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7•第15周】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 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2017•第15周】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 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发布时间:2017-04-2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多项指标好于预期,显示今年我国经济开局良好。 copyright dedecms

呈九大亮点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是GDP增速超出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创2015年三季度以来最高增速,且比去年四季度增速和市场预期均高0.1个百分点。招商证券分析师张一平表示,外需改善、投资回稳以及消费反弹均对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做出贡献,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回升表明经济稳定增长基础较强。二是进出口迎强劲开局。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同比增长31.1%。业界指出,全球经济出现持续改善迹象,外需回暖,带动出口增长;中国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持续增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就业物价双双稳定。一季度,中国城镇失业率在5%左右;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物价涨幅越发温和。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效。一季度,中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0.3%,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75%。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6.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等“短板”投资均在10%以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经所经济师乔宝华表示,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深化。五是实体经济“体质”增强。民间投资加快复苏,同比增速达7.7%,比1-2月加快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此轮民间投资回升存在复苏基础,第一,市场的供求关系趋好和市场活力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二,以“放管服”改革、市场准入改革、PPP项目等为代表的各项政策的加快推进也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还需将稳定民间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要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提升企业的投资意愿;继续通过减少政府审批环节及对实体经济的干预等降低民间投资的门槛,同时打破投资的玻璃门和隐形门。六是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这表明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七是居民收入“跑赢”GDP。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7.0%,比同期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指出,居民收入增速过去一年首次超过GDP增速直接导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2%,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3月消费需求明显反弹,增长10.9%,回升至一年来最高水平。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敏认为,从目前看,在注重差异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基础上,消费有希望成为促进中国GDP未来增长的潜在支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因此,促进消费还可从提高中国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着手,并以此来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的动能。八是工业经济强势回升。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仅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就高达7.6%,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乔宝华表示,3月工业增速大幅超出预期,这与外贸进出口的明显回暖直接相关。3月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737亿元,增长了12.9%,是2013年以来的高点,反映出外需的回暖、外贸的增长对工业的拉动明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3月工业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与出口回升、补库存有关。毛盛勇指出,工业企业效益的好转对扩大工业生产具有直接影响。1-2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去年全年加快23.0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认为,2017年下半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料将趋缓,一方面,当前工业面临着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以及由此而来的制造业萎缩;另一方面,中国工业经济虽体量庞大,但目前供给体系产能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九是市场信心迅速回归。3月PMI为51.8%,连续6个月保持在51%以上,显示制造业活动正加速扩张;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近三年高点;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升至60,为两年来新高。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当前PMI正在向工业增加值传导,PMI领先于工业增加值,前期工业增加值低位与PMI高位的“修复”已启动,预计未来PMI高位将持续传导至工业增加值,经济复苏动力十足。西南证券分析师杨业伟认为,一季度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前期稳增长政策和外需改善是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认为,一季度经济相对较强,尽管有去年基数低的原因,但投资起到关键作用。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8%,比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5%,比1-2月回落3.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9.1%,比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邓海清指出,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并未出现拐点,房地产调控会拖累经济的观点被证伪。毛盛勇认为,近期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于房价还有其他房地产方面指标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乃至以后陆续有所显现。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制造业投资是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连平认为,本轮经济回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主要推动主因素是投资回升、出口回暖、PPI涨价带动等。 本文来自织梦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我国进入经济增长新周期。而交通银行高级分析师唐建伟表示,一季度经济回暖仍是依赖加杠杆拉动投资的老套路,从增长动能来看并无任何新意可言,经济效率并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同时,结构失衡的问题仍存在,此时断言进入新增长周期似乎为时过早。国泰君安分析师解运亮认为,展望下季度,GDP同比增速或因去年高基数而有所回落,但经济动能仍然较为强劲,城镇化及市民化加深支撑地产和消费,长期对经济会有支撑。李超认为,对于二季度的经济走势,由于经济增长存在的内外压力并没有真正消去,从增长的动能来看,当前经济回暖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预计二季度后经济增速就会有下行压力,年内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可能是年内高点。毛盛勇表示,目前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表明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已明确,这为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要把握好时机,在经济走稳的背景下,把宏观调控工作做好,把增长的各项工作精准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的落实。专家认为,2017年经济的良好开局,促进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窗口。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要珍惜当前这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窗口,从多方面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在实际运作中尽可能提高保障房的货币化安置比例,使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持既能满足急需安置群体的需要,又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而且还可避免收入相对较低的群体集中居住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dedecms.com

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内容来自dedecms

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经济稳定在周期性底部,实现了“软着陆”。IG集团资深金融评论员Chris Weston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会给中国央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即使未来收紧货币政策,中国经济仍能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未来,货币政策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杨业伟认为,经济强劲增长意味着政府稳增长需求和意愿将下降,防风险将成为未来政策的主基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均可能趋紧,虽然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均延续回升态势,但基建投资增速由1-2月的27.3%回落至23.5%,显示政策趋紧效应已开始显现。唐建伟认为,2017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心应放在防风险方面,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内,就应保持政策的定力,不再以短期政策的放松来稳增长,而要以中长期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李超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动能转换并没有完成,经济表现出的韧性越强,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越强。国金证券宏观研究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在二季度很大概率会进一步收紧,其目的是促使金融去杠杆,迫使资金脱虚入实,且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有两种形式:一是提高政策利率;二是收缩或放慢基础货币投放力度,提高市场利率。今年以来,央行已三次上调包括逆回购等在内的政策利率。业界认为,从放慢基础货币投放力度角度看,近期央行一方面持续回笼资金,另一方面未对到期MLF进行足量或者超量续作,这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态度没有改变,继续维持货币市场资金紧平衡。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指出,我国已出现明显的货币超发现象,在当前机制下却是“合理”存在,为抑制货币超发可能导致的风险,有必要收回货币、有效去金融业杠杆,但更重要的是要去除导致货币超发的各种合理存在的机制,用市场的方式回归合理状态。民生银行研究认为,货币政策仍会保持中性,重心仍将放在去杠杆及加强监管之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也表示,要使经济走出底部,实现稳上加好,必须驾驭和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化解经济运行中影响稳增长的基础性问题,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中性,正确处理控制总杠杆率与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关系,加强金融风险点、风险领域的监管和防控。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