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西部地区 > 医养新模式已惠33.6万青海老人

医养新模式已惠33.6万青海老人

发布时间:2018-02-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海东时报 浏览:【字体:

  青海新闻网讯 如今,我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且现有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等一系列问题,2016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 织梦好,好织梦

  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长

本文来自织梦

  据农工党青海省委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全省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4.75万人,占总人口7.54%,随之而来的是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已超过老年人口的10%。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将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程加快的时期,按照现有的医疗和养老资源情况,难以把这些老人全部纳入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养老院护理。在社区(家庭)开展对空巢、高龄和失能老人“医养结合”照料模式,既能让空巢、高龄和失能老人得到人性关怀和悉心护理,也是解决养老问题现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因此,我省亟需完善社区(家庭)“医养结合”照料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熟悉安心的环境中,得到持续性和综合性的保障服务。 本文来自织梦

  医养结合签约33.6万老人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我省西宁市和海东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目前,西宁市和海东市多家医养服务中心已经挂牌并开始运行。省卫生计生委全面落实医养结合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各地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省将医养结合工作中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紧密结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服务关系,将老年人纳入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给健康状态尚好的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指导等服务,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纳入慢病管理,定期随访。对于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的患病老人,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进行健康服务。截至目前,签约老年人共计33.6万人,占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80%。同时,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利用医疗资源优势,如通过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构建专业老年医学团队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全省107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有91所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或老年病床,99所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内容来自dedecms

  我省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与辖区的各类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机构养老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有147所医疗机构与168所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及新建医疗养老为一体的机构等多种形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营医养结合机构共有10所。 copyright dedecms

  在青海省湟源县就有一所医养体验中心,院内除了必备的床位外,还专门设置有棋牌室、音乐治疗室、阅览室、书画工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此外,还有一套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据了解,在该县试点的医养结合模式中,乡镇卫生院和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由乡镇卫生院每年上门为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体检,调查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全面监测、分析、评估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并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和疾病防治方案,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院内的老人对这样的医疗养老模式赞不绝口。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政策扶持新型养老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年省“两会”上,农工党青海省委提出关于完善空巢、高龄和失能老人社区(家庭)医疗护理的提案,建议应该扶持建设老年护理机构。政府通过加强社区(家庭)养老护理体系建设投资,规划和建设一批以收养失能老人为主的社区(家庭)老年护理机构和企业,用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向养老设施建设倾斜,以补助奖励的手段鼓励现有养老机构接纳空巢、高龄和失能老人。这些老人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以一项服务为中心(多以日间照护为主) ,配合短期入住、上门护理等配套服务,实现“医养结合”模式的有机组合。当老年人身心状况发生变化时,可顺利地实现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转换,保证同一位老人享用不同护理服务间的连贯性,减少由于环境改变而给老人带来的不适感。

本文来自织梦

  积极鼓励居家护理。从制度上解决失能老人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制定老年疾病与长期护理的界定标准与支付方式,通过对护理需要进行评估分级,实行不同等级的支付和补贴额度,设立相应的支付项目、支付比例,重点解决生活自理困难老人的医疗护理问题。对特殊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政府提供一定补贴,用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分担部分照料服务费用,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困难。加大对社区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拓宽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实现资源统筹,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平台。尽快细化社区医生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按照区域内失能老人在居民人数中的占比,以补助方式鼓励社区对空巢、高龄和失能老人医护提供服务。打破社区卫生服务的身份限制,鼓励包括私人诊所、社会医疗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人照料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站应普及认知症常识和应对办法,宣传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权益保护,防止歧视和虐待老年人现象的发生。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大力发展多元化社区长期医护服务体系。对社区医疗服务站区域内空巢、高龄和失能老人进行摸底排查,制定持续可行的巡诊方案,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对家属进行医护培训。以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为补充,吸引社区志愿者、爱心人士和低龄老人参与,由社区记录和管理,将参与者的公益服务时间存入“银行”,当自己需要时,可以从中优先支取“被服务时间”。另一方面,探索日间日常照料和夜间紧急服务相结合的长期护理模式。以白天居家护理、社区巡诊、志愿护理进行医护服务,夜间以半小时车程为半径,鼓励医院夜间门诊出诊服务,力争提供24小时服务。

dedecms.com

  增设财政补助项目,壮大老人护理队伍。建议财政部门就老人社区(家庭)医护的服务开展调研并编制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保证社区医生的服务经费投入。对上门开展的送药、注射、导尿、换药、通便、褥疮护理和医学临终关怀等“苦、脏、累”劳务性工作,增设财政补助项目,提高护理人员收入,从而稳定护工队伍。由民政牵头,妇联、人社、卫计、教育等部门配合,定期对社区服务站医护人员开展理论与实操培训,提高护工业务能力。例如,安排高校、职校护理专业的教师为护工授课,指导讲授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翻身、老年人饮食护理、排泄护理、老年人用药、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观察、心肺复苏、老年人骨折、止血包扎、心理关怀、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及老年人的康复锻炼等实用性方面的内容。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