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41周】金融委会议首提三角形支撑框架 多部门出手稳定资本市场

【2018•第41周】金融委会议首提三角形支撑框架 多部门出手稳定资本市场

发布时间:2018-10-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

内容来自dedecms

首提“三角形支撑框架”

本文来自织梦

会议强调,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这是监管层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撑框架。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由于经济下行加上信用风险增加,银行风险偏好下行,资金积累在短期资产上,没有很好传递到实体经济。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更好实现稳增长,此次金稳会提出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支撑框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称,从三角关系看,当前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的效果不明显,说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主要是微观机制没有理顺,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很难在微观层面产生效果,其反映是资本市场表现较差,而资本市场表现对于预期非常关键,预期恶化会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三角”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在一个传导链条上的不同层级关系。稳健中性政策效率的发挥需其他两角的有力支持才能实现。通过微观机制的“搞活”和资本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打通,让比较充裕的货币市场环境能够对实体经济产生真正有效的支持,进而对稳增长产生作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三角形支撑框架”表述了中央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将要达成的“铁三角”支撑的政策架构,它分别从宏观的货币政策、中观的资本市场,以及微观的国企和民企三个层面共同发力,稳定经济、稳定市场、稳定金融、稳定预期、稳定信心。对于第一个“角”——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会议提出,重在疏通传导机制,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金融委的这一表述,可能透露出货币政策的多目标优先次序出现调整,当前已从“去杠杆”转向了“稳增长”。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这实际上是对“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的另一种表述。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当前主要工作是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性,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推进调结构和防风险工作,因此,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稳增长诉求将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投资政策及社会政策将形成合力,以减缓经济下行压力。金融监管研究院文章指出,金融委的这一表述实际上透露了此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核心要义:针对改善整个社会融资构成做文章。换言之,未来监管其实更应关注社融指标的构成,而不是修改口径。当前社融规模口径出现了遗漏过多的问题,私募基金、融资租赁、保理、典当行、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非持牌金融机构,也可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潘向东表示,央行的明确表态减缓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已企稳,未来去杠杆措施将会减少,以稳杠杆政策为主,降低市场对去杠杆政策的担忧。对于第二个“角”——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会议强调,特别要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企融资难题,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研究支持民企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企发展支持基金。10月22日,央行公告称,将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此外,央行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企的信贷投放。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其政策着眼点在于弥补民营经济的融资短板,以市场化手段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企债券融资。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对于第三个“角”——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会议强调,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多部门出手稳定资本市场

内容来自dedecms

今年以来,A股市场从年初的一月底走出阶段性高点后,一路走低,上证指数跌幅已超过30%,部分个股股价更是大幅腰斩甚至跌去60%-70%。10月以来,A股再度进入快速下跌阶段。上证指数10月18日跌破2,500点整数关口,创出数年新低,再度引发市场恐慌。此次金融委会议尤其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节奏,政策成熟后立即推出,推出后狠抓落实。10月19日,刘鹤明确指出,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同日,央行行长易纲、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齐发声,从不同角度推出“救市”方案,释放全面护市信号。当日,股市出现大涨,沪指一举收复2,500点,截至收盘,沪指涨2.58%,创业板指大涨3.72%。10月21日,基金业协会以及上交所和深交所也相继发文称,将采取措施纾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困境。由此看来,股权质押“拆雷”仍是当下金融体系化解风险的重中之重。一系列高层的讲话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即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新举措将陆续推出。过去几年,在去杠杆压力下,市场融资渠道缩紧,而民企原本就一直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在去杠杆压力之下生存更加艰难,于是,很多民企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来融资。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仍有近1/4的上市公司存在高比例质押风险——3,554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质押率超过70%的上市公司高达855家,大股东质押率达到100%的上市公司有118家。2018年以来,随着股市频繁扰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出现流动性压力和债务危机,地方国资纷纷出手接盘。迄今为止,地方国资已受让约50家A股上市公司股权、控制权。近期,深圳、佛山顺德、北京海淀等地国资还纷纷出资“救市”。民生证券研究显示,今年6月以来,共发生29起国资入股民企的案例,机械,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为国企入股民企发生频次最高的行业;统计还显示,地方国资入股民企的案例中,主要目的为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国资入股民企的交易中,股权质押比例平均为36.11%,其中控制权发生变更者为34.33%,未发生变更者为38.03%。而民企作为买方的交易中,股权质押比例为23.07%,控制权发生与未发生变更者质押率几乎相同。可见国资入股民企的交易与股权质押比例较高密切相关。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刘鹤表示,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国企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企渡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这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东北证券在9月发布的《民企融资难专题报告》指出,当前民企利差处于相对高位,且民企利差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民企违约频出的时期会高企,而其缩窄不仅依赖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恢复,更依赖于政策的推动。2018年民企利差再度失衡,即便经历了三轮定向降准,也依然未见好转。《报告》还显示,民企债券净融资衰退至历史低谷。2018年初至9月,民企当月债券净融资量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社融里当月债券净融资增加主要受国企发债影响。刘鹤指出,对民企,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