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基于柳州市的调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基于柳州市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7-01-0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区域金融研究 浏览:【字体:

[摘要]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征地”需求旺盛,失地农民倍增,实现这部分失地农民的成功转型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的纵深推进,金融广度、深度及弹性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在探讨伴随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失地农民转型期的金融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支持失地农民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金融促进失地农民转型的相关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一、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征地情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具体规划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按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56.1%,城镇户籍人口37.5%计算,从“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2016年开始,要实现2020年城镇户籍人口45%的目标,每年至少要解决2000万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城镇户口,现实的紧迫感促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赵智、郑循刚(2015)年从农业转移人口构成类型、户籍地与迁入城市的视角,分析了市民化意愿的状况及资本要素禀赋对其的影响,其中近年失地农民(原户籍所在地:城镇/农村,主要收入来源:土地赔偿等)不愿意市民化的比例达到55.40%,而从现有土地产权与社会身份的变更中获得足够的经济补偿是关键。改革开放后,柳州市城镇化发展启动并迅速迈入快车道,特别是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2014年底成为62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给柳州市城镇化轻装上阵与注入新的动力。截至2014年底,柳州总面积(含六县)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0.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7.94万,城镇人口237.32万,城镇化率6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9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6.24个百分点。伴随城市人口的增长与规模的扩大,城乡接合部不断外移,“征地”需求强烈。2010~2015年,柳州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35.06平方公里扩增至183.92平方公里,年均增长接近6%。2015年,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97宗,涉及土地面积1081.99公顷,共计补偿金额111137.58万元,需安置人员17506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失地农民转型期的金融需求特征
  

  根据柳州征地拆迁部门的资料,靠近柳州各城区的周边村庄最早的征地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价格50元/亩;大规模征地是近些年,特别是2006年柳东新区规划建设起步,征地规模巨大,平均每年征地几千亩,价格基于不同级别,高者20万~30万/亩。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主要是三块: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及青苗费,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各项补偿费用由村委集中管理,用于村办企业,农民难以得到直接收益,部分村委出现全额亏损;97年后,政府补偿款的80%以上分配到失地农民,少部分作为公共资金存留村委或小组。
  城镇化发展导致周边土地性质“农转非”,传统的小农耕作方式消失,居住环境、邻里关系和收入来源等都发生极大变化,融入城市生活与未来发展的前景成为关注的重点。金融需求决定于经济收入与金融意识,还取于金融制度与个人成长时期。政府征地,使土地非稳定的、长期的现金流转化为现金价值,生活、工作方式完全转变,决定其金融需求必将发生转变。

内容来自dedecms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金融需求特征,本文作者于2015年5月采取入户发放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问卷中男性63人,女性28人;年龄在40~55之间的71人,55~60岁之间的10人,30~40之间的10人;家庭人口数5人以上的69人,家庭人口数4人及以下的22人。根据反馈情况,其金融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需求强烈
  
  
所有调查对象反映,短期内生活无忧,得到的补偿款是其未来生活最主要的保障,并且早期被征地农民与近几年被征地农民存在差异,前者因得到补偿少且现在无地可卖,外加前期农民自身因缺少理财意识与规划,导致当前生活压力较大。近年,因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与农民投资意识的增强,失地农民对安全且收益好的理财产品是其最信任的理财方式,90%被调查者表示对安全、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需求强烈。如2013~2014年间,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基本超过6%,柳州某银行河东支行存款来源中70%是失地农民的补偿款。
织梦好,好织梦

  
  (二)创业初期的资金支持与创业指导、财务处理需求明显提升
  
  
失地农民的生活环境由郊区变为城市或由农村变为近郊,脱离原生态的农业简单再生产,加之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业的新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城中村能人的示范与带动,特别是自身资源要求禀赋的变化,倒逼失地农民实现突破寻求创业,这是人力资本与资金资本双重盈利需求的必然选择。根据调查数据,有50%的失地农民有创业的愿望,希望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财务处理的指导及相关部门的创业指导;被调查对象中有24人在信用社有创业类贷款,占比26.37%,总金额150万元,贷款者的年龄在30~40岁的4人,40~55岁的20人。
  
  (三)投资渠道单一,严重的“房地产投资依赖症”
  
  
近年来,“中国大妈”这一欠缺投资理财常识,容易跟风投资的群体,扫货黄金,疯玩比特币,赶潮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宠。而国内股票市场振荡剧烈,民间投资法律保护有限,国际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多方因素造成当前国内投资渠道狭窄,“资产荒”一时成为各路投资者的突出困难。房地产市场历时过10年的持续增长,显然已成为投资品中最优质的标的,长期受到各路资金的偏爱,并通过各种途径涌入这一领域。根据调查,失地农民也受到投资渠道有限的影响,对于因征地而突然急增的现金流,保值增值压力巨大,被调查对象中家庭平均资产都在300万以上,其中90%的失地农民所得补偿资金的70%投资于房地产,其中5人家庭房产总数超过10套;被调查对象中60%的家庭收入基本是来自出租房收入。

织梦好,好织梦


  
  (四)高端金融服务需求显现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的纵深推进,金融广度、深度及弹性得到显著提高。私人银行与私人银行服务在国内开始起步,中国银行是最早介入私人银行服务领域的银行业机构。根据对柳州各银行的调查,其中13家机构设有比较完备的VIP客户专属工作团队与服务区,服务高端客户。而失地农民受益土地升值,极少部分失地农民资产已过千万,同时担任村委要职,管理村办企业、三产用地经营等,金融意识高,资产升值保值与私密性好的金融需求强烈。调查对象中5%的失地农民反映,当前银行的VIP服务已不能满足其对高端金融服务的需求,其需要真正的私人银行服务甚至是私人银行。
  
  (五)从事民间融资与期货交易的人数与金额双升
  
  
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加之地方政府的配套投入,让经济进入扩张区间,正规与民间金融双活跃。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5.02亿吨,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7.17亿吨,增长42.83%;2008年全国城镇住宅投资2.65万亿元,2012年城镇住宅投资5.78万亿元,增长1.18倍;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62万亿元,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81万亿元,增长11.73%。对于柳州来说,2010年以后,柳州民间融资进入活跃期,浮出台面的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稳步增加,目前柳州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计超过60家,年贷款发生额超过10亿元。当前,柳州民间借贷月息2~2.5分,而银行存款3年期利息2.75%,理财产品收益也高位下降,市场面上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低于5%,受民间高息的吸引,投入民间融资的人数与金额也稳步增加,调查对象中有82人有过民间放款的经历,还有放款余额的43人,放款额度50~200万元不等,个别人员投入金额超过500万元。另一方面,随着进驻柳州期货公司的增加,加之期货的杠杆操作,高风险高收益,调查对象中有9人不同程度的涉及期货投资。 dedecms.com
  
  三、金融支持失地农民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日益融合,金融服务已成为刚需。失地农民要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持续发展,金融的润滑与促进作用是关键;手握“重金”的失地农民,也急需金融部门的参与,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终实现农民向城市公民的全面转换。根据调查,在这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高端金融服务滞后,对失地农民的金融需求认识不到位
  
  
中国私人银行从诞生至今,大约十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私人银行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收益金融产品,其后过渡到第二期开始关注客户的资产配置和财富保障。而当前,随着家族企业等的换代不断推进,创富一代临近退休,客户对财富传承的需求彰显,私人银行发展进入为客户财富的长久繁荣做中长期规划的第三阶段。但现实是,现阶段客户反映私人银行“只为卖产品”的服务内容并未实质性的改变,而私人银行方面也受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短期人才关难突破,适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广度、深度的不够等困扰,造成双方都有“苦”难言。对于失地农民,以其当前的资产状况,都跻身银行高端客户行列,家庭可传承财富由土地变为大额现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由原来简单的存取款、汇款等传统业务,直接跨越到财富的长久繁荣中长期规划。在本次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反映,当前各银行(特别是信用社)对其的关注度加大,但主要是向其营销理财产品,而关于财富中长期规划的却没有,银行对这一群体的定位仍然是传统的“存款来源”,认识有偏差,缺乏为其主动创造财富的意识。
织梦好,好织梦

  
  (二)保险金融服务在失地农民转型过程中严重缺位
  
  
现代社会中,保险因其转移风险、均摊损失、实施补偿及抵押贷款和投资收益的四大基本功能,可以实现保险金融服务对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覆盖。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养老的根本,随之引发健康医疗、子女教育及再就业的风险,此时急需政策性及商业性的保险金融服务,帮其渡过转型的阵痛期。根据调查,当前被征地农民基本都拥有“社保、医保”,但失地农民中购买有商业性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保险的却有限。本次被调查者中购有上述商业保险的比例不足30%。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一是保险业发展初期不规范经营造成的影响仍在;二是保险业当前的营销方式不够精细,营销出现偏差,着重推销万能险等险种,导致失地农民对商业性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保险机构在长期资产保值增保方面的优势没有与失地农民的需求相结合。
本文来自织梦

  
  (三)金融知识普及不够
  
  
失地农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应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设计,这是金融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失地农民金融素养、改善失地农民的收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目前,失地农民普遍面临金融常识与技能缺失,金融产品与业务不熟悉,金融法律知识较匮乏的困境。调查中,50%的人反映不会使用网上银行办理相应理财、网络支付服务等业务;10%的人反映平时只使用现金进行交易,对于刷卡行为不信任;更有超过50%的人分不清中国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差异,不知道中国人民银行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而当被询问当前主要的投资渠道时,有61人回答:渠道有三:一是购买商品房,二是利用“三产”用地,投资入股参与开发小产权房产,三是透过民间借贷,资金流向房开商。 本文来自织梦
  
  (四)影子银行对失地农民的影响更大,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
  
  
2009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催生了广泛的影子银行活动,其令人目眩的膨胀速度,使得影子银行风险在2012年开始成为困扰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截至2013年6月,企业融资总额中影子银行的总信贷规模28.5万亿,占比29%,其中银行理财9.1万亿元,信托公司9.5万亿元。为此,201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3]107号),对影子银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要求,其目的是让影子银行在阳光下运行,实施转型并风险可控。而根据本次的调查,影子银行对失地农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资金经由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流入房地产、钢贸等行业。相比民间借贷20‰至25‰高息,银行存款或各类理财产品缺乏竞争力,被调查者中有43人将资金存入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额度50~200万元不等,个别人员投入金额超过500万元;二是市场中各类投资公司也是失地农民的资金的一个主要流向,根据向柳州工商部门查询的数据,柳州市挂“投资公司”的各类企业超过300家,随处可见的“免抵押信用贷款”小广告显示这个市场的活跃,被调查者中有20人向这类投资公司存人资金,月息1.5~2.0不等;三是地下钱庄的渗透,城中村的失地农民普遍购买六合彩,有人一次购买都是上万元,还存在聚众堵博现象,被调查者中90%购买过六合彩,有10人参加过地下钱庄交易。 内容来自dedecms
  
  四、金融促进失地农民转型的相关建议
  

  失地农民的转型不是一个单纯的微观问题,是关系新型城镇化大局与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全局性问题,既涉及城镇,也涉到农村,具有多方战略意义。无论从现实或是历史使命的角度,金融都应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补齐短板,作好失地农民服务工作。
  
  (一)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群体,加大针对这一群体的金融创新,特别是地方法人机构
  
  
金融创新可说是金融供给,但还不是全部,金融意识、理念、制度、环境等都是金融供给。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农合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金融改革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天时”,网点布置的“地利”,人才队伍的“人和”,从各方面着手创新,深耕市场;积极向上拓展服务的空间与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型私人银行。政策性保险机构与商业性保险机构应同时发力,互相配合,填补当前市场空缺,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与医疗保障,为其创业再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一是设立专门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机构。失地农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参与,而当前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管理机构设置,所以建设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内部门设立金融教育与权益保护办公室,负责统筹相关工作。二是建议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设立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金,以满足这项工作的公益性与长期性对资金特性的需求。三是在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中增加金融知识课程,特别是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并加强对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监测与评估。四是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金融知识进村屯”活动,与当地村委联合作,积极宣传相关金融知识,介绍不同投资渠道与提示其风险,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
  
  (三)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积极介入,形成支持合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党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等战略部署,积极介入地方政府相关工作的规划起草,明确重点,储备项目,如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主办行制度、农民工创业贷款等实现精准对接,加强金融与财税、扶贫及工商部门的配合,实现1+1>2的政策效应,扩大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四)强化金融监管与突出金融创新
  
  
一是加强金融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基于《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落实谁批准谁负责谁处置的原则,把握风险与收益平衡、创新与监管适中的尺度,疏堵结合、趋利避害,规范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失地农民的金融产品,防范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对失地农民可能造成的资金损失风险。二是重新搭建地方信托投资公司,开通失地农民大额资金投资新渠道。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委托贷款。存款利率过低,失地农民投资渠道狭窄,严重的房地产投资依赖症,银行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开展委托贷款,特别是引导失地农民的资金流向地方政府规划的重大项目、重要工程,有利规避风险,实现双赢。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1]李日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战略意义与基本路径[J].战略与改革,2014(1).
  [2]赵智,郑循刚.农业转移人口的构成类型、地域特征与市民化意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周君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障碍及对策分析[J].求实,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