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能源矿产 > 实现“十三五”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的路径研究

实现“十三五”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随着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逐步落实和油气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基础设施、市场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必须抓好“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补齐管网建设短板、稳定国际国内供应、积极开拓消费市场”等任务的落实,切实解决天然气“用不起、用不上、不够用、不想用”的问题,为顺利实现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天然气消费 能源革命 能源安全

本文来自织梦

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是“十三五”及未来中长期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选择。我国政府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出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目标。如何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0%的翻番目标,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来自织梦

一、天然气消费呈现新特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国产气常规与非常规并举、进口气来源渠道多元化”的供应格局。随着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主干管道供给格局基本形成,为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天然气消费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1.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但增速回落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从2000年的245.03亿立方米提升至2016年的2086.2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4.2%,为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的2倍。其中,2003年~2013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步人新常态,加上天然气价格缺乏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下滑至10%以下,2015年增速仅为3.36%,创近10年来增速最低水平。受益于天然气价格下调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2016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回升至8%,但仍处于个位数增速水平(见表1)。与此同时。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从2000年的19.33立方米提升至2016年的150.88立方米,年均增长13.7%,亦为同期人均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的2倍。其间,2014年人均天然气消费增速也跌至10%以下,2015年增速仅为2.85%,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6年增速重回上升态势(见表2)。 本文来自织梦

2.消费比重稳步提升,但幅度有所放缓。近年来,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天然气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经合组织成员天然气消费比重已超过30%。我国坚持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一直将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2000年以来,能源消费结构由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替代趋势明显,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2.2%增至2016年的6.2%,年均增长0.2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油气替代煤炭的趋势更为明显,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4.6%提升至2016年的6.2%。新常态下,天然气消费比重亦呈现增幅回落态势,2014年天然气消费比重增幅降至0.4个百分点,2015年增幅进一步降至0.2个百分点,2016年增幅开始小幅回升(见表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3.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用气占比提升。随着西气东输、涩宁兰、忠武线、陕京二线等长输管线的建成投产,天然气消费市场快速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转移,相应的消费结构亦随之变化,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显着增多,化工和工业燃料用气逐步回落。2000年。2010年,城市燃气和发电占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12%和14%提升至2010年的30%和20%,化工和工业燃料占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38%和36%降至2010年的18%和32%。“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利用政策》自2012年12月1日施行,给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培育注入了政策性动力,城市燃气占天然气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工业燃料占天然气消费比重转为提升态势。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占天然气消费的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30%和32%提升至2015年的32.5%和38.2%,发电和化工占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20%和18%降至2015年的14.7%和14.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消费区域不断扩展,消费量突破百亿立方米的区域增多。随着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天然气消费区域覆盖面日益扩展。2011年西藏拉萨第一座天然气站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从消费量突破百亿立方米的区域数量看,2006年四川省天然气消费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从2006年的106.08亿立方米稳步增加到2015年的170.98亿立方米:2009年广东省加入消费量突破百亿立方米的队伍,从2009年的112.86亿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45.16亿立方米:2012年新疆和江苏纷纷步人消费量突破百亿立方米的队列,分别从2012年的101.95和113.14亿立方米增至2015年的145.84和165.02亿立方米:2014年北京市跨人消费量突破百亿立方米的行列,从2014年的113.7亿立方米增加至2015年的146.88亿立方米。截至2015年底,天然气消费量突破百亿立方米的区域增至5个,紧随其后的重庆、陕西、山东、浙江等地天然气消费量业已突破80亿立方米。 copyright dedecms

二、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形成“减煤稳油增气”的发展格局刻不容缓。随着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落实、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油气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消费水平依然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市场亟须开拓、市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挑战。

copyright dedecms

1.绿色发展理念与能源革命激发天然气需求,但大幅提高消费比重难度较大。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提质增效的同时,要实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治理雾霾空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刻不容缓。《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实施双控制,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5%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目标,2021年~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要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上述文件中提出的硬性目标,对激发天然气的潜在需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09年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这些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清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等目标测算,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需达到3500亿。3600亿立方米。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2086.3亿立方米,若要实现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2017年~2020年年均须增加353.4亿~378.4亿立方米,而2011年~2016年年均增量仅167.7亿立方米,单年增幅最大的2013年也仅为208.4亿立方米。从现有的年均消费增量看,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目标的实现难度依然较大。 织梦好,好织梦

2.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促进天然气需求,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任务艰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目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计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4%,距离国家规划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应的未来能源消费需求亦将刚性增加。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每年将增加8000万吨标煤。《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主体能源将进入由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煤炭消费比重降低至58%以下。我国虽已形成纵横南北、连接东西、穿越沿海主要城市的天然气管网系统,但主要城镇之间的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仍相对滞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连接城镇消费区与进口通道、主要产区和储气库的新增天然气管网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加速建设,“十三五”期间补齐天然气城镇全覆盖管网和城市储气库的短板亟须加强。 织梦好,好织梦

3.国际国内天然气供应稳定保障天然气需求,但亟须大力开拓新的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国际油气勘探开采技术的不断突破,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和供需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全球天然气市场进入供应宽松时代。我国很大一部分天然气消费量主要依靠进口,2016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高达34%。在“一带一路”国际能源深度合作和全球天然气供应宽松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保障市场供应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约4万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成四川盆地及周缘、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近海海域各盆地等大型气区。随着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水平的提升,在常规天然气产量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国内天然气供应稳定为实现“十三五”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提供了有力供给保障。目前,天然气消费主要聚集在工业燃料和城市燃气领域,消费水平较低和阶段性供大于求问题并存。“十三五”期间亟须以工业、交通、发电、居民等领域为着力点。通过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地区天然气替代、扩大交通领域的天然气利用范围、提高天然气发电利用比重、推进重点城市“煤改气”工程等举措,培育和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

织梦好,好织梦

4.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释放天然气需求,但体制机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深化油气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理、管网运营、生产加工、产品定价体制改革和国有油气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油气行业改革方面将在油气区块、进口权、管网、价格、储备等领域引入民营和社会资本,深入推进油气行业市场化:天然气产业链改革方面将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保留政府在价格异常波动时的调控权,推进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气定价机制,加强管道运输成本和价格监管,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科学制定管道运输价格。随着油气行业垄断的打破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改革性动力,为提振天然气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从目前国内情况看,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仍任重道远。天然气消费大幅提升面临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天然气行业垄断较为严重,大部分天然气资源和长输管道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掌控,具备对大型气田进行勘探开发资质的企业较少,“三桶油”的行业垄断是目前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障碍:二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结构性矛盾突出,受进口高价合同气影响,短期内大幅降低天然气消费价格将使企业经营压力和天然气供应风险增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实现途径

dedecms.com

实现“十三五”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是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天然气行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会议的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效推进天然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抓好“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补齐管网建设短板、稳定国际国内供应、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四大任务,切实解决“用不起、用不上、不够用、不想用”四大问题。为实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达到10%的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copyright dedecms

1.深化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切实解决“用不起”问题。制约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的关键因素是价格高,只有补齐天然气体制机制短板,才能让更多潜在需求“用得起”。为此,一是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为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向符合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出让矿业权,油气企业之间可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矿业权转让,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天然气勘查开采,进一步提升天然气资源接续保障能力。二是推动建立完善天然气管网运输和销售分离机制,逐步推进国有大型天然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间管网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三是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气定价机制:鼓励符合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天然气交易,依据市场化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天然气进口,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和成本监管,进一步降低输配气成本。四是大规模进口低价LNG(液化天然气)与进口高价合同气混合销售,相应降低我国基础气价。抓住2016年以来国际LNG现货价格持续走跌的有利时机窗口,大幅扩大LNG的进口规模,与之前在气源紧张时签订的高价“照付不议”进口协议气混合销售,将天然气平均价格拉低,通过“降成本”促进天然气消费大幅提升。五是加快天然气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天然气消费降本增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推进天然气交易实时互动,将国产天然气(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与进口LNG、管道气的交易信息接人天然气大数据平台。使得天然气价格信息更加透明,进而有利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和用户消费成本。 内容来自dedecms

2.加大天然气管网建设力度,切实破解“用不上”问题。制约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的另一因素是管网未铺到位,只有补齐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才能让更多潜在需求“用得上”。为此,一是以“一带一路”合作为重要契机,加强天然气进口通道建设。按照《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建设重点,完善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四线、五线、中亚D线、中俄东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向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供气支线、LNG接收站配套管网等天然气进口通道建设。二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重要机遇,加强国内天然气干线管道输送能力建设。针对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管输能力不足的现状,加快向京津冀地区供气管道建设,提高供气能力和调峰水平:完善沿长江经济带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国家主干天然气管道向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的供气能力。三是以“气化中国”为目标,加强区域管网和互联互通管道建设。完善北京、江苏、广东、新疆、四川、重庆等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域的干线管道和省内输配气管网系统:实施气化城镇民生工程,加强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提升管网覆盖范围:加快地下储气库、页岩气、煤制气、煤层气配套管道建设。四是以“供气安全”为核心,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按照全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储气设施,以京津冀、西北、东北、西南、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中南等八大储气基地为基础,重点做好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建设,实现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与全国管网互联互通,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应急储气调峰设施建设。

dedecms.com

3.加强勘探开发和国际合作,切实防范“不够用”问题。实现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亟须稳定保障供给,只有从增加国内气源供给和深入推进国际合作双向发力,才能保障天然气消费提升的有效供给。一是加快陆上和海域天然气勘探开发,保证常规天然气平稳增产。陆上常规天然气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为勘探开发重点,强化已开发气田平稳生产。同时,加大已探明未开发储量、新增探明储量的勘探开发力度,提前完成2020年1200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海域天然气以营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等气区为勘探开发重点,力争形成百亿方级天然气生产基地。二是加快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实现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递增。页岩气以南方海相为勘探开发重点,推广应用水平井、“工厂化”作业模式,全面突破海相页岩气效益开发技术,实现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煤层气以沁水、鄂尔多斯盆地为勘查开发重点,加快煤层气地面抽采,推进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实现2020年100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三是深入推进天然气国际合作,实现天然气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区域内天然气资源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天然气合作,推动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和产业链合作,形成我国境外天然气多元化的供给格局:加强与跨境天然气管道沿线国家在设备贸易和生产、天然气发电等领域的互利合作,通过双方多领域深度合作实现跨境管道的安全保护,从而保障安全平稳供气。

织梦好,好织梦

4.积极引导天然气市场需求,切实破除“不想用”问题。实现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关键是积极引导天然气市场需求,只有从环保、产业、财税等政策支持着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天然气消费市场培育。一是强化环境保护的硬约束,对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地区全面实施天然气替代。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东北地区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秦皇岛、雄安新区、哈尔滨、鞍山等地为大气污染防治核心控制区,推进“煤改气”工程,设定并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重点控制区禁止新建燃煤锅炉,核心控制区全局禁止民用散煤,加快城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天然气替代步伐。二是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政策,引导天然气消费全面提升。在工业发电领域,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实行碳排放配额制,促进低碳天然气发电需求增加,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在可再生能源分布较为集中和电网灵活性较低地区积极发展天然气调峰机组,推动天然气发电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融合发展:在交通领域,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的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实施更为严格的减排措施,完善船用加注站、车用加气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天然气船舶和汽车发展。三是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大力支持天然气消费。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中央财政在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方面给予支持,地方财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投资奖励或贴息:对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能源汽车/船舶,纳入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同时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于“煤改气”等气化工程,中央财政通过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支持开展“煤改气、燃煤替代”行动。

内容来自dedecms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1]邹莉娜,雷凯.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5,35(0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李宏勋,崔宾,程栋栋.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三大区域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6,28(02). dedecms.com

[3]刘广生,郭祥凤,付浩玥等.我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J],甘肃科学学报,2015,27(02). 织梦好,好织梦

[4]徐国政.基于LMDI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煤炭,2016,42(0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赵晓琴,康正坤,吴凤荣.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灰色关联分析[J].油气储运,2008,27(0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阙飞强.浅析天然气消费需求影响因素[J].企业导报,2011(21).

copyright dedecms

[7]杨俊,牛迪.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区域差弄及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02).

内容来自dedecms

[8]刘士超.浅析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0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9]李君臣,董秀成,高建.我国天然气消费的系统动力学预测与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0,30(0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卢全莹,柴建,朱青,等.天然气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J].中国管理科学,2015(s1).

织梦好,好织梦

[11]何立华,杨盼,鹿学文.中国天然气消费非负权重最优组合预测[J].甘肃科学学报,2015,27(05).

织梦好,好织梦

[12]燕群.中国天然气价格影响因素及未来运行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16,24(06). 内容来自dedecms

[13]高建,董秀成.天然气消费量自组织数据挖掘预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0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4]胡国松,张欢.世界天然气消费趋势及我国天然气消费的策略[J].天府新论,2010(01), dedecms.com

[15]鲁德宏.我国天然气中长期消费水平的预测[J].油气储运,2002,21(11). 本文来自织梦

[16]蔡流.我国天然气供需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2).

内容来自dedecms

[17]江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天然气消费量预测[J].科技通报,2013(12).

内容来自dedecms

[18]封红丽.天然气消费“十二五”规划目标难以实现,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天然气逆替代难题如何解开[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12).

织梦好,好织梦

[19]陈磊.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化工中间体,2015(06). dedecms.com

[20]赵晓琴,康正坤,吴凤荣.管输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因素及灰色关联分析[J].科协论坛,2008(02). 织梦好,好织梦

[21]张淑英,万大中.影响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国能源,2007,29(11). 本文来自织梦

[22]张新林,赵媛,许昕,等.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优势度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16,35(08).

织梦好,好织梦

[23]李吟天.改善天然气消费结构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J].石油规划设计,1997(01).

copyright dedecms

[24]赵奎.国内天然气利用新趋势及其推动因素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2(06). copyright dedecms

[25]刘茜,邱官升.天然气汽车市场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内容来自dedecms

[26]黄坤,罗宁,朱小华,等.R/S分析方法在天然气消费量变化预测中的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内容来自dedecms

[27]张孝松.改革现行天然气出厂价格结构的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04(02). 内容来自dedecms

[28]夏雪,钱伟婷.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天然气消费量的预测模型[J].科技展望,2015,25(25).

织梦好,好织梦

[29]李作光,郑起君,胡云飞等.天然气消费预测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1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0]罗佐县.加快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因素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08(06). dedecms.com

[31]王雅菲,陈进殿,李伟等.天然气中长期需求预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2013,24(06). 织梦好,好织梦

[32]孙佩奇.浅谈城市天然气利用规划中市场预测的方法[J].城市燃气,2010(05).

copyright dedecms

[33]吴灿奇.未来十年我国天然气利用趋势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12,20(z1). dedecms.com

[34]李哲,张淑英.基于多项式趋势面分析理论的天然气需求预测[J].资源与产业,2008,10(02).

dedecms.com

[35]苏欣,袁宗明,谢英等.城市天然气用气规划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27(05).

本文来自织梦

[36]张捃,黄艳.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指数构建与建议[J].天然气工业,2015,35(03).

copyright dedecms

[37]郭建新,陈德棉.我国城市天然气输配设备市场前景分析与容量测算[J].城市燃气,2006(03). dedecms.com

[38]邓郁松.沿着市场化的方向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J].创新时代,2013(07). dedecms.com

[39]刘浩.我国天然气消费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16(21).

内容来自dedecms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马忠玉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