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工程机械 > 附加值分解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附加值分解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7-05-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物价》2017年第3期 浏览:【字体:

摘要:本文从附加值分解视角考察自199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通过制造业出口本地附加值的具体分解,的确可以更细致地剖析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的原因,并反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明显提升。未来中国制造业出口本地附加值会进一步提高,表现为在全球价值链中将由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移动。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 出口本地附加值 比较优势 dedecms.com

一、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及其变化

织梦好,好织梦

(一)中国出口的整体本地附加值及其变化

本文来自织梦

我们从附加值贸易分解的视角考察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整体以及制造业本地附加值的变化情况。KWW(2014)将总出口分解为三个大类,每三个大类下面又分为三个子类。这三个大类分别是:1、直接附加值出口;2、出口的中间品最终回到本国消费吸收的部分;3、出口的外国附加值。直接附加值出口包括:最终产品(简称1)、中间产品并被进口国使用(简称2)、中间产品并出口到第三国(简称3)。出口的中间品会以两种形式回到本国并被消费吸收,包括:最终产品形式(简称4)和中间产品形式(简称5),除此以外,还包括在本国生产的中间品出口中双重计算的部分(简称6)。其中前5个部分相加即为出口的本地附加值。我们借鉴KWW(2014)的做法,将出口本地附加值分为三个部分:直接附加值即前两个部分(1+2)、间接附加值(3)以及再进口附加值即后两个部分(4+5)。为了考察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整体及制造业本地附加值的动态变化,参考KWW(2014)对附加值贸易的分解,我们做以下分解: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其中,t表示年份,base表示基年。DV代表出口本地附加值,DVF代表直接附加值,DVI代表间接附加值,RDV代表再进口附加值。表1分别选取1995年、2005年为基年对中国整体出口的本地附加值变化情况做了分解。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先来看以1995年为基年的情况:与1995年相比,2000年及2005年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45%、9.91%。分解结果表明:2000年及2005年直接附加值比重变化均为负,分别为-4.10%、-12.76%,并且在三者中占较大比重。说明直接附加值的降低是2000年及2005年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和直接附加值相比,间接附加值及再进口附加值在2000年及2005年均上升。说明在1995年至2005年这一时期,中国中间品出口(除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并被吸收即上述2外)的本地附加值比重相对上升,而最终产品出口的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很大,直接导致整体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

本文来自织梦

再来看以2005年为基年的情况:与2005年相比,2008年及2011年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变化正相反;2008年下降2.71%而2011年上升3.98%。分解结果表明:2008年直接附加值下降2.67%,是导致2008年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下降的主要原因;2011年三种附加值变化均为正,并且直接附加值上升3.12%,是导致2011年出口本地附加值上升的主要原因。变化结果说明,在2005~2011年这一时期,中国中间品出口本地附加值及最终产品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均上升,从而导致整体出口本地附加值上升。

copyright dedecms

出口本地附加值率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我国在融入全球价值链初期时,大规模发展加工贸易,与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反而导致了这一时期出口本地附加值率的下降。在附加值分解中,体现为直接附加值出口变化率在1995至2005年期间的大幅降低。也说明加工贸易大规模发展时期,我国制造业仅在价值链较低端的生产组装环节有竞争优势。而在2005年以后,随着我国要素禀赋特征的变化,中国在制造业高端环节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环节逐步增多,出口本地附加值率开始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中国制造业出口本地附加值变化

本文来自织梦

在中国整体出口中,制造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因此要探索中国整体出口附加值降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就需要分析制造业各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的变化情况。由于数据所限,这里我们只分析各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的总体变化情况,并不对其进行分解。同样选取制造业的14个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并且分别选取1995年、2005年为基年进行比较,具体变化情况见表2。 内容来自dedecms

先来看1995年为基年的情况。与1995年相比,2000年14个细分行业中仅有5个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上升,并且上升幅度较小。而其余11个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均下降。根据WIOD数据库提供的信息,200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位于前三位的是电气与电子机械制造、纺织及纺织制品、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而这三个行业的出口本地附加值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82%、0.31%及1.01%。与1995年相比,2005年14个细分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全部下降,且下降幅度均较大。出口本地附加值下降幅度位于前三位的是电气及电子机械制造,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机械制造,下降幅度分别为15.46%、15.13%、10.5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分析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本地附加值变化情况,不难解释为什么在1995年至2005年这一时期中国整体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一直下降。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业出口比重上升,而制造业内部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导致中国出口整体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也即,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依赖FDI与廉价劳动力形成“二元结构”的禀赋特征迅速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在这一生产网络中,我国制造业与全球生产网络高度融合,并承担了大量产品的最终生产组装环节。因此,在这期间,我国制造业出口本地附加值率呈现出显着下降的趋势。 本文来自织梦

具体而言,自1992年开始,市场化改革提速,一系列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内部有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引导地区之间通过招商引资和加工贸易提升制造业出口,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外向型制造业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外部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亚地区分工网络重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中间品,在本国进行加工然后出口。中国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贸易的最重要的平台。同样,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导致中国出口快速扩张,其中加工贸易的增长尤为突出。1994年,加工贸易占整个出口的47%,2005年这一比重提高到55%。了解这段时期的经济背景,就可以更全面理解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业出口比重上升,而制造业内部本地附加值率下降导致中国出口整体本地附加值率下降这一变化了。

dedecms.com

再来看以2005年为基年的变化情况。与2005年相比,2008年14个细分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均下降,下降幅度位于前三位的行业是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业,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化学品及化学制品业,分别下降15.77%、7.68%、6.52%。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2011年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食品与烟草制造业,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业,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除这三个细分行业外,其余11个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均上升,且上升幅度位于前三的是电气与电子机械制造业、纺织及纺织制品业、皮革及鞋类制造业,分别上升8.65%、4.69%、4.5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05年至201年这一时期,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本地附加值变化情况同中国整体出口本地附加值变化情况一致,考虑到制造业出口的占比情况,不难理解这一时期中国整体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上升这一趋势。本文认为,我国制造业在近年来出现本地附加值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比较优势改变带来的经济效应。其影响途径包括产业升级与国内供应链的进口替代。 本文来自织梦

上述观点得到了其他学者的印证,并且他们均认为这一结果主要源于这一时期中国对中间品进口的需求出现变动。根据罗长远、张军(2014)的研究,2001年以来,中间品进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从15%上升到2005年的24%,此后却一路降至2009年的17%。这意味着就中间品进口而言,2005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Cui&Syed(2007)对此解释为中国中间品生产能力的改善,从而导致中国对中间品进口依赖下降。罗长远、张军(2012)也强化了这种认识,认为中国不仅减少了来源于东盟的中间品进口,而且反过来成为东盟进口中间品的来源地。另外也不能忽视外部环境的冲击及中国国内政策的影响。中国同样不能免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2008年和2009年中间品进口占GDP比重大幅下降。外部需求的萎缩同样也导致中国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大幅下跌,基于“为出口而进口”的逻辑,中间品进口自然也受到负面影响。2007年后,中国国内加工贸易政策频繁调整,总体上呈现收紧趋势,同样导致中间品进口的进一步萎缩。这一系列研究均说明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率的回升是有基础的,不论是源于中国自身中间品生产能力的改善,还是源于外部环境冲击以及国内政策调整导致的对中间品进口依赖的下降。

copyright dedecms

二、附加值衡量的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变迁

copyright dedecms

为了准确定位以附加值衡量的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我们选取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德国、印度进行比较。下文将通过附加值衡量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对比,进行行业比较排序,以直观显示各国制造业附加值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按照行业出口本地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1、2、3、4、5,本文选取1995年、2011年观察各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以便了解中国制造业在整个全球生产分工布局中地位的变化。具体见图1。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先单独看中国自身排序状况,1995年中国有5个行业在5个国家行业对比中排前三,以附加值衡量的优势行业包括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业,食品与烟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品及化学制品业。综合5国来看,日本在制造业各行业中均位居前列,美国紧随其后,印度和中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而由于与其他欧盟国家密切的经贸联系,德国在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中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排名均位居末位。

copyright dedecms

2011年,中国制造业排名明显提升,位居前三的比较优势行业增加到7个。其中,食品与烟草制造业仍然位居第2位,仅次于日本;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业被德国与印度反超,由1995年的第1位退居第3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排位次序未有变化,位居第3位。新增的两个比较优势行业是纺织及纺织制品,交通设备制品业,均从1995年的第4位分别升至2011年的第2位、第3位。综合5国情况来看,与1995年相比,2011年5国制造业竞争力发生变化,日本、美国已不再遥遥领先于各个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在各行业各有优势。 copyright dedecms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综合上述5国在制造业行业中的比较,1995年至2011年间,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明显提升。表现为以本地附加值比重衡量的竞争优势行业增加,由1995年的5个增加到7个。另外,具体到行业构成,仍保持较高本地附加值率的行业包括以下3个:食品与烟草制造业,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增加的4个行业为纺织及纺织制品业,皮革及鞋类制造业,交通设备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及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dedecms.com

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变迁,中国制造业出口本地附加值还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随着我国产业升级,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而中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将随着地区比较优势变迁差异,逐步向落后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国内的垂直分工体系与完整的国内供应链体系。由此,我国制造业附加值将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将面临与发达国家在高附加值生产环节的竞争,以及在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这将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将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罗长远,张军.中国出口扩张的创新溢出效应:以泰国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2,11:57~80. 织梦好,好织梦

[2]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6:4~17.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