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教育产业 >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基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加快推进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对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供给的结构性问题较突出,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等方面。而城乡制度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规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养老服务需求,是影响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为此,应从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和人民群众共享的新型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等层面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 copyright dedecms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养老服务;社会公平;人的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据统计,1999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进人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达到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1、。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后,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健康和养老服务是国家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2018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民生兜底保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的时代,如何解决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至关重要,但现今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问题仍比较突出,如何缩小由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成为指导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的主体地位,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因此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又要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未来共同奋斗的目标。基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来研究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一、以人民为中心与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之间的联系及与其它养老服务的区别

copyright dedecms

(一)以人民为中心与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copyright dedecms

以人民为中心与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做人民群众之所望,走在人民群众前面,让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普惠效益;而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旨在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让农村老年群体能够更加平等享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成果,尤其是在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必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放在首位,契合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特点,是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二是推进养老服务均等化,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不是绝对的均等,体现的是相对的均衡,是城乡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权益,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公正。通过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缩小一直以来存在的城乡之间的养老服务差距,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也是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中国对人类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取向和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懈追求。

织梦好,好织梦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与其它养老服务的区别 copyright dedecms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与其它的养老服务相比,有着突出的发展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将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底层人民关注的问题的解决,在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且更有利于实现为人民谋福利,更能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并且从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更加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促进城乡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缓解社会矛盾。 织梦好,好织梦

二、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与相关文献述评 copyright dedecms

(一)推进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copyright dedecms

1.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是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服务包含就业、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涉及民生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和公共安全性等领域的服务,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有助于在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所在。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都属于养老服务的内容,因此,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解决城乡老年居民养老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dedecms.com

2.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老年居民人口的增加,使得中国的养老服务趋于产业化并取得了很大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在选择养老服务方式时,会更加注重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其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求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解决农村中老年人口的后顾之忧。通过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及养老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大批关于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养老服务产业及其相关保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高其专业化、个性化和规范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而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而且要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养老服务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dedecms.com

3.有利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由于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转移支付水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等差异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较弱。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老年人切实关心的养老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问题,提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有利于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和农村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农村老年人也能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国内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城乡居民的养老方式一般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袁志刚,2001;邹农俭,2007)2、3、。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国内学者提出了将“互联网+”和城乡居民的养老结合起来的智能养老方式,“互联网+养老”模式主要是从智能设备、线上平台及软件和线下服务圈这三大板块促进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利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创建网上服务平台,建立线下实体服务商店,满足老年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于潇、孙悦,2016)4、。中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老年居民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一般倾向于家庭养老,单纯地依靠子女,没有其他辅助,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多的文娱体育活动,比较枯燥乏味,精神生活的需求较小(吴根平,2014)5、。基于此,国内学者开始探寻其他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模式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新农保的实施降低了农村人口对家庭养老的依赖(张川川、李雅娴、胡志安,2017)6、。社会养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家庭养老模式,但对于城市老年居民来说,社会养老模式不但使老年人获得的精神慰藉减少,也减少了老年人的经济支撑;对于农村老年居民来说,社会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对于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撑的影响则不是很明显(刘一伟,2016)7、。社会养老对于家庭养老模式的替代效应有限,中国的社会养老模式仍有待改善(张川川、陈斌开,2014)8、。和其他养老模式相比,机构养老模式具有以下优点:服务更为专业、居住环境较好;老年人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减轻子女精神负担等,但也存在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缺乏亲人关怀、易滋生心理问题、养老机构护理人才缺乏等不足(穆光宗,2012)9、。居家养老模式因其可以整合家庭和社区养老资源,并且可以提供一对一的专门服务而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喜爱,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精神关爱缺失、服务质量难以衡量、管理效率较低等(睢党臣、彭庆超,201610、;胡宏伟、时媛媛等,201211、)。 本文来自织梦

国内学者对于养老服务的研究多是集中于城乡居民养老模式选择,以及养老保险等方面,而对于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存在的差距、如何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分析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一)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利于充分保障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权益

copyright dedecms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上涨趋势,但2013—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速度落后于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速度,如表-1所示,2013—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虽然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还是很明显,如201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万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万元,仅为城市的36.78%。由此可见,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两极分化问题突出,城乡收入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差距等各种问题,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显然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城市老年居民相比,农村老年居民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偏向于家庭养老,而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在农村的发展不是很普遍,养老服务产业在农村的发展前景更是堪忧,各种养老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低迷,在城市发展迅速的养老产业发展在农村受到了较大限制。一般而言,家庭养老只能依靠子女,在经济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仅靠子女养老的农村老年居民很难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物质层面的生活需求很难得到充分保障,精神层面的需求更是难以为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二)农村居民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以及供给结构性问题较突出,农村居民的养老服务保障受到严峻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近年来,随着农村公共财政的不断倾斜,农村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老年居民正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所带来的切实利益。然而,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仅造成了城乡差距的扩大,而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和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仍较突出,并且养老服务供给的结构性问题也比较突出。如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数量远不能满足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要,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仍较突出12、。此外,政府部门提供的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忽略了农村居民养老的真实需要,养老服务供给的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这就有悖于满足人民群众切身需要的出发点,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另外,农村老年居民因为文化素养不高、经济实力有限且缺乏组织性,难以明确地表达出自身的真实需求,并且由于城乡差距的结构性问题影响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来自织梦

(三)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制约着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对于老年居民来说,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应推进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以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实现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强老年居民的养老服务保障。但由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老年居民在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其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本医疗卫生的城乡差异。农村老年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十分普遍,其原因是农村基本公共卫生供给能力缺失。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且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和城市中的大医院,这些差距就导致农村老年居民在乡镇级卫生院只能看些小病,一旦患有大病则很难且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治疗。从表-2可以看到城乡医疗资源分布差距情况:2010—2016年,虽然城市和农村医疗机构总的床位数没有显示出太大差距,但从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来看,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就显而易见,这一数据的比例就达2倍以上;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之比也在2~3倍之间,且其差距总体上还呈现出扩大趋势,2016年城乡与农村之间的卫生技术人员比值达到最大,其值为2.6708。这些数据都充分显示了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存在的差距。二是城乡差距还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且其保障水平较高,社会保障金比例也较高,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等方面,并且参保水平较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城乡制度差异 织梦好,好织梦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通过,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标志着具有明确城乡差别的中国户籍制度建立,也使得城乡居民在享受养老服务方面产生了差异。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将人口分为两种类型: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并实行差别化的社会福利待遇政策。户籍制度下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形成了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局面。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来看,这种城乡差距格局已成为阻碍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障碍,不利于推动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不利于充分保障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权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境况也使得中国城乡养老服务差距问题较为突出。

本文来自织梦

(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规模

本文来自织梦

目前,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主要包括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含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的税收返还在客观上容易拉大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待遇的实际差距。由于城镇工业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所征收的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要远远高于落后地区,城市的退税率也高于落后地区,这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为落后地区养老服务筹集资金的能力,加剧了城乡养老服务的不平等,而且税收返还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程度,造成了较大的反向均衡效应,扩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农村居民不断受到养老问题的困扰,从财政转移支付中获益较少,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受到较大的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织梦好,好织梦

国家从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关于农村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足以证明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村经济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仍较慢,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依然较大13、。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当地农村居民在养老观念、养老方式上与城市居民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较少或缺乏;而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会引发很多养老服务产业在农村发展缓慢,甚至发展不起来等问题,如心理健康咨询、康复复建等,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导致城乡养老服务呈现出非均等化局势,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初衷。

dedecms.com

(四)农村居民养老服务需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村居民过着传统的农耕文明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批的“空巢老人”,这些农村老年人一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信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服务业在农村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难,农村居民的养老服务产业需求仍较小,一般没有子女的老人才会选择去养老院这种养老机构,其他老人很少有诸如健康管理、陪护、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很多老人不了解这些服务甚至不具备相应服务的购买能力。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过小,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均等化的影响也较大。

本文来自织梦

五、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对策

织梦好,好织梦

(一)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构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社会保险体系。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城乡居民在养老问题上元后顾之忧,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建立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障服务平台,采集城乡居民信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在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的同时,加大纵向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服务待遇,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养老金待遇增长机制。在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无缝对接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一个便捷和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内容。农村老年居民的看病问题切实关系到老年居民的生活幸福,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因此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尤其是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缩小城乡居民在看病问题上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制定适用于城乡居民的、具有统一标准的医疗保障制度,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推动参加了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都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医疗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要建立农村养老管理服务体系,吸引社会志愿者、公益性组织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县、乡、村三级行政单位建立专门的养老管理服务队伍,分别负责所在区域居民养老服务的规划、组织、管理等工作。加强城乡尤其是农村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养老服务机构的保障能力,为城乡老年居民提供最舒适的养老环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养老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推进中国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运行机制,让老年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资是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国家应当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专门的养老服务基金,合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整合老年服务资源,通过政府干预,使各种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建设。政府的财力物力也是有限的,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实现城乡居民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因此,政府要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吸引和鼓励个人、团体、组织以及家庭、社区等一起加入到城乡居民养老服务事业中来,为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保驾护航,让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中能有更多选择,更好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copyright dedecms

2.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建立人民群众共享的新型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为进一步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促进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均等化,应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为有能力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和生活提供政策支持,使其在城市能够均等享有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不断提升其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将推进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均等化与农村扶贫攻坚工作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有效结合起来,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养老服务的帮扶力度,加大养老服务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确保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得到充分保障。此外,要加快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救助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构建起人民群众共享的新型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 copyright dedecms

3.以人民实际需求为基础,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有4000多万,这些老年人最需要医养结合服务。但目前中国的医养结合体系明显不能容纳如此多的老人,含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所占的比重也较小,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尚未得到充分、合理保障,老年人的养老幸福生活也将难以保障。虽然早在2015年,国家已经针对医养结合模式出台了相关文件,各地也就此纷纷展开运作,但具体实践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需要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推动医疗养老机构的转型升级,增设医养结合病床等。尤其是农村医疗保障的实施,要以人民实际需求为基础,根据城市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经济水平等的不同,切实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为此,可以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医疗养老服务,推动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承担,长期护理费从护理津贴、服务补助金或护理保险基金等支出等,采取切实措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养老满足感和幸福感。

本文来自织梦

注释: dedecms.com

1、《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41亿占总人口17.3%》,资料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 1 8-02-27.

本文来自织梦

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载于《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第13至19页。 dedecms.com

3、邹农俭《养老保障·居家养老·社区支持:养老模式的新选择》,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第57至60页。 copyright dedecms

4、于潇、孙悦《“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1期第58至66页。 dedecms.com

5、吴根平《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出路》,载于《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1期第33至37页。

本文来自织梦

6、张川川、李雅娴、胡志安《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预期和出生人口性别比》,载于《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2期第749至770页。

内容来自dedecms

7、刘一伟《互补还是替代:“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基于城乡差异的分析视角》,载于《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第4期第77至88页和第156页。 copyright dedecms

8、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载于《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第102至115页。 织梦好,好织梦

9、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31至38页。

copyright dedecms

10、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载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128至135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胡宏伟、时媛媛、肖伊雪《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方式与路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载于《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第119至123页。 copyright dedecms

12、《中国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方向和重点》,资料来源:http://www.hbyinfa.gov.cn/,2018-4-13.

内容来自dedecms

13、廉超《财政支出结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载于《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5期第56至60页。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