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未来30年上海社会发展趋势的目标设计

未来30年上海社会发展趋势的目标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14 作者:派智库 来源:《科学发展》2016年第10期 浏览:【字体:

摘要:未来30年,上海将在中国品质之城、全球一流之城、亚太门户之城的基础上贯穿一个总目标“一流的城市、繁荣的社会、卓越的治理”,切实发挥总目标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开放的社会治理框架,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创新社会治理单元,完善包容性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发育与成长,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社会发展趋势 发展目标 未来30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目标设计是在城市社会未来发展中所期望实现的发展蓝图,是引领城市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核心,是城市社会长远发展战略的灵魂。未来30年,在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格局中,上海应进一步集聚和高度融合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资本流动进一步加速;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积淀、文化资源、文化创意转换为财富的能力逐步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可以说,未来30年,上海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我们力求通过2050年上海社会发展趋势的目标设计,确立上海发展的远景规划,以期突出改革创新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和信号,从而通过上海未来的城市功能定位确立2050上海发展大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趋势的目标设计。 copyright dedecms

一、2050上海发展大目标

copyright dedecms

2050年是全球高度关注的重要时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届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全面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也必然将带动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在全球格局中形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形成上海发展清晰脉络。在这一大背景下,许多研究机构为上海发展大目标建言献策,共同展望2050年上海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一)相关权威智库的研究和表述

织梦好,好织梦

1.上海社会科学院在2016年1月19日发布的智库报告《上海2050年发展愿景——建立在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治理文明、文化融合基础上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中指出:上海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目标是通过阶梯发展逐步实现的,即2020年要深化完成“四个中心”建设任务,2035年成为世界最大城市群首位城市,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2050年要迈向全球文明城市。其中,全球文明城市是指这座城市承载着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和文化融合等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领域,对全球各个城市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影响。[1] 本文来自织梦

2.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在《未来35年上海外部发展环境大趋势大变革大格局》一文中指出:上海城市发展方向是应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彰显中华文明特质的全球城市,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全球金融中心、全球商务中心之一,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富有中华文化魅力的世界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2050年,上海将汇集全球资本、人才、信息,拥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质、富有魅力的国际商务环境,成为一座能够提供更多机会、功能更为多样的繁荣城市;具有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拥有全球化创新人才和世界级大科学设施群,成为一座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活力城市;发展低能耗的新型绿色产业,提供更优质的生态文化服务,建立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构建新型都市文化,形成城市共同体,成为多元文化思想的交流地、丰富文化产品的汇聚地、前沿文化创意的共享地,成为一座亲和包容、和谐多元的人文城市;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形成包容性公共政策体系和和谐互动的社会构架,成为一座平等共享、治理高效的典范城市。[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本文的研究和表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逐渐扩大,产生了全球城市和地区网络;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将在该地区形成新的全球城市群。我们认为,中国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且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未来35年,上海将顺应全球城市网络发展趋势,在全球经济网络中崛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综合服务功能,从而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在总体能级上与纽约、伦敦等城市比肩,跻身一线全球城市行列。上海2050年城市发展大目标应定位为:代表中国品质的全球一流城市和亚太门户城市。 内容来自dedecms

1.中国品质之城。城市品质是自然物质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协调一致而发展的一种符合人居的系统状态,是生态文明、服务设施、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的有机统一。具体来看,又可分为服务品质、文化品质、生态品质3个维度。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服务品质。上海应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必须整合空间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科、教、文、卫、体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整体供给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城市品质,丰富服务内容,营造舒适方便、富于亲和力和归属感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上海应优化高端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布局文化创意、艺术博览、休闲旅游、健康服务、国际教育等高端服务功能区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设施,注重规模集约,提升功能辐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地标,不断提升上海城市品质。上海应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重视城乡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进一步拓展保护对象和范围,鼓励社会多方参与,重点覆盖工业遗产、里弄住宅、水乡村落等上海城市特色元素,强化历史地区整体环境和空间格局保护,留住上海城市的记忆,推动城市品质有机更新和持续提升。上海应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以人性化理念规划建设空间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布局合理、风貌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使城市功能在建设中得到不断完善,城市品质在管理中得到不断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二是文化品质。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品质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一座具有历史感、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的城市才能有品质,一座因深植文化土壤、生发文化气质而与众不同的城市才能有品位。因此,文化内涵的理念将贯穿于打造品质之城的全过程中。一方面,上海应注重历史文化流传物的保护和利用,打造城市文化的特色品牌;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性、公益性、开放性、均等性、便利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培育文化骨干企业为抓手,提升城市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和智能城市在文化品质塑造中的推动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质。另一方面,未来35年,上海应将文化软实力提升作为城市发展的轴心,在深入挖掘独特文化底蕴,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营造本土文化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革故鼎新,塑造和谐共生、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魅力,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增强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推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海派”文化魅力和城市风范的中国品质之城。 织梦好,好织梦

三是生态品质。未来35年,上海应将生态、宜居、低碳、和谐作为城市建设目标,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生态治理联动,建立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多元的生态文化服务,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布局,着力提升生态品质,成为一座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低碳城市。一方面,着力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推进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和滨江滨海湿地公园等大型区域型绿地建设,稳步推进生态走廊、滨河廊道、道路廊道绿化建设,突出生态节点空间的营造,同时大力发展低能耗的新型绿色产业。另一方面,到2050年,上海应使节能、环保、低碳成为全市共识,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品质发展模式将不断强化。同时,形成安全高效、智能运行、便捷可达的交通体系和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模式,绿色低碳的居民出行方式成为主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效显着,水污染、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三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上海的生态品质将不断提高,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opyright dedecms

2.全球一流之城。全球一流之城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巨大的国际资源流量等基本要素,凭借若干世界级的专业化市场、全球创新网络和“四个中心”的相互作用,在建设创新之城、科技之城、文明之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是建设创新之城。未来35年,上海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将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到2050年,在全球领先的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发展实力的基础上,搭建全球重大科技成果的诞生地、产业创新成长的策源地和创新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型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节点和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上海将在创新思想激发、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应用开发等方面引领全球潮流,成为国际上创新环境最优、创新文化最浓、创新功能最全、创新活力最强的开放式、综合型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全球一流创新之城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上海要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努力在中国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的进程中发挥先锋作用,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的路径探索中担当引领角色,在带动区域协同创新中发挥枢纽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一流创新之城。 dedecms.com

二是建设科技之城。未来30年,上海要实现全球一流科技之城的跨越式发展,上海必须在重大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要加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产业技术项目,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要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前瞻布局,形成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聚焦科技前瞻布局,打造世界知名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要注重国际合作和集成创新,实现开放型科技。要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成全球创新网络体系中的主要枢纽和节点。要提高整个城市创新体系的国际化程度,聚拢一大批世界级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形成业态创新、高科技产业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球一流科技之城提供智力支撑。要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自贸试验区战略联动发展,形成双向开放式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四个中心”战略联动发展,以自贸试验区、“四个中心”反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要素的全球配置。着力搭建世界级人才自由流动平台,创设与全球城市定位相衔接、与人才自由流动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和治理模式,把上海建设成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人才节点城市,荟萃集聚多元人才,为全球一流科技之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本文来自织梦

三是建设文明之城。上海建设全球文明城市,必须立足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和融合,更强调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关注本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强调中华文明意义上的全球性贡献,创建具有国际高端人才吸引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全球影响力、国际文化融汇的软实力平台,未来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文明城市更有可能在文明交汇点上崛起,不同于文明渊源型城市所强调的文明的传承性和正统性,文明交汇点上的城市更强调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上海全球文明城市建设应当融汇全球各种文明,并应随着人类认知的拓展,展现出更多的内涵。上海强调中华文明意义上的全球性贡献代表国家竞争全球文明的话语权,高度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理念,成为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的重要承载。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建设亚洲门户之城。国际门户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全球城市网络中主要节点,是全球战略性资源、通道和产业的控制中心。未来35年,上海将从金融、贸易、航运3个维度建设亚洲门户城市。一是金融门户。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综合性城市崛起的路径看,金融门户城市地位对于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无论是物流、信息流、要素流,还是企业经营、国际贸易,均离不开金融资本纽带。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对全球财富管理、金融资本、金融市场的控制和领导,是全球城市在政治经济中发挥控制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未来30年,上海亚洲金融门户城市建设的路径离不开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快完善上海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门户城市发展根基;打造优越的生活、教育环境,吸引高端跨国人才的聚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掌握国际先进知识技能、熟悉国际规则及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端金融人,提升亚洲金融门户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贸易门户。未来30年,上海亚洲贸易门户城市建设的路径离不开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应抓住国际贸易转型的机遇,着力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重点打造功能性集成贸易平台,建设贸易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服务贸易,使上海逐步向依托本国进出口贸易与全球离岸“三角”贸易并举的国际贸易中心转变。到2050年,建立基于全球的信息化物联网系统功能性集成贸易平台,建立具有全球贸易资源配置和控制功能的国际离岸贸易中心,建立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我国贸易发展转型的亚洲贸易门户城市,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购物天堂,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经济发达,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亚洲贸易门户城市。三是航运门户。未来30年,上海亚洲航运门户城市建设的路径离不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依托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突出航运服务功能提升和航运服务体系构建,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航运市场、现代物流、海事、中介等高端航运服务,着力形成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制度,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到2050年,完善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现代国际自由港的服务功能,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制度环境,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化、枢纽型、快捷高效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最终形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亚洲航运门户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二、社会发展目标 内容来自dedecms

我们将未来上海社会发展总目标定位为“一流的城市、繁荣的社会、卓越的治理”,并提出“九个更加”的目标,以期构建开放的社会治理框架,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创新社会治理单元,完善包容性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发育与成长,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 织梦好,好织梦

(一)社会发展总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未来30年上海将在中国品质之城、全球一流之城、亚太门户之城的基础上贯穿一个总目标,切实发挥总目标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期实现上海社会跨越式发展。上海社会发展总目标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一流的城市。未来30年,上海立足城市发展积淀和特殊基因,顺应城市发展潮流和理念,形成与纽约、伦敦等一线全球城市并肩的综合环境,在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成为代表中国品质的全球一流城市和亚太门户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二是繁荣的社会。在文化发展、科技创新、金融贸易、生态建设方面达到形成较强的全球影响力,社会资源要素丰富、生态文化服务优质,经济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经济在社会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社会财富总量增加,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织梦好,好织梦

三是卓越的治理。未来30年,上海社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社会财富不断累积,民间资本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中产阶级的话语权逐步增加,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活跃性增强,各领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更为频繁。在此基础上,上海将打造开放流动、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在一流城市和繁荣社会的背景下,实现卓越的治理,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窗口。

dedecms.com

(二)目标演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一流的城市、繁荣的社会、卓越的治理”总目标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认为未来上海社会发展将朝着“良性驱动、主体多元、普惠全民”的方向发展,这一目标可进一步演绎为以下方面:

copyright dedecms

1.更加开放的社会。上海开埠以来,曾以其开放包容的胸怀迅速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开放已成为上海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大优势。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需要更加开放的社会做支撑,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一方面,上海要发挥向内辐射区域腹地作用,以“多核心”模式提高社会开放水平,进而提升长三角地区同城化趋势发展;另一方面,上海要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网络作用,敢于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开放新战略。 内容来自dedecms

未来30年,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格局,适当提高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强度,缓解城市中心城区负担过大的问题,进一步融合长三角核心圈层的城市建设和功能形态,在同一空间体系内推动长三角同城化建设,长三角区域将逐步成为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融合发展的城市群网络,形成以产业联动、功能融合、生态互动为特征的区域新型空间关系。此外,上海将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利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开放协作的区域创新体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对内开放领域实现社会开放化运行和发展。从国际角度看,上海要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标杆,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高地,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大的服务功能。未来30年,上海将继续被赋予“改革新高地、开放新标杆”的重任,集聚资源,把握人才,发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建设更加开放的社会。

dedecms.com

2.更为均衡的社会。未来30年,上海社会发展的群缘形态将发生巨大变化:年龄结构上,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外来人口年轻化、精英化趋势明显;社会关系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和利益博弈,文化素质提升导致社会关系趋于复杂;阶层结构上,中产阶级崛起,贫富差距仍明显;知识产权上,全社会的维权意识增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扩大。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格局,上海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分配、利益平衡和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利益分享的公平程度。为此,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要遵循平等对待原则和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在权利义务的配置时应倾斜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弱势群体的差别利益充分体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充分剖析各项利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认真分析每一项政策出台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统筹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有效整合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创造让各个阶层和谐共处的均衡社会。 本文来自织梦

3.更有福利的社会。2050年上海将建成全球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经济和科技实力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改革开放的福利优势明显,社会资源储备将惠及更多阶层、更多群体,可分享的社会福利内容总量更为充裕,形式更加多元。在教育方面,资源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内容更加多样,建立教育资料系统化、层次化、灵活化、及时化的开放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对象开放,教育形式开放,受教育者拥有自主选择不同层次教育资源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在住房方面,供需趋于平衡,质量更加优越,环境更加舒适,每个居住小区将成为一个环保的生态系统,向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在医疗方面,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远程医疗、慢性病患者长处方自助取药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将大幅增强,看病难、配药难问题将逐步成为过去式。在慈善方面,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增量将重组整个社会公益板块结构,将唤起社会各界关心、参与公益的热情,打造全民慈善。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随着信息化、数字技术、大数据管理、智能科技的广泛运用,城市建筑、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将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虚拟“数字城市”将极大地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度,城市空间的创新转型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以改善民生、关注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促进福利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更加休闲的社会。未来上海将继续主动顺应“互联网+”趋势,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针对人民的生活需要,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人民生活闲适、便捷,推动生活方式变革。充分挖掘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通过休闲体育增强群众体魄的同时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休闲体育的消费阶层分化逐渐消失,休闲体育将成为人类追求自身生存价值的需求体现,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将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要进一步更新休闲娱乐消费理念,创建休闲娱乐消费环境,为满足多种精神需求开发多元化休闲娱乐产业。个性化、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需求量日增和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将可持续推动休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未来的社会将是更加休闲的社会,只有张弛有度,才能放松身心、调节心理、从容自由地进行思维和探索,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在休闲大众化和休闲生活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闲出效率,闲出成果。

内容来自dedecms

5.更讲民权的社会。未来30年,我们将看到全能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发展,社会治理方式优化升级,政府减少不合理干预,“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从间接民主到半直接民主的合理回归,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为公民社会腾出更多的自治空间;将传统的“老百姓意识”转变为现代“公民意识”,包括公民权意识、民主意识、宪法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纳税人意识,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完善意见表达渠道、行动组织渠道、权利维护渠道,使公民参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参与的有序和有效;激活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规范社会自治组织并将其纳入体制当中,创造基层民主的新形式,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同,拓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空间。

dedecms.com

6.更重规则的社会。城市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亚社会,其发展需要法治及市民的规则意识来保证。在上海建设全球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需要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城市治理格局。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培养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信仰,实现基层文化法治化。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培育全社会的法治思维,要加强法制宣传,让居民群众生活在法治氛围中,加快形成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文化。把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引导人们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使社会成为更讲法治、更强规则的治理综合体。 织梦好,好织梦

7.更讲责任的社会。未来30年的上海社会参与程度、参与活力将进一步迸发。上海将更大程度地鼓励公民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千方百计地实现公民的表达权、保障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让公民真正感受到宪法上的权利,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社会参与的角色逐步由“顾客”向“参与主体”转变,将社会事务看成是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上海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物质资料生产的满足,公众社会参与、基层自治、诉求表达和社会公益的精神追求变得十分迫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有助于汇聚民意、融合民智、体现民主,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dedecms.com

8.更多组织的社会。未来30年,上海社会组织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存量与增量同步推进,资金实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升,在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创新升级,形成良性发展、自主运转的体制机制。上海社会组织自主发展格局大致形成,明确自身定位、确定服务内容范围的新型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对政府依附关系逐步减弱,与全球城市管理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得到扶持发展,成为政府职能有效承接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有效覆盖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对政策设计的整体性要求逐渐细化,从提供普遍性服务发展到为各类需求提供专业性服务,在经济、公益慈善、民生服务领域将涌现出大量专业社会组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随着全球文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在经济力、影响力和运行模式上将缩小与国际社会组织的差距,使其成为上海对外政治经济事务、文化交流的代言人之一。

内容来自dedecms

9.更有善心的社会。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体现,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让“善”的能量融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贯穿整个信息传递过程,纳入整个社会运行体系。让“善”的理念成为每个组织和个体的价值追求,让“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最终营造出一个多方共赢、和谐共生的生态社会,有利于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公益慈善从低层次的定向帮扶到关注高层次的人的全面发展,从传统模式到即时化、智能化发展,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益于营造公民的慈善理念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一定区域内的慈善文化,激发他人同情弱者,济危解难的慈善潜能。慈善活动就是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社会救助活动,是施惠者对受惠者的自发救济和帮助,为市场和政府失灵之处拾遗补缺。善善相依,爱心流转,善无止境。社会发展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这已成为全球城市价值理念的共识,未来30年的社会将转变发展观和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惠民为善,将增强市民幸福感和感受度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强化人的社会中心地位,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更有善心的社会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小结

dedecms.com

综合上述对2050上海社会发展趋势目标的设定和展望,我们认为到2050年左右,上海必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城市,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具有文化特质、深具魅力、包容亲和的全球文明城市。“代表中国品质的全球一流城市和亚太门户城市”上海发展大目标、“一流的城市、繁荣的社会、卓越的治理”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九个更加”目标演绎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为:既是势,又是标,也是为。即上述目标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未来30年上海立足中国与全球一流城市媲美的必由之路,也取决于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发展瓶颈的突破创新,更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实际举措、改革方向和整体规划,也就是说,2050年上海社会发展趋势的目标设计是社会发展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深度融合和高度统一。 内容来自dedecms


[1]王战、王振,《上海2050年发展愿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

dedecms.com

[2]肖林,《未来35年上海外部发展环境大趋势大变革大格局》,原载于《科学发展》,2015年第3期。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