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推动军工行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军工行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09-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加强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创造融合环境,加强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建设,着力破解“不愿融”的问题;提升创新能力,构建“需求牵引、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着力破解“无力融”的问题;军民双向互动,推进科研生产体系“军转民”“民参军”的同步对接与转化,着力破解“融不好”的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一、军工行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当前,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军民融合合力并未形成,主要表现为“不愿融”“无力融”“融不好”三个方面。 织梦好,好织梦

(一)从思想观念看,对军民融合的定位和功能认识不统一,导致“不愿融” 本文来自织梦

1、从军工行业的核心载体看,军工集团对如何推进军民融合尚未形成共识。军工集团具有独特的二重性,即相对军队而言,是“地方”、是“民”;对经济社会领域而言,是“军工”、是“军”。军工集团理应是军民融合载体,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中应当扮演积极主动作为的军民融合“先行军”和“排头兵”角色。然而现实经济活动中,受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影响,军工企业与军方、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军工企业内部缺乏开放、融合的氛围和基础,存在着“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和“我的地盘我做主”等倾向,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势与本位主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而且,军工集团的思想观念相对封闭,对于自身的高技术产品也始终处于自我欣赏和自我认同的阶段。特别是“民参军”等环节,作为“民参军”主体直接竞争对手的军工企业,基于自身立场和定位,更多盘算着短期利益,缺乏推动大协作、大合作的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大气度和大智能,已然成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阻碍。

织梦好,好织梦

2、对于隶属于军工集团的军工研究单位而言,军品作为军工研究单位的“立足根基”深入人心。普遍存在的求稳怕变、“军品高人一等”的思想,以及缺乏向市场要效益的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使得“民品兴业”的战略意义未能获得普遍认同;导致缺乏积极践行军民融合的动力。特别是在军品市场及任务相对稳定、军品制造利润丰厚的时候,不仅缺乏对相关民品技术和市场的关注,而且缺乏对民品市场开发的敏感性和应对意识。

copyright dedecms

3、从地方政府来看,现实中存在着军民融合是“地方帮军队”“国防建设是负担”等错误观念,存在着“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等问题。在市场理念和机制发育相对缓慢的内陆地区,发挥金融资本扶持军民融合产业的手段不多、创新不够,金融支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认识理念、管理手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建设还相对滞后,各级财政仍然是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力量,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从军民互动看,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导致“无力融” 本文来自织梦

1、从军事需求的主体看,军事需求牵引作用效果不明显。军事需求的生成机制还受限于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等主观因素和军事需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客观因素,存在着生成流程不规范、需求论证不够深入、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等问题,难以形成基于“战略-任务-能力-需求”逻辑链条上的军事需求生成,难以对整个融合需求进行动态性跟踪和调整。特别是在武器装备采购领域,没有一部专门规范军地双方责权的系统性、可操作性法律法规,导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军民深度融合难以进行。同时,军方对于民口企业究竟有哪些适合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也不甚了解,也是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在航空航天发动机领域,华工科技开发的航空发动机微小群孔系统装备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而军方对于激光设备应用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因对其技术、产品并不熟悉,造成好的技术、产品难以快速应用到军事需求中。此外,由于缺乏战略咨询、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综合评估等方面的军民融合服务,军事需求如何正确地被各方所理解和贯彻落实,也成为阻碍民口企业不了解军方需求的关键问题之一。

内容来自dedecms

2、从军民融合的军地关系看,军工集团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两张皮”。从实践推进看,政策制度保障尚且无法做到“上下一致、左右衔接、整体配套”,也造成军地之间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心无力”。以陕西为例,陕西军工企业多、实力强,但是军地经济发展缺少互动和融合机制。主要是因为,驻陕军工企业主要隶属于相应的军工集团,利润主要反馈给军工集团总公司,且军工企业享受军品免税优惠政策。因此,驻陕军工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总是“两张皮”。同时,军地各自制定规划计划、缺乏统筹与协调,难以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运筹、统一建设。而且,过去颁布的一些相关法规已经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和不衔接性,出台的一些如资金扶持、市场准入、风险投资、利益补偿、公平竞争等相关制度和措施也还不够配套、不够完善。

内容来自dedecms

3、从军民融合的市场主体看,不对等的地位导致“民参军”路坚且难。军工集团的国有资本属性,使其具有“体制粘性”。而且,由于同国家权力的同构关系,军工集团除了更容易获得金融支持及军事需求的合同,还很容易通过游说,通过庇护自己的政策法规,实现于己有利的再分配;而民营企业则在很多方面会面临准入门槛过高的情况,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平等对待。如,要求“参军”的民营企业,作为军品配套供应商,即使可以享有减免税优惠,但往往因受限于军品减免税程序复杂、范围狭窄、渠道不畅等原因,而在现实中很难享受到同军工企业一样的军品税收优惠,或虽能享受税收优惠但返还时间周期过长而造成资金的长期占用,最后导致“上下热、中间冷”肠梗阻现象的出现。 织梦好,好织梦

由于缺乏必要的需求信息交流渠道,还面临着各类有形的技术性与制度性壁垒以及“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形的壁垒困境,使得有愿望、有能力“参军”的民营企业无法使得自身的优势技术和产品进入军用市场,最终就形成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参军无门”的问题。从配套服务看,战略咨询、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综合评估等创新服务需求还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创新服务质量效益不够高,军地之间的对接渠道还不够畅通。此外,民营企业还普遍缺乏对军工领域特殊管理要求的理解,在设施条件、人力资源、质量控制、保密管理等方面与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也是客观限制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三)从能力匹配看,军民双方知识能力储备无法满足融合诉求,导致“融不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从区域发展看,同质化发展不利于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面对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地方政府通过战略合作、条件保障、优惠政策、项目对接、成果展示等举措,积极搭建军地桥梁,推进军工强区建设和军地深度融合发展。在军地融合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也有一些现象值得高度注意。特别是,军地融合中,各地缺乏结合五大战区新格局,根据不同地区军工基础、经济特点、资源承载能力等基础条件,明确区域军民融合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的思路和举措。从产业选择看,缺乏与本地区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的结合,各地都在引入军工集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出现“同质化”发展态势。从发展举措看,大多借“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之名而推动,表现为“跑马圈地多、有效融合少”;在切实解决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等方面施力不多,表现为“为融合而融合”、缺乏实质性改变的急功近利,最终都体现为“口号多、落地少”,偏离了军民融合的发展“初心”。 织梦好,好织梦

2、从军工行业的核心载体看,军工企业的既有能力与军民融合的要求不匹配。军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计划色彩”。这种等任务下达、按要求研制生产、按时间交货的模式,与市场经济要求格格不入。同时,虽然军民两用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的性质,但是由于技术成果主要服务军口,且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对性能指标要求上的差异以及在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标准的差异导致技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专有性,以及军工技术解密工作的不到位和民用领域无法正确理解这些技术的内涵或缺乏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能力,这些原因都使得缺乏二次开发支持力度的军民两用技术更多滞留于军工集团,而无法通过提升技术通用性而转移到民用领域。而且,国资委对军工集团的年度业绩考核机制,在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功能定位进行分类考核时,不是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而是专注于企业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由此导致军工集团普遍存在“贪大求全”的规模扩张型发展冲动,也必然造成军工集团基于自身利益而不愿将配套任务安排给集团外其他单位、特别是民口单位的操作。还有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造成创新实体功能错位、创新体系功能结构失衡、原始创新动力逐渐丧失,导致基础性、公益性创新研究力量的减弱以及短期效益不高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活动被遗弃。此外,军民双方在军民融合现状、特点规律以及由谁主导等方面还缺乏统一认识,也缺乏对军民融合需求对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机理方面的研究。

本文来自织梦

二、助推军工行业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在创造融合环境方面,加强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建设,着力破解“不愿融”的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1、在发展理念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向深度融合转变的阶段,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能打动、凝聚人心的融合发展理念。以军工行业作为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军工行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是要让军民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让更多人知晓。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dedecms.com

2、在制度设计方面,要通过激励兼容的有效制度安排,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机制效应。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犹豫不前,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点面结合和总结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实践,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而推动重大改革。一是搭建起以顶层法规为牵引的系统配套的军事装备法规体系,保证军事装备建设活动依法、健康、有序进行。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需求,在国防科技、太空、海洋、网络等重点领域,切实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三是军民深度融合的宏观效应需要微观基础的支撑,必须基于微观主体行为分析的视角,让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分类、分层次指导,明确军民融合的重点方向和突破目标,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dedecms.com

3、在运行机制方面,要把人才的培养、战略需求的对接、基础架构的建立作为基础工程。优化军民融合的工作机制,激发军民融合的内在动力,共同打造富国强军的人才保障和需求牵引的融合基础。一是制定新的人才培育机制。二是要建立军民融合战略需求的对接机制。三是要建立崇尚并奖励军民协同合作的基础架构。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构建“需求牵引、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着力破解“无力融”的问题 dedecms.com

统筹协调军民两大体系资源、开展军民协同创新,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围绕形成体系作战能力部署创新链,有效优化国家创新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军工行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既要充分发挥大型国有军工集团、国防特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不同类型企业、地方大学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的参与。 copyright dedecms

1、明确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按照“军队提需求、融委总协调、部门抓落实”的任务分工原则,积极主动配合军队把军事战略转化为作战需求,把作战需求转化为装备需求,把装备需求物化为武器装备。 dedecms.com

2、加强军民创新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以推动创新理念和原型设计走向成熟、开发研究跨领域的交叉技术和突破性新技术能力为突破口,统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研发信息、试验验证、技术培训、人才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资源,构建以提升战斗力为中心、以市场化运行为纽带、以价值共创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激发军民双方推动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内容来自dedecms

3、加强军地技术标准的协同。宏观层面看,通过宣传培训、政策引导,建议对军用标准和性能规范进行审查、清理。微观层面看,凝聚共识、明确方向,通过试点示范、渐续推进,不断提升协同的广度和深度。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在军民双向互动方面,推进科研生产体系“军转民”“民参军”的同步对接与转化,着力破解“融不好”的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1、积极推动民用高新技术的国防应用,提升部队战斗力。必须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精准发力,力争通过试点示范,着力破解民用高新技术国防应用中评价难、比较难、互认难等突出问题,探索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性成果并凝聚共识,切实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取得实效。具体而言,一是针对各军种和兵种的装备建设需求,实现民参军有桥梁。二是围绕型号任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三是军工集团通过专业重组,扩大协作范围。四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构建军地协调、需求对接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平台。

本文来自织梦

2、加速军民融合型创新成果尽快转化应用于社会化生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型科研成果价值的认识和挖掘,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面宽、应用广泛、有关联需求的领域,加速促进国防、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装备转化成民用技术与社会产品,掌握战略主动、填补战略空白,最大程度地发挥军民融合型科研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高端引领支撑的作用,拓展我国战略空间。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军民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非保密性军用基础设施向民用开放。二是在科技研发创新层面,打破传统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军转民有纽带。三是重视军工行业和国民经济的联系,优化军工产业结构。(nc-0120170731)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