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成都市锦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锦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8-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锦江区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我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锦江区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本文来自织梦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1.0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9.1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349.5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4%、11.9%和13.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18.8∶81.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dedecms.com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9.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同口径增长23.2%)。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6.1%,较上年提高 0.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织梦好,好织梦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30.77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一产业完成0.004亿元;二产业完成42.52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完成23.76亿元,同比增长15.6%;三产业完成188.25亿元,同比增长15.7%。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3.5%。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主导产业推进有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围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业和休闲服务业的“1+4”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体系,以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重点,策划特色产业聚集区域,进一步优化服务业行业空间布局,加快主导产业形成聚集。2010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49.5亿元,同比增长13.4%。

本文来自织梦

  总部经济得到突破发展。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确定了总部经济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推进机制。以仁恒广场为试点,打造总部经济基地,推进总部经济园区式发展模式,仁恒广场已经入驻世界500强企业5家、行业龙头企业32家。全区总部经济型企业全口径税收21.5亿元,占全口径税收的37.4%;对区级地方税收贡献达5.6亿元,占区级地方税收的33.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现代商贸业呈现新活力。推进高端商贸业聚集发展,新开业仁恒广场购物中心、群光百货和仁和春天(2期)等商业旗舰店3个,引进现代商贸企业268家,落户成都的国际一线品牌均在我区聚集,全区现有国际一线品牌46个,国际二线品牌188个。强化商业氛围营造,“时尚锦江”品牌活动深入展开。全区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92亿元,同比增长18.9%。

本文来自织梦

  金融服务优势持续巩固。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及服务前台共236家,新兴金融机构较上一年度增加30%,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9亿元,同比增长2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9%。四川中小企业融资超市累计为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总额逾14亿元的融资服务。

dedecms.com

  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引进文化创意企业155家。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圣花乡艺术原创基地——许燎源创意中心二期建设完成。锦江创意产业园——四川日报总部大楼改建项目加快推进。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集聚区效应显现,引进了北京洛可可、深圳浪尖等国内顶尖创意设计公司和西部首家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

内容来自dedecms

  休闲服务业成长态势良好。全年引进高端休闲服务企业47家。兰桂坊特色街区正式开街,香港利苑、美国多利萝玛等33家全球知名餐饮服务企业入驻,成为成都休闲娱乐的地标。岷山饭店完成提升改造,全市首家五星级服务式酒店——辉盛阁投入运营,全区投入使用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酒店7家,在建五星级酒店8家。成功引进希尔顿旗下顶级品牌Conrad(康拉德酒店)和新加坡排名第一的国际健身中心纤诺。

本文来自织梦

  三、着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dedecms.com

  2010年,突出以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建设为核心,按照 “五个一致、应确尽确、程序规范、群众满意”的要求,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完成“198”区域3、4、5批次土地综合整治,复垦土地1214亩,取得建设用地指标1150亩。进一步完善了涉农社区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为每个涉农社区落实了24万元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政府专项补助经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均衡化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充分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打造我区“198”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五朵金花”项目区和高威体育公园项目区,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农业,同时以经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着

本文来自织梦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围绕现代服务业,加大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重大项目建设投资195.64亿元,其中:新鸿基环球贸易广场、明宇西部国际金融中心、优他总部经济中心等14个重点项目新开工建设;九龙仓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美国铁狮门、深圳茂业集团成商二期等39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加坡仁恒置地广场、美国领盛航天科技大厦、深圳花样年集团喜年广场等24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283.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0.9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6%;服务业投资完成270.54亿元,同比增长95.4%。

织梦好,好织梦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2010年,全区共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企业793家。成功引进了联泰大都会、三菱重工、苏格兰皇家银行、韩国现代、鼎和财险等世界500强企业5家;引进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19家。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上,我区与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区网——天涯社区等16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签约金额为74.33亿元,签约总金额五城区第一。2010年,我区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43.3亿元人民币。实现实际利用外资74895万美元,同比增长73.3%。

本文来自织梦

  五、坚持惠民利民,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区属小学30所,普通中学13所,职业高中2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所,省级重点中学1所,成都市示范性高中4所。注册等级幼儿园62所。在校学生69952人,其中幼儿园13879人,小学27055人,初中17051人,高中8439人,职高3528人。全年全区教育经费总额为75384万元。全年对1893人次实施教育资助,共资助81.87万元。按照国家相关教育收费政策,免除了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全年共免除72410人次,免费总额达868.4万元,实现零缴费入学。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券对本区户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770人抵扣学费,补助金额达212.4万元,免除锦江户籍中职学生学费455人次53.15万元。全年12749人次享受中等职业国家助学金生活补贴191.24万元。

dedecms.com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区本级科学技术拨款3909万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653万元。全区研发型技术创新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3960万元;6家企业获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支持465万元,27家企业获各级科技计划支撑项目立项支持360万元;我区8家企业获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资金190万元,全区申请专利1431件,其中发明专利230件。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4次,查处涉嫌盗版光碟、音像制品、书籍等500余件和专利标注不规范20余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卫生事业不断深化。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同质化,公共卫生均等化”为目标,大力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完成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全覆盖。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个,其中医院20个;拥有床位3035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880人。全区16个街道辖区常住居民均可享受政府为其购买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年开展惠民医疗服务500606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8.96余万元。全面实施锦江区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全年共完成全民体检49354人。实施了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实施餐饮业量化单位1913户,量化分级管理率100%。

内容来自dedecms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打造提升了东光、柳江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创编了快板、清音等14个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节目,分别在我区、新津县等地巡回演出20场。组织开展了“春熙放歌”社区文艺展演、“锦江之夜”交响音乐会、“春熙放歌·颂歌献给党”群众性歌咏比赛活动等大型文艺演出36场。完成大、中、小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120余场。全年开办各类公益性培训班80期。在全区放映坝坝电影253场,区图书馆坚持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今年共为69个社区流转图书1.3万余册、新增图书4600余册,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及传承工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2010年,共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53条(含院落体育设施建设),安装室外乒乓球桌17台,新建“1+2”惠民健身工程3个配置社区健身室6个,新建占地1000平米的国槐社区群众健身广场和占地2000平米的柳江生态广场体育设施。成功申报棬子树社区广场为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点位,并开工建设。组织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10次,组队参加省、市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比赛10余次,指导街道、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0余次。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30次,组织参加全国、省、市级竞赛80余次。

copyright dedecms

  六、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城乡环境显着改善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改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劼人路全面竣工,新成仁路改扩建(锦江大道至外环路段)形成通车能力,菱窠路南延线、机场路东延线等道路建设进展顺利;三圣、成龙、琉璃、东大路、糠市街变电站和成龙路电力隧道等能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配套设施更加健全,新建垃圾收集中转站18处、标准化菜市场2个,改造院落公厕43座。城市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引入社会资本近70亿元,先后启动了耿家巷自主改造和大慈寺片区、滨江中路片区、红照壁片区等10个模拟拆迁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川专厂琉璃路宿舍公房回购拆除和东桂街、金字街等旧城改造项目,完成旧城改造面积7万余平方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乡风貌大幅提升。2010年我区加大城市风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成中心城区首条高标准国际化自行车绿道—锦江“198”绿道,一期示范段6.7公里,完成投资约9000万元。白鹭溪生态公园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营造了一系列独特的生态景观。投入3.9亿元对滨江路98栋建筑物、蜀都大道68栋建筑物、耿家巷片区26栋建筑物、红星路35号片区89幢建筑物进行立面综合整治。改造道路景观32720 m2。完成上东大街、武成大街、成龙路等15条街道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削减为目标,狠抓生态保护与建设,有效运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餐饮业油烟排放整治、燃煤整治、扬尘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成752家餐饮店铺油烟整治及9家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我区9家型煤生产企业已全部关闭。清理查处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工业企业27家。建立了全区能耗指标考核体系,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全面完成工业企业锅炉改造项目。2010年,全面完成成都市国控API≤100的优良天数315天及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5%民生目标,区属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氨氮同比平均下降23.5%。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内容来自dedecms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2.34万人。人口出生率6.53‰,人口自然增长率-2.0‰。

织梦好,好织梦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20元,增长16.9%,比上年净增1926元。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45元,同比增长13.1%。

copyright dedecms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继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7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4739人,完成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4664人,培训农民工12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全区继续保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copyright dedecms

  社会保障制度取得新发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258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0.179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84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439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1.1959万人;建筑行业农民工综合保险新增0.96万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发放社会化退休人员养老金32064.16万元,社会发放率100%。全年已参保农民人数达1.2321万人。政府出资全额资助5579名低保户和97名低保大学生、1130名残疾人员、新增计生“三结合”帮扶户12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971名低保家庭儿童参加中小学生、婴幼儿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低保、残疾等人员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

dedecms.com

  社会福利体系更趋完善。着眼于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着力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分类别的帮困扶贫体系,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45元调至每人每月300元。全年为低保家庭3404户、5590人发放低保金1748.38万元。为低保对象解决医疗救助7872次,救助金额248.6万元,人均救助315元;为全区960户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定补、定抚金716.1万元、全年为380名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153万元;为691人次发放医疗补助费71.6万余元。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年己有60余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出资1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