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进出贸易 > 新阶段中国工业出口新趋势及新对策研究

新阶段中国工业出口新趋势及新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国际贸易》2017年第12期 浏览:【字体:

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紧紧抓住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兴产业崛起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扬长补短,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徘徊不前,我国工业出口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科学把握工业出口趋势规律,巩固中国工业出口地位和优势,加快出口转型升级步伐,建成出口强国。是亟须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copyright dedecms

一、中国工业出口新的趋势性特点 dedecms.com

近年来。中国工业出口呈现纷繁复杂变化,不同区域、行业和企业表现各异。但总体新的趋势显露,呈现出产品全球化、进出平衡化、多业扩散化、企业集中化、市场内销化、结构高级化等趋势性变化。主要特点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一)工业出口稳居世界第一,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球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快速释放,出口快速增长,2000—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4%,其中2000年至2008年呈现超高速增长,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达24.2%。中国以其具有世界上最为完整工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链等优势。自2009年来稳居世界工业第一出口大国。总量规模迅速壮大,用12年时间由1万亿级扩张到10万亿级,2000年、2012年出口交货值分别为14575亿元、106610亿元,2016年为119191亿元。中国工业品遍布世界各地,基本实现了全球化,从国家统计局公布年度数据来看,2015年出口国家和地区227个,较2000年增加64个。出口市场由少数国家主导状况不断改善,对美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出口市场份额由2000年55.5%、2009年40.4%不断下行,降至2015年的38.5%。出口份额在2%以上的国家和地区10个,1%以上有23个。进口市场也更加多元化,对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进口依赖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45.2%降至2015年的26.8%,其中对日本份额进口降幅最大,由16.7%降至6.3%。 织梦好,好织梦

(二)工业出口成为国家顺差创汇源泉,进出平衡化态势初显 内容来自dedecms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额一直高居90%以上,并不断提升,2015年达到95.4%。创汇额由2000年的1783.6亿美元,2015年提高到12075.1亿美元。2000—2015年合计达116401.8亿美元,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额94.7%。工业出口是我国外汇顺差主要的来源。是我国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大国的支撑者、顶梁柱,也是初级产品进口和服务贸易用汇的供给者。2000—2015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实现顺差合计68721.9亿美元,为全国商品进出口顺差总额的2.3倍。同时,工业制成品大进大出双向平衡的态势显露,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顺差创汇额在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71.6%、84.4%的超高速增长后。逐年回落,2013年、2015年降至个位数增长,分别为5.9%、4.9%;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顺差为全国创汇顺差总额的倍率也在大幅下降。由2011年的4.25倍,降至2015年1.62倍,2015年低于2001年至2015年合计顺差2.33倍的平均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三)少数行业主导格局难改,多业扩散化态势初显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工业是全球体系最为完备,产品品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产业链和产品链协作成本低,是中国工业出口竞争力的一大优势。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分工协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少数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为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新兴产业,我国抓住信息产业革命历史机遇,快速融入世界分工,大进大出,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就占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比重的20.1%,随后一路上行,2016年达到40%,在工业出口中一业独大,表现特别抢眼。在2000年或者2016年37个大类行业(2000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先后三次对行业分类进行了调整,为便于比较归并为37大类行业)中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以上,有纺织、服装、皮革、运输设备、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6个类行业16年合计总值占比为63.3%。2009年以后,6个主导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比重改变以前的稳中有升的走势,而是稳中有降,2016年为64.1%,较2009年下降1个百分点,37个大类行业均有出口,其中约有20个行业出口交货值比重保持不同程度提升,初显向多数行业扩散态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大中小规模企业走势各异,出口集中化趋势增强

内容来自dedecms

2000年以来,大中小规模出口企业走势各异,小型企业在全国工业出口中所占比重逐年走低,中型企业前升后降,大型企业则一路上行。前十来年,中国工业出口以中小企业为主,2006年以前中小型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总值的六成以上。2011年以后,大型企业出口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发挥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合计比重就基本处于41%~44%之间,呈现出向大型企业集中的演进态势。小型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2000年的55.9%降至2015年的19.2%:中型企业前三年快速上升,出口交货值比重由2000年的12%,2003年快速提升到39.3%,随后逐年下行,2015年回落至24.5%。大型企业则与小型走势相反,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一路走高,由2000年的32.1%上升至2015年56.3%。中国工业出口企业集中度提升,为国内企业间合作及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整合,塑造国际型大企业、大品牌创造有利条件。

内容来自dedecms

(五)内资外商各主一方,市场内销化趋势增强

dedecms.com

在2001—2015年期间,内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所占比重在不同年度虽然有波动,但总体稳定,分别在28.4%~38.1%、22.4%~28.7%、34.8%~48.1%之间波动,15年合计值分别为全国工业口交货值合计值的32.2%、25%、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合计占到67.8%,是在中国境内兴办的工业企业出口主力军。从国内市场看,内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15年合计值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内销售总额的80.4%、7%、12.6%,内资工业企业在国内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从不同属地投资工业企业自身在国内国际市场中份额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将中国市场作为销售的主战场。内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在中国国内销售产值占其全部销售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90.8%、59.1%、62%,2015年提高到95%、67.7%、72%,2001年至2015年合计值比重分别为94.2%、64.7%、65.8%,国内市场成为拉动国际国内投资企业增长的主导力量,显示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工业影响减弱,中国市场对国际产业影响力增强的趋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出口由轻工向重工转化,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内容来自dedecms

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出口由轻工主导向重工业主导转变。轻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2000年的57.1%。降至2015年35.1%,重工业比重则由42.9%上升至64.9%。制造业出口占工业比重一直稳在97%以上,制造业内部出口结构呈现出高级化趋势。原材料、消费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5.6%、39%,降至2016年的11.4%、23.6%;技术含量较高和新兴产业较为集中的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则由42.6%升至64.8%,提升22.2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也呈现出高级化态势,由半成品出口向终端出15延伸,多数产品单价上升,国家海关公布有可比性的60种工业制成品(以美元计价)中,52种出口单价2015年较2010年有大幅上升,其中金属加工机床、电动机及发电机、陶瓷器皿、混纺机织物、地毯、塑料制品、蓄电池、收音机、钟、手表、电话机等18种类产品出口单价提高50%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中国工业出口面临的倾向性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工业出口在呈现积极性变化的同时,在新阶段苗头性和趋向性的问题不断显露。这些问题既有世界经济周期性影响导致的,但主要还是我国工业所处发展阶段结构性矛盾和国内机制体制等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逆全球化、出口增速中低化、比较优势弱化、高新竞争“白热化”等倾向性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出口增速中低化,产业外向度下降 本文来自织梦

2000年至2015年中国工业出口经历了由超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进一步向中低速滑落。2000年至2007年,在入世和经济上行周期双重作用推动下,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26%,其中2003年、2004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3%、50.3%。在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周期下行等多重因素夹击下,2008年以后增速连下两个台阶,2008年至2011年间降至中高速区间,年均增速为7.9%;2012年至2016年降至中低速区间。年均增速仅有3.7%,其中2015年下降2%,2016年增长2.7%,基本停滞。同时,工业外向度不断下降。2000—2008年工业外向度较高,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16.7%以上,其中2004年达到20.5%。2008年以后逐年下降,2016年为10.3%,仅为2004年的一半。37个行业中有9个外向度下降17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文教工美、服装、皮革、仪器仪表业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业出口对其增长的贡献率下降,2007年以前出口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基本都在15%以上,2008年以后出口对工业年度增长贡献率只有6%左右,2015年对增长贡献率却为-20.3%。

copyright dedecms

(二)逆全球化势力抬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dedecms.com

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思潮和行为抬头,全球化遭遇挫折,中国作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到的影响显而易见。外商投资工业企业2007年出口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逐年提升,由32.9%提升到48.1%,2007年以后明显下降,到2015年回落至35.9%。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其销售产值比重也由2007年的42.2%,降到2015年28%,内销比重升至72%。中国市场成为各类企业销售增长的主要来源,内销对内资和港澳台、外商投资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提高到95.3%、68.7%、72.9%,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导致国内一批企业转型、转行、转产,甚至停产。 本文来自织梦

(三)成本快速上升,国际比较优势弱化

织梦好,好织梦

2000年以来,制造业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由8750元/年增加到2016年的59470元/年,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12.7%。相当工资水平40%左右的“五险一金”也同步上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成本竞争力指数》显示,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正在快速缩小,首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成本正与日俱增,而美国的生产率更高且能源成本更低。中国工业出口不仅承受着用工、用能、用地、融资、税费负担等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而且面临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2005年启动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也保持长达10年升值走势,由2005年1美元相当8.27元人民币,2014年升值到6.14元人民币(年度汇率平均值),2015年以后有所贬值,2017年5月22日1美元相当于6.89元人民币,但累计升值仍达16.8%,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工业出口成本价格的国际比较优势。我国工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2016年纺织、服装、皮革、文教工美、电子设备等5个劳动力密集行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总值比重为50.1%。成本特别是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工业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纺织、服装、皮革等3个行业出口交货在工业中比重持续下降。2016年合计为10.3%,较2000年下降了13.1个百分点。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其市场加速向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致使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连年下降。2016年我国对东盟十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美元计量)下降7%,进口却增长10%;2016年我国纺织业出口交货值为3655亿元,较2011年降幅达26.3%。由于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业多数企业属电子装配等劳动力密集环节,用工成工大幅上升已经对其产生了影响,富士康企业等到印度建厂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倾向和苗头,因电子设备在工业出口中占比高达40%,若转移形成趋势,将对中国工业出口产生巨大的冲击。 内容来自dedecms

(四)研发创新能力不足,高新竞争“白热化”

织梦好,好织梦

我国在中低端制造向发展中国家“分流”的同时,出现了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倾向。当前在国际市场上高新技术产业同样面临激烈竞争,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所占比重本来就不高,基本稳定在29%左右,近年来却有下降苗头,自201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持续下降,2013年6600亿美元,2016年降至6044亿美元,降幅达8.4%。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占全部货物进口额比重却在上升,由2011年26.6%提高到2016年33%。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出口增长快,其进出口顺差占全部顺差比重则由2011年的55.4%降至2016年的15.8%。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激烈竞争面前停滞不前,主因还是创新能力不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19.2%,八成以上企业仍为加工型生产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9%,明显偏低:绝大多数行业新产品开发严重不足,新品出口销售收入占出口交货值(为出口销售收入替代指标,值与销售产值基本相当)比重为25.1%,且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行业,该行业就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新品出口销售总收入的53.6%,另外电气行业占10.1%,其他35个大类行业新产品出口仅占36.3%。电子设备行业新品也多为来料来样加工型,不是原创研发新品。实际研发新品出口比重更低。

织梦好,好织梦

三、针对中国工业出口新趋势特点和倾向性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一)以质量效益为中心,重新调整工业出口战略

dedecms.com

我国工业出口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再继续以速度、规模抢占国际市场,不仅受限于世界市场容量,更受制于新阶段国内要素成本大幅上升,难以为继,必须重新确立新的出口战略,从以量取胜、以价取胜,转向以利为重、以质取胜,从理念、目标、方法、路径做出全方位、系统性调整。一是调整转变工业出口理念。不以追求出口顺差为目标,以国际贸易平衡为主要取向,以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重点,推行新的国际化战略。二是以追求效益为中心,通过国际贸易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联合重组、收购引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提升竞争力。三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打造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后发优势。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加快培育发展“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增强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四是以质量品牌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国工业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快速增长的需求为突破口,产品质量和安全为底线,大企业和品牌为依托,借鉴华为、中兴、阿里等企业和高铁等产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经验,拓展国际中高端市场,打造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品牌和产业。同时,注意发挥标准等开拓国际市场作用,在成熟工业产品系列要加强产品国内质量和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甚至高于国际标准;在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要争取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抢占制高点,推动中国工业出口品牌和质量的提升,全面塑造中国工业品国际新形象。五是推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出口转变。推进中国工业出口由单纯加工制造经营模式向“产品+技术+服务”的全球供应链模式转变,提高和拓宽出口产品服务和技术含量,多方位地提高产品附加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塑国际比较新优势

dedecms.com

随着我国工业出口步入新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交织,迫切需要从供给侧入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再造国际竞争优势。一是要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建立与国际市场竞争相适应价格形成机制和体制。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取向。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电力等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棉花等原材料进出口国际接轨机制改革,破解金融脱实入虚难题,破除垄断和行业壁垒,释放体制红利,激发出口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加大减费减税等降成本力度和幅度,降低工业运行和发展成本。延长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周期,增强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战略转型提供时间和空间。拉长战略机遇期。三是升级优化出口供给结构。探索实施新一轮关键技术和产品进口替代工程,提高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全面推进中国出口工业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四是提升出口供给效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改造提升工业生产和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素质和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成本价格市场竞争力。

内容来自dedecms

(三)以转型升级为支撑,重建面向国际工业新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丰富、规模巨大和较具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体系。但多数行业、多数产品处于产能过剩的传统领域。发展空间受限,必须紧跟国际产业体系发展新趋势,从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着眼,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增长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系统开放,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优势、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现代工业新体系。构建新体系需要把握好“三个立足点”和“三高”维度新结构。“三个立足点”即立足于现有工业业基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由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立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技术突破,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立足于融合发展。加快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和软件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步伐,构建起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新结构,需从“三高”维度着力:着力发展深加工,由产业链的上游向下游延伸,促使产业高度化;着力发展精加工,加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促使产业高端化: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延伸发展,促进产业高附加值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四)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 dedecms.com

中国工业及其出口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所占比重高,同时国内兼具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巨大的市场需求,初具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掌控能力,具备推动区域乃至世界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的基本能量,具有推动国际产业分工重构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国家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工业推动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构,提升中国工业在国际分工中层级和作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推进国际产业分工重构过程中,需要从共赢多赢国际视野出发,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互补性强的特点入手。加强谋划,主动作为,在推动新一轮国际产业和贸易分工中扮演好“主角”。以产业转移和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区域合作组织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为支撑,推动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群建设,发挥产业引领功能,转移中低端,发展中高端,将中国打造成为产品、品牌、技术及服务输出的枢纽乃至中心,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新配置,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全球范围的重新配置。促进世界范围产业重新合理分工和利益重构,推动中国工业由出口第一大国向第一强国目标迈进。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