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工程机械 > 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国际贸易》2017年第9期 浏览:【字体: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经济服务化趋势与部分国家的“再工业化”现象交错并存,我国国内对于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及各自地位、作用的认识分歧加大。在此背景下,总结其他国家服务业和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普遍规律,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结构演进规律和趋势,对于协同打造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两个竞争力,形成推动建设经济强国可持续发展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一、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规律

dedecms.com

(一)世界经济的服务化趋势是客观规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经济服务化是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经济服务化过程是三次产业演化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产业高级化与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双双超过50%,就标志着国民经济进入服务经济门槛,若上述两个比重双双超过60%,则标志着全面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服务化率不断上升。目前世界服务产业占GDP比重约68%,大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比值超过70%,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比值均超过50%。据此标准,发达国家普遍成为成熟的服务经济体,而相当多发展中国家也步入服务经济门槛。

本文来自织梦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学理论对服务业的功能、作用与地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服务业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对服务的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派生需求。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IT技术、互联网等现代高技术服务业的兴起,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学理论对服务经济的认识有所改变。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里德尔(Riddle,1986)指出的那样,“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服务业份额的上升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本文来自织梦

对于我国来说,要认识国民经济的服务化趋势,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把更多的经济政策资源投入到服务产业、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发展中去,这既是顺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本文来自织梦

(二)经济服务化率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 本文来自织梦

国家经济的服务化率(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是体现经济发展进步、迈向现代社会的一个衡量标准。但是经济的服务化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盲目的放弃制造业来发展一般性服务业会带来产业“空心化”、经济潜在增长率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等问题与隐患。单纯的发展制造业而不注重服务业的发展,也会抑制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copyright dedecms

从世界发展经验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服务化率要与本国本地区土地面积、经济总量、工业化阶段、国民收入水平等相适应。一般来说,发达的小型经济体,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岛屿型经济的服务化率相对较高,甚至可以超过90%,这些国家和地区高度依赖服务业仍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对于中型以上经济体,经济的服务化率更多需要考虑工业化阶段,即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演进,不可越过某一发展阶段,否则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内容来自dedecms

以韩国和阿根廷这两个中型经济体为例。从最近50年的发展来看,两国服务产业占比均处于上升状态,从1965年韩国占39.3%和阿根廷占38.6%分别上升至2013年59.6%和62.9%。但不同的是,阿根廷制造业占GDP比重从48.4%下降至2015年的27.7%,而韩国制造业比重则从21.3%上升至接近37.9%。两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反差极大,即韩国经济的服务化率稳步上升的同时,其制造业地位也保持了竞争力,并稳定在38%的水平;而阿根廷经济服务化快速上升的同时无法保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下降。可以说,阿根廷在未完成工业化的背景下就提前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这样的服务经济注定不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经济。其结果就是韩国已由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人均GDP超过25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而阿根廷人均GDP仍然徘徊在10000美元左右。虽然背后的原因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但反映在经济结构演进这一直观结果上看,就是韩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保持了长期协调发展,而阿根廷服务业盲目扩张,制造业过快下降。 copyright dedecms

对于中国来说,在加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力度的同时,仍然要重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合力。 织梦好,好织梦

(三)服务业和制造业均是定义世界强国的核心内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虽然制造业在发达国家GDP中的占比普遍较低,但纵观历史和现实,高水平的制造业仍然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

本文来自织梦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几百年来,制造业一直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的“蒸汽时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的“电气时代”,再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启的“信息时代”,制造业无不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工厂”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和德国,再转移到中国,同样是制造业大国的一次次转移,也是各国经济实力变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来自织梦

从现实的发展来看,在金融危机中,缺乏实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各国重新认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也成为新一轮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已经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美国在奥巴马在任期间已经开启了制造业回归之路,实行“再工业化”,吸收众多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美国。近5年多来,制造业在美国的利用外资总规模中的占比提升约10个百分点至目前约40%的水平,与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近五年下降约10个百分点至目前约30%的水平形成较大反差。近年来德国一直没有放弃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改革创造出了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的制造业依然坚挺,并支撑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即使经济下滑,德国的恢复速度也远快于其他国家。在此基础上,德国进一步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巩固国家经济发展。中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计划,推进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本文来自织梦

不同的是,当今世界制造业与50年前的制造业内涵有了根本变化,即制造业的竞争力更多体现在“非制造环节”,即研发设计、品牌管理等服务业环节上。因此,世界经济强国必须是制造业强国,而当今制造业强国必须是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强国。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一样,都是通向经济强国的核心引擎。 织梦好,好织梦

(四)创新是衡量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 织梦好,好织梦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创新都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制造业与服务业无优劣之分,也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别。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只有能够促进创新、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才应当是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的产业。 织梦好,好织梦

拉美国家过去几十年来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表面上看与制造业基础不巩固。而服务业过快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其经济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其地位不断提升的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业创新不足直接导致服务效率低下而服务成本上升,从而拖累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巴西为例,目前服务业吸纳了72%的就业和82%的新增正规就业,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当,在制造业增加值中服务业的投入占64.5%。理论上,巴西已步入服务经济。但是,从服务业效率和成本看,巴西的集装箱运输、用电、仓储、金融服务、通信网络等行业的新技术运用能力不足,效率低下,导致服务成本过高,工业支付的全部服务成本中,融资费用、第三方提供的仓储费用和运输成本占到了60%。在最终产品市场价格难以提高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成本比重过高,必定“挤占”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总的来说,过去半个多世纪,拉美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欠缺,长期在低端技术层面徘徊。而且拉美国家在制造业还未稳固的时候,过快地转向了服务业,而在其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又很大程度上发展的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贡献不足的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拉美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质量不佳,最终限制了其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反观我国,最近十多年来,由信息服务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现代服务业,包括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电信等领域的高技术服务业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也减少了我国制造业生产交易成本,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事实证明,只有持续不断地促进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服务成本,才能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好协调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代表性国家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实践 内容来自dedecms

纵观世界大国发展历程,制造业是强国的基础,服务业是强国的关键。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得好,经济发展就稳健、具有竞争力。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不协调,就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实体经济虚拟化等问题,影响经济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织梦好,好织梦

(一)美国

织梦好,好织梦

美国发展历程充分见证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强大的制造业助推了美国崛起。1870年美国三次产业比重为20:33:47,到1910年调整为12:40:48,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而服务业比重保持稳定。1894年,美国制造业规模首次超过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强国。此后的数十年里,美国制造业一直在世界舞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仍维持在全球总量1/3的水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40%左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dedecms.com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掀起了“后工业社会”热潮,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美国服务经济迈向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美国政府只对基础研究、卫生健康和国防建设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而大幅压缩对制造技术和制造业的经费支持。到1975年,美国制造业的份额已跌落至世界总量的22.3%,制造业的衰落很快就波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后美国政府出台措施挽救制造业,在国防部和能源部的通力合作下,制订了《下一代制造业——行动框架》,为美国制造业在将要到来的下一个世纪里勾画蓝图。随后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社会投资计划和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企业购进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制造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随之提高。

copyright dedecms

自1985年触及28%的高点之后。美国制造业产值始终在全球总量1/4左右的位置上徘徊,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只占全球份额的26%。随后随着新世纪美国金融和房地产等服务业过度膨胀,美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持续下降,使得美国实体经济虚拟化、金融泡沫化严重。到2008年,美国制造业在世界的份额降至17%的低值,制造业的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dedecms.com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出口倍增计划,积极振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努力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奥巴马提出未来20年打造美国高端制造业,重塑全球实业格局。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等更是力争在各国新一轮先进制造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其核心是统领高端制造业。特朗普政府继续强调制造业回归,主张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美国企业回国投资。最近几年,美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大幅下降态势得到了遏制,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重止跌趋稳,制造业在美国利用外资中的地位也持续上升,目前提升至近40%。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德国 copyright dedecms

德国近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制造业的强大支撑。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着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本文来自织梦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991—2000年,德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36.9%和61.9%变化为30.9%和68%。10年间,德国制造业占比不断缩小,服务业不断扩张,但其实现扩张和发展的是效率高、竞争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德国经济与能源部发布报告明确指出:“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工业的削弱,而是表明价值创造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与工业相关的服务在价值创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此,德语中还有了一个专门名词,即“工业服务业”,用以指称“脱离了工业产品无法单独存在的服务业”。200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0%左右,服务业占比稳定在68%~69%之间,只有2009年出现小幅波动。 copyright dedecms

当经济出现泡沫时,制造业能够起到支撑国家经济的作用,是产业里的中流砥柱。2008年的金融海啸,以及2011年的欧债危机,德国不仅挺过了,还成为了当时世界主要强国里损失最少的国家,这不仅得益于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还得益于其独特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势。相比而言,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链条在空间距离上不断延长,服务本国制造业的功能逐渐弱化;而德国则凭借制造业部门的稳定发展保持了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本国制造业的活力和动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吸取金融危机突围的成功经验,在2011年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力求以新技术突围,显着提高本国制造业的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德国“工业4.0”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也可以说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升级版。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日本和韩国

内容来自dedecms

日本和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其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也有着更大的借鉴意义。日本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及遇到的经济发展困境再次印证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韩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正得益于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联动。 dedecms.com

日本是后起赶超型的发达国家,就总体而言,日本的产业升级路径可认为是劳动密集工业、重化工业、高加工度组装工业、技术密集工业与服务业协同主导推进的,其制造业积极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对接。日本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完善动态的统计调查系统和相关的政策体系、设立日本服务质量奖和服务研究中心等,进而带动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56—1973年间,日本的制造业逐渐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1974—1991年间,日本克服石油危机,并实施了制造业从能源、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其制造业从“厚重长大”的发展模式转向“轻薄短小”,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长为制造业强国,同时,日本的服务业也飞速扩张,二者共同推动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1991年的人均GDP已经是1974年的将近7倍。

织梦好,好织梦

但是日本经济过度服务化的问题也越发明显,泡沫经济的繁荣让日本忽视了制造业对大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泡沫破裂后的日本经济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人均GDP出现大幅下滑,直到十余年之后才慢慢稳定到之前的水平。“轻薄短小”占主导的日本制造业不仅未能重振日本经济,反而使得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持续下滑,本国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是日本经济恢复较慢的重要原因。

内容来自dedecms

韩国则通过重视研发服务业推进制造业升级、培育信息产业为战略性产业、通过立法规范和鼓励融资租赁服务业发展,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韩国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研发机构的专业化投资、通过大力发展设计产业提升产业品牌价值、注重以人力资本为载体提升产业技术能力、集中有限金融资源支持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重视在研发服务活动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织梦好,好织梦

韩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自1984—2015年一直保持在36%~38%之间,服务业占比则从50%左右上升至60%左右,其服务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联动也成就了韩国“亚洲四小龙”的地位。 本文来自织梦

三、对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规律,以及代表性国家发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结合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状况,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启示与建议。 dedecms.com

第一,要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努力建设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双强国。与中国发展阶段和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服务化率偏低。与经济高度服务化、实体经济虚拟化较高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实体化更稳固,发展更稳健、后劲更足。但换个角度看,则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也导致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偏低。国际经验表明,建设制造业强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业强国支撑。因此,要把服务业、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把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强国的两个轮子,努力建设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双强国。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制造与服务都是国际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专业化分工,又要推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共同提升中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与附加值。一方面,制造业与服务业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各国或各产业之间依据其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国际分工体系构成日趋复杂和精细化,从产业间的分工到产业内的分工,从产品分工到环节分工,从加工制造的分工到服务环节的分工,使得无论是制造环节,还是服务环节,都构成国际价值链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制造业与服务业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纽带,共同组成参与国际分工的综合性产业。对中国而言,要顺应制造与服务的专业分工趋势,鼓励高附加值的专业性服务业发展,以高附加值服务带动形成综合性产业优势,提升我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要大力发展不依赖制造环节的制造业,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支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管理、物流运输、金融、财务结算、法律、咨询、商务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真正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不依赖制造环节的制造业,即以高端生产性服务控制的制造业,即制造业呈现出服务化的趋势。对中国来说,要找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就是要适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要大力发展不依赖制造环节的制造业,要在全球范围整合利用资源,但要把能够控制价值链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并扎根国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顺应服务业数字化和跨界融合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努力为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经济数字化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21世纪以来,各种跨技术、跨国家、跨产业领域不断交汇,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供应链经济等新经济加快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代替旧产业,新型发展模式不断冲击传统模式。对中国来说,要更加紧密地把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服务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再造传统制造业,为中国制造保持持久竞争力注入新动力。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五,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为先导,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贸易是产业的先导,产业是贸易的基础。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性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性紧密相关。从国际经验看,世界经济贸易强国都实现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既是货物贸易强国,也是服务贸易强国。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直接导致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国际竞争力较低。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6年我国实现服务贸易总额6575亿美元,逆差2409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应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为契机,健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体系,加大服务贸易支持力度,大幅提升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中的地位,以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产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进而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