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产业综合 > 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

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持,本文提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概念,包括8种不同的能力要素,并构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形成模型,探讨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各能力要素形成的不同影响。通过对我国新兴产业领域29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测量模型结构合理;其形成依赖于隐性需求(需求侧)、资源和服务(供应侧)获取;各能力要素的形成受供应侧和需求侧的影响各有不同。

copyright dedecms

[关键词]原创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隐性需求;资源和服务;结构方程模型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引言 内容来自dedecms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培育和发展原创性新兴产业,对于自主掌控技术和经济命脉、极大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由于并不具备原创的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多采取引进发展策略,缺乏核心竞争力,往往只能处于新兴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源消耗等比较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如龙芯芯片、PDP等离子平板显示技术、永中Office软件等,又由于多方原因难以顺利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1]本文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我国缺乏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能力。为此,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国家或区域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测量这些相关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哪些条件?在这些能力的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显然,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科学的回答,必将影响到我国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目前国内外对上述问题还缺乏相对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已有文献中存在一些与自主培育新兴产业相关的能力概念,如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等,但是其关注点与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仍有不同。基于对原创概念的研究,[2~3]本文认为,原创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或区域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培育出能够自主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新兴产业。虽然也有学者提出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等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其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能力,是通过充分发挥自主特性,整合各种资源并调动相关的企业创新支撑能力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一种能力,其主要关注点是创新方面的自主性;[5,6]原始创新能力是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开发突破性新技术的能力,是原始性的知识创新或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形成原创性的新技术,并开发出能够适应人类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创造出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其主要关注点是创新成果的原创性、首次性。[7]这两个概念都只是聚焦于创新活动,并没有侧重于产业的发展。很明显,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不仅仅包括创新活动,它是个庞大的工程,有着高度复杂的过程。而且这两个概念都是在现有产业已经形成的前提条件下,分析如何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层级的提升,并没有侧重考虑到从无到有促进一个新兴产业形成所需要的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因此,基于能力理论,从更为全面、更有针对性的角度,本文首先提出涵盖众多能力要素的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形成模型,并结合我国新兴产业领域29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探讨分析其形成机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在形成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时具体要分别注意哪些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提升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copyright dedecms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内容来自dedecms

1.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构成要素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定义的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是指:为了满足市场隐性需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行为组织集成运用各种资源和服务,使得国家或者区域能够在全球、本国或本区域范围内首次培育出具有全新产业形态的原创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其中,隐性需求指的是人们尚未自觉意识到的、朦胧的、没有明确的具体需求满足物的内在要求,是目前尚无法由现有产品来满足的需求,非显性需求。国家或区域形成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隐性需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政府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原始培育能力的主要行为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是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的主要来源,这些成果通常是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对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流通,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创新活动的效率,进而有助于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其制度创新能力对于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培育形成原创性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强弱不仅与行为组织自身的能力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各行为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结合方式。

copyright dedecms

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需求、知识、制度、产品、文化等很多方面,而且其培育过程很长,需要经历很多阶段,因此,要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必然需要具备很多不同的能力。具体来说,要形成原创性新兴产业,就离不开对新知识的开发和运用,通过开展大量的创新工作取得基础性的原始创新成果,通过重大科学发现从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8]这必然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同时,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还需要具有能够满足新需求的创新产品,由于没有现成产品做参照,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突破性新产品的研制、设计和开发。此外,工艺创新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新产品的性能、价格和生产效率等,要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就需要致力于高效地提供高质量、低成本、高性能的新产品,这必然需要具有较强的工艺创新能力。同时,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还会涉及到企业、高校、政府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要提升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就必须增强产业相关各方的系统协同创新的能力,通过促进各方生产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配套创新,获取协同效应,进而降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加速产品创新、实现协同生产和市场开拓等,因此,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协同创新能力。此外,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能够通过市场创新,发现或创造新需求、开拓培育新市场,[9]实现对原创性新产品的快速销售,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创新能力。另外,原创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更高的风险性特征及创新性要求,[10]更加需要对其创新活动进行保护和激励,通过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政策、制度等的创新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对创新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从而提升产业相关各主体开展原始性创新的内部动力及强大的外部压力,提高原创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因此,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制度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还需要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新技术方向、新需求方向等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更有针对性、预见性地调整或制定政策制度、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和服务,掌握发展时机,获取发展主动权,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快更好地促进原创性新兴产业形成,因此,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演进方向判断能力。最后,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还需要将原创性的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大规模应用,这就要通过对产业领域内相关配套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协同来实现规模化生产,确保新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且质量稳定可靠,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最终提高产业的利润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应由8个方面的能力要素构成,分别是知识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演进方向判断能力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如图1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2.隐性需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需求拉动理论,可以认为市场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和目的,任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市场需求这个源头,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和归宿,离开了市场需求,原创性新兴产业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只有在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对市场进行深刻洞察之后,才有可能开发出真正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新产品,从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不断扩大新产品的市场规模。显然,市场需求对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很多学者对促进新兴产业形成的需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够形成或发展,完全是为了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效用系统,这些需求无法由现有产品来满足,属于隐性需求。原创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正是通过对隐性需求的深度分析和挖掘,比消费者自己更早地洞察到他们无法表达的深层需要,发现市场空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的准确定位和开发,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为企业发展以及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提供机会。

dedecms.com

有研究认为,企业创新的原点就是掌握了顾客的隐性需求,隐性需求对原创性新兴产业形成所需的各种创新能力的培育有显着的引导作用。例如,产品创新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来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新产品满足隐性需求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这是产品创新成败的关键;协同创新也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消费者需求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能够弥补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局限性,提供给制造商有价值的新产品概念和设计信息,推动并加速创新产品,等等。综上所述,隐性需求对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copyright dedecms

假设1:隐性需求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正相关。

dedecms.com

3.资源和服务 内容来自dedecms

资源指的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有用的要素存量,只要能使一个企业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有形或无形的生产要素都可称为资源。资源基础理论和能力理论表明资源是能力的基础,[11]能力是对资源的运用,资源对能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Hafeez(2002)指出,资源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刘晓敏(2006)认为,能力和资源密不可分,没有相关资源或具有互补性特征的资源系统就没有能力。[13]Wang(2007)强调只有经过对资源的整合,企业才能提升其各种能力。显然,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中各种能力的形成也都离不开人力、资金、基础设施、信息、知识、技术和网络关系等资源的基础作用,其中人力与资金因素是培育和发展原创性新兴产业相关能力的关键要素和核心资源。[14] 内容来自dedecms

此外,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中各种能力的形成也都离不开多种类型服务的基础作用,服务原本指的是具有或多或少无形特征的一项活动或一系列活动,本文的服务主要指的是技术创新服务,涉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信息服务、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技术转移和推广服务、技术开发服务及咨询服务等。[15]一个国家或区域要培育发展原创性新兴产业,增强各种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建立体系完整、质量优异、相互衔接配套的创新服务体系,不仅要能够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而且还要保障各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相互配套和紧密衔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假设2:资源和服务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正相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综合前述分析,本文构建的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形成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隐性需求、资源和服务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形成,本文构建了隐性需求、资源和服务2个一阶潜变量和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8个一阶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图3揭示了用于探索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各构成要素的培育对不同的资源或需求(即供应侧和需求侧)的要求。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三、研究设计 内容来自dedecms

1.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调查问卷质量,本研究首先采用小样本数据进行预测试,在南京三所高校的MBA学员中挑选所在行业为新兴产业领域或者相近领域的学员,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得到有效问卷56份。通过对预测试样本数据的分析,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的结果表明预测试样本中的数据呈非正态分布的特点,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然后再经过非参数检验、同质性检验、信度检验等多方面的分析,删除了部分测量项目,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共59个问题项,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笔者在调研时选取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包括江苏、湖南、上海、北京、广东、浙江、西安、重庆等地)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12个行业领域内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得到有效问卷295份,问卷填写人及企业样本的特征见表1。对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测量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样本也不存在显着应答偏差。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2.变量测量

dedecms.com

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开发了测量量表。基于Carlgren(2013)、董豪(2017)。[16]等的研究,隐性需求量表设计4个测量项。基于刘晓敏(2006)、[17]仲伟俊(2014)[18]的研究,资源和服务量表设计6个测量项。基于Lambertini(2005)、Liao(2007)、Nieto(2007)、Gupta(2009)、周瑾(2010)、[19]王洪庆(2017)[20]等的研究,在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量表中知识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协同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演进方向判断能力构念均设计6个测量项;基于宁钟(2003)、[21]Sum(2012)等的研究,规模化生产能力构念设计7个测量项。

copyright dedecms

3.数据分析方法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做实证数据的分析。Gefen(2005)指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SEM比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的SEM具有更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对样本数据分布和样本规模没有严格要求,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反映式和构成式测量模型。由于本文调查问卷、模型中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潜变量与其显变量之间的关系等都需要在实证研究中加以验证,综合考虑理论条件、测量条件、非正态分布条件、调查数据的样本量大小、反映式和构成式测量模型的约束等等,本文选择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PLS数据分析方法中的SmartPLS 2.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模型研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实证数据分析与讨论

dedecms.com

1.信度检验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主要采用Cronbach’s Alpha和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两个指标进行测量模型的信度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可见,各构念的α系数和CR值均大于0.7,能够满足研究所需的信度要求。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2.效度检验

copyright dedecms

聚合效度表明了变量与同一构念的其他变量指标确实相互关联的程度,对其的分析基于显变量的载荷系数和平均提取方差AVE两个指标。由实验结果和表2可知,各变量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7,且均达到0.05的显着性水平,且各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说明测量模型有较高的聚合效度。

内容来自dedecms

辨识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构念之间不相互关联的程度,主要通过比较AVE平方根与对应构念间相关系数绝对值进行检验。表3将AVE平方根值置于相关系数矩阵表的对角线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构念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与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说明每个量表均通过了辨识效度检验。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3.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采用AMOS 17.0.2软件进行量表模型整体拟合优度检验(见表4)。可见,各拟合指数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表明假设模型适配情况良好,各变量的因子结构合理,可以进行结构方程的拟合。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二阶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图由于篇幅限制不再列出,由图中数据可知,8个一阶变量(因素构念)之间有中高度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52),各显变量在一阶因素构念的因素负荷量值介于0.73~0.93之间,均大于0.71,且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构念的信度指标值为0.98。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二阶潜变量测量模型的拟合结果为:χ2=784.089,显着性概率值P=0.062>0.05,接受原假设,表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因果路径图模型与观测数据适配。此外,Df=706,χ2/Df=1.111<3,RMSEA=0.019<0.08,GFI=0.910>0.9,CFI=0.995>0.9,IFI=0.995>0.9,TLI=0.991>0.9,RFI=0.917>0.9,NFI=0.950>0.9,NCP=78.089(90%的置信区间包含0),SRMR=0.0291<0.05,这些模型评价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表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假设模型适配情形良好。由以上结果可知,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测量模型的整体结构合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都比较好。 本文来自织梦

4.结构模型评价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使用SmartPLS 2.0对295个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并用Bootstrap算法(case=295,sample=1000)对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进行了显着性检验。图4给出了通过假设检验的最终研究模型,由拟合后模型的路径系数值可知假设H1和H2均成立,即隐性需求和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资源和服务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之间皆显着相关,且显着性水平皆为0.001。此外,由R2值可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在对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各构成要素的资源需求模型进行拟合之后,模型拟合和路径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结果如图5所示。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从图5可以看出,市场创新能力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445,且在0.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而其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37,不显着,这说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中的市场创新能力的培育更需重视隐性需求,即要重视需求侧的作用。因为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创新必须善于捕捉和利用市场需求信息,识别和分析消费者的隐性需求,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以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并通过推动市场对新产品的接纳,从而不断开拓发展潜在市场,因此市场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重点研究隐性需求。类似,从图5中还可看出,知识创新能力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235,且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而其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58,不显着,这说明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更需要重视资源和服务的作用,即应重视供应侧的作用。此外,工艺创新能力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229,且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而其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66,不显着,这说明工艺创新能力的培育更需要重视隐性需求,即应重视需求侧的作用。另外,产品创新能力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330,在0.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且其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42,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这说明产品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同时得到隐性需求研究和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支持,其中更侧重于隐性需求的研究(通过比较路径系数和显着性水平的值可发现)。同理,制度创新能力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39,且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而其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080,不显着,这说明制度创新能力的培育更需要重视资源和服务的作用,即要重视供应侧的作用。此外,协同创新能力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395,且在0.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且其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280,在0.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这说明协同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同时得到隐性需求研究和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支持,两者并重。另外,演进方向判断能力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340,且在0.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而其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043,不显着,这说明演进方向判断能力的培育更需要重视隐性需求,即要重视需求侧的作用。此外,规模化生产能力与隐性需求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74,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且其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278,在0.00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着的,这说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培育需要同时得到隐性需求研究与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支持,其中更侧重于获取资源和服务的支持。 本文来自织梦

综上,为了促进原创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概念,并探讨了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形成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形成需要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支持,以及隐性需求的有效引导,即供应侧和需求侧的作用都很大。(2)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包括8个能力构成要素,每个能力要素的形成受供应侧和需求侧的影响都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市场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和演进方向判断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需求侧(隐性需求)的有效引导,知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供应侧(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支持,而产品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同时注重隐性需求以及资源和服务的有效支持,其中产品创新能力的形成更侧重于隐性需求的有效引导,协同创新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将隐性需求及资源和服务两者并重,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形成更侧重于得到资源和服务的支持。因此,为了发展原创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各种不同能力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区别对待。

copyright dedecms

(作者:龚惠群,讲师,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超,教授,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梅妹娥,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8][9][14][15][17]仲伟俊,胡钰,梅姝娥.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3. dedecms.com

[2]万钢.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创能力[J].中国软科学,2013,(08):1-2.

本文来自织梦

[3]平新乔.以原创性的研究追求原创性的发现——读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J].经济研究,2001,(06):90-94. copyright dedecms

[4][5]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6):60-6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郭玉晶,宋 林,乔小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的通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6,(12):16-21. 织梦好,好织梦

[7]范红忠.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研究,2007,(03):33-44. copyright dedecms

[10]李奎,陈丽佳.基于创新双螺旋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2):179-186. 织梦好,好织梦

[11]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03):92-101. dedecms.com

[12]杜慕群.资源,能力,外部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的整合研究[J].管理世界,2003,(10):145-148.

织梦好,好织梦

[13][16]刘晓敏,刘其智.整合的资源能力观——资源的战略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6):85-9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董豪.隐性知识在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基于信息通信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3):43-49.

copyright dedecms

[18]周瑾,闰晓军.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决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129-135. dedecms.com

[19]王洪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3):58-63.

dedecms.com

[20]宁钟,司春林.创新集群的特征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J].中国科技论坛,2003,(05):61-6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