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轻工纺织 > 食品安全供给侧的市场与政府机制及其关系

食品安全供给侧的市场与政府机制及其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诱发食品安全信任危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迫切,相比之下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却显着不足。从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国内与国外食品供求差异的比较分析,以“三聚氰胺”事件和海淘奶粉等实例,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互补性不足、食品安全的有效信息供给短缺、信任危机始终存在、供给主体的信誉无保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角度,提出了以有效食品安全需求为前提,促进有效食品安全供给,实现食品安全供求均衡的对策。 dedecms.com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供给侧 市场机制政府机制

织梦好,好织梦

一、引言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5年我国发展信心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列居中国人最担心的问题首位。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一方面激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监管力度逐渐增强促进了企业对食品安全供给的增加。然而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并没有真正增加消费者对国内安全食品的需求。香港奶粉限购、国外奶粉抢购潮,进口与国产奶粉销量的极大反差就是典型的实例。同时,一系列事实又让我们开始质疑国内食品安全供给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升。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供给,依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内容来自dedecms

食品安全供给主要是指食品供给者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水平(Henson和Traill,1993)。食品供给者包括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食品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就市场而言,所有的食品供给者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都只会依据有利可图提供具有相应安全水平的食品。同时,食品安全又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Samuelson,1954):一是食品安全效应的非可分割性,食品安全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而不是只供个别成员或集体单独享用;二是食品安全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不会排斥、妨碍其他人同时获得食品安全的机会;三是食品安全受益的非排他性,即无论食品安全表现为客观性状还是主观形式,其效应范围将覆盖全部受众。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而言,食品安全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并不显着。以目前我国有机食品为例。因为有机食品要产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相应的生产加工配送等全程都有严苛的标准规范,所以有机食品价格比一般食品价格至少高出30%-80%。在供给价格相对高昂和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对应有机食品的食品安全消费和受益就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此,食品安全又具有一定的“准公共物品”特征。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现状下,该特征更为显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此,一方面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必须利用政府机制,以弥补市场机制对食品安全供给的外在监管缺失;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消费和受益的一般物品特征要求必须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补偿政府机制对食品安全供给的内在推动力不足。只有挖掘两者的互补性,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优势,才能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供给(李翀,2016)。针对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关系的相关研究认为:交易双方的依赖性、消费者支付意愿对食品安全市场有影响,提出政府与市场主体共同治理食品安全,能够有效利用监管资源、节约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秦利和王青松,2008;王常伟和顾海英,2013)。针对“柠檬市场”,提出创造行政治理与市场治理的协同效应是重要策略(王可山,2013);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局,提出必须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监管共识(刘亚平,2011;费威,2016)。现有研究尽管认识到仅靠政府或市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作用,而对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如何使政府与市场形成良性有效互动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互补性不足的现状,试图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角度分析并提出促进有效食品安全供给,实现食品安全供求均衡的对策。 dedecms.com

二、食品安全的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 copyright dedecms

(一)食品安全的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当前我国食品市场的供求现状,分析食品的供求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曲线D表示食品的正常需求曲线,曲线S0、Sg、Sb分别表示一般食品的供给曲线、质量安全食品的供给曲线、质量不安全食品的供给曲线。P0、Q0,PgPg,Pb、Qb分别表示食品供求均衡时,一般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和质量不安全食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由于供给质量安全食品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根据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曲线Sb、S0和Sg依次向左上方升高。由供求均衡点对应的价格和数量关系易见,pb<p0<pg,Qg<Q0<Qb。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如果在没有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威慑的外部环境下,一旦消费者完全无法识别食品质量安全时,食品供给者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为目标会提供质量不安全食品,此时对应的供求均衡的价格最低和数量最大;在消费者能够完全识别食品质量安全时,只有供给质量安全的食品才能销售出去,此时供求均衡的价格最高和数量最小;在消费者具有食品安全意识,但同时不能完全识别食品质量安全时,此时市场上供给的食品既包含质量安全食品也包含质量不安全食品,供求均衡的价格和数量1、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如图中一般食品供求均衡的P0和Q0。目前我国食品供求情况近似于一般食品的供求。由图可见,在一般食品均衡价格p0下,质量安全食品几乎没有供给,即供给严重不足,而对应该价格水平下的质量不安全食品供给量为说明在当前食品市场供求情况下,供给者更倾向于提供过剩的质量不安全食品,相比于质量不安全食品本身的供求均衡数量而言,其实际的供给量更大。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当前国内食品市场,低质不安全食品供过于求、优质安全食品供不应求的现状正与上述分析结果相似。消费者尽管对优质安全食品具有强烈的需求意愿,然而由于食品安全信息不通畅,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仅通过价格标识难以确保优质优价的食品供给规律,最终会因逆向选择而导致“柠檬市场”(Akerlof,1970)。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认证与企业信誉存在“虚假陷阱”、政府监管部分失效的背景下,食品供给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也将加剧。食品市场的供求均衡最后将处于图1中低质不安全食品的Pb和处。为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的真实或潜在危害,消费者就会选择购买纯进口食品,或者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购买国外食品。近年来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婴幼儿乳品的需求方面更为突出。 本文来自织梦

(二)国内与国外食品的供求差异显着

copyright dedecms

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与国外食品的供求差异显着。仍以奶制品为例,近年来,国内生鲜乳价格整体低下。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奶业自身的生产、加工、消费结构不合理,原料奶产量、加工量和消费量三者不协调是根源。而其中的关键是国产奶制品消费水平低。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3月第四周国内牛奶平均价格在每公斤3.41元,而欧盟牛奶价格在每公斤2.5元左右。并且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以及随后曝光的国内分装洋奶粉掺假售假问题,我国约七成消费者表示不敢购买国产奶粉。2、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至今难被挽回。对消费者而言,国产奶制品的成本和质量安全水平都没有比较优势。欧盟是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液态奶、乳清粉、奶酪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12.13万吨,其中来自欧盟的奶粉达8.7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1.78%。2015年欧盟正式取消了牛奶配额制度,预计我国对欧盟奶制品的进口增量将进一步激增。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消费者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实惠的价格,纷纷选择海外代购或者直接参与海淘。根据2015年第二季度海淘行业数据研究报告3、显示:我国消费者在检索产品或者品牌时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口碑评价。海淘商品检索集中度较高的商品前三位是护肤彩妆、母婴和奢侈品,总占比约76.2%,其中母婴商品关注度增长最快,同比增速约33.1%。奶粉及其他食品在母婴商品中的关注度最高,占总检索量的70%以上。受到奶粉产地影响,荷兰、德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的母婴商品检索量占比之和高达73.7%。2013年我国的海淘族已达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对海淘消费者来说,海淘食品的质量安全能够满足其需求,这一点在婴幼儿奶粉购买上显得格外突出。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信任度急剧降低,购买国外婴幼儿奶粉已成为消费者的替代性选择。 dedecms.com

通过上述国内外奶制品消费量的比较分析可见,随着消费者群体学历和收入的双重提升,食品需求观念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婴幼儿食品或者国内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的同类食品。在信息不对称、监管绩效存疑的情况下,为确保食品安全,消费者选择购买进口食品,甚至通过海淘或者代购直接购买国外产且国外销食品,抑或通过选择产供销看得见的食品,以实现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强烈需求。例如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农夫菜园”、“市民农场”等食用农产品营销方式,通过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或者通过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全程追踪种养殖过程,使食品安全保障“可视化”;通过会员制等长期供求关系的实现,从食品安全供给信誉角度,使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在上述食品安全供给模式中,食品销售价格尽管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昂很多,但仍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需求群体,并且潜在的需求群体规模庞大。近年来联想集团、顺丰快递等各类知名企业纷纷投身优质农业供给行业的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需求旺盛,潜在的食品安全需求巨大,而相应的食品安全供给严重不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食品安全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互补关系 本文来自织梦

(一)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双重作用的必要性

copyright dedecms

目前我国食品供给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呈现以下特点。食用农产品及食品原材料的种植生产仍然是以小型分散的农户为主,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中介或者管理者的形式组织农户进行种养生产,合作社主要负责产品的经销。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阶段,有一些大型的、品牌食品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加工优势,个别企业还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供给模式。根据统计数据预测: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7万亿元,增长101.1%,年均增长15%左右,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4、尽管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但生产加工主体仍以小型企业为主。由于流通渠道多样化,流通链条长短不一,食品批发零售阶段的主体多元化更为显着。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食品的创新经销模式如网上直销、海外代购等层出不穷。因此,我国食品供给主体多且繁杂,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范围广,组织模式各有不同,所在的市场结构复杂多样,仅由市场机制作用必然导致食品安全供给受到多主体“自利”行为的影响。在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问题反馈的企业信誉扭曲、食品安全事件导致的消费者信任脆弱的现状下,必然造成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严重不足及供给结构混乱,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有效需求,并抑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潜在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面对市场中食品安全供求现状,仅依赖市场或者政府机制进行协调是否可行?市场机制是依靠市场主体的利益制衡机制实施的一种治理市场失信行为、恢复市场供给绩效的机制。对此,如何纠正或者协调市场主体间利益,使成本与收益能够反映食品的价格与真实质量安全关系,促使食品安全信息准确及时地流通和反馈,满足消费者构建信任所具备的条件,真实有效地形成食品安全供给侧的信誉至关重要。政府机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力量和行政力量等国家强制手段实施的一种鼓励市场诚信行为和惩罚市场失信行为,促使食品安全供给绩效恢复的机制(戎素云,2012)。针对食品安全的“准公共物品”特征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必须通过政府机制进行弥补与纠正。然而,在有限的公共资源约束下,食品安全政府机制作用的发挥,同样存在困境(马琳,201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食品供应链涉及复杂多样的主体,食品安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相应的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及其配套的监管人员、设施,针对监管渎职和监管缺位的再监管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公共监管资源,而食品安全监管绩效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体现。因此,单纯依赖政府机制无法立即显现作用,“政府失灵”现象可能加剧。 织梦好,好织梦

(二)食品安全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互补性不足 copyright dedecms

食品安全具有信任品的典型特点,其有效信息获取难度大。并且食品日常交易数量、次数庞大,交易主体变更频繁,增加了食品安全信息获取的成本以及食品安全识别、监管的难度。由于食品安全关乎身心健康,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曝光更加重了消费者的谨慎和从众心理,使风险规避的消费者失去了对同类食品安全的信心,甚至对所有国产食品的安全水平产生质疑。

copyright dedecms

“三聚氰胺”事件的严重后果、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恶劣影响、“地沟油”事件的屡禁不止,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激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渴求。而需求旺盛的同时,对应的是对国内食品安全的极度不信任,对食品供给主体信誉的否定,对食品安全信息真假难辨的无奈。从市场机制而言,如果通过市场制衡供给主体的利益,那么即使有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供给者,也无法凭借个体或者个别集体的力量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并且品牌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现。在食品安全信誉体系薄弱、信息体系不完备的背景下,市场激励缺失,供给者对食品安全的高投入低回报将是必然的结果。对此,政府机制应从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誉体系,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供给体系,维持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食品安全需求面向真正的优质安全食品供给,以激发市场自发奖惩作用的发挥,促进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供求均衡。然而根据以往食品安全案例可见,政府机制并没有在这些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诱导因素。从政府机制而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惩罚必须以监管实施有效性为前提,否则难以产生威慑作用。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庞大,监管层次多,监管信息不对称,监管资源有限,规制有效性缺失。市场自发的奖惩激励约束与政府主导的奖惩制度应为互补关系,否则在市场机制难以发力时,政府机制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可能会加剧食品安全困境。以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中的政府免检制度为例。“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前,三鹿集团作为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其所生产的“三鹿奶粉”是国家质监部门明确认定的“免检产品”5、。1999年12月产品免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行政执法部门的乱检查,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认可企业信誉,发挥奖励作用,推动企业主动实现自律。该制度原本是政府部门为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企业自主意识的举措,然而,它却成为了用行政审批代替日常监管,最终变为地方竭力保护本地产品,忽视甚至纵容监管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使政府放松了监管,而且使企业放弃了自律,成为权力寻租的一种工具。由这一案例可见,政府机制作用发挥不当,不仅没有与市场机制产生互补作用,而且将会造成政府与市场机制双重失效的严重后果。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下,政府监管的盲区、漏洞一旦出现,企业很容易作出更为趋利的选择。这一免检制度的实行不仅导致整个乳品行业信誉崩溃,侵害消费者的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信誉。 copyright dedecms

四、食品安全的信息、信任与信誉供给不足 本文来自织梦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日趋完善,国内食品安全供给有了一定的加强。然而真正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是既能确保真正食品安全的供给,又能使消费者肯于实施需求行动的供给,两者缺一不可。真正食品安全的供给需要消费者付诸真实需求行动的市场激励;消费者真实的食品安全需求行动需要真正食品安全供给的持续可信的激发。在市场中真正的食品安全供给必然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包括生产加工等各阶段的原材料、工艺、检测保障,而高成本对应高价格。当消费者面临着食品安全供给真实性的识别风险与高价格的经济风险时,政府机制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任感知、供给主体的食品安全信誉保证、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就尤为重要。信息、信任与信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信任难以形成,信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吴元元,2012);另一方面信誉一旦遭到破坏,信任危机就将产生,信息供给收效难。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信息、信任与信誉之间所体现的正是后者的情况。 copyright dedecms

(一)食品安全的有效信息供给短缺是常态

织梦好,好织梦

食品安全因其信任品特征,其有效信息供给完全是不可能的。然而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常规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缺乏规范。以我国一般食品销售标签为例,其中只包含两个日期即“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对这些日期的真实可靠性没有必要的监管措施。尤其是食品安全受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影响显着的熟食加工制品。大型零售商家乐福就曾被曝光随意篡改熟食制品的生产日期进行过期销售的问题。相比之下,英美、澳大利亚等国的生产商会在食品外包装上明确标示“食用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当食品到了或过了“最佳食用日期”,但在“食用日期”之前,零售商会通过安排专门责任人或采取专柜标签监控措施等对这些食品开展积极的打折促销,过了“食用日期”的食品必须统一回收处理。此外,他们对于食品原材料成分及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如含有可能引发过敏的成分等)也有显着标示。在我国常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尚缺乏严谨统一的规范,其他食品安全信息的供给就更为匮乏。 内容来自dedecms

(二)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始终存在 内容来自dedecms

美国管理学家Zucker(1986)认为信任的建立具有三种机制:一是基于过程的信任,即声誉型信任,是根据对他人过去的行为和声誉的了解而决定是否给予信任;二是基于特征的信任,即社会相似型信任,根据他人与自己在家庭背景、宗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性多少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三是基于制度的信任,即制度型信任,信任与正式的社会规章制度相联系,如因专业资格、科层组织及各种法规等的保证而给予的信任。以我国“三聚氰胺”事件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为例,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产生更多的是声誉信任和制度信任的瓦解。声誉信任的瓦解多由品牌企业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为导火索,从而导致品牌企业所供给的同类食品遭遇信任危机。此时制度信任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召回措施、对问题食品的封存销毁、对责任企业的严苛问责以及对同类食品行业采取新的质量安全监管细则。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刑事和行政问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等)。同时,企业向公众公开生产过程、媒体协助进行监督等社会共治的监管模式开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王彩霞,2011)。然而2009年底、2010年部分地区又查处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即为三鹿毒奶粉部分产品外流所致)。这不仅再次重创了消费者对国内奶制品的食品安全信心,而且对消费者的声誉信任和制度信任都产生了无可挽回的后果。直至今日,国内婴幼儿奶粉的低销量与国外奶粉的供不应求就是该信任危机犹在的体现。

内容来自dedecms

(三)供给主体的信誉无保证

内容来自dedecms

以品牌企业为首的食品供给主体的信誉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市场利益的驱使。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利益的显着增加与企业累积信誉所投入成本的成本收益比较(李新春和陈斌,2013)。其内在的动力是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可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激励,而外在的约束是指政府监管的奖惩机制。在食品市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信任,企业信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进行弥补。例如,消费者会选择正规零售商购买所需食品,对品牌食品的需求量更为稳定。品牌声誉的溢出效应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担保能够激发食品安全需求。但近年来正是由于品牌产品、知名企业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信誉机制作用减弱。三鹿集团、双汇集团和上海福喜公司等生产商或者供应商作为责任主体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恶性影响,世界连锁的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也在我国被曝光存在销售过期食品、含“瘦肉精”肉制品等劣质食品问题,这些都使消费者对国内食品供给的各个环节主体(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经销主体)信誉产生怀疑,同时对信誉担保的主体——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和监管职责失去信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供求均衡 dedecms.com

在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现状下,我国食品市场更多体现的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旺盛,而食品安全供给却严重不足。对此,只有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识别与激发有效的食品安全需求,加强与促进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才能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的供求均衡,将低劣质食品驱逐出市场。 dedecms.com

(一)有效的食品安全供给须以有效的食品安全需求为前提

内容来自dedecms

近年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了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部分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食品经营企业利用射频识别、物联网等技术,也自发开展了质量追溯食品供给的尝试。然而这些建设试点和尝试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依然是市场机制无力导致需求不足,仅从政府机制角度强调加强供给,两者没有产生互补效应,最终导致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无疾而终。

内容来自dedecms

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例。由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能够通过信息记录、查询、召回和追责等措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部委在北京、上海和大连等部分城市先后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并不顺利,部分地区的质量追溯体系甚至在建成后又被废止。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主要是从生产供给的角度出发,通过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开展质量追溯试点,将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纳入质量追溯体系,增加质量追溯农产品的市场供给。由于受到我国农业生产与流通特点的制约,从“供给端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大并且效果不显着,难以持续。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小型、分散农户为主体,容易出现农户逃避质检、伪造虚假追溯信息等行为。同时在执行配套的质量检测、监管措施时,还易出现监管缺位、监管漏洞以及追责难等多种问题。因此,要想在生产环节真正有效开展质量追溯建设,必须给予足够的经济激励,这就要求质量追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要高于一般农产品。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消费者对质量追溯农产品认可度低,并且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环节的质量追溯信息缺乏有效的衔接。真实有效的质量追溯信息使用率低下,没有解决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设立的统一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这就导致市场对质量追溯农产品的需求严重不足,对质量追溯农产品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因此,供给主体缺乏参与追溯体系的动力,进而导致无质量追溯的农产品将质量追溯农产品逐出市场的现象。没有对质量追溯农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市场培育的角度出发,增强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中需求主体对质量追溯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形成消费者拉动零售商、零售商拉动批发商、批发商拉动生产者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良好局面。这样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获得具有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农产品,而且可以使质量追溯农产品的供给主体获得源自市场的经济激励,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作用下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高质量追溯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促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二)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动促进食品安全供求均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因此,必须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互补角度设计相关机制,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的供求均衡。政府方面:对同类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实行分级规范与认证管理,对不同组织模式的市场实施准入、运行与退出的细则,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生产和运营实行过程监管,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真实有效的流动,为重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任,发布与更新食品供给企业的信誉,从而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逐步确立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市场方面:从质量等级细分、不同消费者群体特征等角度,引导需求主体形成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依据信息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消费者理性推测与有效甄别,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信息发送形式与披露时间、信息发布机构及其与企业信誉的连带关系角度(费威,2015),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通过市场的传导作用,加强对大型、品牌企业的权责奖惩约束,由企业主体带动形成自查、自检、自省的食品安全供给环境,使政府机制事半功倍。最终,诱导食品市场供求主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有效的食品安全供求均衡。注释: copyright dedecms

1、此时可理解为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2011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披露的调查结果。 内容来自dedecms

3、数据来源:2015年10月16 日 360营销研究院。 织梦好,好织梦

4、数据来源:《2015--2020年中国食品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产品免检制度是指一些地方对本地连续数年检查合格的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免于监督检查。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1、费威:《食品安全与政府监管》,《光明日报》2015年5月20日。 dedecms.com

2、费威:《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与零售商检验的联动机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内容来自dedecms

3、李翀:《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1期。 织梦好,好织梦

4、李新春、陈斌:《企业群体性败德行为与管制失效》,《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刘亚平:《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痼疾及其纠治——对毒奶粉卷土重来的剖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

copyright dedecms

6、马琳:《食品安全规制:现实、困境与趋向》,《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10期。 内容来自dedecms

7、秦利、王青松:《公共治理理论: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角》,《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dedecms.com

8、戎素云:《食品安全供给绩效恢复机制及其作用——基于政府角度》,《企业导报》2012年第7期。

dedecms.com

9、王彩霞:《政府监管失灵、公众预期调整与低信任陷阱》,《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织梦好,好织梦

10、王常伟、顾海英:《产业环境、监管力度与我国食品企业的诚信选择——基于激励相容约束的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8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王可山:《食品安全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读》,《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第9期。 dedecms.com

12、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copyright dedecms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