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准确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新特征

准确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新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摘要]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耕,2017年开局,国际产能合作呈现“两降两升”态势,即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下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增速明显下滑、流向制造业的投资持续增加和“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占比稳步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准确把握国际产能合作在质量、领域和地域三方面呈现的新特征,及时调整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一、国际产能合作出现“两降两升”现象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下跌。2016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50%的高位运行,进入第四季度开始有所放缓,2016年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速为44.1%。进入2017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呈现出下跌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21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05.4亿美元,同比增速为-48.8%。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增速明显下滑。2016年,我国累计新签合同额达到2440.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6.2%。但进入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有所下滑,一季度新签合同额为429.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0%。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方面,自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速一直徘徊在零轴附近,2017年一季度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累计达到292.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8%。 内容来自dedecms
  
  流向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持续增加。2016年流向制造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3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0%,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达到178.6亿美元,同比增速250%,占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重为10.5%。进入2017年一季度,流向制造业的投资达到50.7亿美元,占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重为24.7%,较去年同期上升11.2个百分点。另外,1-2月份,流向装备制造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30.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70%,占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快速上升至22.41%,比全年同期上升16.6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占比稳步提升。“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沿线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自2016年6月,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占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重一直维持在8%左右,进入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比开始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流向“一带一路”沿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为29.5亿元,占总境外投资比为14.4%,比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沿线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952份,完成营业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完成总额比重近50%。 copyright dedecms
  
  二、“两降两升”背后呈现出国际产能合作新特征
  
  
产能合作质量:理性投资的回归使得国际产能合作步入正轨。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的境外投资在凸显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同时,也存在“脱实向虚”、借投资来转移资产等非理性对外投资现象。基于此,我国监管机构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对过热情绪、动机不良的对外投资进行了一定引导和管理,有效推动了对外投资迅速降温。2017年1-2月份,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下跌正是资本投资回归理性的一种体现。另外,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也表明,随着国际产能合作顶层设计的完善,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相继投产,国际产能合作已经从顶层战略布局迈向项目落地生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对外投资增加的脚步,转向更加追求项目落实与收益的新阶段。
  
  产能合作领域:从传统行业产能输出走向传统与高端产业并举。以往的产能合作,以基建领域的对外承包工程,轻工、家电、纺织服装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钢铁、电解铝、水泥产业等富余产能为主。随着“走出去”企业和项目的增加,以高铁、核电、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开始走出国门,流向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境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也表明国际产能合作的层次开始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管理咨询等价值曲线的高端环节延伸。 本文来自织梦
  
  产能合作地域:“一带一路”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阵地。“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相应产业发展缓慢,是我国大量优势产能、制造业的主要投资合作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快速签订和落地,钢铁、水泥、有色等富余产能在沿线规模化向外输出,轨道交通、风电设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能装备加快出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基金等金融服务也配合产能合作相继设立。国际产能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平台,正在加速带动装备、技术、服务、标准和品牌的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的互利共赢。
  
  三、把握国际产能合作新特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企业全产业链国际化布局,加速“一带一路”资源配置。借助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战略顶层布局,打造政府部门、协会组织、服务机构、企业协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产能合作的网络化格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企业“走出去”重点,鼓励企业进一步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业等层面的资源配置与合作,持续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一带一路”企业合作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信息支持与服务。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民间资本、股权基金与政府基金,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服务之中。 copyright dedecms
  
  引导新增股本投资“脱虚向实”,推动“一带一路”投资“量中保质”。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加快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对现有部门规章进行清理整合,推动出台《境外投资条例》,研究制定境外投资管理政策,加大对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加强对沿线投资的现场和非现场核查,科学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考核。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做好“一带一路”分行业精准施策。例如,管控企业向非主业领域的大额并购,引导境外服务业投资向制造业领域倾斜,防止资本包装下的资产转移和低效能输出。
  
  鼓励企业收益再投资,增强企业深耕“一带一路”市场能力。建立“走出去”成果评价体系,加强对“走出去”项目的效益分析,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收益再投资。优化调整具有灵活性的外汇管理制度,减少投资审批程序,做好企业投资决策、再投资监管。引导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与完善企业自身“走出去”顶层设计,制定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战略计划。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增强企业深耕市场的国际化能力。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