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7•第49周】天然气价格暴涨影响供暖 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

【2017•第49周】天然气价格暴涨影响供暖 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

发布时间:2017-12-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天然气价格暴涨影响冬季供暖

今冬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缺气区域主要为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约10%,个别地区上调幅度达15%。华北地区LNG价格已在80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60%,个别厂商报价高达9,400元/吨,创历史新高。榆林煤炭交易中心信息显示,12月18日液化天然气(LNG)最高接收价格已涨至1.2万元/吨。江苏部分液厂LNG吨售价已经突破万元,银川、北京、河南等部分地区加气站LNG售价已经突破10元/公斤。除价格接连飙涨,目前全国多个液厂因为气源紧张被迫停机、停止对外销售。11月底,河北省决定启动全省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11月28日零时起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Ⅱ级预警状态(橙色预警)。橙色预警为严重紧张状态预警,河北全省供需缺口达10%-20%,并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价格的暴涨背后是消费量呈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快速增长,1-11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进口天然气817亿立方米,增长28.9%。因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用气需求较快增长,加上“煤改气”需求增量较大,天然气消费量呈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增速快12个百分点,比前五年平均增速高8个多百分点。此外,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立方米,增量超过33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达17%。这个增量,相当于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纪录。根据三大石油公司上报数据,今年,全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方,2021年缺口超过300亿方,届时,用气高峰时段每天的缺口可能就达到2亿方。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认为,价格的上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天然气市场资源的供不应求。出现供不应求现状的主要矛盾是天然气上游供应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当然,目前国内天然气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恶性竞争及垄断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不排除各利益相关者博弈下导致的天然气供应短缺。此外,“煤改气”的快速推进超出了预期。今年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年份,各地纷纷加大“煤改气”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就煤改气规定了量化指标,而地方政府煤改气的数量早已超过了量化指标。2017年,河北省下达的煤改气计划为居民煤改气180万户,锅炉煤改气4,500蒸吨。但实际情况是居民煤改气预计完成260万户,锅炉改造11,700蒸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 本文来自织梦

面对天然气告急,作为冬季天然气的主要来源,拥有天然气上游八成以上的资源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供。针对近期天然气价格特别是华北地区LNG价格大幅上涨情况,发改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协调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加强运行调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部署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部署LNG主产区(港区)、主销区等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LNG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三是立即开展LNG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随着多部门重拳出手,LNG价格开始应声回落。卓创数据显示,在12月1日创下7,236元/吨的高点之后,LNG价格开始小幅回落,12月6日,全国LNG标杆价格下跌至7,191元/吨,下跌0.73%。12月15日至17日,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冬季供暖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全面了解冬季供暖工作进展,准确掌握居民用气、用电保障情况。此外,12月16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0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对北方地热供暖、生物质供暖、太阳能供暖、天然气供暖、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北方重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煤改气”气源保障总体方案做出具体安排。规划指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煤烧(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煤烧(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力争5年时间左右,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化城市地区的散煤供暖清洁化。业内认为,这一统筹整个北方地区2017-2021年清洁取暖工作的政策出台,体现了政府治理大气污染、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及清洁能源转型的坚定决心。清洁取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其中天然气、清洁燃煤集中供暖以及生物质能供暖等清洁供暖方式将得到大力推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同时,政策强调推进清洁取暖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煤改气”将会综合考虑气源落实、项目建设和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序发展。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较低,占总取暖面积约34%,且发展缓慢,存在缺少统筹规划与管理、清洁能源供应存在短板且成本普遍较高、商业模式创新不足、建筑节能水平较低等问题。对此,《规划》提出,我国将因地制宜选择方式多样、经济适用的清洁供暖模式,尽可能替代散烧煤。专家表示,“煤改气”是能源升级、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但在天然气能源供应上,需加强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有效协调。政府在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同时,需要关注保障供给。要对天然气供应和消费的特性加强分析,加强统筹规划,提前安排好供气,有序推进。为了配合该规划的发布,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省市和企业组织编制了《北方重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煤改气”气源保障总体方案》。方案提及,“2+26”重点城市天然气取暖面积共约12.4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160亿立方米,占这一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的38%。方案认为,目前,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存在短板。天然气价格偏高制约推广应用,煤改气气源保障存在一定挑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去煤化”是能源消费转型的一个大趋势,但这需建立在作为替代能源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安全可持续供应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现代能源技术体系之上。事实上,降低煤炭消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国家发改委12月19日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已印发。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王毅分析,这意味着中国将建设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表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多位行业专家表示,未来三年全国碳市场将逐渐成熟,2020年前,八大高排放行业会逐步纳入,相应市场规则和流动性将逐步建立,交易机构、第三方核查将日趋完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可能遇到几大难点:一是配额的分配问题,一旦出现配额超发,进而导致碳价走低,从而使整体碳交易的有效性打折扣。二是国内碳交易市场中碳价波动较大,时高时低,影响市场有效性及透明公开程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