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安徽副省长邓向阳有话说

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安徽副省长邓向阳有话说

发布时间:2018-07-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东方网 浏览:【字体:

  长三角新媒体联合报道组记者熊芳雨7月11日报道:今年是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大家庭”的第10年,6月份,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吹响了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集结号”。借力“加入长三角”,安徽正在发生大变化。

copyright dedecms

  7月6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接受沪苏浙皖新媒体联合专访,介绍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发展历程;回答安徽如何扬皖所长,扮演怎样的角色;并展望了上海安徽两个科学中心未来合作意向等等。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图片说明: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 copyright dedecms

  邓向阳介绍,这10年来,安徽省GDP从2008年的3553亿元提高到去年的2.75万亿元,年均增长11.1%;整体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73公里。“安徽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是北京之外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声谷、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安徽。”邓向阳说。 dedecms.com

  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先后获批。长三角区域内有两个国家科学中心,安徽与上海依托两个科学中心,将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哪些合作? 本文来自织梦

  邓向阳在回答东方网记者提的这一问题时表示,去年以来,安徽依托科学中心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比如,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场强达到42.9T,今年有望提升至45T,达世界第一。还有中电科38所发布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实际运算性能达到业界同类产品最强。

本文来自织梦

  “上海与安徽,张江与合肥两个科学中心,一方面,将在技术创新网络上携手并进,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协作机。”邓向阳举例,支持上海张江实验室、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安徽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互设分支机构,在’各美其美’基础上实现’美美与共’。另一方面,他提出,可以在科技重大专项攻关上携手并进。比如安徽正在积极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上海这方面资源也很多,计划按“总部+中心”的模式联合攻关。“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都按这种模式推进,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图片说明:邓向阳与采访团合影

dedecms.com

  除了在科技领域长三角协同发展,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交通互联互通,安徽也在发力。如,安徽和浙江在跨省水环境治理方面多有合作,还共同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关停了170多家污染企业,9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循环经济园,累计投入120.6亿元,实施环境治理项目225个,确保了新安江上游水质。”邓向阳感叹,安徽位于长江、新安江等流域上游,我们要守土尽责,把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有效减轻长三角兄弟省市的环保压力。 内容来自dedecms

  长期以来,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安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导向。早在199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正是这一年,安徽省党政主要领导首次应邀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次年又作为正式成员出席座谈会,沪苏浙皖从此共同构成完整的长三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征程,安徽将立足省情、扬皖所长,对接上海、携手苏浙,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安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邓向阳表示,“具体就是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守护长三角生态’绿肺’,当好长三角产业发展’驱动’,畅通长三角能源供给‘渠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附问答实录: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上个月,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又在上海成功召开,您本人也出席了会议,能不能谈谈您的认识和体会?

copyright dedecms

  邓向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总书记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就亲自谋划推动,到中央工作后,又多次强调,特别是4月26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断深化合作,使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内容来自dedecms

  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思想深刻、立意高远,为我们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开启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在6月1日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三省一市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进行了深入谋划探讨,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安徽对此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专门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一体化协同发展,抓紧抓好各项任务落地。省长李国英同志也明确要求,要深化与苏浙沪的合作,贡献安徽力量,高质量推动一体化发展。目前,我省正在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及上海会议精神,分解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近期工作要点和会议纪要中明确的事项,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为务实的作风,融入一体化发展大局。

本文来自织梦

  记者:安徽是2008年加入长三角这个“大家庭”的,到今年已经10年,能否介绍一下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发展历程,安徽又从中收获了什么?

内容来自dedecms

  邓向阳:是的,今年正好是十年整。长期以来,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安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导向。早在1990年,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2005年,作出实施“东向发展”的战略。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正是这一年,安徽省党政主要领导首次应邀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次年又作为正式成员出席座谈会。从此,沪苏浙皖共同构成完整的长三角。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安徽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安徽作为长三角成员得到国家层面的正式确认。 织梦好,好织梦

  安徽加入长三角的这10年,既是长三角地区勇立改革潮头、推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安徽拥抱长三角、实现大发展的十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GDP从2008年的3553亿元提高到去年的2.75万亿元,年均增长11.1%,整体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从粗放低效转向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73公里,商合杭高铁、引江济淮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与沪苏浙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方阵,省会合肥是北京之外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声谷、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安徽。开放空间全面打开,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这为我们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合作,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皖落户的达到152家,在皖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沪苏浙地区,去年实际投资占比接近47%。

本文来自织梦

  记者: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安徽的优势和主要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坚持怎样的定位? 内容来自dedecms

  邓向阳:总书记在批示中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相对于沪苏浙地区来说,安徽尽管经济总量小,起步较晚,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本文来自织梦

  从区位上看,安徽居中靠东、连南接北,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安徽地处长三角腹地,襟江带淮,长江、淮河分别流经我省境内416公里、430公里,是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过渡地带,特别全境几乎都在以上海为圆心的五百公里经济圈范围之内,在承接产业转移、控制物流成本等方面有近水楼台之利。 织梦好,好织梦

  从资源上看,安徽素来是沪苏浙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重要输出地。安徽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农产品、人力,一直在为沪苏浙提供源源不断的要素支撑,特别是安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适龄劳动力人口近3900万人,农民工近1900万人,外出农民工980万人,其中8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务工。 织梦好,好织梦

  从产业上看,安徽正在发展成为新兴制造大省。汽车、装备制造、家电、水泥等产业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机器人等产业蓬勃发展,海螺集团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制造商,白色家电产量占全国的1/4,笔记本产量占世界的1/10,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2,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已于上个月下线。 内容来自dedecms

  从生态上看,安徽一直致力打造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这是总书记2016年4月在安徽视察时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遵循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林长制,积极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开展“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织梦好,好织梦

  多年来,沪苏浙给予安徽很大支持帮助,创新改革发展实践也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将以差异化协同发展为着力重点,立足省情、扬皖所长,对接上海、携手苏浙,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安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dedecms.com

  一是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主要是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为基石,以现有的大科学装置为依托,以省实验室、省技术中心为先锋,融入G60创新走廊,协同打造沪宁杭合科技创新圈,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是守护长三角生态“绿肺”,按照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指示,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保护好“大氧吧”“大水缸”,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dedecms.com

  三是当好长三角产业发展“驱动”,立足安徽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以制造强省建设为切入点,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推进“三重一创”特别是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安徽产业分工协作含金量和附加值。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畅通长三角能源供给“渠道”,以服务长三角为己任,扛起应有的政治责任,继续强化“皖煤东运”“皖电东送”“西气东输”,提升区域互济互保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记者:就如您刚才讲的,安徽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有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3个科学中心,长三角占了2个,请问两个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合作意向?

内容来自dedecms

  邓向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继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合肥去年年初被批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标志着安徽在我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去年以来,我们依托科学中心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比如,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场强达到42.9T,今年有望提升至45T,达世界第一。还有中电科38所发布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实际运算性能达到业界同类产品最强。

内容来自dedecms

  上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海与安徽,张江与合肥两个科学中心,科技资源多、创新能力强,合作领域广泛,只要携手共进、强强联合,就能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dedecms.com

  一方面,在技术创新网络上携手并进。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协作机制,促进管理方式互通、创新模式互鉴、科技攻关协作、成果转化协同。比如,支持上海张江实验室、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立足主场、面向区域,互设分支机构,在“各美其美”基础上实现“美美与共”。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在科技重大专项攻关上携手并进。我们正在积极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上海这方面资源也很多,计划按“总部+中心”的模式联合攻关。此外,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都按这种模式推进,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织梦好,好织梦

  记者:我们注意到,安徽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今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沿江城市全面排查整治环境问题,有力保证了“一江清水向东流”。我们也知道,安徽和浙江在跨省水环境治理方面多有合作,比如共同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请问安徽在环境治理特别是加强与浙江合作方面,下一步有何安排?

织梦好,好织梦

  邓向阳:我们始终认为,长三角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水、大气等环境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大家庭的贡献。从长三角区域结构上看,安徽位于新安江等流域上游,我们守土尽责,把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就能有效减轻长三角兄弟省市的环保压力。

copyright dedecms

  上个月中旬,李锦斌书记亲自带队,带领两个省委常委、两位副省长,从长江安徽段起点同马大堤出发,沿江而下至终点驷马山,昼夜兼程1000多公里,边走边看、边访边查、边议边改,把脉长江带建设。回来后,锦斌书记亲自主持省委常委会,研究制定了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意见,为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积累经验、探索道路。概括地说,就是聚焦水更清,抓好源头管控,推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聚焦岸更绿,筑牢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下决心根除长江污染隐患;聚焦产业优,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安徽和浙江山为邻、水相连,环境治理好了,双方共同受益。近年来,皖浙两省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良好成效。比如,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安徽积极参与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再比如,你刚才提到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从2012年起已实行两轮试点。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关停了170多家污染企业,9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循环经济园,累计投入120.6亿元,实施环境治理项目225个,确保了新安江上游水质。对于这项成功的试点,皖浙两省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目前,我们正在和财政部、环保部密切衔接,研究签署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合力做好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拓展环境联防联治范围,完善联合执法、合力治污机制,让皖浙两省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共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记者:苏皖两地历史上本就是一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刻,记录和见证了共同的乡愁。两地经济体量占整个长江经济带1/3强,交通、规划上有相当部分重叠,都市圈互动合作优势明显。在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大背景下,苏皖两地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上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copyright dedecms

  邓向阳:正如你所说,江苏、安徽过去是一家,同属江南省,到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才分为两省。历史文化的渊源,山水相依的地缘,加之优势各异的制造业和科教资源等,为两省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江苏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好做法,非常值得安徽学习借鉴。特别是近年来,两省全面深化拓展各领域合作,呈现出良好态势。2017年,江苏在皖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237.1亿元,居省外资金来源地第一位。 内容来自dedecms

  去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同志还专门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来安徽考察,与我省共同签署了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补充协议,为两省更高水平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下一步,我们有一些基本考虑: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就是让交通更互通,支持南京、合肥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北沿江、合肥—南京、合肥—新沂等高铁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跨区域高速公路主通道、普通国省干线通道,消灭两省间的“断头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次是让产业更互融,深化区域创新研发、集成应用、成果转化协作,比如苏滁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农产品资质互认等方面合作,促进旅游市场互动。 织梦好,好织梦

  再次,是让民生更互惠,包括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推进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支持建设“一站式”“一体化”医疗预约挂号服务,支持宁马市民卡互通等。 dedecms.com

  再一个,就是城市合作更互动,包括支持南京、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良性互动,支持滁州与南京江北新区联动发展,协同推进南京、合肥、苏州、芜湖、马鞍山等智慧城市建设,更加织密皖苏两省的合作网。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