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去杠杆的逻辑与策略

去杠杆的逻辑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1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金融 浏览:【字体:

[摘要]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给去杠杆增加了难度和压力。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需正确处理去杠杆、风险防范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稳妥推进。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
  
  一、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最近十年,为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我国各市场主体加杠杆冲动均较为明显,宏观债务指标在短时间内攀升较快,风险隐患增大。当前我国宏观负债主要呈三个方面特点。
  
  第一,宏观杠杆率高、短期上涨速度快。我国宏观杠杆率上涨主要集中在2008年之后,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整体杠杆率上涨109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看,高杠杆往往蕴含着短期及长期风险,而迅速攀升的杠杆蕴含着更大的风险。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是去杠杆的重点。从结构上看,我国政府部门及居民部门杠杆率相对较低,上涨速度平稳;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上涨速度快。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也明显偏高。过高的杠杆率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扭曲了经营行为,债务风险显著上升,给经济金融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隐患。当前我国去杠杆的关键在于降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
  
  第三,金融机构杠杆扩张方式发生变化,体系内自我循环较为严重。与以往金融加杠杆主要通过存贷款业务扩表不同,近期金融加杠杆在资产端主要依靠同业负债,在负债端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债券、非标等实现扩表,基本形成了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投资自我循环的加杠杆模式。同时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扩张明显,一方面,通过表外理财吸收获取资金; 另一方面,通过层层嵌套规避监管的加杠杆方式运用资金。本轮金融加杠杆并非围绕实体经济进行,金融系统出现了脱实入虚、自我循环的特征,表现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大,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但实体经济融资难状况有所加剧,市场增加的流动性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金融业亟须改变这种脱离实体经济、规避监管的加杠杆行为。 内容来自dedecms
  
  二、金融去杠杆是宏观去杠杆的基础
  

  去杠杆主要是为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为了形成一种环境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帮助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把握逻辑,找准目标,有序推进去杠杆工作。
  
  第一,金融去杠杆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适度的金融杠杆是经济金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在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金融体系的高杠杆事实上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方面,高杠杆使金融机构变得更加脆弱。在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时,高杠杆使金融机构获得高额利润。但目前我国资产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金融机构需要对资产计提更多减值准备,如果资产减值超过安全线,将危及金融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规避监管的高杠杆导致金融风险集聚且风险链条延长,影响增大。目前一些为规避监管而产生的所谓金融创新产品,交易嵌套环节多,杠杆程度高,其并不是在消除风险,而是在集聚风险。如一些委外业务、资管业务层层嵌套,涉及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企业、居民等多个部门,一个环节出现的风险将扩散到这一链条的各个主体,放大风险的范围及涉及面。金融去杠杆尤其是去脱离实体、监管的杠杆,有助于提升机构自身稳健发展及抗风险能力,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金融去杠杆是非金融企业部门有效去杠杆的前提。去杠杆过程是债务调整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债务调整过程多是从金融部门去杠杆开始的,通过信用紧缩、监管加强等形成一个压力环境,促使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带动非金融企业等部门去杠杆。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一定是在资金获得难度大、成本高、资产价格下行环境下完成的。这是因为如果企业获得资金容易、成本低廉,就没有动力和压力去杠杆,去杠杆很难有效推进。只有金融首先去杠杆,金融机构收缩资产负债表创造一个压力环境,才能推动企业债务重组、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出清,从而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因此没有金融部门的去杠杆,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很难开启,整个经济体去杠杆也很难完成。
  
  第三,金融去杠杆可推动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进程。经济与金融相互交织,但本质上经济是金融发展繁荣的基础。无论金融如何自我循环、空转套利,最后还要依靠企业等实体经济创造利润。资金在金融体系流转的层级越多、嵌套的链条越长、杠杆率越高,金融部门食利主体、总量越多,企业负担越重。金融去杠杆一方面可抑制企业加杠杆的冲动,长远看还能降低优质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可通过加强监管等解决金融业自我循环、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使金融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正常轨道上来。 本文来自织梦
  
  三、金融去杠杆面临的问题
  

  第一,金融去杠杆过程可能产生新的金融风险。从欧美主要国家去杠杆过程看,金融去杠杆如处理不当便会产生新的风险。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可能快速上升,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定。如美国去杠杆初期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迅速上升,导致众多金融机构资本金缺口扩大,破产倒闭和重组机构增多。二是部分领域刚性兑付的打破可能引发市场过激反应,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把握好金融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让小风险单独爆发、单独处置,通过风险点的处置,防止风险集聚和产生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点。
  
  第二,金融去杠杆与实体经济下滑可能形成放大效应。我国经济长期是“债务推动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债务、投资,当前这种状况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金融去杠杆本质上是收缩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的过程,这将使得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很可能与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产生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金融去杠杆要找准去杠杆与经济增长的平衡点,这对当前的政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金融去杠杆可能影响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金融去杠杆是金融系统整体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不仅会使高风险、限制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杠杆率收缩,“三农”、中小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很可能也会受到冲击。我国金融机构盈利模式依然是资产规模扩展主导型,资产负债表收缩一方面影响其利润增长,另一方面不良资产上升将进一步侵蚀其利润。为维护资产安全及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金融机构很可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风险相对较小的国有大型企业、有政府背景的项目上,减少对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投入,这些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短期内可能有所加剧。
  
  四、金融去杠杆的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给去杠杆增加了难度和压力。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需正确处理去杠杆、风险防范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稳妥推进。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做好去杠杆的预期引导。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主体往往会对监管部门的行为作出预期,并根据预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政策调整对自身不利的影响,放大和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管理和引导市场主预期是提升去杠杆成效、防范产生新风险的重要手段。中央银行及微观监管部门要尽最大可能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向市场传递坚定去杠杆的信号,充分提示金融去杠杆可能带来的影响,让社会各界做好思想和行动准备,要在关键信息上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及相关部门表态的一致性。
  
  第二,把握好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金融去杠杆不能操之过急,要从全局统筹考虑,把握节奏,不能因金融去杠杆而产生更大的风险。要贯彻落实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适当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保持市场流动性的紧平衡。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完善MPA考核机制及结果的运用,在合格审慎评估、存款保险机构评级、央行对手方交易等方面充分运用MPA评估结果。加强宏微观审慎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配合,压缩金融机构套利空间和弥补监管短板,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压缩杠杆水平。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政策,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微观监管政策共同努力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综合施策稳妥推进金融去杠杆。首先要加强影子银行的治理。国外影子银行的存在主要是为逃避监管,而我国影子银行不仅是为逃避监管,更满足了一些高风险、产能过剩及限制性行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体量大、风险高的特点。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存在很大的风险。金融去杠杆首先需加强影子银行的治理,坚持穿透原则,明确监管主体,规范业务操作,降低层层嵌套加杠杆行为。其次要降低债券市场的杠杆水平,继续通过锁短放长的操作,降低金融机构短借长投的久期错配风险。最后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强化资本市场乱象治理,发挥好股票市场等权益类市场在降杠杆方面的作用。
  
  第四,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及产业政策托底经济。为避免金融去杠杆与经济下行周期叠加,财政政策及产业政策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适当增加中央政府杠杆水平,同时改善政府的支出结构和质量,在保持民生支出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托底经济。财政加杠杆要与原来依靠政府融资平台快速扩张的粗放型加杠杆区别开来,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动态资产负债表等方式,加强财政加杠杆的约束,改善支出质量,在托底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