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建筑地产 > 吴学安:谨防用纳税人的钱为房地产业托市

吴学安:谨防用纳税人的钱为房地产业托市

发布时间:2017-12-27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金在线 浏览:【字体:

  近日,广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多部门共同印发《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方案》等3份文件,即将启动新一轮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同时5年内将投入约15亿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资助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这是自2016年出台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文件之后,广州市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吸引集聚人才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 内容来自dedecms

  正当人们翘首企盼房价出现拐点回归理性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却沉不住气开始出台政策,为走下坡路的房地产市场撑腰打气。在房价出现分化之时,地方政府的救市心情更为迫切,诸如契税、财政补贴购房者、财政补贴房企、财政补贴中介机构等刺激住房消费救市政策也于近期频出,并广受争议。如果说,此前部分城市放开限购是逐步退出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影响,而直接向购房者实行财政补贴,则是真刀真枪的救市行为。

内容来自dedecms

  表面上看,地方政府补贴购房,似乎是减轻购房者负担之举,但转念一想,则完全不然,因为,这种补贴的真实目的,似乎是为了,防止房价出现下滑。相对于高昂的房价,微不足道的补贴比例对购房者而言只能说杯水车薪,象征性意义明显。尽管政府给购房者补贴且能维持这一比例已经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但如果房价补贴力度并不足以消释交易坚冰,那政府提振房市的初衷无疑就是缘木求鱼。但它却向市场释放这样的信号,即房价只能涨不能降,从而给自喻为“猪坚强”们房地产商增添信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房地产商们受益匪浅,但购房者仍要为居高不下的房价“买单”。 dedecms.com

  时下,房地产市场可谓是风声鹤唳,这对靠“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来说,难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不仅救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且托市的招数也层出不穷。现在,地方政府出台类似房价补贴的“托市”措施,显然在于以政府之力拯救房地产业之颓势,甚至愿意为此而不惜冒道德风险。表面是对购房者给予财政补贴,实际上却在暗中托市。所谓的“减轻购房者负担”,毋宁说只是一个信手拈来的托词,图穷匕现的却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焦灼。而地方政府不惜动用公共财政来维护在房地产业中既得利益,其行为不仅扭曲了公共财政的本意,践踏了公共利益守夜人的职责,也严重伤害了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

织梦好,好织梦

  不可否认,房地产业扮演着拉动经济、服务民生重要角色,政府有理由对房地产市场可能发生的剧烈波动保持高度警惕。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其特殊性,此前十年多的芝麻开花一路高涨,为后市积累了尖锐的矛盾,也让民众深感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保持基本的清醒。从公共财政本义上讲,公共财政的任何支出都理应具有普遍公益性,而房价补贴却俨然让购房者拥有了某种特权,对不购房者则难言公平。而以公共财政补贴购房者,甚至变相补贴房地产商大有可值得商榷之处。公共财政的用途本应限定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畴,如果不惜动用纳税人的钱去填补房地产开发商亏空的口袋,不仅违背了公共财政的要义,也扭曲了价格的资源配置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房地产暴利时代或许已经结束,房价理性回归更是众望所归。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不是要把稍有下降的房价再“促”上去,而是应该利用房地产市场出现理性回归的难得机遇,利用适当的政策调控,把房地产市场带入理性开发、理性经营、理性消费的良性循环轨道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一方面,政府需要大力强化廉租房、保障房等公共政策的落地,给民众住房以市场竞争、公共福利等多层面供给,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以有效的手段引导开发商积极应对当前的局面,对宏观调整、持续时间、市场情势及其未来变化有充分的考量,从而引导开发商能够抛弃暴利思维,因势就市,及时合理调整房价,以加快销售,加速资金回笼,抢先获得相对市场竞争优势,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多赢”之举。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