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8周】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放缓 未来货币政策难言收紧

【2018•第8周】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放缓 未来货币政策难言收紧

发布时间:2018-03-02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双双回落 经济平稳增长态势未变

织梦好,好织梦

2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延续扩张态势,增速有所放缓。从13个分项指数看,除原材料库存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有所上升外;其余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2月制造业PMI较前值大幅下滑,为201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指数、新订单的大幅减少,这反映出2018年经济开局的疲弱。2016年以来的经济复苏周期高点已过,2018年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上市公司2017年四季度业绩预报普遍不及预期,同样验证基本面拐点已出现。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大幅下行,反映出PPI将明显下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将大幅下滑。同时,2月PMI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行,反映出无论是经济内需、还是出口均出现一定下滑,从而导致了2月生产的走弱。中信建投宏观分析称,总体看,2月制造业PMI趋势继续下行,其中生产趋势回落较大、需求跌幅扩大。从高频数据看,2018年春节期间发电耗煤回落的持续时间比2017年更长,结合春节错位因素,可能导致2月生产分项回落较大,叠加需求进一步下行,拖累当月制造业PMI低于市场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称,2月PMI指数中的生产指数和采购量指数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比较明显的反映了春节因素的影响。PMI是环比指标,2018年春节在2月中旬,春节因素影响集中反映在2月。订单类指数降幅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内,生产活动预期指数有所提高,则表明市场需求总体平稳,企业市场预期比较稳定。剔除短期因素影响,经济平稳增长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表示,总体看,市场需求较好,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相对稳定,原材料价格涨势减缓,企业新年普遍较为看好、预期上升,预计节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逐渐恢复正常,经济运行回归平稳向好基本态势。尽管今年前两个月制造业PMI持续回落, 但目前指数仍连续19个月维持在50%以上水平,表明制造业仍在扩张。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指出,考虑到春节因素,1-2月PMI指数以及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预计到3月后,制造业PMI指数会上升,继续保持扩张水平。和信研究认为,2月制造业指数回落且接近荣枯线,表明制造业的景气周期面临一个起伏变化。而从新订单、出厂价格指数、新出口订单等回落来看,制造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仍较为明显。招商证券认为,2月中国综合PMI为52.9%,较1月下跌1.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制造业PMI超预期下跌所致。1-2月PMI均值也显示今年前两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较去年同期扩张速度放缓,国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压力上升。但也需看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构性分化更加明显。2月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4.0%,装备制造业PMI为51.0%,分别高于上月0.8和1.0个百分点,二者也均好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经济新动能的成长在政策推动下并未受到短期经济趋缓的大环境影响,反而加速扩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与制造业PMI走势一致,数据显示,2月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降至54.4%。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各行业表现分化。建筑业和以大宗商品批发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季节性淡季,相关商务活动指数出现较明显回调。但服务业运行相对稳定,特别是节日消费相关行业表现突出,零售、住宿餐饮和旅游等相关行业指数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非制造业PMI仍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仍保持较高的景气水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有所回落,但和节假日直接相关的服务行业等保持在较高水平。回落的原因主要是节假日因素,回落比较明显的是建筑业、批发业等跟生产经营有关的行业和产业。与节假日直接相关的或者跟居民消费直接有关的服务业,包括旅游、住宿、餐饮都保持较高水平,反映出消费的增长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在进一步显现。进入3月,随着假期结束,建筑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将会有所回升,非制造业有望延续稳健较快发展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货币政策收紧空间有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央行2月14日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央行强调,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将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邓海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不松不紧”仍是主基调,但目前货币政策流动性拐点可能已经出现。一方面,尽管2月PMI数据反映出经济的下行压力,但在政府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的情况下,只要经济增速仍在6.5%-7.0%的区间运行,货币政策并不会存在放松情况;在当前的货币政策和利率都存在偏紧和偏高的情况,再叠加严监管政策,在底线思维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并不存在进一步收紧的空间,2018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监管收紧和MPA的实施将使2018年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紧的态势,但考虑到在岸和离岸之间利率差异较高及企业融资成本高企,货币政策收紧的空间有限。海通证券姜超表示,今年的政策重心在于防风险、去杠杆,意味着货币政策难放松。但在双支柱框架下,监管政策密集落地会逐步加强宏观审慎的调控效力,有助于货币政策向中性回归。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2018年,政策对经济增速波动区间特别是下限的容忍度将更大,未来政府更关注的是结构的优化,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所以即使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配合放松的必要性或将减弱。研究人士称,央行继续强调“管住货币供给总阀门”,基本延续了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传达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为去杠杆防风险营造适宜的环境,2018年难有显著宽松的空间。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