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轻工纺织 > 全球一体化后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形势及应对

全球一体化后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形势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8-06-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 浏览:【字体: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实施了三十多年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已经在2005年1月1日宣告结束,世界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后配额时代”,这一转变无疑会极大地推动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然而,在这一变革前后,我国始终面临着巨大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压力,纺织业已成为我国遭受贸易摩擦量频繁、涉案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纺织品贸易形势正经历着深刻的演变,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纺织品一体化,促进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全面发展,任重而道远,亟须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和思考。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一体化前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进展 dedecms.com

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实行由来已久,迫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对竞争力日渐削弱的纺织业提供保护的压力,1974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署了《多种纤维协定》(MFA),允许发达国家暂时性地借助配额保护限制纺织品进口。直到1994年,经过发展中国家的不懈努力,乌拉圭回合谈判以《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取代了《多种纤维协定》,为最终取消配额限制制定了过渡性安排,规定从WTO建立之日起的10年内,实现纺织品、服装贸易向GATT的回归,而这一安排的最终期限为2005年1月1日。 copyright dedecms

2002年1月1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入第三阶段,美国和欧盟取消87个类别的配额,其中欧盟取消35个类别,我国纺织品出口,尤其是取消限制类别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美国取消限制类别产品在2002年增长90%的基础上又增长了近60%,价格却下跌了近20%。而2002~2005年间,最后取消的配额还有126个类别。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和强劲的竞争力,已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警觉和关注。

dedecms.com

在纺织品一体化前后,美国、欧盟和土耳其等国纷纷援引“242条款”对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美国于2003年12月24日对我国的针织品、胸衣、袍服三种纺织品实施为期一年的数量限制,涉及金额达6.6亿美元。2004年10月29日美国又开始对棉制、毛制和化纤袜实施纺织品特保措施。2003年5月,美国商务部下设的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发布了执行纺织品保障措施的具体程序规则,规定了实施纺织品保障措施的具体程序、申请的资格及支持的数据等内容。2005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基于“242条款”的《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规定了欧盟对来自中国纺织品进行设限的条件和程序。为解决中方某些纺织品出口数量激增的问题,中欧、中美分别于2005年6月11日和11月8日达成协议,分别规定对中国10个和21个类别的纺织品重新实施设限管理。欧盟还对我国聚酯长纤面料进行了反倾销调查。日本在2004年制定了《应对中国纺织品特别措施》。该措施规定,以最近1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纺织品的数量为基数,其增长幅度不能超过7.5%,毛制品不能超过6%。一旦中国产纤维纺织品对日本出口剧增,超过此幅度,就可能扰乱日本纺织品市场,日本将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数量限制。从2005年2月起,土耳其对我国42类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同时,南非、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由此可见,全球纺织品一体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带给纺织业界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织梦好,好织梦

二、纺织品一体化引发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纺织品摩擦的根本原因。贸易摩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从反倾销到保障措施,再到技术壁垒、知识产权,造成了贸易摩擦、争端的加剧和频繁,美欧是一体化后对我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的主要国家,由于在长达10年的过渡期内,美欧等主要进口方采取不合理安排和过度保护,将70%的敏感紧俏产品配额留到一体化的最后时刻取消,扭曲了全球纺织品的供求关系,对一体化后的纺织品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2.迅速扩大的纺织品贸易规模引发他国恐慌。我国是世界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1/4以上,纺织品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7.5%。在全球配额制下,中国大量的纺织品出口能力不能得到释放,全球纺织品一体化的到来,无疑会促使中国纺织品出口大规模的自然增长,这是各方在2005年以前就得出的一致结论。2005年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出口224亿美元,增长19.1%,其中对美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70.5%;对欧盟出口39亿美元,增长48.3%。而原来属于配额产品的中国纺织品对欧美的出口增幅较大,对美国是250%,对欧盟是82%。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认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占据美国服装市场的份额将从16%上升到50%。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纺织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威胁论”悄然流行。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强大的竞争力会冲击其国内市场。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同样深刻感受到中国纺织业带给他们的压力。部分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近的产业结构,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甚至是其经济支柱和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例如,2002年,孟加拉国国纺织服装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80%以上,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占70%以上,土耳其和摩洛哥占30%以上。一旦抢占这些国家的市场,其纺织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将会对其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3.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依存度过高也是贸易摩擦产生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对外依存度也在30%以上,一些大宗轻纺产品在某些目标市场占有率超过临界点。统计表明,在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的出口占2/3以上,而我国服装业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如2003年,我国各类服装产量251亿件,出口177亿件,出口依存度高达70.5%。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进口市场的71.5%。由于对一些市场的过度依赖,我国纺织品出口很容易引起国外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导致双边贸易摩擦。 dedecms.com

4.纺织企业的低价出口营销方式容易刺激国外贸易保护。中国的纺织品主要走低端路线,开发、技术、品牌等环节较弱。而低价出口必将导致恶性竞争,造成出口收入与出口规模不能同步增长的局面,并容易留下倾销和扰乱他国市场秩序的口实,刺激别国对我国采取各种贸易保障措施。 copyright dedecms

三、纺织品贸易摩擦在“后配额时代”呈现新特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摩擦形式多种多样。除“242条款”外,还有特保、反倾销、知识产权及技术壁垒等多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的“242条款”规定,WTO成员在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对本国产品造成“市场扰乱”,或“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时,则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中方在收到磋商请求后,应主动将上述商品的出口增长率控制在7.5%的范围内。如磋商不能达成一致,则进口国可以单方采取限制措施。该条款的有效期是2008年12月31日。纺织品一体化前后,各国普遍根据此条规定对我国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或设限,共涉及贸易额高达80亿美元。而“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该条款明确规定,WTO的其他成员可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的权利,其中也包括纺织品。而且,其适用期要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年之后才终止。可以说,这是比“242条款”更严厉且后患无穷的限制措施。同时,由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水平不断提高,国外通过反倾销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技术标准、环保因素仍是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弱项,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一大障碍。国外以环境保护、人身健康为名,通过各种严苛的法规、标准等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进行限制。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定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OKO - TES100),其中规定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限制,该标准的显着特点在于对纺织品中的生态毒性物质作了明确的、定量的规定。2004年4月1日,国际通用的生态纺织品认证2004版新标准正式实施,6月30日欧盟又对轻纺产品实施蓝染料指令。 copyright dedecms

2.摩擦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中欧、中美协议的签订对他国具有负面的示范作用:巴西、土耳其、意大利、秘鲁、印度尼西亚、南非、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墨西哥、挪威和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准备对中国纺织品采取设限措施。有的已经设限;有的已经对国内法律进行了修改,为设限做准备;有的主动要求和中国进行纺织品谈判。例如从2005年9月份起,巴西纺织企业向政府施加压力,希望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随后,中巴两国政府开始谈判,并于2006年2月达成协议。协议有效期为3年,到2008年止,每年约束9%左右的增长率。中巴协议的覆盖范围很广,涵盖8大类(丝绸、化纤、合成纤维布、丝绒、针织布、套头衫、夹克和刺绣)70个品种,约占中国向巴西出口纺织品种类的60%。而中欧协议占输欧纺织品的不到30%,中美协议占45.8%。 本文来自织梦

3.贸易摩擦政治化的趋势在加深。欧盟之所以匆匆发起对我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很大原因是由于欧盟成员国内部纺织业界的政治压力。在2005年5月底临近法国就欧盟宪法条约进行全民公决的时候,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的法国人因为抱怨经济不景气和高达10%的失业率,而倾向于否决宪法条约以惩罚政府。由于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转移国内政治压力,推动法国公投的顺利进行,欧盟委员会在中国纺织品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于2005年4月6日启动《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行动指南》申请程序。比起欧盟来,中美经贸关系更是“一揽子问题”,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问题、巨额贸易逆差问题,都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所在。当美国国内出现政治压力时,特保就成为其经济政策的“替罪羊”。

本文来自织梦

四、我国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思路和对策

内容来自dedecms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产业,我国纺织业涉及直接就业人口约1900万人,加上相关就业人口更多。贸易摩擦对我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对纺织产业和从业人员将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2005年是不平静的一年,纺织业贸易摩擦接连不断,一度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中欧、中美协议的签订暂时缓解了纺织品贸易摩擦,我国纺织品出口危机暂告一段落。两个协议的有效期分别至2007年和2008年底,可以预见,这几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将在相对平和的环境中发展。然而,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失,我国纺织品出口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多种形式的限制,相关各方应沉着应对,理性迎接“后配额时代”到来。 copyright dedecms

1.政府应加大谈判协调力度,体现合作共赢。政府要做到未雨绸缪,充分预见贸易摩擦形势的严峻性、紧迫性,事先加强同主要国家的了解沟通。在谈判过程中,该强则强,该软则软,既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尽量维护我国的合法权利,又要兼顾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利益。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中,我国争取到的条件是比较适当的,兼顾了中国、美欧和发展中国家等多方的各自利益,避免了激烈的贸易战和报复冲突。

织梦好,好织梦

2.企业要加强自律,提升层次。我国目前纺织品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不断出现恶性竞争也是不争的事实。企业要关注进口国相关产品的市场变化,加强自律,减少过度竞争,一旦出现贸易摩擦要联合积极应对。而企业要想发展,最终要走资本、技术密集型道路,要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本文来自织梦

3.鼓励企业“走出去”。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要把一部分过剩的产能转移到第三国,避开贸易摩擦。通过“走出去”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原产地多元化。在目前的形势下,“走出去”成为纺织业突破重围的战略选择。无锡光明集团、山东岱银集团、上海华源集团成为纺织行业“走出去”的领头羊,初步尝到了“走出去”带来的甜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走出去”的纺织企业并不多,且大多停留在境外加工的层次,“走出去”仍处在初始阶段。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提高企业对“走出去”的认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可通过组织企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国外环境和当地习俗、政策,与国外协商共同投资建设开发园区,进行招商吸引国内纺织企业进驻。我国纺织企业对“走出去”的方式一定要进行慎重的抉择,而在“走出去”之后更要注意“本地化”。 copyright dedecms

4.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在国外,行业组织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大的政治力量,是主要行业利益的保障者,也是维护国家贸易利益的主体。纺织业涉案产品多为最终消费品,我国价廉物美的产品在进口市场的受益者分散,难以形成与国外生产商相抗衡的游说力量。因此,要克服纺织业贸易摩擦,仅仅依靠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就越呼唤建立一个强大的行业协调机制。行业组织要注重自我培育,扩大在业内的影响力,引导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应诉,在化解贸易摩擦中发挥沟通作用。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