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7•第23周】五部委规划“十三五”金融业标准体系 助力金融监管

【2017•第23周】五部委规划“十三五”金融业标准体系 助力金融监管

发布时间:2017-06-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6月8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金融业标准体系建立的一揽子措施。业内专家认为,《规划》出台具有划时代金融意义,它一改以往由金融业机构单独制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套路,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上升到了国家整体战略层面,在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尚属首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重视金融创新 助力金融监管

本文来自织梦

当前,金融业创新加速,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新渠道、新的运营方式不断出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银行、证券、保险等主流金融业态借助金融科技持续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同时,新技术带来新风险,当前金融信息安全形势严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问题突出。金融创新对金融业标准化提出的新挑战,需要制定相应标准,配套制度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市场效率、增强信息透明度,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金融创新的需求。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指出,当前金融监管存在两大短板。一是针对金融控股、实业企业投资金融业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仍然存在空白。对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尺度不一且存在不合理监管竞争。此外,监管部门重发展轻监管,缺乏统筹协调、数据信息不共享、执法不严等制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二是非法集资监管短板。非法集资升级包装为理财产品,组织结构愈加严密。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金融体系中出现某些风险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同类业务的行为规则和监管标准不一致,在个别领域甚至存在空白。专家还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经济,金融业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也需要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或主导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规划》提出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业内人士指出,《规划》的出台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一脉相承。《纲要》指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规划》则进一步强调,围绕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重点标准研制和实施。专家也指出,《规划》也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这一大的国家战略中的一部分。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印制等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并发布了金融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6项,金融业标准数量与质量“双提升”,金融国际标准化工作也进展顺利。在这些成绩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确立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0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0项以上,推动3个以上金融业社会团体发布团体标准;主导研制金融业国际标准取得实质性突破等。央行郑州培训学院王勇教授认为,金融业标准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有了这些标准,就有了新金融业态的准则规范,也就有了统一监管的依据。再配合今年4月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能全面提升我国新金融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强化新金融时代穿透性、综合性金融监管。此外,业内人士也认为,《规划》的制定对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或将搅动金融业监管的变局。《规划》有利于打破原来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单枪匹马格局,使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真正有了统一的“国标”,使我国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更具公正性、权威性和国际性,将为推动金融业经营朝着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建立新标准体系 聚焦互联网金融

织梦好,好织梦

从内容上看,《规划》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四大任务:一是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全面覆盖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等领域。央行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苟文均认为,目前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分散,缺乏统筹协调,而且场内与场外、不同金融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不畅,信息登记系统也处于分割状态,给监管带来了困难。二是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发挥政府、行业协会、认证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在金融业标准中存在政府主导标准多、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偏少,行业标准多、跨行业和跨领域标准少等问题,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措施不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待建立。三是建立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分类监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实施。专家指出,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要科学划分金融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布局,在涉及金融安全等方面,探索制定若干强制性标准。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出统一的金融业务发展、金融风险防范等监管与评估指标考核体系。比如,当金融业各种数据、报表统一之后,更便于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苗头的发现与重视,及时采取对金融业风险提示、现场督查等监管措施。专家还认为,金融业监管监测标准统一,可使金融机构甄别各种金融异常活动,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对国家反洗钱、打击各种逃汇等行为将起到有效监督作用,从根本为稳定中国金融局势起到保障作用。四是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在移动金融服务、非银行支付、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口专家排出力度,争取主导1-2项国际标准研制。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于美国的50倍。而随着中国金融国际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尤为迫切。央行行长周小川2015年11月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辅导读本上刊文指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将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业内专家也指出,加强对网贷、移动支付、非银机构经营行为等进行及时发现与监测,能有效化解和抑制各类明显的、隐形的社会金融风险隐患,更将促使金融业始终运行在安全可靠的轨道上。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标准工程也是《规划》的五大任务之一。此外,针对标准制定、衔接配套以及实施等问题,《规划》还提出了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工程和金融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整体来看,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认为,这些内容切中了我国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要害,指出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将成为指导我国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