共享共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扩大公益性文化服务覆盖面。实施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龙头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增强朔州文化影响力。依托我市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以《杨家将》、《广武传说》、《杀虎口》、《李林》等剧目为重点打造文艺精品。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实施戏曲传承保护工程,振兴朔州戏曲事业。积极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大展览、文艺演出和赛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办好中国 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等优秀文化活动,重点打造右玉冰雪项目、马术项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推进应县木塔申遗工作。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积极参与山西品牌丝路行、山西品牌中华行,提高朔州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节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贯彻落实国家、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军民深度融合运行管理体系,探索军地双赢、互促共进、具有时代特点的军民融合发展途径。 dedecms.com

  建立军民融合运行体系。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改革。成立朔州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市县两级力量,对全市军民融合工作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军民融合协调机制,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实施军民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运行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强化法治保障,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以陆上交通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及人防设施为重点,促进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升级,努力形成朔州特色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新体系,形成以国防动员保障为重点,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军民融合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提高党管武装保障水平。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