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9周】2018年赤字率目标下调 自由贸易港将成新一轮开放标杆

【2018•第9周】2018年赤字率目标下调 自由贸易港将成新一轮开放标杆

发布时间:2018-03-0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赤字率目标下调 货币政策再提“松紧适度”

dedecms.com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2018年赤字率降低隐含着财政政策正从总量性政策转向结构性政策。在结构性政策下,政策效果取决于是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否促进社会结构调整,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政策实惠。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赤字率降低符合经济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赤字率降低可使有效投资比重上升,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保障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赤字率降低不是财政收紧,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支出结构调整。此举将通过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用财政政策有保有压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平安宏观报告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尚未转变,但政策力度将较去年有所减弱。一方面,基于经济稳中向好、财政收入增加,今年财政预算支出在赤字率调低的情况下仍能进一步加大;但按今年21万亿的财政支出规模计算,2018年财政支出增速将显著低于2017年。另一方面,今年赤字率2.6%对应财政赤字2.38万亿,若赤字率仍保持3%对应财政赤字2.74万亿,赤字缺口3,600亿元,这已能够被5,50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增量(即地方政府基金赤字扩张)所覆盖;但专项债的扩张是为了配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相关政策,也意味着,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的“规范化举债”规模增加的同时,其隐性违规债务将受到较强的约束。整体看,广义财政支持力度恐怕仍将趋于下降。中泰证券李迅雷和齐晟认为,2.6%的赤字率是2013年以来首次下调,意味着财政扩张的步伐有所放缓,但仔细研究诸多细节因素会发现,2018年财政支出的下滑可能并不如数字显示的赤字率下滑0.4%那么显著。2018年最大的担忧依然集中在金融监管下银行资产端投向的限制,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的限制上,预算内财政支出相对减少对于经济的拖累,较为有限,不必过度担心。专家认为,在力促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同时,赤字率降低还隐含另一重深意:为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留足政策空间。刘尚希认为,赤字率目标下调,并不是趋于保守的财政政策。从全球看,未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很多,需政策预留空间,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目前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债务偿付问题,可能也需要财政预留些空间。连平表示,赤字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平安宏观报告认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的货币政策收紧姿态明确,而今年再提“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措辞较去年有所缓和。考虑到2018年经济增速可能温和回落,市场利率高企已带来融资成本上升,金融严监管下机构开始业务调整,货币政策应当提供一定的调整空间,其存在小幅松动的必要性;而美联储加息、宏观去杠杆的目标又将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因而整体大概率呈现“价紧量松”的搭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与去年相比,取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目标,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当前和今后几年金融工作中心任务之一是防范金融风险,不再制定上述目标。从逻辑上看,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一致。二是随着金融创新快速发展,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与经济的相关性也在下降。结合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来看,意味着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加快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不少专家建议,为避免增长动能转型过程中增速下降带来的风险,应采取逆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应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未来可能会有新一轮定向降准。连平表示,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一直是政策导向。需有针对性、差异化政策调整。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对金融机构小微融资的增速要求、比例要求等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避免政策“打折扣”。金融体系更多服务中小微企业,还需更多发展中小微型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提供支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自由贸易港将成新一轮开放标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容包括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杨长湧表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在于布局全方位的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局面。这需结合结构上的短板来推动五个方面的开放:在开放区域上,要推动沿海开放和内陆沿边开放协调发展,目前需探索内陆沿边开放的新途径与模式;在开放领域的布局上,要推动制造业开放和服务业开放更好的结合,未来服务业的开放将成为一个重点;在开放方式上,要推动高质量的“引进来”和高水平的“走出去”相结合;在开放对象上,要实现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好的结合;而后者仍存在短板;在开放规则上,要形成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相结合的开放态势,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同时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新的开放格局需要在利用外资方面继续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精简负面清单;在对外贸易方面实现贸易的基本平衡,提高出口附加值和质量的同时要扩大进口;同时要推动自贸区与自贸港继续开展改革试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今年中国将通过扩大开放范围、提升开放水平“横纵两个坐标”来拓展开放的新格局,描绘未来全面开放的新图景。此次报告关于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定位有所不同,这正是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横纵两个坐标上的拓展:前者重在复制推广,后者重在提升开放水平。有高度有广度,新一轮开放将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开放。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报告将自贸港定位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一个新的提法。白明认为,十九大后,自贸港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十九大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要在今年开始落地,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自贸港更高水平的开放主要集中在两个象限:一个是港口功能上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经济功能,推动离岸交易、离岸金融、自然人流动和国际化服务。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认为,报告重申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传达了两层意思:第一,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即使有非常大的挑战和困难,国家也会去努力尝试。第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未来自由贸易港的开放,规模和力度一定是史无前例的。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未来服务业将有更大程度的开发,金融将是一个重要领域。预计自由贸易账户将升级,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内容也将有更具针对性的开放。此外,主要的大类商品资产采用人民币标价也将是未来金融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黄金和原油。此外,专家普遍认为,不管是对于自贸区改革开放经验在全国的复制推广,还是对于自由贸易港建设坚定不移地探索,这都说明中国朝着开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坚实前行。陈波则认为,整个经济改革中,无论是建设自贸区还是自由贸易港,以及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都需中国在开放政策、制度等方面有渐进式的匹配步骤,需要更大胆尝试和更多付出。在这样的基调下,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预测,在4月中下旬,随着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满周年,一批新经验和新模式将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另外,国家将赋予自贸区新的改革任务,广东、福建等自贸试验区或将有“深化改革方案”出炉。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