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消费形势 > 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

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纵横》2016年第11期 浏览:【字体:

摘要:随着经济服务化和消费贡献增强,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服务业新业态总体呈现“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一二产业服务化、服务业内部融合、专业化内生成长、集聚化等五大趋势特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可推动新消费增长点涌现、助推消费结构优化、促进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升级。当前,以服务业新业态促消费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应着力创新服务供给,提高消费意愿;更新消费理念,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加强法治监管,打造安全消费环境。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服务业新业态;扩大消费;消费升级;互联网+;新型消费

内容来自dedecms

近年来,我国经济服务化趋势凸显,消费结构不断向服务型消费转变,新型消费异军突起,服务消费差异化、个性化趋势愈加明显。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同时,从居民消费率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7.7%,远低于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60%以上的居民消费率。[2]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我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趋势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一)“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互联网+”是新业态发展的首要趋势特征。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这种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互联网集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于一体,互联网应用已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新业态发展与互联网有天然的联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推广是新业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互联网+”已渗透于三次产业的各个方面,引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一方面,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医疗养老、家政等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不断融合;另一方面,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租赁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和服务业态,实现了价值流的快速流动。此外,“互联网+”还促进市场需求细分与多元产业形态的精准匹配。海量分散的细分市场需求亟待由丰富多样的产品服务供给来满足,以大数据为特征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两者间的精准匹配,促进新业态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一二产业服务化

copyright dedecms

在农业、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相互交融、相关度日益提高的同时,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日渐彰显。现阶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工农业服务项目开发力度逐渐提高,促使产业业态不断推陈出新,工农业服务化消费迅速崛起。国际经验表明,工业服务化尤其是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引领产业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耐克、罗尔斯一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和米其林轮胎等众多跨国公司都已成功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也是产业服务化的重要体现。如,农家乐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现代农业技术科普展览等农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copyright dedecms

(三)服务业内部融合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服务业内部各子产业间相互渗透趋势明显,进而催生出新业态。服务业融合的多样化,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各自内部的融合,也包括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间的交叉融合;既包括诸如文化创意与旅游、商贸商务与旅游等服务业的互补性融合,也包括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与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的结合型融合。以养老服务为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分别由家庭、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承担和提供养老服务。一些健康养老服务企业已开始尝试进行产业内重组,采取综合化养老模式,推行“一条龙式”养老服务,并将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科技助老”,以更好地满足康养服务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四)专业化内生成长[1] 本文来自织梦

目前,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其资源和能力向自身擅长的核心业务领域集中,通过专注于某一领域以带动企业发展。专业化内生成长使其业务领域或线下网点得以快速扩张,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以酒店行业为例,在企业核心能力得到提升后,通过专业化内生成长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实现商务酒店、公寓酒店、度假酒店、会议型酒店、汽车酒店、快捷酒店等多元经营。同时,服务业态细分、服务方式专业、服务质量提升,也更加适应当前日益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copyright dedecms

(五)集聚化

dedecms.com

当前,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主要表现为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实践中,产业园区、精品旅游线路、金融服务圈、娱乐一条街、淘宝镇、淘宝村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对企业而言,产业集聚化发展使上下游企业成本显著降低,促进生产链分工细化,推动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有助于企业稳定有效地获得供应商的服务,获得配套产品和服务及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产业集聚化发展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效应有利于产品服务改善及消费方式创新,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消费体验升级。

织梦好,好织梦

二、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对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推动消费新增长点涌现

dedecms.com

首先,网络消费持续升温。《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额达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网络消费热点涌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力持续增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淘宝镇、淘宝村加快发展,我国已成为电子商务大国。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促进新业态消费的重要引擎。其次,新型消费市场不断壮大。交通出行、旅游休闲、社区家政等服务与互联网不断融合,尤其在装饰装修、教育文体、医疗健康等信息不透明的行业,OTO消费市场不断壮大;信息咨询、租赁服务、人力资源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如,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此外,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39.6亿件,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过50%,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2015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再次,传统服务企业和行业消费持续变革。越来越多的零售、餐饮企业等实体经济竞相实施“互联网+”计划,开通网上商场,扩张OTO线下网点,采用微信、团购等促销方式,加速消费扩张。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行业间的相互渗透愈加明显,品牌跨界营销不断发展,不少传统企业寻求跨界合作,实现网络用户资源和营销渠道共享,推出消费新亮点。最后,互联网金融特别是消费金融惠及消费者。支付市场创新发展,无论是支付宝、财付通等以在线支付为主、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网型支付平台,还是银联电子支付、快钱等侧重行业需求和应用的金融型支付平台,业务功能不断丰富,极大地满足了网络经济背景下消费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要求。消费金融为互联网金融增添了新的活力。如,蚂蚁微贷、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平台不断发展,使消费者低费用甚至零费用微贷,实现了先消费、后分期付款,充分释放了消费潜力。 dedecms.com

(二)助推消费结构优化 copyright dedecms

服务性消费在消费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从2002年的27.4%上升至近年来40%左右的高位。服务业新业态的加速发展,带来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在消费的类型结构方面,居民消费不断向享受型消费和新型消费转变。目前,随着新型业态的涌现,城乡居民消费多元化趋势逐渐加快,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同时,随着生态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信息消费、租赁服务等享受型消费和新型消费进入普通百姓生活,需求刚性不断提高,反过来又促使相关服务产品、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持续革新。在新业态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动机发生变化,从单纯地满足功能性需求向更加注重多样化体验的享受型需求转变。二是在消费的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服务化消费增加。现阶段,三次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持续加快。农业发展休闲化、旅游化态势逐渐加强,服务业与工业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促使一二产业服务化消费迅速崛起。如,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研发设计、创新创意等前端服务与售后维修等后端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加深,甚至一些解决方案的提供从制造企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业态,促进工农业服务化消费比重提升。三是在消费的空间结构方面,地理意义上的消费集聚程度提高。在电商经济背景下,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直接的跨区域消费变得更加便捷。[3]2014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是我国快递发出数最多的5省市,说明这些省份也是我国跨区域消费的集聚热点。如,浙江省诸暨市是我国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在“互联网+”浪潮下变为袜制品的直接消费区域,这种集聚促进了制造业本身与电商产业的共同发展。消费集聚程度提高,有利于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实现消费质量提升。

dedecms.com

(三)促进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持续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一是体验式、参与式消费不断增长,促进消费体验持续升级。随着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的增长,消费者对用户体验、个性化满足和权利维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增加用户体验感,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有效结合的OTO模式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行业通过互联网改造消费体验,培养用户习惯,甚至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或邀请用户参与设计,提供个性化、定制性的产品与服务,消费的用户体验感持续增强。二是移动消费加速发展,促进消费方式持续升级。当前,互联网消费不断壮大,“80后”“90后”逐渐成为重要的新消费群体,年轻一代消费意识主动积极,移动终端产品拥有率高且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从实物购买到预约打车、订餐、购票、租房、找家政,以及远程教育、在线咨询等服务消费,移动终端消费占据市场的相当一部分。而移动消费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两者共同推动消费方式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三、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存在的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一)服务供给创新相对不足

织梦好,好织梦

首先,部分业态供给严重短缺,一些服务领域“有需求而缺供给”。如,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5%,与美国健康服务业占17.6%、OECD国家占10%左右的比重相差甚远。当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足1000亿元。特别是在特大城市,若想进公立养老院,从50岁开始排队,需排上30年甚至40年。服务供给创新不足在旅游消费领域同样存在,景点“留不住人”、游客“转身即走”的问题较为普遍,旅游产品和服务有待优化创新。其次,服务供给方式有待改善。一方面,消费需求越来越差异化、个性化;另一方面,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中来自消费者的外部参与度不足,导致消费者创意未能得以充分体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性和可实施性降低,消费需求不能较好地内部化。 织梦好,好织梦

(二)相关配套服务急需完善 织梦好,好织梦

首先,消费信贷服务不完善,阻碍消费潜力释放。消费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新血液,对于促进消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消费性金融平台数量不多、消费信贷成本较高、发展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困扰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不利于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方式升级。其次,互联网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网速慢、网费高问题突出,不利于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影响相关产业发展,使企业监管中大数据应用受限。最后,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阻碍了电子商务发展和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尤其不利于农村电商和农业物流配送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消费者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方面,消费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和学习热情不高,消费者知识不系统。部分消费者观念比较传统,严重制约了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文教娱乐等新业态消费。从国际经验看,德国北威州已推动将消费者知识纳入中学课程,内容涉及租赁、理财、营养和健康等广义家政,将消费者知识学习在教学大纲中加以明确,以期使消费者知识更系统化。[4]这对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具有启示意义。另一方面,消费者理念和意识亟待优化。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现象较为严重,绿色消费理念尚未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扎根,阻碍了新业态和绿色经济发展。同时,消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容忍度偏高,安全消费意识不强,不利于消费升级。

dedecms.com

(四)收入分配格局尚需优化

copyright dedecms

首先,相对于较高的资本收入占比,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直接限制了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普通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较少。劳动收入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劳动者的消费扩大和升级。[5]其次,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农民收入偏低直接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比重较低,[6]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差距。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不断降低,由2005年的27.8%下降到2010年的23.0%,2014年降到22.4%的历史新低水平;由图2可知,尽管近些年我国城乡消费差距趋于减小,但仍处在偏高水平,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的2.92倍。因此,居民消费发展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copyright dedecms

(五)消费市场环境不完善

dedecms.com

首先,消费环境差强人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消费安全事件频发、违法违规经营现象突出、虚假宣传较为普遍、消费陷阱较多,消费“信心赤字”严重,降低了消费意愿,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消磨了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产品和服务供给主体的竞争程度不高。众多服务性行业行政管理色彩较重,行业准入限制较多,垄断现象突出,市场竞争严重缺乏,甚至部分服务产品价格还主要由政府制定和管理,这些问题都抑制了服务业新业态的生长和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四、以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路径 dedecms.com

(一)创新服务供给,提高消费意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互联网+”生态圈,扩大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重点服务供给规模,加大多样化、个性化新型消费的供给力度。创新消费供给方式,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和服务研发,促进消费需求内部化。适当降低民营资本的服务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供给主体的竞争程度,促进消费质量提升,增强国民消费“满意指数”,让消费“留在国内”。完善消费配套服务,加快发展消费金融,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增强消费信贷能力。加快农村“触网”步伐,促进网络提速降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不出村就能“买全国”。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更新消费理念,释放消费潜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自主、安全方向转变,加速新业态消费升级。提高广大中老年消费者上网和使用电子产品的能力,使消费者跟上消费方式升级的步伐。提升科学消费意识和“健康观”,[7]普及居民租赁、理财、营养和健康等生活实用消费知识,使消费者知识更加系统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高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提高消费者自身权益保护能力。

dedecms.com

(三)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强化消费能力。一方面,健全平等就业机制,大幅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赋予劳动者对利润的收益权,[8]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另一方面,优化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全民共享程度,充分发挥再分配的正向调节功能,修补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减少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后顾之忧。

dedecms.com

(四)加强法治监管,打造安全消费环境

内容来自dedecms

完善消费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法治化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公正法治的消费市场环境,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提高正品率和产品安全系数,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溯源机制,打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形成严格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体系,消除消费者的“信任赤字”。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李文军.应从供给侧发力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J].经济纵横,2016(6):7-10.

内容来自dedecms

[2]刘长庚,许明.论消费的基础作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3-8. 内容来自dedecms

[3]韩雷,张磊.电商经济是效率和公平的完美结合吗[J].当代经济科学,2016(3):80-90,127.

本文来自织梦

[4]刘青文.德国北威州拟将消费者知识纳入中学课程[J].世界教育信息,2015(19):76.

织梦好,好织梦

[5]江剑平,龚志民.以公正分配构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0-74.

dedecms.com

[6]龚志民,毛中根.论我国目前农民消费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消费经济,2002(2):49-51. dedecms.com

[7]毛中根,叶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居民消费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3):53-61,158. 织梦好,好织梦

[8]刘长庚,韩雷.现代企业应赋予劳动者对利润的收益权[J].红旗文稿,2011(2):17-19.

copyright dedecms


[1]专业化指服务业态市场更加细分、服务产品更为细化;内生成长指企业发展基于自身优势资源,依靠不断获取、积累和转化特色优势资源实现自身成长,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