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公共品供给的村民自治模式调查

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公共品供给的村民自治模式调查

发布时间:2017-04-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自2011年,中央先后批复全国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秭归和清远被纳入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名单,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自治模式。

本文来自织梦

一、村民自治的类型与条件 copyright dedecms

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在乡村社会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回到问题本身,回到村社集体的组织建设。通过村民自治重塑农民的主体责任,强化农民的集体行动意识,回应农民自身的需求。由于各地村庄社会基础不同,村庄内部的自治动力与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具风格的村民组织形式与村民自治模式。 内容来自dedecms

1.成都模式:外生维持型的村民自治。外生维持型村民自治的村庄,以成都平原最为典型。成都平原土地平坦,但面积狭小,人均土地少,村民之间基于生产上的合作也少。此外,当地村民居住在单家独户的院落,生活上的往来也少。村民之间的交往主要集中在打麻将、摆龙门阵、赶场等休闲娱乐活动,交往深度有限。因此,村庄内部形成的公共性较弱,村民之间无法建立起强烈的村庄关联,村庄规范只是依靠情感维持,缺乏结构性的约束。由于村民之间互动的深度不够,难以生成具有公共性的权威性人物,且缺乏一致的公共目标,因此,村民自治只是外生维持型的状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秭归模式:外生发展型的村民自治。秭归地区的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互助中,形成了区域内部的依赖关系。他们之间紧密关系的形成,建立在公共事务的互助上。在私人之间的互助中,产生了一些积极热心给村民帮忙的人,他们在村庄内部威信高,有话语权。村庄内部也存在一些阶段性的公共事务。这一类村庄由于存在一定的公共性、权威人物和公共目标,只要政府赋予村庄权威以合法性,就能够通过他们将普通村民组织调动起来进行村庄建设,从而促进村庄的发展。但由于村里的权威人物着眼于私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没有组织公共事务的意识和动力,无法回应村民的公共需求,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动与组织。因此,这类村民自治属于外生发展型的村民自治。 内容来自dedecms

3.清远模式:内生发展型的村民自治。内生发展型的村民自治,一般多产生于宗族性村庄,以清远为例。当地的宗族村庄以团结着称,同一个自然村内的村民都是同姓,同宗同源。由于血缘与地缘的高度重合,村民内部的关系密切,形成利益高度相关的共同体。集体情感与公共利益的融合与互嵌,使得村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形成强有力的公共性,村庄内部在红白喜事、养老育幼、祭祖拜神、建房生产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则约束。村民们不需要政府的推动,就可以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他们自发成立村民理事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一人一票或一户一票,票高者得。理事会成员一律没有任何补贴与待遇,完全出于义务。正是由于义务奉献,理事会成员尤其是村长在村庄内部享有较高威望,组织障碍小,办事容易。在这类团结的村庄,很多事务无需政府推动,比如当地的道路建设、水渠维修等,都由理事会组织自发完成,一些村庄还自发完成了村庄规划和新村建设,村庄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二.不同村民自治模式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 copyright dedecms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项目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落地难、实施缺乏监督、建设后无人维护,公共品供给其他主体缺位等问题,发扬村民自治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尽管各地村庄社会基础不同,但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利用已有的自治基础,引导村民回应公共品供给不同阶段的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1.农民需求表达与国家资源输入的有效对接。在外生维持型的村庄,村民自治意识淡薄,村干部无力将村民组织起来。即使政府推动发展自治,由于村庄内部缺乏权威的组织者,也难以实现深度自治,只能将自治维持在最基本的状态,主要是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声音。在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上,农民的需求表达,实际是最基础的问题,但暴露的问题最为严重。各地都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供需矛盾不仅体现在国家供给的资源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还体现在国家下达的资源项目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成都村庄的村民自治能力相对较弱,在政府的推动下,当地各个小组成立了议事会,建立小组内部的自治机构,为村民搭建需求与意愿的表达平台,通过议事会成员统合村民意见,向上进行意见反馈,建立稳定的需求表达与反馈系统,实现了上下之间的有效沟通。目前,成都市通过下拨“公服资金”,利用议事会广泛搜集村民意见,大多数村庄根据农民意愿完成了道路修建、沟渠清理、机井打造、文娱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与服务,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了农民需求表达与国家资源输入的有效对接,克服了资源流失的困境。 内容来自dedecms

2.集体承接资源保障项目落地维护。在外生发展型村庄,村民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村庄内部有权威人物,但这些权威人物缺乏公共性和合法性,因此,需要政府推动授予村庄内部有公心的权威人物以合法身份。权威人物存在的意义在于:当他们被授予合法身份之后,他们会继续发挥积极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在公共品供给问题上,他们能够组织村民,与国家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保障资源的有效落地和后期维护。 织梦好,好织梦

秭归政府通过改善当地的村民自治状况,改变资源的投入逻辑,较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当地政府利用村庄社会基础条件,积极促进成立村落理事会,将村民们公认的权威人物纳入其中,任命他们为“两长八员”,通过“两长八员”发挥积极性和带头作用。同时,当地政府态度明确,政府无偿为村庄提供村民所需的各类公共品,但要求村庄内部自行创造项目落地的条件,从而将村落内部的矛盾在村内解决,政府的态度有利于激发大多数人抑制部分“钉子户”。政府项目投入方式的改变,促使村民的心态发生变化,激发了村民的组织性,逐渐形成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监督问题与后期维护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集体自我发展维持村庄自主供给。在内生发展型村庄,村民有能力保持完好的自治状态。在取消农业税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都不再免费投工投劳,清远地区的农村还能够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召开家长会进行商议与决策,继续自主供给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等公共品,维持了村庄内部供给的良好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村庄有能力自主供给公共品,并不意味着政府放任不管。当地政府通过两种方式支持村庄的公共品自主建设:一是通过资金整合,将国家直接下拨给农民的各种补贴,如粮食直补、公益林补贴、良种补贴等进行整合,交由自然村一级的村集体掌控,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种方式相比于原来直接补贴给农民效用更大二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村民自发建设,以此撬动民间资金,在村民自发建设完成后,根据建设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等级予以奖励。以奖代补的方式不同于完全的资源输入,避免了农民对国家的依赖,且有效刺激了不同村庄之间的建设竞争,有利于带动自治能力不足的村庄开展自主建设。政府的介入,有利于稳定和壮大村社集体的经济能力,从而保持其自主供给的能力。 dedecms.com

总而言之,“资源下乡”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必须依靠激活村民自治予以解决。通过激活村民自治,强化村民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民的“组织化”,调动农民参与村庄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民与国家的有效对接。各地由于自治基础存在差异,自治能力有强弱之别,能够回应和解决公共品供给问题的能力和重点不一样。政府要打破“一刀切”的思维,在各地已有的自治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培育符合当地条件的村民自治模式。(nc-1820170224)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