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着;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优化速度相对缓慢,属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低”区域。3、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往往并异步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时空特征;山东省

织梦好,好织梦

0 引言 织梦好,好织梦

伴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如火如荼。土地作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最为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土地供需矛盾是城镇化进程中最基本且关键的矛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空间相关性较高,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二者协调发展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对城市区域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来自织梦

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的测算、协调发展阶段与类型的划分及协调发展机制三方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测算主要采用耦合度、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1-2],其中指标确权方法主要涉及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3]、因子分析法[4]、数据包络法[5]、AHP与Delphi法[6]、均方差权值法[1]、变异系数法[7]、熵权法[8]等。C.Kottmeier等,S.E.Gill等借助以上模型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等发展理念,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认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将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刘浩等认为城市土地最佳集约度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并利用耦合度、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城市协调发展水平[9];彭冲等在深入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后,认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地理集聚现象显着,且两者演化趋势具有同步性[3]。在协调发展阶段与类型划分上,具有代表性且应用广泛的是将协调发展阶段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与高水平协调4个阶段[10-11],也有学者将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划分为拮抗、磨合、协调期3个阶段[9]。或低水平协调、较低水平协调、较高水平协调及高水平协调阶段[12];在协调发展机制方面,伍艺等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和问题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耦合机制路径的实施途径[13],还有学者通过构建驱动机制模型,利用线性回归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互驱动,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具体的驱动因素[14]。

织梦好,好织梦

综上所述,第一,已有关于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较丰富,而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探讨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鲜有涉及;第二,学者们多基于单一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多种方法综合确权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期为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并为国内类似地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织梦好,好织梦

1.1数据来源

dedecms.com

数据来源于2012—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由于原始数据量纲不同、指标计量单位差异显着,需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

内容来自dedecms

1.2 构建指标体系

dedecms.com

根据指标选取的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及山东省区域发展特色,从土地投入水平、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及可持续发展效益方面选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重要依据[15],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及公共服务城镇化选取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表1)。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1.3 计算权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3.1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主成分,以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复。以2011-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数据为评价样本,借助SPSS软件,对两个评价体系指标标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公式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1.3.2熵权法。依据各指标变异程度,利用熵权修正各指标权重。若指标间差距较大,则该指标权重系数就越大.反之亦然。公式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1.3.3综合得分值。取平方根得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值。公式如下: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式中:Si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Ui为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4构建评价模型 本文来自织梦

1.4.1协调发展度模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用耦合度模型来量化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间的影响程度,但由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异,有可能存在二者评价得分较低而耦合度较高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公式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式中:D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C为耦合度系数;α+β=1为待定系数,取α=β=0.5[16],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重要程度相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4.2相对发展度模型。引入相对发展度系数(E)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相对发展水平。公式如下:

dedecms.com

E=Si/Ui 。(5) 内容来自dedecms

1.5协调发展类型划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计算结果(表2),将协调发展类型划分为:拮抗期(0<D≤0.5)、低水平发展期(0.5<D≤0.65)、磨合期(0.65<D≤0.85)与协调期(0.85<D≤1),同时当E≤0.85时,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0.85<E≤1.11时,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同步,E>1.11时,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2.1协调发展度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从时间上看,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数值逐步升高,协调发展水平呈逐步优化趋势,2011-2014年协调发展度平均值分别为0.487,0.594,0.691,0.755。各市协调发展度提升幅度差异明显,分为以下3个梯度:△D>0.5仅有枣庄市,说明其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最明显;0.3<△D≤0.5,包含泰安、淄博、菏泽及济宁市;△D≤0.3,包含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威海等市,潍坊最小,为0.108。需指出的是,济南、青岛及烟台协调发展度提升幅度虽不明显,但基于其优越的发展地位,协调发展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而菏泽、聊城等综合发展实力相对落后的城市协调发展度提升幅度虽较高,但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理想(表2)。空间上,2011年淄博、枣庄、东营等协调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占地级市总数的64.7%,济南、青岛、烟台与威海处于磨合期,比例为23.5%,潍坊、临沂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发展期,比例为11.8%;至2014年,枣庄、泰安、淄博等协调发展水平优化为磨合期,占地级市总数的59%,济南、青岛、烟台与威海优化为协调期,比例为23.5%,莱芜、聊城及菏泽为低水平发展期,比例为17.5%,山东省各地级市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增长潜力巨大,未来可逐步由磨合期过渡及优化到协调期。同时,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地域层次性差异显着:鲁东沿海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属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双高”型城市;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较明显;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且优化趋势不明显,属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双低”型城市(图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2.2 相对发展度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时间上看,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相对发展度数值总体呈逐步升高趋势,2011-2014年相对发展度平均值分别为0.871,0.913,0.891,1.107。各地级市相对发展度变化差异较大,分为以下3个梯度:△E>1.5,包含东营、淄博及泰安,相对发展度变化量分别为1.943,1.644,1.620;0.5<△E≤1.5,包含潍坊、德州,相对发展度变化量分别为0.974,0.820;△E≤0.5,包含济南、青岛、枣庄、烟台、济宁、威海、日照、莱芜、临沂、聊城、滨州及菏泽,其中烟台最小,为0.027(表2)。空间上,山东省城市发展类型由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向同步型转化。2011年济南、青岛及烟台城市发展类型为同步型,占地级市总数的17.6%,威海、潍坊、枣庄等地级市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型,比例为58.8%,淄博、聊城、东营、菏泽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比例为23.6%;至2014年济南、烟台、威海、日照、滨州城市发展类型为同步型,占地级市总数的29.4%,青岛、淄博、枣庄等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型,比例为35.3%,东营、潍坊、泰安等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比例为35.3%。总体来看,2011-2014年,同步型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城市比例分别增加11.8%,11.7%,新型城镇化超前型比例下降23.5%,说明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往往并异步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图2)。 内容来自dedecms

2.3 协调发展类型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3.1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协调发展水平起点高,虽优化趋势不明显,但协调发展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作为山东省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及优越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协调发展阶段均由磨合期优化为协调期。济南城市发展类型由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向同步型转化,表明之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据此济南市根据提出的构建“一心三轴十六群”城镇空间结构,逐步形成等级层次分明、规模序列完善、职能分工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同时也注重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烟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势头较好,二者始终处于同步发展状态;青岛城市发展类型由同步型向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转化,青岛作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同时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辐射任务,还要特别注重自身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而威海则由新型城镇化超前型逐步向同步型发展,结合国内外和本地实际,继续发挥“创新管理思维、低碳全局的人地城市化威海模式”,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更好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2.3.2 日照、枣庄、东营、滨州、济宁、泰安、淄博、德州。以上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起点虽较低,但优化趋势非常明显,协调发展水平潜力巨大。城市协调发展阶段均由拮抗期优化为磨合期。日照、滨州城市发展类型由新型城镇化超前型向同步型转化,针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的情况,日照主要采取“腾笼换鸟”政策,合理处置闲置土地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滨州召开“控税节地、互动共赢”系列专项活动,是促进全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手段。枣庄、济宁均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今后应注重推动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土地投入力度,处理好城市人口、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系,切勿盲目追求城镇化率。泰安、德州总体上由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向滞后型转化,说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时要兼顾城镇化发展,为此泰安进入山东省以济南中心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一群”“六区”双格局,城镇化发展加快;德州借助“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发展机遇,新型城镇化雏形初现“一核”“两轴”“三区”多点格局,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时保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平衡好二者关系。淄博逐步由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向超前型转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塑造新型城镇化新格局,努力实现土地集约化与城镇化的“共赢”。东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东营土地、石油等资源丰富,为山东省典型资源型城市,应充分考虑东营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突破口,抓住其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转变的发展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谋求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同步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3.3聊城、莱芜、临沂、潍坊、菏泽。协调发展水平起点低且优化趋势很不明显,协调发展度很难提升。聊城、莱芜、菏泽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临沂、潍坊协调发展水平稍高。聊城城市发展类型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不稳定,应加快寻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最佳契合点。莱芜、临沂、潍坊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表明随着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受省会、副省级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加大,逐步形成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圈,产业结构实现转型,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但应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摈弃牺牲土地效益发展经济的思想,注重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菏泽城市发展类型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作为山东省欠发达地区,菏泽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失衡严重,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城镇化发展落后,为此国家将菏泽郓城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中,集中力量破解城镇化难题,形成“人、地、钱”良性循环的县城城镇化发展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县域城镇化崛起探索经验模式,最终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同步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3 结论 本文来自织梦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呈逐步优化趋势。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属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双高”型城市;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较明显;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且优化趋势不明显,属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双低”型城市。 dedecms.com

除济南、烟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上呈同步状态外,大部分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枣庄、济宁、莱芜、临沂城市发展类型始终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淄博城市发展类型向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转变趋势最明显,青岛市次之;威海、日照、滨州在研究前、中期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型特性显着。也有的城市如东营、聊城、菏泽城市发展类型始终属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研究后期潍坊、泰安、德州城市发展类型逐步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转变。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王雨竹,徐培玮.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1):200-204.

copyright dedecms

[2]叶晓苏,向微,石世英.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以贵州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6(6):25-29.

dedecms.com

[3]彭冲,陈乐一,韩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地理研究,2014,33(11):2005-2020

织梦好,好织梦

[4]王云霞,南灵.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2):85-90.

dedecms.com

[5]李佳佳,罗能生.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双门槛效应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7):156-162. copyright dedecms

[6]杨勇.开放条件下重庆地区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区位差异[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12-116. dedecms.com

[7]崔木花.中原城市群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经济地理,2015,35(7):72-78.

内容来自dedecms

[8]郑华伟,刘友兆,王希睿.中国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9):1029-1034.

dedecms.com

[9]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10):1805-18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李玉双,葛京凤,梁严庆,等.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38-249.

内容来自dedecms

[11]张惠.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3):127-13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刘学,孙泰森.山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2):299-304.

织梦好,好织梦

[13]伍艺,杨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3):194-196.

copyright dedecms

[14]贾琦,运迎霞,尹泽凯.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耦合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4(8):9-13. 本文来自织梦

[15]杨洋,王晨,章立玲,等.基于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7):51-5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6]张超,李丁,魏秀梅,等.西北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2):173-179.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