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东北地区 > 吉林省城镇化时空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吉林省城镇化时空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摘要:基于吉林省各县市2005—2014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整体及局部研究各县市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格局稳定,东西部与中部相比,空间格局稳定且空间差异较小;多数县市在研究前期和中期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末期协调型县市较多,人口城镇化滞后是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不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县市的协调类型倾向于向更加协调的类型方向变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城镇化;空间差异;ESDA;协调发展;吉林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0 引言 dedecms.com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发展质量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城镇化空间差异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城镇化发展质量中重要的2个方面。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方面。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核心,经济城镇化是动力,土地城镇化是载体,社会城镇化是结果[1-3]。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的集中是所有城市化的基本特征[4]。基于对城镇化组成要素和特征的分析可知,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中最为根本的2个方面。

copyright dedecms

在区域城镇化空间差异的研究中,一般将区域内部的研究单元作为孤立的个体,即各个单元城镇化的发展对周围单元城镇化的发展不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区域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扩散或极化效应可以使区域间的空间差异缩小或扩大,从而对周围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5],现有研究通常忽略了区域间各种活动的相关性。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必然会对周围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产生影响,在当前网络化的社会中,这种影响程度比以往更为明显。将区域间城镇化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会使城镇化空间差异的研究结果更趋于实际。 copyright dedecms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吉林省城镇化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末期的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化发展缓慢,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城镇化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保持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6-10],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提高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吉林省城镇化的再度腾飞,有必要从城镇化空间差异和城镇化协调发展2个方面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进行研究。已有学者对吉林省城镇化空间差异进行了探索研究[11-15],主要是从综合指标和人口城镇化2个方面,但前者未对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进行单独分析,后者未考虑区域间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关联性。本研究将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2个方面,将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考虑在内,对吉林省县市间的城镇化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为吉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copyright dedecms

1 区域概况

dedecms.com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下辖9个地市(州),包含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1个县级市及19个县。2014年末,全省总人口2671.3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47.8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1%,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为13803.14亿元,其中非农产值为12279.13亿元,非农产值比重为88.96%[16]。根据吉林省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一般将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3个部分,东部包括通化、白山及延边地区,中部包括长春、吉林、辽源及四平地区,西部包括白城和松原地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dedecms.com

2.1 指标选取 织梦好,好织梦

以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表征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城镇常住人口数据获取难度大且缺乏连续性,在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非农户口又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因此,非农人口城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dedecms.com

2.2 数据来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的《吉林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矢量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根据研究需要,对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市辖区分别进行了合并,最终确定为48个基本研究单元。 本文来自织梦

2.3 研究方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3.1 全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是以空间关联测度为核心,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描述与可视化,发现空间集聚与空间异常,揭示研究对象之间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基于ArcGIS及GeoDa软件,利用全局及局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整体和局部2个方面分别对吉林省县市问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演化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采用全局Moran指数(Moran’s I)测度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上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差异程度。Moran’s I的取值范围为(-1,1),Moran’s I显着为正,表明城镇化水平相近县市在空间上显着集聚,Moran’s I越趋近于1,总体空间差异越小;Moran’s I显着为负,表明有明显的空间差异,Moran’s I越趋近于-1,总体空间差异越大。参考相关文献[17-18],全局Moran’s I的模型表示为: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式中:Xi,Xj为研究单元i,j的属性值;wij为空间权重邻接矩阵中的元素,wij=1表示研究单元i与j相邻,wij=0表示i=j或不相邻;S2为属性值的方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3.2 局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全局Moran’s I仅从总体上测度不同单元间的空间差异程度。为反映城镇化差异的具体情况,采用ESDA局部分析对吉林省2005,2009,2014年的城镇化水平具体空间差异情况进行分析。ESDA局部分析通常采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方法,LISA集聚图能够判断局部相关类型及集聚区在统计意义上是否显着。局部Moran’s I是全局Moran’s I的分解形式,参考相关文献[19],其数学模型为: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该指数检验的标准化统计值Z(Ii)表达式为: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式中:Zi,Zj为研究单元i,j观测值的标准化值;wij为空间权重。根据Ii,Z(Ii)值的大小,将研究单元分为HH(Ii>0,Z(Ii)>0)、LH(Ii<0,Z(Ii)<0)、HL(Ii<0,Z(Ii)>0)、LL(Ii>0,Z(Ii)<0)4种类型,HH为高值区域被高值邻居包围,LH为低值区域被高值邻居包围,LL为低值区域被低值邻居包围,HL为高值区域被低值邻居包围,若某个研究单元类型较为显着,则为相应的显着类型。 dedecms.com

2.3.3 协调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是分析2个及多个对象协调性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相关研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吉林省各县市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及演化进行分析。假设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分别为f(x),g(y),参考相关文献[20-21],协调发展度模型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式中:D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D值越大,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越高;C为协调度;T为发展度;a,b为权重系数,本研究认为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同等重要,取值均为0.5。

dedecms.com

3 结果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3.1 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3.1.1总体空间差异分析。为探究吉林省各县市间人口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关联和差异程度,基于各县市非农人口城镇化水平,计算2005—2014年各年份人口城镇化水平的Moran’s I值(表1)。总体来看,各年份的Moran’s I均为正值且显着,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相近的县市在空间上趋于空间集聚,即高水平县市和高水平县市、低水平县市和低水平县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显着,相邻县市间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较小。从Moran’s I值的变化情况看,2005—2014年Moran’s I值整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相近县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不断增强,相邻县市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不断减小;2005—2010年Moran’s I值增大的速度相对缓慢,空间集聚程度缓慢增强,空间差异程度缓慢减小;2011—2013年Moran’s I值增大的速度明显加快,空间集聚程度快速增强,空间差异程度快速减小;2010—2011,2013—2014年的Moran’s I值略有下降,空间集聚程度略有减弱,空间差异程度略有增大。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3.1.2 具体空间差异分析。采用局部ESDA对吉林省2005,2009,2014年各县市人口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和空间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将48个研究单元分为HH、LH、LL、HL、显着HH、显着LL及显着HL 7种类型(图1)。从数量上看,4种基本类型县市的数量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HH,LL型县市的数量约占总体的70%,且LL型县市的数量多于HH型,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且城镇化低水平县市的空间集聚相对突出。显着LL型县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表明城镇化低水平县市的空间集聚程度持续增强,空间关联性不断增加,空间差异程度持续减小。从空间上看,HH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LH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与中部地区相邻的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偏西部边缘区,LL型县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HL型县市主要为各地区中心市辖区,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和西部各县市城镇化水平空间关联性强、空间差异性小而中部各县市城镇化水平空间关联性弱、空间差异性大的特点。具体来看,东部的延边和白山地区为稳定城镇化高水平县市集聚区,各县市城镇化水平空间关联性强、空间差异小,通化地区主要为LH型县市,城镇化水平空间关联性弱,空间差异大;中部偏南区域(包括双辽市、公主岭市、长春市、永吉县、盘石市、桦甸市、梨树县、四平市、伊通县及辽源地区各县市)县市间城镇化水平空间关联性差,空间差异较大,偏北区域除吉林市为HL型外,其余县市构成低水平县市集聚区,空间关联性强,空间差异小;西部除2个地区的中心市辖区外,大体上为稳定的城镇化低水平集聚区,空间关联性强,空间差异小,并与中部偏北区域形成更大范围的城镇化低水平集聚区。从类型变化上看,东部的集安市在研究末期成为东部地区城镇化高水平集聚区的一部分,城镇化高水平集聚区有向通化地区扩展的趋势;中部最为典型的是公主岭市,从最初城镇化水平低于周围县市到最后高于周围县市,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较快;西部及中部偏北区域城镇化低水平县市的空间集聚程度持续增强,空间关联性不断增强,空间差异程度持续减小。

织梦好,好织梦

3.2 经济城镇化空间差异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2.1 总体空间差异分析。为探究吉林省各县市间经济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关联和差异程度,基于各县市经济城镇化水平,计算2005—2014年经济城镇化水平Moran’s I值(表2)。总体来看,各年份Moran’s I均为正值,但显着程度略低,表明经济城镇化水平相近县市总体上趋于空间集聚,相邻县市经济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程度较小,但显着程度均不及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关指标。从Moran’s I变化情况看,2005—2014年Moran’s I整体上呈不断增大趋势,空间集聚程度呈增强趋势,空间差异程度呈减小趋势;2005—2006,2007—2010,2011—2014年3个阶段的Moran’s I持续升高,空间集聚程度持续增强,空间差异程度持续减小;2006—2007,2010—2011年2个阶段的Moran’s I略有下降,空间集聚程度略有减弱,空间差异程度略有增大。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3.2.2 具体空间差异分析。采用局部ESDA方法对吉林省2005,2009,2014年各县市经济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和空间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将48个研究单元分为HH、LH、LL、HL、显着HH、显着LL及显着HL 7种类型(图2)。从数量上看,4种基本类型县市的数量均有一定的变化,其中:HH型县市数量不断减少,HL型县市数量略有增加,LH型县市数持续减少,LL型县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化低水平县市空间集聚范围不断扩大,空间差异程度不断减小;高水平县市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减小,空间差异程度不断增大;3个年份显着类型的县市均较少,经济城镇化水平4种类型的显着程度均较低。从空间上看,研究区经济城镇化各县市类型和空间格局变化程度略大于人口城镇化。东部地区以高水平集聚为主,各县市类型均保持不变,空间格局稳定,部分县市显着程度增强。中部地区城镇化低水平集聚区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空间差异较小的环形低水平集聚区;环形低水平集聚区以外县市类型有所变化,市辖区及部分县级市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其他县市,空间差异程度较大。西部地区以低水平县市集聚为主,各县市类型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形成低水平县市包围高水平县市的空间格局,空间差异程度相对较小。

内容来自dedecms

3.3 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3.3.1 协调发展度分类。根据各县市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大小,依据相应分类标准(表3),整体上分为不协调和协调2种类型,同时将不协调型分为严重不协调、中度不协调及轻度不协调3个类型,将协调型分为弱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及非常协调4个类型。从数量和空间2个方面对吉林省2005,2009,2014年各县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及演化进行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3.3.2 协调发展分类数量分析。根据分类结果的综合情况(表4),研究前期和中期的协调型与不协调型县市数量保持稳定,超过一半县市处于不协调状态;研究末期协调型县市数量明显多于不协调型县市数量。其中,严重不协调县市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中度不协调和轻度不协调县市数量在减少,弱协调县市数量有所增加,基本协调县市数量保持稳定,比较协调和非常协调县市数量在增加。通过对比3个年份不协调型县市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标准化值可知,人口城镇化滞后县市的比例分别为68.00%(2005年)、76.92%(2009年)和94.44%(2014年),人口城镇化滞后是导致吉林省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3.3.3 协调发展分类空间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将分类结果可视化(图3),总体来看,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不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协调型县市中,非常协调和比较协调的县市分布较为分散,主要为地级市,非地级市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基本协调和弱协调县市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少量分布在西部白城地区及中部吉林和四平地区。不协调型县市中,严重不协调的县市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中部,少量分布在西部;中度不协调和轻度不协调县市,研究前期和中期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有分布,研究末期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协调类型变化情况看,在协调类型变化的县市中,除梨树县由中度不协调下降为严重不协调外,其他县市的协调程度均有所提高,长白县、敦化市和汪清县由弱协调上升为基本协调,蛟河市、桦甸市、辉南县、通化县和镇赉县由轻度不协调上升为弱协调,通化市和珲春市由比较协调上升为非常协调,和龙市、抚松县和龙井市由基本协调上升为比较协调,集安市由弱协调上升为比较协调,公主岭市和柳河县分别由严重不协调和中度不协调上升为弱协调,干安县和舒兰市分别由中度不协调和严重不协调上升为轻度不协调。

dedecms.com

3.4 空间差异及协调发展原因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吉林省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与对小城市发展的重视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等方面有密切关系。从省内对各级别城市投资偏重的变化情况看,2005—2014年吉林省县级市和县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省的比例由30.66%提高到47.50%,对这类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县级市和县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从交通运输方面来看,2005—2014年全省铁路和公路里程分别增加了21.97%,90.91%,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增加了27.92%,41.29%,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县市间的交流,使全省城镇化发展联系不断增强。

dedecms.com

吉林省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在东、中、西3个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这与3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大小及城市间相互作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旅游业及对外贸易发达,产业发展联动性较强,城镇化水平整体较高,各地区联系紧密,各县市规模差距小,从而县市间城镇化发展关联性较强,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化协调发展度较高;中部地区区位优越,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但由于总人口较多,且为粮食主产区,城镇化水平整体上不及东部地区。同时,区域内长春和吉林的城市规模较大且处于以极化为主的阶段,周围地区发展不充分且联系性较差,造成该区域城镇化发展关联性较差,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较大,城镇化协调发展度较低;西部地区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各县市产业结构差别大,产业关联性弱。固定资产投资少,基础设施完善度差,中心城市规模小,辐射能力弱,未能带动周围县市城镇化发展。这些因素造成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协调发展度较差。 织梦好,好织梦

4 结论与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1 结论 内容来自dedecms

各县市人口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强,经济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性相对较弱,县市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均呈不断减小的趋势。县市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减小与对小城市发展的重视以及省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织梦好,好织梦

各县市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格局稳定,以城镇化水平相近县市的空间集聚为主,城镇化低水平县市空间集聚数量多于高水平县市的集聚。其中,东部地区以城镇化高水平县市集聚为主,空间差异小;中部地区类型较为复杂,空间差异相对较大;西部地区主要为低水平集聚区,空间差异较小。各县市经济城镇化空间差异格局稳定性略低,城镇化水平相近县市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低水平集聚范围持续扩大。其中,东部地区空间格局稳定,以城镇化高水平集聚为主,空间差异小;中部地区空间格局复杂,稳定性相对较差,空间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为低水平集聚区包围高水平县市的状态,空间差异程度相对较小。东、中、西部3个地区城镇化空间差异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间相互作用情况关系密切。

内容来自dedecms

研究前期和中期不协调型县市较多,研究末期协调型县市明显多于不协调型县市,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是导致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不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大多数县市的协调发展类型未发生变化,协调发展类型变化的县市整体倾向于变得更为协调。东、中、西部3个地区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差异明显,同样与3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间相互作用情况有着较大的关系。 本文来自织梦

4.2 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异,旅游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品质,突出不同县市的旅游特色,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联动性。东部地区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通过陆域或水域联通,在对外贸易方面有着良好地理位置优势,应在大力发展图们江经济区的契机中加快东部地区对外边境贸易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对外贸易,进一步增强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性,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内容来自dedecms

中部地区是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地区,区域人口密度大,城镇数量多,城镇分布较为集中,有长春和吉林两个较大的城市。现有研究认为这一地区具备发展城市群的条件,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将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积极培育新兴城市群的指导思想,吉林中部地区应积极促进这一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内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吉林中部地区县市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大、城镇化发展联系性差的现状。 内容来自dedecms

西部地区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培育壮大中心城市,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增强县市间产业发展的配合度和关联性,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人口的集聚度,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新华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N].人民日报,2014-03-17(09). 织梦好,好织梦

[2]陈春.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7-9. 内容来自dedecms

[3]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5):53-58. dedecms.com

[4]李辉.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J].人口学刊,2003(6):51-58. 内容来自dedecms

[5]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0-227.

dedecms.com

[6]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4-10.

copyright dedecms

[7]喻开志,黄楚蘅,喻继银.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14(7):52-60. 织梦好,好织梦

[8]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2):48-52.

内容来自dedecms

[9]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9):80-87.

本文来自织梦

[10]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24):23-27. 织梦好,好织梦

[11]庞瑞秋,白鸿蓉,刘艳军.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07,27(6):927-931.

本文来自织梦

[12]车晓翠,郭聃,张平宇.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区域分异及其成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6):50-54. 内容来自dedecms

[13]尹鹏,陈才,梁振民,等.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3):110-1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4]臧锐,张鹏,杨青山,等.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13,33(10):1231-1237. 内容来自dedecms

[15]于国强,张维生,刘春艳.吉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7(6):7-8.

copyright dedecms

[16]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201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7]陈斐,杜道生.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7(4):391-396. 内容来自dedecms

[18]郭斌,文雯.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3,33(2):12-19.

dedecms.com

[19]赵秀清,白永平.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3):33-38.

dedecms.com

[20]周章伟,陈凤桂,张虹鸥,等.2009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6):116-120. 织梦好,好织梦

[21]李秋颖,方创琳,王少剑,等.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31-36.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