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需要切实减轻制造业部门的负担

需要切实减轻制造业部门的负担

发布时间:2017-01-06 作者:派智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字体:

[摘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以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家提出了中国税负过高的问题。近些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比较明显,并冲击了制造业。我们不能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完全对立起来,因为前者其实也属于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出“新技术、新资源、新制造、新金融、新零售”形态。

本文来自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以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家提出了中国税负过高的问题,进而又认为这几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比较严重,对实体经济构成了一定冲击。
  
  其中,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公开批评马云的“新技术、新资源、新制造、新金融、新零售”的“五个新变革”的说法,认为除了“新技术”之外都是“胡说八道”。也就是说,这场“脱实向虚”的辩论,变成了制造业与互联网经济的矛盾。事实上,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要明确的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区别,实体经济其实没有准确的定义,一般理解为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财富的部门,而虚拟经济则不创造财富,而是通过单纯的资本炒作获利的行为。因此,美联储将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视为虚拟经济部门。2008年正是由于美国以房地产与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过火,才造成了次贷危机。
copyright dedecms

  
  此外,在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概念中,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属于服务业,而服务业中包含了金融业与地产业,因此,很多时候,人们会将服务业错误的认为是虚拟经济部门,因为它没有生产活动。互联网经济属于服务业,也就被视为虚拟经济部门了。因此,在中国,许多论者对于虚拟经济的理解比较混乱。
  
  近些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比较明显,并冲击了制造业,这一观点中的“虚拟经济”,指的就是“以房地产与金融为代表的部门”,而不是互联网经济。首先,由于地产业不断周期性刺激,导致土地成本、房租价格、人工成本等不断上涨,给制造业带来成本压力,而且由于地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资本造富效应”,导致资本和人力从制造业流向地产业。
  
  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膨胀速度过快,从2012年至2016年,以M2/GDP为代表的货币化程度从174%跳涨到203%,货币扩张速度较GDP扩张速度年均要高5.8个百分点。金融业占GDP的比例从2012年的6%上升至8%,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从33%下降至30%。这反映了“脱实向虚”的现象,即资本在金融市场空转并通过杠杆与信用创造不断的吹大泡沫。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中的一部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
copyright dedecms

  
  那么,为什么一些企业家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经济?首先,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和平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由于中国传统的制造业、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在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链条过长而成本过高,效率低,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跨越,对传统产业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实践中,它是有利于实体经济提高效率与竞争力,但是这个过程对于一些落后的产业部门而言,则可能是一种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互联网带来传统产业的破坏与创造,被视为“创新”部门,因此,在经济转型期,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的竞争力时,相关部门会本能的鼓励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因为该部门不仅仅是经济增量(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还会有更多的跨界和创新,协助传统产业更快的转型,提高效率。在这一“破坏”过程中,所谓的实体经济部门(实际上同为实体经济)会因为落后而受到冲击,这也是他们“不高兴”的原因。 本文来自织梦
  
  因此,我们不能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完全对立起来,因为前者其实也属于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出“新技术、新资源、新制造、新金融、新零售”形态。我们所警惕的“脱实向虚”,是要努力防止地产业泡沫化以及金融市场陷入“钱炒钱”的投机游戏,而不是互联网经济的“创造性破坏”。
  
  当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在产能过剩以及成本不断上涨的挤压下,一部分企业生存环境比较艰难,再加上处于中国特殊的经济转型阶段,会承受巨大的挑战。政府有责任减轻制造业部门的负担,共渡难关。我国有必要重视制造业的困境,给予实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