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2018-04-17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期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发展质量,一是经济增长目标转向重视经济增长高质量;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为带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三是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为主要依靠由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管理能力改善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的经济增长;四是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要真正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就必须淡化速度、强化质量、优化要素,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平衡协调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一、历史性变革: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新时期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问题不再是增长速度而是发展质量。对于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决不仅仅是增速换挡,而是中国经济的历史性变革。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即由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转向重视经济增长高质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再纠结于增长速度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福利的改善为目标,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经济增长由出口带动、投资带动转向由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协同带动,使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三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即由生产要素粗放投入所带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由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能力改善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的经济增长。四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即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要真正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就必须淡化速度要求,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的,是为经济高速增长服务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了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深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一方面要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市场纪律,增强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活力、竞争力和防控金融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打破垄断,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支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中小银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高金融服务民生保障水平。
  
  深化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在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是以金融为载体的,金融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的目标:拓展金融市场的宽度和深度,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建立一个现代化、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具韧性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增加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丰富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增加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扩大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
织梦好,好织梦

  
  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从国家层面,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从央行层面,强化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从监管部门层面,强化监管职责,优化监管力量,严格监管执法,建立监管问责制度。抓紧协调建立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主要矛盾。要稳定大局,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风险隐患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要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扩大金融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经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尽管对外开放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不能放慢,更不能停顿。
  
  加快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一是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坚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原则,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二是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逐步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推动国内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双向开放。对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内外资金融机构在设立形式、持股比例、股东资质、业务范围和牌照数量等方面给予便利,实现中外资平等对待,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三是提高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全球网点布局。

内容来自dedecms


  
  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加大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衍生工具、信贷业务以及个人资本交易等资本账户开放力度。研究推出可转换股票存托凭证,研究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试点。“结合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探索在与现有政策和国内股票市场发展衔接基础上,允许少量符合条件的优质外国公司在境内发行股票。”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完善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功能,研究推动大宗商品交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计价结算。提升人民币交易和储备功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扩大与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的货币合作。
  
  四、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力度较大的总量刺激政策,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就有可能造成经济改革停滞、经济结构扭曲、经济增长失去内在动能。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对M2和社会融资规模提出预期数量目标,这是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变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走向高质量,必须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组合和期限搭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适当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四是在总量上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在结构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发展平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