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金融监管新趋势和资本市场新特征

金融监管新趋势和资本市场新特征

发布时间:2018-05-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国内市场变化太快是当前最大的风险,也是企业家们在选择融资、挂牌新三板、IPO等最纠结的地方。期间,金融监管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于未来融资挂牌上市有直接的影响。2005年的“股灾”给了金融监管一记沉重的教训,经历过繁荣期之后的金融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双重监管格局。因此对于IPO领域,既要认识到未来拥抱新经济、希望独角兽回归的趋势,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copyright 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一、金融繁荣只留背影,新监管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市场变化太快,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企业家们在选择融资、挂牌新三板、IPO等最纠结的地方。大环境确实变了,从国内来看,金融监管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格局发生变化,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于未来融资挂牌上市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个梳理:“一行三会”之间的合并、组织架构的调整,变化是很大的;金融机构杠杆,趋势非常重要。我们也在很多场合强调,企业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如果企业更早遇到金融杠杆的问题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金融机构重新洗牌;IPO开启了提速,但是(过会率)大幅度下降;独角兽回归。
  
  我们看到,中国的双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总之,我们过去5年(2012-2017年)金融大泡沫、过度繁荣的周期已经过去了,对于企投家来说,“投”变成越来越难的状态。我作为研究者,从第三方来看,如果您过去5年做投资金融,那恭喜您,如果未来做金融和投资,那不可想象。这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这是大环境问题。从机构上来看,人民银行的地位空前上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央行的作用空前上升,因为我们处在量化宽松的时代,对金融、货币的监管尤为重要。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发达经济体监管各不相同,而中国相当于“德国+英国+美国”的综合体。同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对金融领域的各个业务、对投资和融资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能力越来越强大,也吸取了过去5年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教训。 内容来自dedecms
  
  二、股灾之后的这些变化,必须引起重视
  
  
2015年的“股灾”让中国决策层看到,若不对金融领域强化监管,就可能出现严重的金融风险,甚至威胁到国家体系和金融体系,乃至政治的安全。下决心开始重振中国的金融监管,这也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来源。股灾也让中国最高当局意识到,驾驭金融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下决心重整机构、强化监管,但政策因为时间差的问题遭遇挫折。
  
  第一,跨越监管。从宏观审慎的理解,简单来说既看机构、也看期限,跨越监管,同时对金融机构的无论是储备资金、拨备还是杠杆率都有明确要求,这是以往没有过的。监管机构现在刚刚成立,各部门领导也刚刚到位,对于即将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观察。而且监管的口径和政策基调相对来说是偏离的,我们的监管相对比较僵化,中央定了调、金融机构实施,上面措施没变,下面也不会变,但外部的环境和国内市场环境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至于我们会担心2018年中国出现因为政策偏紧、调整过慢导致的经济下行超预期、利率上升超预期、金融风险释放超预期。虽然现在(政策)适度松动,但目前还没看到,所以宏观政策对企业和投资机构来说既是机会,同时也始终是风险。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核心资产越来越贵。宏观环境方面,资产方和负债方的收缩速度不一致,会出现核心资产变贵,有限的资金开始涌向有限的资产。而相对于资产来说,资金的流动性是比较充分的。比如去年以来大家炒白马股、蓝筹股,买茅台、格力,这些股票连创新高,出现了回归独角兽,估值出现天价,比美国估值贵6、7倍,只有在中国市场可以见到,因为中国市场有特别的监管制度、交易制度等制度。
  
  每当这时觉得很可悲,监管资本市场交易涉及很多不合理因素,中国投资者的构成结构造成了投资情绪的不理性,资产出现不对等收缩时很容易出现核心资产泡沫,这种情况在2018年仍会延续。中国股市开始变得港股化,股票之间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是金融去杠杆导致的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投射。只要去杠杆的政策或者说金融监管没有根本性变化,核心资产变拥挤或者核心资产泡沫化的情况仍然会持续。 dedecms.com
  
  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例,前年乐视体育融资时,很多人找我帮忙让我很震惊,包括我们今天看到所谓的独角兽回归,各种人士和机构在微信群里贩卖独角兽份额。当独角兽被切成100万、500万等一块一块时,我不觉得是好事,这种情况不正常。而各个公司盈利无法覆盖,资产无法变现。再好的企业家也逃不过资本市场的各种回流,要把70%的眼光放在未来。
  
  我觉得投乐视很能说明问题,一批资深老企业家投了巨资,但他们习惯了利用传统的政商关系赚钱,对于产业的理解远远不够,他认为自己抄了大底,最后把自己抄进去了,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不要迷信权威,特别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除了这些公司收缩之外,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受挫,泡沫影响到二三十个产业。而资产负债势必影响金融投资机构的资产负债,这几年房地产之类的企业都出现了收缩。排在前十的房地产公司,过去几年的业绩就是他们的顶点。在宏观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财务成本越来越高,这些企业势必要做出调整。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去杠杆表现的是地方政府、PPP这些领域。2008年以后“4万亿”政策导致平台公司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地方债务风险出现。地方债务大致管住后,融资方式从原来的平台公司转向了PPP。而真正原本意义上的PPP项目非常少,不是民营企业不愿意,而是有天然的障碍。最后,我们的PPP只有地方政府和国企,周期长、资金量巨大、金融风险很多,以至于民营企业不愿参与PPP。地方政府为了融资想了很多办法,搞了很多假PPP。现在从宏观层面可以看到,金融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已经开始收紧PPP政策了。
  
  第四,金融机构重新大洗牌。中科招商现在的遭遇,有自身问题,也有监管问题,监管永远正确,新三板挂牌的时候没告诉你不可以这样,等你挂牌出去了再说,你没有理由反驳。我们有些东西很模糊,让很多企业总经理把握不住,在当前看起来很好的投资,但你不知道监管政策未来会发生如何大的变化。所以VC、PE近些年境况非常不好。所以说,在银行业、保险、券商、信托等各个新兴业态里面金融机构都会出现大洗牌,总体两极分化,一个投资规模比较大,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公司,经营纯正的公司投入产出越来越明显;

dedecms.com


  
  另一部分就是往下,做不了全产业链,做其中一个点和其中一块,和大公司合作,做得要有特色,也能勉强生存下来。处在中间地带是最难受的,规模不能过去,市场份额拼不下来,没有特色,也不能有特色。这种分化机制还在加剧,监管层面对于今后平台的监管程度越来越细,现在民营机构平台我估计在未来2、3年正在去杠杆。我个人不主张对民营企业、包括金融平台(刨根问底),如果揪住这点不放(中国企业)没有好日子。
  
  金融机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我个人认为,债务问题不是一个单位的问题,就像万达,万达过去五年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失误,跟政策无关。同期恒大在港股创了历史新高,房地产业一路飙升。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听媒体泛泛宣扬产业如何,要客观理性。房地产是不太讨人喜欢的行业,但是它在未来二三十年有非常好的反哺时期,放弃房地产搞文化,像放弃一座金矿一定要投铁矿。当然,没有敏锐捕捉到变化,企业也要反思自己。比如2015年股灾后,我们已经看到国家层面对于资产泡沫、海外收益资产的政策基调的隐约变化,虽然降杠杆不是很快,但没有这种判断,出风险是迟早的事。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五,IPO进入了新常态。2015年A股进入了2.0版本,开始是慢,严格审,之后加速,但是从2017年底开始过会率大幅降低,有什么新特点?简单来说,中国还在用最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理一个最市场化的资本市场。新一届证监会成立,新的举措有待观察,但是总体降速、过会率不高的情况至少在今年还会这样。我认为这种办法确实是有问题的。僵化执行、破坏了规则,且对原来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没有任何改进。
  
  资本市场改革根本不是证监会能够推动的事情,三中全会提前、两会召开,是不是有变化?现在不知道,但是没有从上到下的强权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就不能太理想化。现在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还是银行、保险,所以很多企业在上新三板的时候高高兴兴、欢天喜地,最后觉得挂牌还不如不挂牌。新经济时代到来了,出现了一大批独角兽。但独角兽是市场选择出来的,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莫让独角兽成为“毒角兽”》,有人举了个不太合适的例子,说独角兽就像原来20多岁的漂亮女孩子去海外留学,定居很久,回来人已中年。 织梦好,好织梦
  
  很多知名企业被认定是独角兽,它们未来的成长空间有多大?你对产业有多少理解?所谓的“独角兽回归”,加上中国监管制度、交易制度、发行制度和涨跌停制度,可能会出现回来就是最高点的情况。怎么让这些企业回归?第一代企业到香港、美国上市时,中国的VC、PE市场不发达、国内改革滞后;现在我们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到美国上市,很多都是中资机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还没改革?而且上有领导施压、外有香港联交所竞争,我们才开始请独角兽回归,让人来买?
  
  所以现在IPO的特征是拥抱新经济、希望独角兽回归,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大陆市场经历了互联网的发展,一部分机构通过参与VC和PE投资分享到了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红利,但大部分还没有分享到。但是香港并未出现这波互联网浪潮,其投资者和联交所却享受到了这波红利,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初阿里先后在香港和美国上市,股权问题给联交所的触动很大:因为规则问题,这么大的企业没有在香港上市让他们感到很遗憾。所以联交所对主板规则做了修改:关于市值及年收入的规定;同股不同权益取得突破;这对大陆A股市场冲击很大,他们可以为了拥抱所谓新经济,修改重要规则,而我们却无动于衷。我们的A股市场目前仍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进展相当缓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