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粤港澳区 > 回归二十载:香港的角色与未来

回归二十载:香港的角色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7-07-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字体:

  香港回归祖国20年行稳而致远,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展成就举世公认。 织梦好,好织梦

  本报特邀新华社前任和现任驻港经济记者,围绕香港回归前后的经济与社会变迁,讲述亲身经历、分享所感所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背靠祖国 稳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内容来自dedecms

  □王迎晖 织梦好,好织梦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这20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香港要保持住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要继续背靠祖国,加快实施近几年破题的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工程,而要说清楚互联互通,就不得不提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以及他的互联互通之梦。 dedecms.com

  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工程庞大,既有前世今生,也有未来设想。依笔者观察,用李小加总结的过去三件事、正做的现在三件事和展望的未来三件事,即可从专业的视角,勾勒出互联互通的基本轮廓。

本文来自织梦

?

游客在香港尖沙咀观赏夜景。记者 李鹏 摄?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今年3月,李小加作为专栏作家为内地一家媒体撰写《香港金融市场的新征程》。他在文章中说,过去30年中,香港为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转口贸易;第二,直接投资(FDI);第三,资本市场的大发展。转口贸易给中国内地带来了第一桶金,FDI直接投资把中国内地变成了世界工厂,而香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则为内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本。 dedecms.com

  以上三件大事都是内地与香港在贸易、物流与资金上的联通,其特点是在内地很缺钱的时候,香港以独特地位和渠道,为内地输入资本,成为中国内地的海外资金筹措地。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为祖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copyright dedecms

  所谓“现在的三件事”即是刚完成和正在做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笔者近来接触的很多香港股民都有这样的经历,非常看好龙头科网股腾讯,总想等这只股票的价格降一降再买,但从去年底到现在,该股除了偶尔短暂微跌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攀,以至于胆小的投资者只能望洋兴叹。这一时期,腾讯股价从170多港元上涨到280港元。恒生指数也从2016年年底的21000多点升至2017年6月的25000多点,最高时摸到26000点,涨幅领跑全球各大主要指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而这一时段恰好与深港通开通至今高度重合。李小加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今天的炒股与20年前已有“天翻地覆”的不同。李小加所指“天翻地覆”的不同,当然不是说股市指数,而是指炒股的环境和条件,香港股票市场的标的、规模、投资者、科技水平以及与内地证券市场互联互通等等发生了很大变化。

copyright dedecms

  这些变化来自于2014年实施的沪港通、2016年实施的深港通和即将开通并已经给股市带来利好的债券通。接下来,还有商品通、ETF通、新股通,以及与内地关系密切的创新板。

织梦好,好织梦

  用李小加的话说,让我们中国内地老百姓可以坐在家里投世界,世界人民可以坐在香港投中国内地。这是安全可控的互联互通模式。 dedecms.com

  李小加在那篇文章中还展望了“未来的三件事”。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件事是帮助内地居民实现全球配置财富。第二件事是帮助中外投资者在离岸管理在岸金融风险。第三件事是帮助内地实现商品与货币的国际定价,为中国资金定价海外资产提供舞台。

本文来自织梦

  李小加说,香港做好这三件事的关键在于“一国两制”。“一国”使内地可以放心地让香港去努力创造这三个新的中心(内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领先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两制”可以让国际社会充分拥抱香港这三个新的功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角色:“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 本文来自织梦

  □王旭

本文来自织梦

  20年来,香港这颗熠熠生辉的“东方之珠”在“一国两制”的护持下,一直保持生机与活力。当然,与世界上其他经济体一样,香港也面临着独特而严峻的挑战,制造业转移带来“空心化”,科技创新后继乏力,过度依赖金融和地产,经济结构调整动力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香港寻求解决之道。有识之士早已指出,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寻找独特定位,利用好香港的“软优势”,也就是香港既在一国的大框架之内,法律、会计、金融又与国际接轨的独特制度优势。用刚刚卸任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的话说,就是要当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超级联系人”。 dedecms.com

  就联通内外而言,香港在诸多领域独具优势,包括金融、投资、贸易、物流、专业服务、文化教育等。笔者曾就 “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问题采访过多位香港金融界人士。无论中资金融机构,还是港资、外资机构,都对香港在“一带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寄予厚望。最具优势的当然是资金融通,尤其是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本身就是重要的国际投融资平台。过去两年中,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规模连续位居全球之首,三次成功发行10亿美元伊斯兰债券,已经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显示了自身强大实力。

copyright dedecms

  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眼下仅依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难以满足,而香港灵活的融资和再融资能力,有助于填补这一缺口。除了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香港在财务、法律、风险评估、项目管理等专业服务领域拥有大量国际水准的人才。 本文来自织梦

  香港的众多机构和企业家都希望借中央政策这条大船出海,把香港的金融实力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重新发挥出当年香港人打拼的“狮子山精神”。

copyright dedecms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政府应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国家战略,制定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香港目前共有约32万家中小企业,大多为轻工业和服务行业,占香港企业总数超过98%,聘用了约50%的私营机构雇员。今后港府应与内地深化合作,大力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动员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此外,对港府来说,动员更多青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工作清单上的重中之重。特区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以实际行动证明,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才能提供更多高级职位,给香港本地青年向上流动的机会。 copyright dedecms

  有容乃大 透过会展中心看CEPA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陈济朋

dedecms.com

  在香港当了三年多记者(2007年至2010年),跑得最多的路,是港岛上从跑马地附近的办公室到湾仔的香港会展中心,路途不远,却是典型的热闹市容。会展中心飞鸟形状的地标建筑里,不断排期举行的会议展览见证了香港与内地日益密切的经贸联系。附近的码头常见挤得进或挤不进会场的商家代表,举着旗子宣传推广他们提供的商贸服务。

本文来自织梦

  当时,最热门的词汇是外包。从欧美和其他地区远道而来的客商,在会展中心里马不停蹄地走动,寻找合适的加工产品和配件。跟他们做生意的,自然是来自内地的生产加工企业,当然也有不少港商。香港会展中心几经扩建,当年的中庭建好之后没过几年,就再次出现会议和展览排队仍然等不到机会的现象。 本文来自织梦

  人潮涌动的背后,是《内地与香港关于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虽然这个长长的名字有点拗口,但从2003年初签订的CEPA协议,到后来几乎每年增加一个的补充协议,足以看到香港与内地经贸联系的逐年加深。最初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货物零关税,后来则是越来越多的服务领域合作,越来越多的专业资格互认,一直到后来逐步扩展到资本市场越来越深的融合。最近看到一个数字,内地自1985年起一直是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香港的进口有47.8%来自内地,出口有54.2%发往内地,有多重要自不待言。

dedecms.com

  一般人对香港的印象主要是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和诱人的购物圣地,但实际上香港对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投资。截至2016年底,内地已经审批的外来投资项目中,有44.7%和香港有关。人们印象中的其他主要外资来源地,无论哪一个与香港比,差距都不是一点点。当然,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走出去的对外投资也在增加,很多落在了香港。

内容来自dedecms

  总之,素有重商传统的香港,在商业和金融等主要产业保持繁荣的前提下,如何在继续前进的同时回应全球化环境下的挑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CEPA的补充扩展协议增加,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加深,让香港有更多的转圜余地,无论如何都是香港的幸运。 copyright dedecms

  双城记:北京与香港的变与不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陈晓彬 本文来自织梦

  1987年6月30日傍晚,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首次踏足香港,出任新华通讯社驻香港记者。整整十年后,我又作为新华社香港回归记者采访团的一员,现场目睹了香港回归,特区政府成立的那一幕。 dedecms.com

  我到香港赴任时,中英两国政府已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进入了由英国管制下的殖民地回归祖国、成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过渡期。中国一方面组织内地相关人士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起草香港基本法,为未来的特别行政区绘制蓝图;另一方面与英方进行各种形式的外交交涉,安排香港的平稳过渡和主权的顺利交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眼间,香港回归已整整20年,回首当年的内地和香港,看看今日之内地和香港,实在令人感慨万千。而感受至深的是,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变与不变。

内容来自dedecms

  30年前,内地改革开放之船已扬帆出港,国民经济出现了爆发式恢复性增长。比如,不少人家已经能在黑白电视机里欣赏小鹿纯子的“晴空霹雳”了。但是,与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经济体的香港相比,内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香港,街头小贩戴着金光闪闪的“大英格”,垃圾站里有被丢弃的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的旧冰箱。入夜后,流光溢彩的铜锣湾第一次给了我何为“繁华”的形象诠释。

copyright dedecms

  当时,英国在香港没有实行民主政治体制,但在经济方面,确实推行了比较彻底的自由市场体制。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香港建立起一套包括立法、司法、执法等各方面都相对完备的法制体系。当时的香港人对未来有着比较明确的预期。有钱人觉得自己的财富能有安全保障,普通居民觉得靠自己的奋斗能改变命运。绝大多数香港人都希望回归后,香港原有的基本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又保护香港居民的最大利益,实现香港顺利回归,中国政府承诺,收回香港主权后,将保持香港的基本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本文来自织梦

  香港回归后的20年间,我曾因私人原因再次造访这座国际大都市,更时常通过媒体关注着“东方之珠”,还是那些熟悉的风物与街市,以及维多利亚港两岸彻夜不熄的灯火……20年来香港在发展在变化,也有很多没有变,生活方式依然如故。反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大变而特变,当初在香港那些令我惊奇、令我羡慕、令我感叹的事物,如今在北京已是寻常。

内容来自dedecms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上任后曾说,“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20年前他讲这句话时,表达了一种期许,现在则是人人都能见证的事实。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