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基于引力模型的皖北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皖北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4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年 浏览:【字体:

摘要:通过构建多维度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定量分析皖北6个地级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结果表明:皖北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普遍较弱,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不显着,影响力不明显;城市间屏蔽效应渐显,城市发展南强北弱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城市结构初步显示阜阳—亳州、蚌埠—淮南、宿州—淮北组群发展的“三足鼎立”空间格局。建议各级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引领作用,加快皖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区域经济长效增长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城市发展质量;断裂点;引力模型;皖北

dedecms.com

0 引言 织梦好,好织梦

城市是工业社会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化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迅速发展,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区域。区域内城市发展质量、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及发展潜力的重要视角。 织梦好,好织梦

城市间经济联系是一个综合概念。E.L.Ullman提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存在相互影响,城市对周围区域影响程度的大小与城市的规模成正比,与到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W.Isard利用引力模型测量区域中某一点相对于周围有关各点的综合影响力,从而建立城市间相互联系的潜力模型,结果表明区域间相互作用力与区域内人口成正比,与区域间距离成反比。国内学者也基于不同理论对城市规模发展规律及城市间相互作用进行大量研究。李娜基于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和联系强度[1];顾朝林在对济南市各要素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其影响区域[2];孔露平等采用关联分维数对山区县域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3];冯文兰等运用场强模型对成都区县城镇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4];刘建朝等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研究[5]。 本文来自织梦

安徽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大矛盾在皖北,突出问题在城乡[6]。因此,加快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强县城、重点镇建设,打造皖北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是促进安徽省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研究皖北城市结构、城市发展质量及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探索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性问题,对于实现皖北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协调发展先行区[7]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dedecms.com

1.1 皖北城市概况 copyright dedecms

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简称,包括蚌埠、宿州、淮北、亳州、阜阳、淮南6个地级市及沿淮的凤阳县、寿县,东临江苏,西连河南,南接淮河,地势以平原为主,扼淮临江,交通便利,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阜阳、蚌埠分别是京九、京沪线重要枢纽城市。区域国土面积6.7万km2,占全省的48.16%;人口3347.62万,占全省的47.64%,GDP总值6948.47亿元,占全省的28.81%[8]。

内容来自dedecms

1.2 数据来源 dedecms.com

以皖北6个地级市为样本。为了既要保证研究区域的完整性,又要增强要素间的可比性,鉴于2016年1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已将寿县并入淮南市,凤阳县与蚌埠市地缘相近,经济往来密切,将寿县、风阳县的相关数据分别归入淮南市、蚌埠市。有关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7》。 织梦好,好织梦

2 研究方法

内容来自dedecms

2.1 研究假设

dedecms.com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空间环境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9]。随着社会运行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及交通便利化、生活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生产要素在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驱动下表现为在城市空间分布的区域、阶段、方向上多矢量流动性。因此,在研究区域内城市的经济联系时,要提出必要的假设。 织梦好,好织梦

假设1:系统的封闭性。为使研究结果更能凸显区域内要素的特征,假设皖北6个地市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测度皖北城市间引力的基础上,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忽略区域外城市的影响,如合肥、南京、徐州、郑州等城市对皖北六市的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假设2:要素空间流动的双向性。现实生活中各类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呈网状非线性,利用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联系时计算十分复杂。为了剔除非必要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简化计算过程,假设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是双向的。 织梦好,好织梦

2.2 模型选取

本文来自织梦

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快速流动是城市间经济联系的重要表现。探寻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及城市间要素流动的基本规律,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有利于合理调节区域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内城市长效持续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弱的常用方法是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经典模型公式为: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式中:Fij为区域内i,j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Kij为引力参数;Qi,Qj为城市i,j的发展质量;Dij为城市i,j之间距离;Dix代表i城市到断裂点x的距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3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发展质量指标是指能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已有研究普遍采用地区生产总值、人口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某单一指标或几个指标的综合表示城市发展质量指数,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借鉴国内研究成果,参考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更能反映城市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三级子系统(表1)。一级子系统涵盖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5个领域;二级子系统包含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13个指标;三级子系统共采选了34个具体指标。 织梦好,好织梦

2.4 模型参数及变量的计算

dedecms.com

2.4.1 参数K。一般引力模型中K被视为常数1[10-13]。本研究用城市的常住人口表示城市的发展水平,用两城市常住人口的比值对K值进行修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国内城市发展的现实趋势还是从国外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同一区域内,较大的常住人口规模代表城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城市经济也处于较高级发展阶段。即在距离既定条件下,两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差距越大,两城市的经济互补性越强,相互间经济联系也越紧密,空间相互作用也越明显。计算公式为: copyright dedecms

Kij=Cj/Cj 。

内容来自dedecms

式中:Ci,Cj分别为城市i,j的常住人口规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4.2 城市间距离。空间距离是反映城市间便捷程度及空间间隔的重要指标,是区域内要素流动的通道,也是区域内社会文化认同与交往的空间标尺,一般可用地理距离、文化距离、社会距离及心理距离等表示[14]。鉴于研究对象为皖北6个城市,城市间的文化距离、社会距离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弱且指标度量困难。因此,选用综合距离作为衡量城市空间距离的具体指标。由于皖北六市间主要通过陆运联系,城市空间综合距离用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空间直线距离的几何平均值表示,即: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式中:Dij为城市间综合距离;H为公路里程;R为铁路里程;L为空间直线距离。据此计算皖北6个城市空间综合距离(表2)。

本文来自织梦

2.4.3 城市发展质量。对选取的34个指标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因子累积贡献率选出前5个作为主因子(表3)。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中前5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4.445%,超过使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适宜值,对原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出前5个因子依次是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常住人口、互联网用户总量、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利用Eviews 8.0计算得到6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分别为11.54,10.87,9.27,9.16,9.00,5.66。 本文来自织梦

2.4.4 城市间联系值、断裂点距离。根据修正后的K值及皖北六市城市空间综合距离、城市发展质量,计算皖北六市城市间联系值(表4)、城市断裂点距离(表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3 皖北城市空间格局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3.1 城市间联系

织梦好,好织梦

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与断裂点测算结果表明,皖北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普遍较弱,区域中心城市不显着,影响力不明显,整体呈现“三足鼎立”的城市组群空间格局,即阜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淮南(图1)。根据经济联系值的测度,结合断裂点分析,皖北城市间经济联系可分为3类。

织梦好,好织梦

(1)经济联系值大于0.05,联系十分紧密。宿州—淮北、蚌埠—淮南城市间联系值分别为0.1437,0.0636,从断裂点值来看,宿州与淮北断裂点距宿州16.7 km,距淮北13.1 km,两市空间综合距离29.7 km;蚌埠与淮南断裂点距蚌埠20.1 km,距淮南18.4 km,两市空间综合距离38.4 km。从断裂点的方向上判断,宿州对淮北的影响力大于淮北对宿州的影响力;蚌埠对淮南的影响力大于淮南对蚌埠的影响力。从断裂点的相对距离判断,皖北地区城市间的综合实力基本均衡,中心城市的增长极效应较弱。蚌埠、宿州正借助于相对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15],积极承接长三角转移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应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显现。淮北、淮南两城市属于传统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基础以煤炭开采、粗加工为主,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及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两城市发展均表现出明显的“资源依赖综合症”,发展转型困难,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2)联系值大于0.01小于0.05,联系很紧密。阜阳—蚌埠、阜阳—亳州、阜阳—宿州、阜阳—淮南、阜阳—淮北、蚌埠—宿州、蚌埠—淮北、亳州—淮北、宿州—淮南9组城市间的联系值都大于0.01小于0.05,城市间经济联系很紧密,特别是阜阳,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2016年安徽省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阜阳市常住人口799.1万人,居全省首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引领,以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综合潜力逐步提升,基本奠定了皖北中心城市“三足鼎立”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从断裂点值来看,阜阳与蚌埠断裂点距阜阳58.2 km,与亳州断裂点距阜阳35.3 km,与宿州断裂点距阜阳52.2 km,与淮南断裂点距阜阳43.4 km,与淮北断裂点距阜阳58.9 km,均大于断裂点到对应城市的距离,且大于到对应城市空间综合距离的一半,相对皖北其他城市,阜阳城市发展综合实力较强,潜力较大。

copyright dedecms

(3)经济联系值小于0.01,经济联系较弱。亳州—宿州、亳州—淮南、淮南—淮北3组城市间的联系值都小于0.01,表明城市间联系较弱。主要原因一是城市间空间距离相对较大,二是产业同构现象较突出。

本文来自织梦

3.2 城市间屏蔽效应

本文来自织梦

皖北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屏蔽效应逐渐显现,其中淮南市最为明显。从断裂点分析,阜阳一淮南断裂点距阜阳43.4 km,距淮南38.3 km,两者之比为1.14:1,说明阜阳对淮南方向的影响范围比淮南对阜阳方向的影响范围大;蚌埠—淮南断裂点距蚌埠20.1 km,距淮南18.4km,两者之比1.10:1,说明蚌埠对淮南方向的影响范围比淮南对蚌埠方向的影响范围大;合肥一淮南断裂点距合肥42.6 km,距淮南16.4 km,二者之比2.60:1,说明合肥对淮南方向的影响范围是淮南对合肥方向影响范围的2.6倍。再从城市规模看,合肥、阜阳的城市规模远大于淮南的城市规模,蚌埠的城市规模虽稍逊于淮南,但蚌埠工业基础相对皖北其他城市优势明显,再加上独特的区域优势,后发优势逐渐显现。“十二五”期间,蚌埠市GDP年均增速10.1%,与全省年平均增长速度基本持平,超过皖北其他城市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城市规模在快速壮大。因此,虽然通过新的区域规划调整,原属于六安市的寿县划入淮南市辖区,淮南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处于阜阳、合肥、蚌埠三面合围之中,同时受到三城市的屏蔽效应影响,发展空间呈相对收缩状态。 dedecms.com

3.3 城市发展空间差异

copyright dedecms

亳州、淮北这两个北部省际边缘城市发展相对较慢。亳州建市较晚(2000年建市),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9.7:38.7:41.6,城市化率仅38.28%,在全省16个地市中排名最后,低于全省51.99%的平均城镇化率水平近15百分点。从城市间联系程度看,与阜阳联系较为紧密,联系值为0.0370,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值总体较小,与蚌埠的联系值为0.0030,与宿州联系值为0.0064,与淮南的联系值为0.0074,与淮北的联系值为0.0161。从断裂点来看,与对应城市的断裂点距离都相对较小。淮北受要素禀赋、发展基础、区位等内外环境的沉淀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资源依赖路径”,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缺乏产业基础。从城市发展质量比较看,淮北得分仅5.66,在皖北六市中实力最弱,从断裂点来看,与对应城市的断裂点距离都相对较小,影响力相对较弱。

dedecms.com

4 结论与展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1 结论

内容来自dedecms

皖北城市体系整体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基本格局演变仍未定型。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市未完全确立,城市规模总体偏小,发展的辐射效应不强,城市发展质量总体较低,城市间联系紧密度不够,断裂点到对应城市的距离基本在城市空间综合距离的一半左右;二是城市发展不均衡,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较明显,皖北协同发展的机制有待完善,政府机构的指导职能弱化,城市间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提升;三是城市间屏蔽效应较明显,城市转型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 dedecms.com

从城市群来看,皖北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雏形初步形成,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尚不明显,城市发展对其腹地的涓滴效应较弱。受城市发展的马太效应机制影响,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皖北地处内陆平原地区,是传统农业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处于较不发达阶段,承接区域外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弱;另外是政策因素,安徽省政府把发展重点多集中于沿江城市、省会及周边城市,给予皖北城市发展的投资较少,特别是亳州、淮北这些省际边缘地区,产业结构层级较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城市转型乏力。

dedecms.com

4.2 展望

本文来自织梦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皖北振兴战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实施和深入推进,皖北将迎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各级政府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阶段高级化所提出的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各自在城市建设中的协调、引领作用,加快皖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协同联动发展,全面释放产业源动力,构建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切入点、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的区域经济长效增长机制。另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及区域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皖北将形成以阜阳、蚌埠、宿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三足鼎立”城市群空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将更加合理,城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1]李娜.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72-77.

内容来自dedecms

[2]顾朝林.济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划分[J].地理科学,1992,12(1):15-26.

织梦好,好织梦

[3]孔露平,涂建军,华娟,等.贫困山区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特征研究——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8):139-14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冯文兰,王欢.基于场强模型的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定量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81-85. 本文来自织梦

[5]刘建朝,高素英.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57-61. 内容来自dedecms

[6]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安徽日报,2016-05-12(0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王秋婷,武静.蚌埠阜阳淮南有望成特大城市[N].安徽商报,2014-01-11(06). 织梦好,好织梦

[8]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本文来自织梦

[9]朱道才,陆林,晋秀龙,等.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地理研究,2011,31(5):551-556.

内容来自dedecms

[10]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511-51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郭源园,胡守庚,金贵.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湖南省经济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12):67-7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吴大明,薛献伟,张明珠.基于引力模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69-72.

copyright dedecms

[13]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27(1):1-12. 内容来自dedecms

[14]许培源,叶丽云.基于引力模型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2):56-61.

织梦好,好织梦

[15]中国政府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EB/OL].(2016-02-03)[2016-10-16].http://www.gov.cn/zhuanti/2016-02/03/content_5038690.html.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