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环渤海区 > 济南打造低碳城市建设现代泉城

济南打造低碳城市建设现代泉城

发布时间:2017-06-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资讯 浏览:【字体: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抉择。加快济南低碳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选择,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济南发挥省会优势、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济南市低碳城市建设基础与成绩 内容来自dedecms

   近年来,济南市在加快科学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来抓,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绿色低碳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dedecms.com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加快,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7%,已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结构。

本文来自织梦

   能源结构持续调整。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升,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新能源发电装机达38.69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0%以上,天然气利用量达8亿立方米。

dedecms.com

   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碳强度持续下降,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降低任务,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工业企业49家,市属及以下煤矿全部关闭。

dedecms.com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率先通过验收,五库连通工程竣工,建设各级湿地公园17处,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0.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建设低碳现代泉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年初,济南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和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标志着低碳城市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济南市将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构建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助力现代泉城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传统产业低碳化、新兴产业绿色化、低碳产业支柱化。坚定不移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增强省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交通装备、机械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造就一批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基因技术等领域优质低碳企业集群。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研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健康等幸福产业,进一步突出省会优势。加快低碳产业体系建设进程,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低碳元素与产业融合。

织梦好,好织梦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提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降低煤炭消费的“两升一降”。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预警机制,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天然气引进利用力度,加快天然气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济”工程,提高电网受电、输电和供电能力。实施大型燃气热电冷联产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和“外热入济”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稳步推进风电开发,加快推动生物质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分布式能源加快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重点领域降碳。加大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减排降碳管理,深挖降碳潜力。提高工业能效,持续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行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和市域快速交通路网建设,落实公交优先战略,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提高绿色出行分担率。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广适宜我市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材料和再生建材,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copyright dedecms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生态修复保护。加强生态保护,严禁违法开山采石、取土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力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将腾出的土地主要用于绿地建设。加快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开展绿化提质增量行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造林绿化工程,加快山体绿化,推进“青山入城”,加强城区园林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生态隔离带建设。 强化低碳能力建设。开展低碳领域基础研究,重点开展达峰路线图、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低碳发展路径等研究,更好支撑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低碳示范工程,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园区和近零碳排放区试点,探索低碳建设新模式和新路径,打造低碳发展“名片”。健全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搭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平台。强化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系列培训和实践交流活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培育碳金融、碳管理等服务机构。加强低碳宣传,多形式、多渠道推广低碳生活知识、低碳技术,构建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