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环渤海区 > “区—地”政策框架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区—地”政策框架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年 浏览:【字体: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京津冀以及保持全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文献涉及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生态补偿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却唯独缺少从区域经济学尤其是区域政策的视角专门对京津冀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为了弥补不足以提高对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分析的专业性,本文将首次采用区域—地方政策对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研究,试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发展;区域政策;地方政策;框架 dedecms.com

京津冀地区当前不仅面临严重的区域间发展失衡问题,同时三地内部尤其是北京与河北自身同样面临重大的发展问题,如北京城市病、河北后续发展无力等,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需要从区域经济学专业视角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专业性的对策建议尤其是应该从政策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基于这种考虑,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区域—地方政策研究框架(后称“区—地”政策框架)并对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全面研究。在区—地政策框架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思路。

copyright dedecms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dedecms.com

在展开具体的框架研究之前,本文将利用现有文献以及相关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特征从发展地位、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成就等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一)发展地位不平等 本文来自织梦

在导致京津冀发展失衡的诸多因素当中,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发展地位不平等是导致当前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局面的首要原因。张可云等指出,这种地位不平等主要体现于京津冀三地的政治地位上,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四大直辖市之一,其政治地位要高于津冀两地尤其是河北,河北省在过去几十年里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一方面河北为北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源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另一方面河北的发展活动要受到北京发展战略的限制尤其是与北京接壤或者位于北京水源的河北地区更是如此,这是河北发展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1][2]。蔡之兵等则认为北京市户口所具有的特殊附加利益如高考录取难度、就业保障等因素同样是北京市与其他区域不平等的体现,也是造成区域差距的原因之一[3]。实际上这种不平等也是发展地位不平等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认为发展地位不平等是京津冀区域发展路径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也是导致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因素,缓解和解决这种失衡局面的根本前提是促使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地位平等。 织梦好,好织梦

(二)发展定位不协调 dedecms.com

发展定位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选择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程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京津冀区域内部,三地发展定位不协调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规划定位和实际定位两个方面。

copyright dedecms

一方面,京津冀三地的规划发展定位屡经调整,且不稳定。以北京为例,21世纪以来十几年间北京城市发展定位就作了三次调整,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的北京城市发展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以及宜居城市;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提出北京的发展定位为“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2014年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发展情况后审时度势地提出北京应定位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实际上,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调整城市发展定位是必须的,但过于频繁地调整像北京这样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将极大地增加区域合作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copyright dedecms

另一方面,京津冀实际的发展定位不协调。京津两市同为直辖市,区位条件相似,两市在实际发展定位上始终存在较大竞争,天津始终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城市为主要定位,而北京虽在各种发展规划中未提经济中心职能,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至少就目前情况而言,其经济中心职能明显高于天津的经济中心职能。因此,如何处理好北京与天津关于经济中心的定位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相对于北京和天津两市,河北省对其发展定位并没有清醒认识或者对自身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发展措施没有明确认识,这也是导致京津冀区域间发展定位难以协调的重要原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发展成就不相称 内容来自dedecms

判断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区域内个体的发展成就,在这方面京津冀区域内部失衡表现最为明显。 本文来自织梦

1.发展速度比较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分析,京津冀三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呈现一定差异(见表1)。 内容来自dedecms

由表1可知京津冀三地发展速度存在差异,1978-2000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差异并不明显,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6.4%,位居第一;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1%,位居第二;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4.5%,为京津冀三地增速最慢区域,但差距并不大。而进入21世纪后京冀两地增速开始放缓,其中北京进入21世纪后的GDP增速低于21世纪前GDP增速3.1个百分点,河北则下跌4.3个百分点,低于天津同期增速多达4.5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认为京津冀三地在发展速度上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发展速度上开始出现巨大差异,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局面逐渐形成。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2.发展水平比较 织梦好,好织梦

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表现得同样明显,通过选取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城镇化率以及产业结构等指标予以证明,如下表2所示: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上表2表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除了河北省由于自身区域面积较大而在总财政收入上高于天津市外,其他所有发展水平指标都远远低于京津两地。其中,河北省城乡人均收入只达到北京市的50%左右;城镇化进程方面,河北省更是远远落后于京津两市,城镇化率尚未突破50%,而京津两市城镇化率已逼近90%。产业结构方面,北京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其第三产业的比重远高于第二和第一产业比重;天津则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当;河北省则处于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比重超过10%,同时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因此,从发展水平指标看,京津冀三地差异明显,其中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发展差距较大。

dedecms.com

3.发展密度比较

dedecms.com

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两大特征比,作为最能体现城市集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一发展密度指标能够为研究京津冀区域发展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下表3是2013年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密度指标情况。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上表3中的发展密度指标表明,京津冀三地在各项发展密度指标上存在巨大差距,北京市在人口密度指标、企业密度指标居首,天津市则在经济密度、投资密度上居首,河北省则所有密度指标均位于最末且与京津两市存在巨大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二、区—地政策框架的构建与内容 内容来自dedecms

区域合作发展问题是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内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也不例外。区域政策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从区域政策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极有必要。

织梦好,好织梦

(一)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相关研究评述

内容来自dedecms

区域政策研究既是区域经济研究的起点,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归宿。区域政策兴起于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背景之下,是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接受而出现的成果之一。范霍夫(Vanhove)将区域政策定义为所有旨在改善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公共干预;区域政策实际上试图修改利伯维尔场经济的某些空间结果,以实现两个相关的目标:经济增长和良好的社会分配。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曾在1960年代认为区域政策处理的是区位方面的问题,即经济发展在什么地方,它反映了在国家层次上处理区域间题的要求,只有通过操纵国家政策变量,才能对区域经济的未来作出最有用的贡献。实际上,尽管不同学者对区域政策的内涵具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一些基本含义如政府主导、工具选择以及实施目标上绝大部分已经达成一致,其中以张可云(2005年)定义最具有代表性:区域政策是政府(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政府的集中安排,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实行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用所形成的一些空间结果,促使区域经济格局协调并保持经济增长与区域分配合理[4](P26)。 织梦好,好织梦

因此,可以认为区域政策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甚至是根本手段,但遗憾的是,一方面绝大部分学者忽略了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区别,将两者等同;另一方面虽然有学者注意到了地方经济的特殊性,但并没有揭示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关系并将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两种不足来源于对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研究对象的认识不足。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联系及区别进行研究,以此构建区—地政策研究框架并用来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问题。 dedecms.com

(二)区—地政策框架的构建

本文来自织梦

区—地政策框架的构建基于明确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内涵以及厘清两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该框架在研究区域发展问题时的一般研究范式。 copyright dedecms

1.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内涵及区别 copyright dedecms

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并不是相同的概念,两者有其各自的不同内涵,区域政策是政府运用相关政策工具来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而地方政策则是政府运用各种工具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政策,两者的主要差别如下表4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从上表4中可以发现,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间存在较大差别。第一,两者的实施目标和研究对象完全不同,地方政策目标是实现自身区域的发展,而区域政策关注的是区域间的整体均衡发展,任何不符合这个目标的政策就不能被称之为区域政策。实际上,地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选择使得区域差距拉大的政策,这种政策就不是区域政策而是广义上的空间政策[5](P163),如中国改革开放采取的让东部区域率先发展的政策就是一一种拉大区域差距的空间政策,这种空间政策同其他政策如产业、贸易、户籍等政策一道组成了中国国家层面的地方政策1、。第二,两大政策的执行主体与作用区域的级别关系不同,区域政策的执行主体政府比作用区域的行政级别要高,如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其执行主体政府为中央政府,其作用区域为跨省的区域集合如西部区域、中部区域,因此执行主体政府级别高于作用区域的级别;省级层面的区域政策其执行主体为省级政府,作用区域则为下面地级市的区域组合如江苏协调省内苏南、苏北、苏中区域的发展战略,其执行政府主体为省级政府,作用区域的行政级别为地级市政府,很明显执行政府主体的级别高于作用区域的级别。而地方政策则不同,地方政策的执行主体政府与作用区域级别是一致的,如国家层面的地方政策其执行主体是中央政府,其作用区域则为全国,省级层面的地方政策其执行主体是省级政府,其作用区域则为全省,因此区域政策关注下级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而地方政策只关注自身区域能否发展,下级区域间差距是否拉大并不是它关注的重点。第三,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理论基础不相同,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帕累托最优理论,即不能通过损害其他区域的发展利益来扶持某个特定区域发展,均衡发展战略是区域政策应坚持的战略方向;而地方政策的理论基础则是增长极理论,强调区域经济整体上的增长,内部区域间的差距并不重要,一般情况下地方政策所采取的都是非均衡发展战略。第四,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适宜时期并不相同,地方政策往往采用于区域发展初期,此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实现经济发展的要求高于区域间公平发展的要求,地方政策的意义更为重要,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就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旨在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的区域政策也就被广泛采用。 本文来自织梦

2.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联系及框架 copyright dedecms

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间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由于不同行政区域、不同政府间的天然联系,两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联系。实际上在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过程中,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区域政策的作用发挥既有利于地方政策的发挥,同时也依托于地方政策的辅助;反之,地方政策的作用发挥同样能够提升区域政策的效果,任何一个区域一方面能够实施本级区域的地方政策和与下级区域相关的区域政策,另一方面也受到上级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影响。任何一个区域都会受到四个不同主体政策的影响:上级区域的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本级政府的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下级区域的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以及其他区域的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见下图1)。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不同政策对一个区域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按照影响大小顺序排列,本级区域自身的地方政策的影响最大,本级区域的区域政策、上级区域的区域政策和地方政策、同级区域的地方政策影响程度其次,而下级区域的地方政策与区域政策以及同级区域的区域政策的影响程度最小。可以运用区—地框架将单个区域和多个区域的发展问题纳入其中,通过政策关系分析对区域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dedecms.com

3.区—地政策框架在区域发展问题中的研究范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前文指出区域政策与地方政策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区域政策着眼于缩小区域差距从而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而地方政策只关注自身发展,不关注其他区域的发展情况。任何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同时受到多个主体的区域政策和地方政策多重影响,区—地框架中的政策相互关系以及实施效果的高低将会影响区域间发展以及区域自身发展。在运用区—地政策框架进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时应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见图2)。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由于区域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多个区域间的均衡发展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单个区域自身的发展问题,因此区—地政策框架首先要对区域发展问题进行识别,准确判断整体区域发展以及个体区域发展所遇到的问题,随后应该从区域政策层面、地方政策层面以及政策间关系层面对区域发展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操作思路。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区—地政策框架下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织梦好,好织梦

在对区—地框架进行构建后,本文将采用该框架按照上述研究范式对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来自织梦

(一)区域间题的识别 dedecms.com

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并不单纯只是京津冀三地间呈现发展失衡的问题,实际上京津冀区域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区域间和个体区域两个层面的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区域间层面的发展问题:在对京津冀区域发展所呈现的特征分析部分中,本文已指出京津冀区域间发展失衡问题严重,河北省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密度上都与京津两市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可以首先明确京津冀区域间发展失衡问题是京津冀区域发展中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个体区域层面的发展问题:京津冀区域间呈现失衡发展态势,但这并非意味着京津冀三地都面临严重的个体区域发展问题,实际上天津市在各项发展指标上相对而言都比较正常,不存在很严重的发展问题,而北京市和河北省则恰恰相反,一方面北京市面临着膨胀问题也就是城市病问题,另一方面河北省则陷入后续发展无力即遇到了落后问题。换言之,北京和河北两地面临着不同的个体发展问题。 dedecms.com

因此可以认为京津冀整体区域发展存在严重失衡问题,同时不同个体间也出现了不同的发展问题,实际上个体发展问题正是导致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出现的重要甚至是根本因素,因此应将两大层面的问题结合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二)区域发展问题成因的框架性解释 copyright dedecms

在区—地政策研究框架中,区域发展问题的成因都可以归结到政策关系与政策效果上,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也不例外。考虑到个体区域发展问题是导致区域间发展问题的成因,本文首先对京津冀个体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框架解释,随后对区域间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个体区域发展问题的“区—地”政策框架解释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发展速度上看,可以肯定中国国家层面的坚持发展经济的地方政策是较为成功的,因为即使是在京津冀区域中相对落后的区域,其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完全否定京津冀区域发展成就是很不科学的[6]。但很明显的是河北与京津两市在各种发展指标上都呈现巨大差距,这说明河北省自身的地方政策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而北京的地方政策则效果十分明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个区域的地方政策没有发挥作用有很多种原因,如政府能力差距、自然禀赋差距、交通条件优劣等,但是相邻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如此之大几乎能够排除绝大部分的外部影响因素,实际上,特征分析部分已经指出发展地位的不平等是导致京津冀区域间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区—地政策框架中,发展地位不平等意味着弱势区域的地方政策独立性将会很容易受到损害。换言之,河北省之所以难以获得快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地方政策受到北京市地方政策的限制,这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极易得到证明: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使得河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丧失了区域空间的独立性,部分与北京接壤区域或者处于北京水源的区域不能自由选择发展产业,使得这部分区域几乎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空白区域[7];另一方面,地方政策独立性的破坏也体现在政策制定独立权的丧失,由于与北京相邻,河北省的很多发展政策不仅要考虑自身禀赋和偏好,同时还要考虑北京市的偏好和要求,这大大降低了河北地方政策的独立性,使得地方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与此相反,北京市的地方政策不仅具有较高独立性。而且还实际上获得了河北省地方政策的部分操作空间,其实施效率更高而成本更低,这也是为何北京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

dedecms.com

因此,可以说河北省地方政策被北京市地方政策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而与此同时北京地方政策获得了河北地方政策的部分操作空间是导致当前京津冀区域个体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dedecms.com

2.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的框架性解释 本文来自织梦

京津冀区域间发展失衡起因在于河北省地方政策独立性受到北京市地方政策的限制,但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的形成还具有另外一个即整体发展层次上的原因。整体层次原因可分为如下三方面: 织梦好,好织梦

首先,缩小京津冀区域差距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迟迟未出台。众所周知,区域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缩小区域差距,而京津冀区域差距自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显现,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虽然京津冀区域屡次形成相关的发展规划,但国家层面的京津冀区域政策始终未出台,2015年8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才出台,因此,具有针对性的上级区域政策的缺失是造成当前京津冀发展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北京地方政策的实施影响甚至抑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政策的出台。虽然正式的国家层面京津冀区域政策长期没有出台,但中央政府包括京津冀三地政府曾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取得进展,然而最终相关的工作大都无疾而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为中国最高决策机关和诸多政府部门所在地,北京市在实施地方政策过程中能够影响上级区域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即使国家层次的京津冀区域政策,北京市对于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刚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绝大部分内容都与北京相关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内容来自dedecms

最后,京津冀三地地方政策关系不协调。理论上,地方政策的目标旨在加快自身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无须过多关注其他区域的发展,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不同区域的地方政策关系有助于挖掘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提高发展效率。国内外诸多区域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区域间进行合作是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前文已经指出京津冀三地发展定位长期处于不协调状态,旨在缩小京津冀区域差距的区域政策想要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京津冀三地地方政策的发挥和配合。 copyright dedecms

四、区—地政策框架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区—地政策框架中都能够得到解释,因此本文将继续基于该框架提出未来解决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的政策建议思路。 copyright dedecms

(一)制定发展地位平等的区域政策 copyright dedecms

发展地位不平等使得河北省地方政策独立性受到破坏由此使得河北省发展受阻,因此给予京津冀三地平等的发展地位,是保障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最大的难点,须在区域政策中有所体现,然而在新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并未涉及这些领域。可以预见,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地位仍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状况,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现象短期内难以解决,未来仍需要修订京津冀区域政策,增加包括如户籍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府际关系监督、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等旨在创造平等发展地位的内容,只有这样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够扫除根本障碍[8]。

copyright dedecms

(二)准确识别区域间题,制定合理的地方政策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京津冀区域发展不仅仅是面临一个简单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单个区域自身发展问题。区域政策旨在缩小区域差距,刚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实现京津冀整体区域的均衡发展极有必要,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快制定京津冀三地自身合理的地方政策。从三地各自实际情况出发,河北省未来地方政策的重点在于坚持发展,而北京市地方政策的重点应关注优化,天津市地方政策应强调升级。因为河北省当前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状态,未来坚持发展是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和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的根本保障;而北京市当前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发展规模实际上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其发展质量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其城市规划、产业人口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仍然比较粗糙,未来可以通过优化自身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城市空间体系来提供足够的增长潜力;天津市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人均GDP已经位居全国第一,未来应该坚持以升级为地方政策中心,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和管理升级、人文环境升级,最终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

copyright dedecms

(三)处理好不同区域与地方政策间的关系

织梦好,好织梦

区—地政策框架显示不同政策间的关系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解决京津冀区域发展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势必会涉及不同层次的区域和地方政策,如何处理好这些政策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区域和地方政策目标至关重要。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关系包括:首先应处理好上级区域的区域政策与自身地方政策的关系,京津冀三地应该根据此次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区域政策要求的地方政策。其次应处理好京津冀三地地方政策间的关系,京津冀三地地方政策的不协调是导致京津冀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未来应在《纲要》的指导下全面加强各方面的制度性协作。再者应处理好自身地方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关系,京津冀三地间呈现区域发展失衡状态,实际上京津冀三地内部也呈现很明显的分化状态,尤其是北京市,虽然北京城六区的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北京市部分与河北接壤的区县如怀柔、密云、平谷等地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河北省更是如此,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使得河北省内部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京津冀各地在通过实施地方政策促进整体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处理好地方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关系,实现内部区域的均衡发展。最后应处理好京津冀三地区域政策间的关系,上文提到京津冀三地内部发展分化严重,实际上三地绝大部分落后区域都位于京津冀三地的边界地区,京津冀三地应该就自身区域政策的实施加强协商,将边界的贫困区域作为各自区域政策的发展重点,尽快提高边界地区的发展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注释:

内容来自dedecms

1、严格意义上国家旨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应称之为国家层面的地方政策,因为国家是最高等级的独立行政区域,但考虑到国家间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地多种类型的跨国区域组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仍在世界经济的背景下将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称之为地方政策。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张可云,蔡之兵.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J].河北学刊,2014(6). 织梦好,好织梦

[2]张可云,蔡之兵.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涵、影响机理及其疏解思路[J].河北学刊,2015(3). 内容来自dedecms

[3]蔡之兵,张可云.北京为什么越来越大?[J].北京社会科学,2014(3). dedecms.com

[4]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dedecms.com

[5]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内容来自dedecms

[6]张可云.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4).

copyright dedecms

[7]张可云,等.关于带动北京周边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3). 本文来自织梦

[8]刘君德,舒庆.中国区域经济的新视角——行政区经济[J].改革与战略,1996(5).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