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控制债务规模 调节债务分布

控制债务规模 调节债务分布

发布时间:2018-03-08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当前,企业去杠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如何稳妥有效去杠杆,值得深入思考。不同类型企业去杠杆效果不一,企业去杠杆需要关注直接融资占比过低成为去杠杆的主要掣肘;维护金融债权面临诸多困难;风险转移问题不容忽视等几个问题,控制债务规模,做好“分子减法”,拓宽资本来源,做好“分母加法”,调节债务分布,做好“杠杆转移”,加强风险防范,做好“杠杆监测”。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当前,企业去杠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如何稳妥有效去杠杆,值得深入思考。
  
  一、不同类型企业去杠杆效果不一
  

  部分企业增资减债有效降杠杆。利用挂牌上市和增资扩股的方式扩充资本金,通过增发股票以股权融资的形式置换银行贷款,是上市企业调整资产负债配比、降低杠杆率的常用方式。如湖南辖内湘电集团、湘潭电化两家企业均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降低了企业负债比重,达到了去杠杆的效果。部分企业通过提前还款等方式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负债和利息支出,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政府融资平台和传统国有企业去杠杆压力大。调查发现,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余额继续较快增长,预计未来数年内负债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资本密集型大型国有企业长期面临资产负债率高、固定资产占比高、流动资金压力大等困难,去杠杆面临较大压力。同时,由于担心偿还银行贷款后授信规模被压缩,企业不愿意大幅减少银行贷款。 dedecms.com
  
  中小微企业去杠杆面临两难。中小微企业受抵押物不足、不良率高、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影响,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时期,可能还需要针对有发展潜力、财务状况良好、产品创新发展空间大的中小微企业适当增加融资,通过加杠杆扶优限劣。在民间融资高发地区,企业资金链断裂容易引发赎回潮和风险集中暴露,形成大量僵尸企业。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直接融资占比过低成为去杠杆的主要掣肘
  
  
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股本缺乏市场化补充机制,融资仍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无疑加大了非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杠杆的难度。2017年以来,由于监管趋严和发债成本不断攀升,全国和湖南均呈现直接融资占比大幅下滑的特点,股权融资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度增长。
内容来自dedecms

  
  (二)维护金融债权面临诸多困难
  
  
调查显示,不良贷款涉诉案件诉讼文书送达难、审判难、执行难等现象仍较突出,由于大量不良贷款案件未能及时审判、执行,企业和个人失信行为未能得到有效惩戒,容易导致跟风逃废债。同时,抵债资产处置困难,银行被迫承接的抵债资产大幅增长,易形成“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
  
  (三)风险转移问题不容忽视
  
  
“债转股”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可能将银行信贷风险向股票市场转移。如企业增发股票后业绩不佳,虽然化解了部分银行风险和损失,但容易导致投资人被动承担较大风险。前期财政部出台的新政推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可能会加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部分信用等级较低、融资能力较差的融资平台存在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将转化为银行风险。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对策建议
  

  (一)控制债务规模,做好“分子减法”
  
  
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避免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一企业或领域,助长企业盲目投资冲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利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契机盘活信贷存量,以信贷结构优化推进企业债务处置。引导银行合理设定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对重点债转股项目实施财税减免,为企业减负。
  
  (二)拓宽资本来源,做好“分母加法”
  
  
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化将贷款性融资转换为资本性融资,设立企业融资增信资金池,支持上市公司提升再融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支持非上市企业私募股权融资。设立省级债转股基金,利用国家指导发行债转股专项债的政策机遇,推动债转股资金置换。鼓励银行联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以“股权+债权”的模式对企业进行投融资,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本文来自织梦


  
  (三)调节债务分布,做好“杠杆转移”
  
  
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资金从高杠杆企业向低杠杆企业转移,通过释放被高杠杆行业无效占用的资源,培育新发展动能。引导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杠杆监测”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把区域整体负债情况包括政府、金融部门、企业、居民家庭部门等杠杆结构及其平衡情况纳入宏观审慎监测评估框架。定期对企业杠杆情况进行监测,构筑金融安全防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