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航天航空 >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省级推进路径研究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省级推进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2017年军民融合步入以新管理机构、新管理规范为标志的新体制下发展阶段;军民融合由产业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融合主体扩展为国防军队与经济社会的各方要素;融合方式更重视推动军工单位体制改革,进而实现“军民一体化”。新体制下,面对新特点、新要求,省级推进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省级可以调动配置较丰富的军民两种待融合资源,搭建好融合平台保障,避免碎片化建设,为全国范围融合奠定基础。因此,应完善省级推进路径。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军民融合;新体制;新特征;省级;路径

本文来自织梦

一、研究背景

织梦好,好织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被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进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平衡、兼容发展。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求“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2014年3月,习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规划国防建设的所有要素都要纳入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来,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为军民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2015年3月,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3月,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表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2017年1月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对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同年6月20日召开的第一次委员会全体会议,标志着包括新管理机构、新管理规范在内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体制形成,步入加速推进阶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提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强调“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要求“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大有关军民融合战略的论述已被纳入新修订的党章。 copyright dedecms

综上可知,2017年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步入新体制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内,有效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在于细化要求、明确主体、规划路径,也就是需要透彻分析新管理机构、管理规范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要求新特征是什么?明确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工作应该有哪个层级主要负责?规划新体制下适合推进主体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径是什么? 织梦好,好织梦

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学术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并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国军民融合研究起步于总结国外融合经验做法和模式,[1,2]并对国防科技工业和军工企业中的军民结合活动探讨;而后开始对两用技术转化、[3~5]科技创新、[6,7]人才培养和国防动员[8]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军民融合政策法律体系建设、[9,10]融合产业升级、[11]融合模式总结[12]等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以军民产业关系和融合方式为切入点,首先系统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军民融合思想的发展历程;然后明晰新体制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特征;进而探讨新体制下省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新体制下省级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思路。

织梦好,好织梦

二、新体制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特征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1.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即已确立,并以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国防发展状况为基础,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诠释和推进下,持续发展革新。本研究以军民“两大主体、两个市场、两类资源”的主次关系和融合方式转变为切入点,对比分析各阶段军民融合战略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战略高度提出“军民两用”战略思想,[13]非常强调“以军为主”的国防建设核心地位,提出通过“寓军于民”的方式实现军民结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一方面坚持“军品优先”的国防建设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开创性的通过搞活市场经济,提升社会经济建设效率,最终实现“以民养军”。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推进下,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平衡。在这一阶段军民融合范围不断拓展,具体提出了军队后勤保障、人才培养、国防教育等方面实现社会化的思想。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标志着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平等协同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良性互动融合,这些都是现阶段我国探索富国强军的协调发展规律的新成果、新路径。 本文来自织梦

2.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特征 本文来自织梦

2017年1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各省市军民融合管理机构纷纷设立;军民融合发展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势必要求新的管理和推进方式。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内容来自dedecms

(1)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层次提升 dedecms.com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由产业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升为全局性、最高层战略。 dedecms.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军民融合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战略。[14]1984年,《国防科技工业民品科研生产管理办法》中指出“将国防科技工业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将军品民品的科技工业视为一体。[15]“八五”计划中指出“调整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结构”,提高军民兼容程度。“九五”计划强调“加强军工企业转产民品的规划、引导和协调工作。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16]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是我国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互通互动互补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推进标志。2011~2015年期间,各地方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0]37号文件精神,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或军民结合实施意见,在加快推进军民结合产业体系建设、突破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瓶颈等方面成效明显。 copyright dedecms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党的十八大后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不再是仅关乎产业发展的战略,而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因此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各行业必须高度遵循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部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解决的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大问题,是根本性、长期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国策大计,是国家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17] 织梦好,好织梦

(2)军民融合发展的参与主体变化 织梦好,好织梦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的参与主体由以往的军民两个市场、两类资源中的部分经营部门融合,扩展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

织梦好,好织梦

军民融合发展初期,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在制订发展计划时,应统筹规划和充分利用军工的多余能力。[18]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军工逐步接受社会经济成果,即将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中间的加工制造,尽可能面向市场,采取公开招标或择优安排,吸收和利用民用领域中的先进技术成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后,各军工企业、科研院所逐步设立专门的民品经营部门,即一单位两制度,成为这个时期军民融合的关键运营主体之一。[19]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高新技术在科技强军中的重要作用,军民团结协作,为国家安全提供高科技支持”,[20]由此,军民科研、生产主体向互通、互补关系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以往军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企业或院所,而是以整个军队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大主体的融合,“军”是国防建设,“民”是经济建设。[21]随着军民融合主体的改变,未来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3)军民融合发展的融合方式变革 copyright dedecms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方式除以往的“军转民”、“民参军”以外,需积极推动军工单位体制改革,实现“军民一体化”[22]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习总书记提出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要求,必须将以往分离割裂的军民“两个市场、两类资源”进行“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统筹配置。就大型军民企业而言,目前,十大军工集团均已非常重视与地方政府、社会经济部门的融合协作,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然而在具体运作经营工作中仍存在较多如合作关系确立、合作方式选择困难等障碍。军民融合实践及相关研究中,普遍认为在现有合作方式下普遍存在着“军转民”动力不足和“民参军”门槛障碍并存的严重问题。[23]其中,“军转民”动力不足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军工企业对科技转化的市场需求灵敏度不高;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二次开发耗时长、成本高;由已固化的思维和利益关系的阻碍;成果业绩考核压力等。另一方面,“民参军”时在军工市场空间、利润回报和增长势头的刺激下,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我国军工行业长期封闭管理而形成的自成体系、信息定向发布,加之民营企业自身资本、技术竞争力有限,资格认证(保密资质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简称“四证”)手续多、门槛高,导致了“民参军”范围有限、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织梦好,好织梦

新体制下,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大协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地位、产业间协同效应、统一国防利益和经济利益,亟待优化和创新军民融合方式。积极推动军工企业体制改革,包括股份制改革上市和民营企业依法参与国防军工改制重组等;支持优势军工进入资本市场改造,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军工制造的股份制改革;支持企业类军工院所与地方单位联合打造军民融合的科技型企业;对具有资质的民参军企业定向发布军工科研重大技术和生产项目的需求信息;创新军民科技资源的共享技术。新体制下要求军民融合最终实现“军民一体化”,把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与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的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省级推进的重要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尽管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从目前的建设实效来看仍存在落地难、推进难等问题,显现出有热情没行动、有思想没方案、碎片发展缺乏规划等现象。因此,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由国家战略到地方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省级推进工作的核心作用,省级建设推进是军民融合的关键环节。 copyright dedecms

军民融合省级推进可以为现阶段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融合资源基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全要素”的融合,在融合的资源形式方面是以军工资源和民营资源中包括人才、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管理等为必要基础的,需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然而,由于军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差异,我国较多市级及以下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存在缺少可以发挥引领功能的军工资源,或者民营资源水平难以达到融合任务配套要求等问题。由省级作为现阶段推进军民融合的核心主体,既可以在各省范围内最大力量的调动配置较丰富的军队、社会两种待融合资源,解决资源有限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阻碍;也可以较好地根据各省军民两种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军民融合模式。 本文来自织梦

军民融合省级推进可以为现阶段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搭建有效的服务平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多领域”的融合,在融合的范围上要求实现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动员、经济布局、基础设施等多领域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因此,融合服务平台作为军工企业重要的外协单位,作为服务民营企业参军的桥梁机构,需要发挥汇集发布军民融合资讯、定制对接专项会展、相关企业及产品推荐、前沿技术推广、投融资服务等平台功能。省级政府有能力更好的搭建包括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军民融合金融服务、军民融合新型智库等在内的军民融合平台保障,并在全省范围内共享互通,最大化使用效率。

内容来自dedecms

军民融合省级推进可以为将来由省级融合上升为全国融合做好衔接准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高效益”的融合,就融合效果而言要求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享一个经济技术基础,能够使得整个社会资源在军和民这两大领域能够互通互用互动。从未来军民融合最终将上升为全国范围军民融合的趋势来看,军民融合省级推进可以更快、更易地由分区域融合提升到全国融合,既避免了军民融合推进层次低而引起的碎片化发展和难以统筹,也为今后全国范围的融合奠定基础、积累经验,提升建设效益。

dedecms.com

四、新体制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省级推进路径选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军民融合省级推进方案,是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军民资源统筹规划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弥补区域经济社会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区域经济国防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新体制下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国家顶层设计已逐步明确,全国各省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并各具特色。例如,四川绵阳立足军民融合构建五大体系;河南深挖科技融合;上海统筹各方资源为军工产业赋能等。然而,为了更有效、有力地推进军民融合在全国各省落实推进,必须对新体制特征下的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路径的选择规律进行探讨,提出省级军民融合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融合领域、明晰融合条件和保障措施等。

织梦好,好织梦

新体制下军民融合面临战略层次提升、融合主体扩展和融合方式的变革,因此,在省级军民融合推进工作中必须强调“三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即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军民融合的责任主体;政策制度体系,保障军民融合持续推进;工作运行体系,确定军民融合的具体抓手。 本文来自织梦

1.新体制下的省级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设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体制下,为了明确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的领导组织,首先迫切需要组建省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创新改革军民融合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积极参与的军民融合推进工作机制。需要建立起完善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国省级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最快的是四川省,2016年已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以省长为副组长的全面改革创新试验领导小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省、部、军”共同参与的军民融合创新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负责四川省军民融合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其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由省发改委办公室和国防科工办牵头,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工作。此外,成都、德阳、绵阳也同时成立了市级对应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 copyright dedecms

2.新体制下的省级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新体制下,为了确定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推进方向,需要构建起涵盖国家、省、市三级的军民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出台包括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实施发展的规划方案等政策文件,并且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为了破解省级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问题,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出本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比照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规划,在省级战略规划中专门编制关于军民融合发展规划。

本文来自织梦

3.新体制下的省级军民融合工作运行体系规划

内容来自dedecms

新体制下,有效落实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推进方案、规则,需要深入分析本省军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炼军民融合发展优势,提出符合本省份特色的省级军民融合工作运行方案。例如,宏观上可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产业化为中心,探索创新军民融合战略合作的新机制;中观上,由思想认识、实践推进两方面全面调动政府部门、军工企业和非军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积极推进军工企业体制改革,支持优势军工进入资本市场改造,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军工制造的股份制改革,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审批管理体制改革、搭建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机制创新;微观上,根据本省军工、非军工企业特点,设计具有自身省份特色的军民融合运行模式,通过与十二大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军工集团必须积极参与培育、孵化军民融合企业等方式,发展“军民一体化”的军民融合企业。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赵澄谋.世界典型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26-31.

织梦好,好织梦

[2]王玉鑫,黄雪,刘亚群.国外军民融合模式对我国军民融合的启示[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01):29-33.

织梦好,好织梦

[3]汪邦军,刘晓红,耿金凤.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下军民通用基础产品认证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1):157-163,185.

内容来自dedecms

[4]王亚玲.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57-62.

dedecms.com

[5]赵黎明,孙健慧,张海波.基于微分博弈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技术共享行为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7,(03):183-191. 本文来自织梦

[6]严剑峰.军民融合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体系构成与运行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2):89-96. 本文来自织梦

[7]杜丹丽,康敏,杨栩.军民融合发展中创新驱动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纵横,2017,(04):48-53. 本文来自织梦

[8]李志新.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08):125-131. 本文来自织梦

[9]游光荣,闫宏,赵旭.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7,(01):150-156. dedecms.com

[10]林高松.构建军民融合法规体系的战略思考[J].法学杂志,2017,(05):10-18. 内容来自dedecms

[11]湛泳,赵纯凯.军民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与机制——基于产业外部性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16-123. dedecms.com

[12]王海涛.基于供需关系的军民融合分析框架研究[J].国防科技,2016,(06):96-99. copyright dedecms

[13]李志新.习近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论述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7,(01):27-3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4]郭瑞鹏.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卫星应用,2015,(01):15-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18]梁毅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转型[J].中国军转民,2012,(04):36-41.

织梦好,好织梦

[16]石世印.论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06):35-40. copyright dedecms

[17]陈丽娜.成德绵一体化发展中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J].经济体制改革,2017,(02):57-61.

织梦好,好织梦

[19]军吴.军民结合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03):85-87.

copyright dedecms

[20]沙南生.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J].国防科技工业,2001,(09):4. dedecms.com

[21][22]郭瑞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J].领导科学论坛,2016,(10):16-33. 织梦好,好织梦

[23]潘悦.军民融合视角下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7,(03):74-8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