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能源矿产 > 中等收入群体的产业结构分析

中等收入群体的产业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北方经济》2017年第3期 浏览:【字体:

摘要: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如果中等收入群体数量要占据主体地位,必须依赖于中高端产业结构的形成。当从业者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行业中时,由于这类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从业者收入普遍较低。只有从业者普谝进入资金密集尤其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等收入群体才可能扩大。目前,无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还是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抑或从主要就业岗位看,支撑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产业结构尚在形成之中,应通过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中高端行业发展,推进收入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

dedecms.com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 产业结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个国家各阶层收入比例,主要由产业结构决定。在产业层次较低的阶段,就业群体主要分布在低端产业链条中,低收入群体相应占的比重很大。一旦产业结构由低端为主过渡到中高端为主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进入了收入更高的产业中,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自然迅速上升,收入群体结构必然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因此,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的扩大,依赖于中高端产业结构的形成。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主要观点梳理及评述

dedecms.com

W·配第在17世纪就发现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关键在产业结构不同,其中工业比农业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克拉克发现,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原因在于各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库兹涅茨则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机构变动的规律,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论,也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间接地揭示了不同阶段居民的收入情况。 copyright dedecms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成果。

copyright dedecms

从宏观联系看,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中,“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效应”,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布曲线平移产生的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分布形状变化产生的效应(龙莹,2015)。不同的产业结构导致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由此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陈娟,2014)。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其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正向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现阶段应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改善生产条件为手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此形成更多可以用于分配的经济剩余,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李虹莹,2013)。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社会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影响到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改变收入分配的状况(丁梓楠,2009)。

本文来自织梦

从发展阶段看,低收入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持续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即落后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第二阶段,企业家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进行生产,资本不断积累,工资水平持续上升;第三阶段,企业家同时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技术,且资本密集型技术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资源被配置到资本密集型部门,表现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四阶段,经济中只有资本密集型技术被采用,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林毅夫,陈斌开,2013)。而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扩大是必然的(林毅夫,2002)。经济后起国家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由于存在异于先行发达国家的特征,致使产业间尤其是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在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变动上存在严重的反差,导致了不同产业居民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毕先萍等,2009)。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活动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致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报酬偏低。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偏低,也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王一鸣,2016)。 dedecms.com

从行业差异看,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工资的差异,农民工外出务工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减少城乡差距有很大意义(林毅夫等,2006)。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集中了更高比例的中等收入群体(上海研究院社会调查和数据中心课题组,2016)。产业结构升级后,就业市场将不再以低技能的非熟练劳动者为主体,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素质劳动者收入将相对提高(丁梓楠,2009)。

copyright dedecms

从分布岗位看,中等收入群体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或者管理权限的收入较高的“白领”,主要为脑力劳动者和半体力劳动者,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岗位。金融业、高新技术、软件业和计算机服务业、航空和铁路运输业、科研和技术服务、新闻出版、电信广播、高等教育、供电供热、石油石化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正是收入更高的行业(苏海南,2013,2016)。有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极化”现象,即相对于中等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吕世斌等,2015)。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对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了不同影响,形成了不同产业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苏雪串,2002)。 本文来自织梦

显然,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是在产业结构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高端产业结构没有形成之前,不仅各产业之间收入差距很大,而且低端收入群体所占比重很大,中等收入群体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不同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的产业基础有差异,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过去的成功实践,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有的研究已经发现,我国就业存在“极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等现象。在现阶段,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中等收入群体变化,有助于把握形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

copyright dedecms

二、中国各产业群体收入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既然中高端产业发展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各产业就业情况,可以大致判断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从三次产业分析,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已经调整为28.3:29.3:42.4,但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依然比发达国家高20个百分点以上。 内容来自dedecms

有学者估计,虽然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近年来迅速扩大,但比重仍然不到30%,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中的中高端行业和脑力劳动为主的岗位中。绝大多数农村迁移出来的劳动力,都集中在低端的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居民服务业等中。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第一产业仍有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偏少,并且大部分服务性劳动力素质不高,导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受到阻碍。而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般都在65%左右,比中国高20个百分点以上。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占该国总就业人数的72.8%、68.7%、71.9%、59.6%和59.8%。美国在70年代出现的1900种新工作中,约有90%属于脑力劳动,劳动力结构已经由产业型转向为服务型和智力型。

内容来自dedecms

从行业内部看,农业、工业、服务业中的脑力型劳动者岗位在增加。2005—2010年间,非农部门的最低收入岗位几乎没有增长,中低收入岗位增加了3000万,中等收入岗位增加了2500万,最高收入岗位数量增加了约1500万;制造业中最低收入岗位出现绝对减少,中低收入岗位增长超过800万,中等收入岗位增长最多,接近1300万,中高和高收入岗位数量也分别增加约500万;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通讯行业中,低收入岗增加很少或者没有增加,中间收入岗位增加明显,高收入岗位增加更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的就业增加集中在中高收入岗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就业增加集中在中低收入岗位,公共管理行业的高收入岗位增加最明显,卫生与社会保障行业的就业增加集中在中高收入岗位,中低收入岗位数量出现减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农业部门的平均收入本来就低,中等收入岗位的收入水平,在全社会仍然处于低收入水平,农业中真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增加不多。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大多数就业者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就业数量相对较少。 dedecms.com

单纯从统计数据看,年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3个行业年平均工资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66%和70%。最高的金融业与最低的农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59。增长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金融业的差距缩小到只有2735元,而2014年两者的差距为7476元,这也说明在“互联网+”和产业转型的大潮下,信息类产业发展势头更猛。

本文来自织梦

从岗位分布看,中国就业结构总体变动呈现出一个“就业正在升级”模式,其突出表现是最低收入岗位数量大幅减少,中低和中等收入岗位增长最快,中高和最高收入岗位也呈较快增长态势。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和技术岗位、一些新型行业的管理和技术岗位、科研、文化、体育岗位、部分垄断行业中的许多岗位等,薪酬水平显着高于其他行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发展信息、金融、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现代服务业,才能迅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条件

织梦好,好织梦

国际上把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比例划分为传统型、发展型和现代型三种模式。1996年之前,中国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基本上属于传统型,之后逐步向发展型过渡。2013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31.4%、30.1%、38.5%,属于典型的发展型结构。而进入这一阶段,加快中高端产业发展的条件开始成熟,正是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是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根本路径。不过,中国的国情和劳动力素质的多层次,决定了传统农业、一般制造业和普通服务业会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后,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相应地,中国在收入上呈现的“橄榄型”结构,与发达国家会有一定差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后,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应是服务业,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使部分高素质群体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目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如果按照每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以上预测,预计到2025年,服务业就业总量将占到全部就业人数的60%左右,接近发达国家中等收入阶段的服务业比重。考虑到服务业中仍然有大量低收入岗位,必须利用新技术对物流、运输等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整体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工业设计等技术复杂的现代服务行业,开发知识型的新型服务业。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劳动力总量大的现实,决定了制造业在吸纳就业中将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升级,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由于传统制造业发展空间有限,围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应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推动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引导生产要素更多流入复杂技术工业部门和行业。

织梦好,好织梦

产业结构升级使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转变,需要更多的创新性生产活动的投入,而这又是以大量的人力资源储备为前提的。因此扩大高素质劳动力的比例,需要加大对劳动力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需求。

内容来自dedecms

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也将为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龙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分解——基于收入极化指数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15,(2). 织梦好,好织梦

[2]陈娟.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 copyright dedecms

[3]李虹莹.产业结构演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

copyright dedecms

[4]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3,(7).

内容来自dedecms

[5]毕先萍,简新华.论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J].经济评论,2002,(4). dedecms.com

[6]丁梓楠.基于不同产业劳动报酬差异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苏海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调查[N].北京日报,2013—4—15. 内容来自dedecms

[8]苏海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发展和现状[J].人事天地,2016,(12).

本文来自织梦

[9]罗军.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综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本文来自织梦

[10]陆梦娟.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屈小博,程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升级”还是“两极化”[J].劳动经济研究,2015,(1). 内容来自dedecms

[12]陈琳.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5(6).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