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合肥:用工业“抒写”城市之美

合肥:用工业“抒写”城市之美

发布时间:2018-05-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资讯 浏览:【字体:

   合肥晚报带你一起踏寻合肥工业四十年成长之路 copyright dedecms

   从工业制造、工业立市到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工业经过了近40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四十年里,我们看到了工业萌芽的阵痛,看到工业兴起的勃发,看到工业筑梦的豪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天道酬勤,世界制造业大会“缘定”合肥,合肥工业再踏新征程。

dedecms.com

   56家上海企业内迁激发合肥工业萌芽 本文来自织梦

   合肥工业的萌芽,源于56家上海企业内迁。当时,全市只有20多家小加工厂和手工作坊,机械设备仅有一台四尺车床,年工业产值才80多万元;即使到了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会时,全市工业企业也仅有36户。但自1954年从上海陆续迁入56家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后,对于当时合肥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雨后播种”。上海企业的内迁,不仅大大增加了合肥的工业产值,改变了合肥工业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匮乏、管理经验不足、供销渠道较少等状况,而且对合肥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也有了很大改变。因此,1957年,合肥工业年产值终于迎来了“亿元时代”。 dedecms.com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成为合肥工业茁壮成长的起跑线。在这一时期,合肥工业发展也出现了多个“第一”:1985年11月,12家企业试行股份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并在毛巾厂和制笔厂第一次公开招聘厂长;通过改革,一批中小企业如合肥冰箱厂、洗衣机厂、安徽轮胎厂等开始脱颖而出。

本文来自织梦

   1986年和1990年,合肥市迎来了11家小三线企业和两家大三线军工企业,再一次为合肥工业经济建设增添力量。合肥洗衣机厂和电冰箱厂也分别较早引进日本三洋生产线、意大利技术等,日用化工厂形成了1亿支牙膏的生产能力,形成美菱、芳草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合肥工业总产值在1991年就达到了105.43亿元的“百亿”目标,不仅确立了合肥工业在全省的首要地位,更奠定了合肥全国家电工业基地的基础。 copyright dedecms

   家电产业率先树立合肥工业发展“标杆”

内容来自dedecms

   上世纪90年代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转变,合肥工业发展也正式踏上“人无我优”的历程。在这个阶段,合肥工业迎来了聚集式发展现象,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站综合试验区等几大开发区的建成将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整合利用最大化,这种发展模式对合肥工业和城市发展意义重大。筑巢引凤成效明显,瑞士ABB、日本日立建机、英国联合利华、美国太古可乐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落户合肥。

内容来自dedecms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电企业是合肥工业“德高望重”的王牌产业。1993年,生产了安徽首台冰箱的美菱A股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家上市公司。90年代中期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以后,本土家电企业美菱和荣事达的经营规模都达了20亿的顶峰时期,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然而,合肥尝试通过引进外来资金突破“瓶颈”,三洋、美泰克、海尔等企业正是在这个阶段悄然进入。此外,内地比沿海低20%-30%的成本优势,也加快了工业企业内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批大型家电企业,如美的、长虹、华凌、格力等企业入驻合肥,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与美的、长虹等增资控股、增资建园、增资扩能,并带动了冰箱、空调核心配套件知名企业入驻,合肥家电产业自此地位确立。

copyright dedecms

   2005年,市委作出了实施“工业立市”的重大决策,此间,我市工业建设诞生了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第一台4G基带芯片原型机和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等,合肥的传统产业集群也从单一的家电产业增加到汽车、装备制造等。

内容来自dedecms

   跻身制造业“国家队”向“智造”前行 本文来自织梦

   利用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等优势,“扬长避短、有舍有得”占据发展制高点;坚持“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敢于“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形成一个个新兴产业链;对新兴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聚沙成塔”形成产业集群,对传统产业,推陈出新探索品牌集聚效应。当下,合肥工业正进入了“人有我优”的全新阶段——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

内容来自dedecms

   从2006年实现千亿产值开始,合肥工业分别用2年时间,实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千亿。2010年有一个特别值得总结的“七个千亿”重大突破。2011年实现了从3000亿-5000亿跨越。此后2011年起每年上一个千亿台阶,并于2016年进入“万亿俱乐部”。目前,合肥已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综合性制造业体系,工业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拥有家电、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千亿产业。随着《国务院关于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合肥确定了“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城市战略定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7年4月,合肥正式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从而跻身工业制造“国家队”。合肥获批试点示范城市后,将在未来三年试点期内,瞄准“一新一强”的总目标发展——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市。为了实现创建目标,合肥市提出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工业强基突破、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智能制造推进、品牌质量提升、绿色制造推广、产业国际化加速等“八大工程”,并将广泛推广“中国IC之都”、“中国声谷”、“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光伏第一城”等制造业名片,强力推动制造方式向智能制造变革。 dedecms.com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