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坚持中国经济转型的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经济转型的正确方向

发布时间:2017-06-14 作者:派智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字体:

[摘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所谓通过大数据而提高计划经济优势的论调,是对需求侧的保守预判,而创新驱动是强调供给侧提高效率与创新能力,创造新的需求。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观察市场,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但这种作用决不能夸大到“计划经济拥有优势”,它只能是一种决策的信息补充,而不是主导性的因素与力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日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表示,大数据时代的出现让人类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取得对数据进行重新处理的能力也远远超过过去,对世界的认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数据让预判和计划都成为了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行重新定义,市场经济不一定会比计划经济更好。
  
  这不是马云第一次谈到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就曾表示,“2030年计划经济将成为更优越的系统。”当然,他眼里的计划经济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不同之处在于,当前和未来因为大数据的获取,一个国家市场的无形之手有可能被发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让资源得到更高效配置的经济机制。
  
  作为一个商人与企业家,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拥有大数据优势的背景下,马云推崇大数据的“计划”价值,可以看做是一种企业营销。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新兴产业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马云的观点视为技术主义者的论调。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是,马云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言论可能会影响到未来政策制定。

织梦好,好织梦


  
  马云认为,“相信在数据时代,我们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的明确掌握,就像我们拥有一个X光机和CT机那样”,能看到市场之手是全能的上帝,“数据是对未来的研判和预判。‘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我们必须学会上医治未病,未病就是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知名的反计划经济学者哈耶克在其《致命的自负》一书中指出,计划经济在实践上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并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可以掌握到足够的足以做出科学决策(中央计划)的经济信息。那么,现在所谓的大数据能否承担起“全知全能”这一角色呢?完全不可能。
  
  像阿里的消费平台,它的数据显示已经完成的消费需求,但这些数据并不能像神一样预判未来,因为,作为消费者,人的消费行为与个性需求是不确定的,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市场等等其他因素与氛围的影响,如果用“历史的数据”判断未来的“需求”,那是刻舟求剑的行为。 本文来自织梦
  
  以中国电影业为例,是最早运用大数据的行业之一,不但对观影者偏好进行细致的分析,还对观影过程的情绪反应进行观察,但是,由此得出的判断以及制作的作品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消费者不是一成不变的木头,人类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喜新厌旧”。
  
  不仅人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数据的产生与产权是高度分散的,尽管阿里平台产生天文数字般的销售数据,但是要实现所谓的“计划经济”,可能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控制和分析。但是,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而言,对全民进行采集和分析经济数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种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而且即使如此,数据本身做出的结论如果干预市场与社会的运行,无疑带来一种巨大的未知性。
  
  这种观点在现实中也很容易被误读。中国市场本身就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计划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正因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转变的过程中,计划的力量(尤其是背后的部门利益)原本就会制造阻力,所谓通过大数据进行计划管理的说法可能为计划的力量提供一个规避改革的“马甲”。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所谓通过大数据而提高计划经济优势的论调,是对需求侧的保守预判,而创新驱动是强调供给侧提高效率与创新能力,创造新的需求。显然,马云基于阿里以日常低端消费为主的大数据来影响一个转型升级经济体的发展,值得商榷。
  
  客观的说,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观察市场,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但这种作用决不能夸大到“计划经济拥有优势”,它只能是一种决策的信息补充,而不是主导性的因素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