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研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以河南省108个县市单元为依据,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其差异逐渐减弱。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发展水平下降。8、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调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不同年份发展水平差距变大。4、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存在高值集聚现象,且呈逐渐弱化趋势。5、热点区和冷点区逐渐减少,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相对增加,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化趋弱;热点区与次热点区、冷点区与次冷点区呈核心-外围模式分布。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ESDA;空间分异;空间格局演化;河南省 本文来自织梦

0 引言

织梦好,好织梦

农业现代化是现阶段人们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工业产品和经济管理科学实现传统农业向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先进生产要素不断应用于传统农业中引发生产要素的变革和更新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农业现代化应包含以下特征:1、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时空过程,是先进生产要素取代落后生产要素、实现农业高效发展的一次产业革命;2、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层面的现代化;3、它统筹协调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关系,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W.Schultz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行理论性的研究;P.J.Turyareeba研究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发展与创新;s.Archambault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s.Waldron等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农产品价值链进行研究。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关系研究。[2,3],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4],不同空间尺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5-6],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7]。这些研究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范式与逻辑起点,但是目前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格局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农业发展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因此,本研究基于地理学视角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为例,客观评价现阶段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e analysis,ESDA)研究其空间演化格局,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dedecms.com

1 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织梦好,好织梦

本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8-9],结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态良性化水平4个方面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农业投入水平囊括财政力度、机械化水平、农技推广、农村电力水平、耕地资源、水利条件6个方面的指标,指标权重越大表明投入力度越大,对农业发展的正向效应也越强。农业生产力水平包括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土地生产率水平,生产率越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越发达。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指标,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越低,农业的产业结构越合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农业生态良性化水平主要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农药、化肥施用量过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生态化。

dedecms.com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copyright dedecms

2.1数据来源

内容来自dedecms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为研究单元,选取2001,2007,2015年作为时间断面,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河南统计年鉴》。在统计数据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耕地面积存在数据缺失情况,这里采用线性插值法对其进行补充。为消除量纲差异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极值变换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来自织梦

2.2权重和综合水平计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多指标综合测评法计算表1中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权重及其发展水平[1]。假设x’ij为Xij标准化后的值,σi为X‘ij的标准差,则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2.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内容来自dedecms

ESDA是一系列可视化空间分布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集合,以空间关联测度为核心,揭示数据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的可视现象,主要表征指数为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的Getis.Ord Gi*指数[10-11]。全局统计量探测区域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局部统计量探测区域观测值在空间上是否存在高低值集聚,即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本研究在Arc GIS 10.0软件操作下运用Moran’s I指数、全局G系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不同时间断面的空间演化格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Moran’s I指数为: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3 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异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值,以ArcGIS 10.0软件为技术平台,利用Geostatistical Analyst中的Trend Analy-sis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全局趋势进行三维通视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其中X,y轴分别表示正东、正北,Z轴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值(图1)。然后采用自然断裂法,对其进行分等定级(图2)。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第一,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农业发展的中、高等水平多分布于东部、东北部平原地区,低值区多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但是,随着落后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减弱,相比2001和2015年,2007年整体差异最小。第二,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反而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有38个县市的农业发展水平下降,2007—2015年有84个下降,其中镇平县、辉县市、临颍县等28个县市的农业发展水平在两个阶段均呈下降状态。第三,由于发展基础以及发展速度等的不同,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调不一,地区间不同年份农业发展差距变大。例如,新乡县、淇县、鄢陵县等一直位居高水平发展阶段,而卢氏县、鲁山县、社旗县等则位居低水平发展阶段,2001年新乡县和卢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值为0.127,2007年扩大到0.128,2015年攀升至0.13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4 农业现代化空间格局演变

dedecms.com

4.1总体空间格局演化 copyright dedecms

为进一步分析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格局,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通过ArcGIS 10.0的空间统计模块计算其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的估计值和相关指标(表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3个年份的Moran’s I指数均为正且数值较大,z(I)统计量在0.01水平上检验显着,说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即农业发展水平接近的县域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具体而言,2001—2015年Moran’s I指数持续下降,但仍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各县域农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水平下降,区域内整体差异缩小;2007年的Moran’s I指数下降幅度大于2015年的下降幅度,说明2007年的空间格局变化相较于2015年更加显着。

copyright dedecms

2、3个年份中,全局G系数的z(G)值均为正,且在0.01水平上检验显着,表明河南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高值集聚现象,其中2001年的G(d)、Z(G)值最高,表明该时期农业发展的高值集聚现象最为突出,2007年和2015年的G(d)值变小,集聚趋势相对减弱。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4.2区域空间格局演化

织梦好,好织梦

为更好识别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态势,以农业发展水平值为变量,利用ArcGIS 10.0Spatial Statistics Tools中的Hot Spot Analysis(Getis—OrdGi*)作空间热点分析,采用自然断裂法将Gi*统计量从高到低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冷热点演化状况(图3)。 本文来自织梦

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冷热点区域空间格局在不同年份呈现一定的波动状态,与2001年相比,2007年波动状态显着,2015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动。热点区和冷点区单元数不断减少,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单元数增加,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化现象减弱。

本文来自织梦

2、农业现代化发展热点区单元数2001年18个,2007年15个,2015年9个,数量不断减少。2001年热点区在新乡、焦作、开封的部分县域组团分布,2007年沿新乡、开封呈南一北条带分布,2015年主要在新乡地区分布。热点区由一个大规模的多核心组团向两个核心的狭长条带分布,再到规模较小的单核心组团分布,其中新乡一直是热点区集中分布的地区。从3个年份的发展对比也能发现,新乡县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增长,且增速不断提高,说明新乡是河南省农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区域。

内容来自dedecms

3、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热点区范围的不断缩小,次热点区单元数增加,2001年31个,2007年36个,2015年增加到43个。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热点区的外围,圈层结构明显,与热点区呈核心—外围模式分布。2001年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中、豫东、豫北的多数县域以及信阳的罗山县;2007年向豫北、豫南、豫西拓展,豫北焦作的部分县域由热点区向次热点区变化,豫南的镇平县、邓州市、新野县、确山县、新县和豫西的偃师市由次冷点区向次热点区变化,豫东地区收缩,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县、西华县由次热点区向次冷点区变化;2015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显着的是开封的热点区全部变为次热点区,商丘的次冷点区又变回次热点区。在3个年份中,豫南和豫东的次热点区最不稳定,一方面说明了该地区部分县域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同时也存在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dedecms.com

4、农业现代化发展次冷点区单元数量2001年为38个,2007年为39个,到2015年为36个。次冷点区分布在冷点区外围,其中2007年和2015年分布相对分散,但也符合核心-外围模型。次冷点区分布范围较广,豫北地区仅台前县分布,豫中、豫南不断减少,豫东、豫西分布增多。2001年次冷点区以豫南分布为主,豫东、豫中其次,豫西仅偃师市、孟津县、舞钢市有分布;2007年仍以豫南分布为主,豫东、豫西分布单元数相同,豫中的舞阳县变为次热点区;2015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有所缩小。从3个年度可以看出,商丘地区的次冷点区分布变化波动较大,各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稳定。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

5、冷点区单元数量变化与次冷点区相反,2001年有21个,2007年有18个,到2015年增加到20个。2001年冷点区呈面状集中分布于豫西和豫南地区,豫东项城市也有分布;2007年冷点区呈分散的块状,豫西分布减少,但仍是主要分布区,豫南变化较小,豫东地区增加,淮阳县、郸城县、沈丘县由次冷点区变为冷点区;2015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豫西整体分布增多,豫南变化不大,豫东周口地区相对减少。其中,冷点区3个年度变化最显着的是豫东周口地区,由2001年的l个单元增加到2007年和2015年的4个,说明周口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下降趋势。与周口地区相反,豫西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栾川县、嵩县、伊川县等地区呈积极赶超趋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5.1地理区位

织梦好,好织梦

农业生产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区位优劣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进而造成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1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面积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和山前洪积平原,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豫西北、豫西、豫南的丘陵、山地地区,次冷点区在豫东商丘也有分布,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地形存在一定耦合关系。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如中牟反季节草莓、滑县反季节蔬菜以及农作物品种改良等都使得农业发展克服了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农业的发展。此外,经济地理区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在逐渐增强,经济发达区域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在豫北地区分布最广,主要与豫北地区发达的工业和经济水平有关;豫西的栾川县、洛宁县、嵩县、伊川县和豫南的西峡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其中西峡县和栾川县更是实现了由冷点区向次热点区的转化,并带动了周边的陕县、汝阳县、汝州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dedecms.com

5.2 产业结构

本文来自织梦

河南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在生产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01年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武陟县、辉县市、获嘉县农业产值比重分别为28.9%,21.2%,26.2%,2015年则为12.9%,13.1%,19.3%;2001年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方城县、卢氏县、社旗县的农业产业比重为43.5%,33%,45.8%,2015年则为23.4%,24.5%,27.1%。可以看出,十几年来,无论是农业发展高水平地区,还是低水平地区,农业产业比重均大幅度下降,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农业产业比重更低,非农产业比重更高,而农业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与此相反,说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越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转化为工业原料以及农业附加产值的提高,从而越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中牟县为例,依托郑州近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大力发展草莓采摘体验农业,另一方面借助深厚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扩大产业链,农业现代化发展居于高水平地位。 内容来自dedecms

5.3 区域资源 内容来自dedecms

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受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各地区农业发展差异显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高等水平的新乡县、鄢陵县、中牟县、西平县等多分布于资源组合较好的区域,而卢氏县、灵宝县、渑池县、宜阳县等农业发展水平低的县域资源组合较差。同时,河南省县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村。以西峡县为例,双龙镇化山村以龙潭沟风景名胜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同时发展季节性果品采摘园,实现了观光、游览、品尝、购物一体化的休闲观光效果;田关乡孙沟村依据山地地形优势开展果树种植,建设高标准果树大棚发展林果业。2001—2015年,西峡县农业发展实现了由冷点区向次冷点区再向次热点区转变。“能人效应”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孙沟村林果业的发展正与党支部书记马景龙有关,他早年从事水果零售,又了解孙沟村的实际情况,带领全村村民发展林果业,同时筹资修建道路、水利等配套设施,注册水果商标,成立销售合作社等,最终带领孙沟村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copyright dedecms

5.4 区域政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区域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区域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农技推广等方式实现[14]。区域政策具有地域性、针对性,区域农业发展政策会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直接有效的作用。以中牟县和确山县特色专业村发展为例,早年中牟县姚家镇春岗村个别村民引进了草莓种植,县政府看到草莓种植的前景,直接对草莓种植户进行财政补贴以扩大种植;为扩大宣传力度,县政府开设草莓销售网站,同时组织举办春季中牟草莓采摘节,打破草莓销售瓶颈,极大地促进了中牟草莓基地的建设。2001,2007,2015年中牟的农业财政扶持投入由10%,11.5%增加到17%,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处于中高等水平。确山县石滚河镇刘楼村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为改变现状,该村依托本地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袋装香菇种植,并聘请技术人员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牵头成立“袋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抱团发展。从2001年到2015年确山县农业财政投入由4.5%提高到19.7%,农业现代化水平由2001年的0.104发展到2015年的0.126,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6 结论与讨论

织梦好,好织梦

6.1 结论

本文来自织梦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农业发展中高等水平多分布于东北部平原区,低值区多分布于西部丘陵、山地地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减弱。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下降,个别县市出现连续下降趋势。

本文来自织梦

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发展速度的不同,导致个别地区不同年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copyright dedecms

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存在高值集聚现象,且呈逐渐弱化趋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热点区和冷点区范围减小,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范围相对增加,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化现象减弱;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呈核心—外围模式分布。 dedecms.com

6.2讨论

本文来自织梦

整体上,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各地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水平,需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农情和区情,采取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处于高水平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和优势特点,率先进入初步实现阶段;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要借鉴高水平地区的发展模式,弥补自身的差距和短板,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水平地区,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关怀[15],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劣势,扬长避短,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步伐,进而实现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龙冬平,李同升,苗园园,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地理学报,2014,69(2):213-216.

copyright dedecms

[2]李裕瑞,王婧,刘彦随,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199-212 copyright dedecms

[3]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J].经济地理,2014,34(9):1-6.

内容来自dedecms

[4]邵晓梅.山东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184-191.

dedecms.com

[5]于正松,李同升,龙冬平,等.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4,34(4):411-419.

织梦好,好织梦

[6]程绍铂,杨桂山,李大伟.长三角典型农业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区研究——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49-152. copyright dedecms

[7]师谦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人文地理,1993,8(4):64-69.

copyright dedecms

[8]李丽纯.基于灰色优势分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波动趋势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8):116-120. 织梦好,好织梦

[9]卢方元,王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140-14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0-125,

copyright dedecms

[11]孟德友,沈惊宏,陆玉麒.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2014,34(3):280-287. dedecms.com

[12]周杜辉,李同升,哈斯巴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1):71-75. 织梦好,好织梦

[13]李小建,罗庆,杨慧敏.专业村类型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7):1-8.

内容来自dedecms

[14]孙晓欣,马晓冬.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0):123-130.

内容来自dedecms

[15]李小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区域关怀[J].经济经纬,2009(3):43-46.

dedecms.com

(作者:张香玲 李小建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朱纪广 史焱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