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粤港澳区 >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

发布时间:2018-09-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18年 浏览:【字体:

【摘要】根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共23个城市的多指标数据,应用TOPSIS评价法计算城市综合质量,基于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联系作用,绘制空间联系图直观考察城市群整体空间联系特征与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粤港澳内部城市的综合质量、联系水平均存在显着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粤港澳网络联系呈现出由港深穗向周边梯度衰减态势,且表现出显着的圈层结构特征。此外,通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网络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验证空间联系分析所得结论。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显着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和三级圈层结构特征,整体网络联系过度依赖港深穗的辐射带动和中介桥梁作用,缺乏合理的梯度层级。最后为未来粤港澳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提出加强经济空间联系、着重构建梯度层级城市体系和扩大湾区经济空间范围和腹地纵深的三点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空间联系;空间结构

织梦好,好织梦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再次将湾区经济和粤港澳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湾区经济是指围绕由一个或多个相连海港、岛屿组成的区域经济形态[1],这种经济形态具有经济高度开放、资源高效配置、要素高度集聚、联系网络高度发达等特征,代表性湾区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洛杉矶湾区,以上湾区同时是世界一流城市群的代表[2]。由此引发思考,湾区经济在空间组织形态上是否会与作为国家空间引擎的城市群经济高度契合,即湾区经济规划会否落脚到城市群规划层面?2013年12月深圳率先提出发展湾区经济,2015年3月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到“十三五”规划层面,直到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改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沿着这个时间线不难得出肯定答案,即应当从城市群建设发展的角度来思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群。因此,如何界定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联系特征,明晰城市之间空间组织结构,并最终落脚到中心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课题。

织梦好,好织梦

近年来,由于湾区经济的独特经济形态,不少国内学者对此展开研究。陈德宁等提出粤港澳共建环珠江口湾区经济,从湾区经济视角探讨粤港澳区域构筑和谐经贸关系、加快经济社会融合的思路[3]。刘艳霞通过分析、比较研究世界主要发达湾区以及国内湾区的形成与发展,总结湾区经济成功发展路径,她强调湾区规划的空间层次性、统筹协调发展[4]。鲁志国等构建湾区经济四维评价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对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与深港湾区进行评价,指出深港湾区相较三大湾区仍有差距,湾区经济发展应当注重区域特色和体制机制创新[5]。伍凤兰等应用“三力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湾区经济动力演进过程与机理,指出湾区经济与港口发展由港口经济向创新经济演进的四个阶段,还提出湾区经济中政府规划引导、市场和开放的作用[6]。马忠新等梳理国内湾区形成发展历程,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湾区开放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湾区经济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且开放度呈由湾区向腹地梯度分布[7]。谭刚等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枢纽意义,从四个层面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湾区经济新高地的开放形态、实力基础、战略前景和建设路径[8]。

内容来自dedecms

尽管国内外学者针对湾区经济展开较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湾区经济的概念界定、形成发展、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对比和评价等方面,鲜有学者从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区域融合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背后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着手,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分析,探讨城市群的核心—边缘划分,从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角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思路。

织梦好,好织梦

1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织梦好,好织梦

1.1 研究范围及概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目前,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尚未出台,但是学者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已展开充分讨论,其中唐杰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珠三角与港澳的“9+2”格局,应当将整个广东地区包含在内[9]。梁琦也认为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不仅仅需要全球性的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城市,还需要广阔的腹地和相当规模的人口集聚。本研究认为以唐杰、梁琦为代表的空间划分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即应当尝试从更广的视野来界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除了传统的“9+2”还应将粤东西北广阔的资源生态纳入整个城市群规划中,拓宽城市群的空间腹地和人口规模。因此,鉴于现有政府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划分以及对未来城市群发展的综合考虑,本研究的空间范围是整个广东省加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一省两特别行政区”的“21+2”格局,我们将其界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这样的空间划分,一方面突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主体地位,同样将周边的广阔腹地纳入研究范围,更好地分析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 内容来自dedecms

本研究的对象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城市群总人口11644.29万人,总面积180771.334 km2。首先从经济总量、人口密度等角度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分异格局。如图1所示,经济总量与人口密度高度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深穗地区,且基本由三地向湾区其他城市乃至周边地区呈梯度递减态势。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正是本研究后续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本文来自织梦

1.2 研究方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1 空间联系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以往研究表明,经济空间联系的测度是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静态研究可以确定区域的中心和腹地、单或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式,从多个时间维度研究可以动态考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演进和规律过程[10-11]。因此,本研究通过空间联系分析方法展开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传统引力模型广泛应用于地理距离衰减、空间相互作用等领域,是空间联系分析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模型[12-14],本文通过对引力模型的些微改进,用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

织梦好,好织梦

SNA引入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分析,考察城市群的整体网络特征、密度、结构[15-16]。据此,本研究引入SNA,分别应用网络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及凝聚子群分析等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结构展开研究。 dedecms.com

1.2.3 数据说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粤港澳空间联系分析研究的原始数据为2015年广东省、香港和澳门共23个城市的统计数据,数据均来源于对应年份的《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香港统计年刊》《澳门统计年鉴》。

copyright dedecms

2 空间联系特征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2.1 城市自身特征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2.1.1 城市综合质量、经济联系总量差异明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TOPSIS评价法以及公式(2)测算得出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各城市综合质量Mi和经济联系总量TFi,见表2。不难发现,排序第一的香港两项指标为(74.8,13252.02),几乎是潮州(2.19,390.24)的30多倍,粤港澳各城市间综合质量和经济联系总量均差异显着,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非均衡分布特征。香港遥遥领先排列第一位,深圳、广州紧随其后,其次是围绕在以上3个城市周边的东莞、佛山、澳门及其余湾区城市,最后是粤东西北地区;等级分布情况基本与城市经济发展分布相匹配。综合质量和经济联系总量领先的港深广及周边围绕其他湾区城市是发达地区,落后的粤东西北也正是欠发达地区,表明城市间的经济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具体表现为:与周边经济联系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出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与周边联系较弱的城市往往经济落后。 织梦好,好织梦

2.1.2 核心边缘结构初识别

dedecms.com

基于公式(3)、公式(4)计算23个城市i的Pi、Ni值,结果见表2。根据函数Pi、Ni的定义可知,城市i的Pi值反映其对其他所有城市作用强度总和,是其综合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城市i的Ni值则刚好体现的是城市自身所受其他所有城市作用总和,反映其接受辐射的能力。因此城市自身(Pi-Ni)值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表现为城市所处空间网络结构中的地位特征。

本文来自织梦

据此,本研究认为:1、(Pi-Ni)值为正值的区域一般是城市群中的发达地区;2、城市i的(Pi-Ni)正值越高,城市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越核心,且(Pi-Ni)值最高的城市一定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表2中(Pi-Ni)值最高的城市是香港(7412.67),可以看成是粤港澳的核心城市,其次的深圳(2013.57)、广州(1850.94)是次中心城市,这3个城市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这背后的逻辑可以理解成质量效应,即城市综合质量越大,其(Pi-Ni)值越高,现实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Pi-Ni)值普遍高于周边城市。此外,当城市i的(Pi-Ni)值小于0时,Ni值排列靠前的几个城市往往是围绕在核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周边,接受中心地区的辐射能力较高,相对Ni值越低的城市往往离中心区域越远,处于整个城市群的外围地带。表2中(Pi-Ni)负值中Ni值较高的有东莞、佛山、澳门、湛江、惠州、珠海等城市,这几个城市几乎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组成城市,而Ni值较低的城市则大多集中在粤东西北地区即周边城市。这一现象的背后逻辑是空间联系作用的距离效应,即在(Pi-Ni)负值的城市中,离核心城市越近的地区Ni值越大,而显然粤港澳大湾区即是整个城市群的核心区域。

织梦好,好织梦

2.2 城市间联系特征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2.1 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联系水平呈梯度递减

dedecms.com

图2a为根据引力模型测算绘制的空间联系图,不同的颜色代表联系作用的强弱。不难看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联系存在显着的等级特征,空间联系密度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珠江口湾区附近,湾区周边海岸线则并没有出现显着的网络密度,整个联系结构的陆地邻近地理特征显着,且联系密度由环珠江口向周边乃至粤东西北地区呈放射状的梯度衰减。此外,为了研究经济空间联系水平与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本研究绘制地区生产总值与联系水平的空间拟合图,如图2b所示。不难发现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的地区往往联系密度较高,空间拟合效果较为显着,可以推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间联系水平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即与其他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联系意味着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联系越紧密,区域间要素流通渠道越畅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往往越高。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2.2.2 空间圈层结构特征明显

织梦好,好织梦

图3为根据引力模型测算的城市间空间联系作用(有向,出于清晰考虑,绘图中并未加入方向箭头)绘制的空间联系图。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观察不同联系水平下的空间联系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对粤港澳整体的空间结构进行识别分析。不难发现,整个城市群内部具有较为显着的圈层结构特征,依然是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属于整个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周边城市构成外围。更进一步,最核心的圈层是空间联系线最粗的节点城市即港深穗莞地区,其次是周边毗邻的佛山和澳门,形成第二圈层,再将中山、珠海、惠州、江门等纳入形成第三圈层。这3个圈层内的空间联系密度和强度较高,表现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反观湾区外部,即第三圈层外密度和强度下降明显,也可以理解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湾区内外界限比较清晰。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3 社会网络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3.1 网络密度分析 dedecms.com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不同连接阈值下的经UCINET测算的实际空间联系网络密度见表3。在连接阈值设定为3时,网络密度为0.8933,很接近于1,表明网络密度较高;但当连接阈值不断增大至12.753(原始数据的中位数)时网络密度降至0.5217,阈值到40时已下降至0.2648;足见粤港澳整体空间联系网络密度稳定性不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较弱,层次鲜明,与上文空间联系图的分析基本一致。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3.2 中心度分析与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心度分析主要是衡量网络结构中节点在网络中“权利”与地位的重要指标,具体主要通过测算网络节点城市对应的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与中间中心度3个指标[17],来判断该节点城市在整个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有效检验城市自身特征分析中的相关结论(表4)。 dedecms.com

基于城市空间有向联系作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的中心势为67.53%,中间指数为4.05%,这表明网络中节点中心度最高的城市——香港、广州和深圳(均是最大值100)不仅仅拥有绝对的核心支配地位(节点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均为最大值100),还在整个网络中扮演中介桥梁的角色(三者中间中心度为18.102>4.05)。以上分析结果再次证明香港、广州和深圳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再来看整体的中心度分布情况,不难发现3个中心度指标的空间分布情况均存在显着差异,整体表现出一定的等级特征。其中反映节点地位的节点中心度与反映靠近中心程度的接近中心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基本验证空间联系分析中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而反映网络结构中中介能力的中间中心度指标中除了核心的3个城市外,东莞表现突出(8.001)。 内容来自dedecms

图4为节点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下对应的网络图,两个图中的香港、广州与深圳3个城市节点地位最核心(节点大小),港深穗3城构成整个城市群的核心圈,连同周边的澳门、东莞、佛山是城市群的二级圈层,图中节点中心度比较低的城市位于网络结构的最外层,形成外围边缘的三级圈层,整个网络呈显着的核心边缘特征,且网络密度较低。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此,本研究采用SNA中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进行验证,首先通过核心—边缘绝对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网络进行分析,见表5。整个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拟合度达到0.982,大致得到核心区域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6个城市,其余17个城市为边缘区域。更进一步,应用核心—边缘连续模型测算每个城市的核心度来修正绝对模型结果,得到表6。基本可以按照核心度的大小将整个网络划分为3个圈层,即第一圈层(核心度在0.3以上)有香港、深圳和广州,是绝对的核心圈;第二圈层(核心度在0.2~0.3之间)有东莞、佛山、澳门、湛江、惠州、中山和珠海共7个城市构成半边缘圈层;第三个圈层是剩下的13个城市,核心度在0.2以下。整体网络结构呈“核心+半边缘(粤港澳大湾区)+边缘(周边城市)”的空间圈层形态布,湾区内外界限明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3 凝聚子群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经济空间联系是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城市群网络中根据联系紧密程度将城市群划分为若干个子群,每个子群内部联系紧密,可以看作是空间结构中的组织。因此,本研究应用凝聚子群分析来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组织架构进行剖析。如图5所示,根据UCINET(最大分割深度为2,集中标准为0.2)测算结果将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划为4个子群组织,(香港、广州、深圳)为子群1,“省会+特区+特别行政区”为典型政治中心城市组合;(澳门、佛山、东莞)为子群2,主要分布在子群1周边,属于紧挨中心城市的半边缘区域;(珠海、湛江、清远、江门、惠州、中山、肇庆、茂名)为子群3,主要围绕在子群1、2周边分布;(汕头、汕尾、阳江、韶关、河源、潮州、揭阳、云浮)为子群4,主要分布在粤东北地区。同样,4个子群组织在空间上呈由内向外的圈层结构。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4 结论与启示

copyright dedecms

本研究分别通过改进引力模型和SNA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联系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组织进行识别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联系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联系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内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综合实力与城市自身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作用的息息相关。整体网络联系过分依赖核心城市香港、广州和深圳的辐射、桥梁作用,缺乏合理的梯度中心城市作为层级增长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显着的“核心一半边缘一边缘”结构和三级圈层结构特征;在空间组织上可划分4个子群组织,组织间是核心—边缘的地位关系;湾区内外界限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陆地地理邻近集聚特征明显,但海岸线地理临近特征并不明显;整个粤港澳的湾区经济特征也主要体现在环珠江口附近区域,缺乏内陆纵深和海岸线的延展。 dedecms.com

以上分析结论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群建设发展带来以下启示: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加强粤港澳城市间的经济空间联系。未来应当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空间联系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增加高铁布线密度来快速缩短城市间的经济空间距离,加大城市间的联系作用强度;此外,城市内部空间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来缩短城市内部空间距离。内外空间距离的缩短可以有效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在区际流通,有效推动整个城市群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dedecms.com

第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空间结构内部的梯度层级建设。未来应当根据划分的四个空间组织形成相应的经济区域,并在每个组织或者经济区内部培植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作为梯度增长极,实现组织内的空间结构复杂化演进,加大整个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密度,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由圈层结构向复杂的网络结构特征转变。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湾区经济的空间范围和腹地纵深。未来应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沿着环珠江口湾区向东北(延伸至福建漳州、厦门沿海)、西南的港口、海岸线进行拓展,扩大湾区经济的空间范围,并在湾区经济的带动效应下沿着海岸线向陆地纵深拓展延伸,加快整个城市群的融合发展。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织梦好,好织梦

[1]许勤.加快发展湾区经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J].人民论坛,2015(6):11-13. dedecms.com

[2]路旭,李贵才.珠江口湾区的内涵与规划思路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1:019. 内容来自dedecms

[3]陈德宁,郑天祥,邓春英.粤港澳共建环珠江口“湾区”经济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589-1594. copyright dedecms

[4]刘艳霞.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与启示[J].城市观察,2014(3):155-16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鲁志国,潘凤,闫振坤.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1):112-115.

内容来自dedecms

[6]伍凤兰,陶一桃,申勇.深圳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路径[J].经济纵横,2015(12):82-86.

内容来自dedecms

[7]马忠新,伍凤兰.湾区经济表征及其开放机理发凡[J].改革,2016(9):88-96.

织梦好,好织梦

[8]谭刚,申勇.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湾区经济新高地[N].深圳特区报,2017-03-14(B09).

copyright dedecms

[9]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研究[J].开放导报,2017(4):13-19.

织梦好,好织梦

[10]Zhong Y,Lu Y.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6,32(5):536-543. dedecms.com

[11]焦利民,唐欣,刘小平.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177-1185.

织梦好,好织梦

[12]赵纯凤,杨晴青,朱媛媛,等.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J].经济地理,2015,35(8):53-60. dedecms.com

[13]蒋天颖,谢敏,刘刚.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6,34(11):1320-1326. copyright dedecms

[14]Li C,Jin X.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25个中心镇为例[J].地理科学,2016,36(5):724-73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侯赞慧,刘洪.基于社会网络的城市群结构定量化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资金往来关系为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3(2):35-4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6]陈映雪,甄峰,王波,等.基于微博平台的中国城市网络信息不对称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2):1353-1362.

织梦好,好织梦

[17]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