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东北地区 > 东北经济失速的政策性因素

东北经济失速的政策性因素

发布时间:2017-04-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陷入“经济失速”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因素很多,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基于政策层面的合理解释。鉴于此,在利用1995~2014年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13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在整体上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社会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东北振兴;经济失速;政策效果;双重差分 内容来自dedecms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来自织梦

目前,我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各种经济指标的增长率也都进入了下行时期。我国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4年的7.4%,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巨大。作为全国重要粮食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材料能源保障基地的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形势也在持续恶化,经济失速已经成为刻画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2011年后,东北地区的经济急速跌入了低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在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5.8%,6.5%,5.6%,分别位于全国倒数的第三、第四和第二位;2015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仍处全国倒数地位,其中,辽宁省更是垫底。进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但东北地区经济的变化过于突兀,呈现出“断崖式”下跌。对于目前东北地区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解释。杨东亮等(2015)[1]分析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并指出,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失速是由于投资力度不足造成,建议东北地区加强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叶振宇(2015)[2]指出,传统优势产业衰退,新的经济增长尚未形成规模是东北地区经济失速的直接原因,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受阻是东北失速的症结所在。靳继东等(2016)[3]也有类似的看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是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失速的直接原因,深层次的症结在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振兴战略模式。张占斌(2015)[4]认为,除了受到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之外,东北地区的产业、国企等结构性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变得更为脆弱。显然,产业结构不合理,国企比重过大,体制改革受阻等都是东北地区经济失速的原因。为了摆脱20世纪90年代的东北困境,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在2003年提出了东北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财税、投资、产业等一系列政策贯彻落实东北振兴战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东北地区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从理论上而言,东北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东北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东北地区经济再次失速,这一现象不得不使人质疑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东北振兴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供其他地区借鉴和参考?对此,本文从政策层面考察了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并揭示了东北地区经济失速的政策性根源。[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政策回顾及效果评价

内容来自dedecms

1.政策回顾

copyright dedecms

2003年,国家正式实施了东北振兴战略,各级政府也都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6]自2004~2013年的10年时间里,各级政府先后发布52项政策措施,总体上涉及到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和层次。为了便于分析,笔者按照相关内容将这些政策进行如下分类。

copyright dedecms

(1)区域财税金融政策 本文来自织梦

财税金融政策是实施比较多的政策,包括财税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财税政策,主要是指通过设定税率进行税款征收、社会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等手段进行收入的再分配。金融政策,主要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东北振兴实施的区域财税政策主要有调整企业资源税税额、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在绥芬河设立综保区,落实振兴东北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本文来自织梦

(2)区域产业投资政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区域产业投资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社会或经济目标,对特定产业(项目)进行保护的支持政策。国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的区域产业投资政策主要有改造传统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农业发展,实行良种推广补贴,确定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等。[7]

织梦好,好织梦

(3)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 copyright dedecms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会出现环境恶化,失业人数多,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接替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在东北振兴中提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主要有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资源税所得税优惠、资源型城市专项投资计划等。

dedecms.com

(4)区域社会保障政策 织梦好,好织梦

社会保障工作是国家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经济福利制度。东北振兴实施的区域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棚户区改造工作、解决采煤沉陷区居民的安置等。

copyright dedecms

(5)其他政策

dedecms.com

这些政策主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辅助性政策,如区域开发政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空间布局政策等。东北振兴实施的其他政策主要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防洪规划的批复等。 copyright dedecms

这些政策在时空上呈现出显着特点。在时间层面上,以2007年为分界点,2007年以前的政策主要针对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给予直接帮扶,具有“输血”功能;2007年以后的政策,更侧重于“造血”功能,如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政策,基本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空间层面上,东北地区的区域政策是全区域政策为主,专门区域政策为辅。大部分政策都是全区域政策,对整个东北地区有效,这些政策从整体上把握了东北地区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忽视了东北地区内部的差异性,缺乏针对性又限制了政策效应的发挥。[8] dedecms.com

2.政策效果评价 本文来自织梦

效果评价通常是采用GDP的增长率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图1为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全国的GDP增长率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3~2012年,东北地区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2.61%,高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在2007年达到最高,为14.37%,这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但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GDP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渐下降,2013年,东北地区的GDP增长率低于东部地区,2014年,东北地区的GDP增长率仅为5.9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在一段时期内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东北振兴取得的效果,但近几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说明在东北振兴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学者对东北振兴政策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杨东亮(2011)[9]利用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分析了东北三省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出2003~2007年我国的东北振兴政策虽然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并未达到理想结果的观点。张可云(2015)[10]对东北振兴战略效果做出了一个整体评价: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取得了一些成就,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成效甚微、人口外流等,东北经济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要想得到彻底解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对政策的不完善应及时改进,提高效率和效果是关键。杨东亮等(2015)[11]认为,东北地区的投资体制存在严重问题,资源能源偏好型的投资特点导致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李秀敏等(2015)[12]利用多区域CEG模型分析表明,增加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振兴。靳继东等(2016)[13]认为,以投资为主的振兴战略缓解了长期困扰东北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提升了东北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使东北地区连续多年以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领先;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以大规模投资为手段促进经济增长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大量资金流入到国有企业和第二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来自dedecms

上述研究在充分肯定东北振兴战略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做出了部分解释,包括投资结构不合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规模等,但对东北振兴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政策并未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的,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已有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比东部地区的发展情况,考察东北振兴的政策效果。 织梦好,好织梦

三、模型与估计方法

内容来自dedecms

1.模型介绍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采取双重差法对东北振兴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双重差分法主要是评估政策是否产生效果,原理是通过对比控制组和实验组在政策变化前后的差异大小,如果实验组在政策发生前后的变化明显大于控制组的变化,说明该政策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为了方便分析,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3个东北地区的省份作为为实验组,而东部地区在2003年前与东北地区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且并未受到东北振兴政策的影响,因此,可将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区作为控制组。[14]据此,将总体样本划分为4组子样本,即东北振兴之前的控制组、东北振兴之前的实验组,东北振兴之后的控制组,东北振兴之后的实验组,同时,设置dnorst和d2003两个虚拟变量,其中,dnorst=1代表东北地区的省份,dnorst=0代表东部地区的省份,d2003=0代表东北振兴之前的年份,d2003=1代表东北振兴之后的年份,dnorst×d2003代表政策变量,其前面系数的正负分别代表政策变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抑制经济发展。基于以上分析,设定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其中,i,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Yi,t为被解释变量,GDP增长率,Zi,t为控制变量,ξi,t为随机扰动项。 内容来自dedecms

由方程(1)可得,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β0+β1;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为β0+β1+β2+β3,增加了ΔYt=β2+β3。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β0;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β0+β2,增加了ΔY0=β2,ΔYt与ΔY0的差值表示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净影响,即Δ(ΔY)=β3,如果β3的系数为正,表明东北振兴政策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反之,则抑制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表1直观地显示了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前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变化状况。[15]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dedecms.com

笔者搜集整理了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13省区20年(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相关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以及中国劳动年鉴。各变量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见表2)。

内容来自dedecms

借鉴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为GDP增长率,东北振兴政策的虚拟变量(dnorst×d2003)是核心指标,在样本范围内,2003年之后东北地区的省份赋值为1;否则,为0。笔者还选取了一些控制变量,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来反映人们生活水平。政府管制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选取了政府支出占GDP比重(gov)衡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16]产业结构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率,选取二三产业比重(tertiary)衡量经济发展效率。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FDI)来衡量投资环境的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用基础设施密度(transport)衡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内生增长理论可知,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用大专以上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以专利申请授权量衡量技术进步程度,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了增加数据的平稳性,笔者对各个变量进行对数变换,用系统矩估计(GMM)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表4中,最为重要的估计参数是东北振兴对经济增长的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政策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dnorst×d2003的系数上,该系数反映了在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前后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的差额。从表4来看,基本方程(1)中,政策变量dnorst×d2003的系数为0.172,显着为正,说明了东北振兴政策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缩小了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验证了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将是趋同的理论。从统计数据来看,2003年,东北地区的GDP总量为12722.02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了57469.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39%;而在1995~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仅为8.58%。从人均GDP来看,2003年,东北地区的人均GDP为11857元,到2014年,人均GDP为52359亿元,增长了3.42倍。[17]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充分肯定东北振兴政策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便考察更具体的政策效果,笔者对各控制变量进行了分析。在各个模型中,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前面系数在0~1之间显着,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效应,也就是上期的经济增长对本期有影响。各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也都基本符合经济学的解释。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非农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表明第二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的作用,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为地区发展带来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解决地区发展的资金、技术问题,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系数也均为正,表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8]

copyright dedecms

4.控制变量二次差分估计结果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为进一步检验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各项政策发挥作用的大小,本文使用二次差分估计东北振兴政策实施前后,影响经济增长的各政策代理变量增长率的变化。这些变量有政府支出(gov)、产业结构(tertiary)、外商直接投资(FDI)、交通基础设施(transport)、人力资本(human)、人民生活水平(urban)、技术进步(patent),二次差分结果(见表5)。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政府支出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根据表5,从一次差分结果来看,东北地区在振兴战略实施后,交通基础设施,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专利申请量的增长率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东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专利申请授权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二次差分结果来看,东北地区在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技术进步方面的增长速度均高于东部地区,但在政府支出规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外商投资环境方面的增长速度要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换言之,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东北振兴过程中实施的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社会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却不明显。

dedecms.com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dedecms.com

通过系统矩估计,可以看出反映东北振兴政策效果的虚拟变量的系数为正,在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后变得显着,说明了东北振兴战略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前10年,东北地区的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12.61%,高于东部地区的12.29%和全国的10.49%。民生得到了显着改善,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1191元、10780元、10453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8266元、8249元、7944元。3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12149元、15906元、15641元。 织梦好,好织梦

二次差分估计结果可以判断出在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实施的投资政策、人才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其中,投资政策的差分结果为0.051,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人才政策,二次差分的结果为0.031,仅次于投资政策。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是很明显,相对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也较弱。 copyright dedecms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浪潮,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继续发挥投资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的作用。对于投资,要调整投资结构,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战略型新兴产业为投资重点。对目前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要提高对现有人才的待遇,防止人才进一步地流失,同时,要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鼓励学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对效果比较弱的产业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衡量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层次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产业政策的制定可从提高制造业水平,加快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人手。此外,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提升东北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有利于提升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对实现东北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东北地区要充分利用沿海经济带和“八大经济区”的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保证实际利用内资和外资的持续增长。将大型企业作为招商重点,引进规模大,资金多,影响力大的企业。以大产业为招商目标,适当调整招商引资政策,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引进一批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大型产业项目,加快东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19]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11]杨东亮,赵振全.东北经济失速的投资性根源[J].东北亚论坛,2015,(05):94-107. 内容来自dedecms

[2]叶振宇.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与新一轮振兴[J].区域经济评论,2015,(06):61-67.

copyright dedecms

[3][13]靳继东,杨盈竹.东北经济的新一轮振兴与供给侧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16,(05):103-109.

织梦好,好织梦

[4]张占斌.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辨析[J].人民论坛,2015,(08):14-17.

dedecms.com

[5][9]杨东亮.东北振兴政策实践效果评价与政策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05):99-100.

内容来自dedecms

[6]赵林,王维,张宇硕等.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4,(12):69-77. 内容来自dedecms

[7]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内容来自dedecms

[8]金凤君,陈明星.“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0,(08):1259-126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张可云.专家驳斥“东北振兴失败”论调[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5-03-03/040231559783.shtml. copyright dedecms

[12]李秀敏,王艳真,刘明明.东北振兴中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5,(11):23-28.

本文来自织梦

[14]何春,刘来会.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审视[J].经济问题探索,2016,(07):72-78.

copyright dedecms

[15]王建林.东北振兴战略提高了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吗?[J].国有经济评论,2012,(01):78-95.

dedecms.com

[16]杨子晖.政府规模、政府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6):77-91. 织梦好,好织梦

[17]魏后凯.东北振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调整思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8,(01):60-65. 本文来自织梦

[18]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9,(09):94-105. copyright dedecms

[19]张宇帆,丁晓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与对策[J].经济地理,2013,(06):26-30.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