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消费形势 >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年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农村贷款状况和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分析发现,农村贷款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相对于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言,其投入水平仍然比较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随着农村贷款增加而提高。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呈现倒“U”型特征,临界值约为2.5%,农村贷款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弹性约为0.1。本文最后从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抑制农村资金外流、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 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贷款 利率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需要挖掘新的动力。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潜在消费需求庞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要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2363元和10130元,分别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7%和4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提高农村消费总量和提升消费结构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状态对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顺利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自织梦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织梦好,好织梦

农村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农村金融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村金融的确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对于农村金融影响农村消费的方向和程度还存在较大分歧。刘纯彬和桑铁柱(2010)使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讨论农村金融深化能否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在长期内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极强的带动作用,而短期中这一影响并不显着,有一定的时滞。同时,已有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协整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考察变量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而对于变量之间的作用方向和程度的判别其局限较大。万广华等(2003)运用1995-2000年的样本农户资料和其所构建的储蓄模型,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赵洪丹(2011)使用1978-2009年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结论显示,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谢顺利和周翼璇(2014)利用1995-2009年数据,使用协整检验等方法,验证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陈治国(2016)运用OPLS回归模型,估计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显着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孟兆娟(2017)使用1978-2013年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农村金融与农民消费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民消费增长。 内容来自dedecms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并非总是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陈东和刘金东(2013)利用1981-2010年数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了农村信贷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农村信贷结构失衡带来的消费性信贷约束,致使农村居民消费更多依赖于增收的中介效应,不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汪昌云等(2014)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讨论了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结论认为金融市场化显着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李芳琴和杨洁(2015)使用1985-2011年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支持较弱;张万兴和郭晓梅(2016)利用1997—2013年数据,基于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论显示,农村金融变量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时滞。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采用更为稳健的面板数据模型,围绕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不仅揭示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而且还给出其作用程度。 dedecms.com

二、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及发展状况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中国农村金融分布状况

dedecms.com

中国的城乡金融分配关系表现为典型的“二元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贷款[1]绝对规模增长较为迅速,从1978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6055亿元,年均增长22.25%(图1)。但是,相对来看,贷款的投入水平还比较低。图2显示,农村贷款比率[2]始终大幅度低于全国贷款比率[3]。农村贷款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28,而全国贷款比率为0.93,是农村贷款比率的3.31倍。由此还可看出,农村所获得的金融资源相对较少。图3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贷款比重与农村经济比重的比较[4]。1978—2015年,农村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平均值是11.52%,而农村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是39.79%,这表明中国农村用10%左右的贷款,却创造了近40%的GDP。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总体来看,农村贷款绝对数量较多,但是与农村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例及贡献相比,其数量还是较低的。值得指出的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贷款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有较大增长,其增长速度也较之前大幅度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 织梦好,好织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显着提升。表1显示,1978-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16元增加到9222.6元,增长了79倍,年递增12.6%。以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时间节点,将1978-2015年划分为三个区间。1978-2006年期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较低,年均名义增长12.1%,年均实际增长6.2%;2006-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年均名义增长13.1%,年均实际增长8.8%;2012-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较之前大幅度提高,年均名义增长16%,年均实际增长13.7%,如此高的增长率使得2015年的消费支出是2012年的消费支出的1.5倍。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三)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及发展状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综合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同向变动关系,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增加。图4展现了城乡消费差距、农村贷款比率和农村贷款占全国贷款的比重在1978—2015年间的变动趋势。由此不难看出,当农村贷款比率和农村贷款占全国贷款比重较低时,城乡消费差距较大;而当农村贷款比率和农村贷款占全国贷款比重较高时,城乡消费差距较小。特别是2012—2015年,农村贷款比率和农村贷款占全国贷款比重大幅度提高,相应的,城乡消费差距迅速缩小。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综上,从发展变化趋势上来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特别是近两年来,这种内在联系表现的愈发明显。 三、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作用的实证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构建了下面板数据模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Consume代表农村居民消费;Fin代表一组农村金融发展变量;X代表一组控制变量。农村居民消费,由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表示。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包括利率和农村贷款。利率(Rate)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详细的考察利率的作用,本文引入利率平方项(Rate2)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验证利率是否对农村居民消费有非线性作用;农利贷款(loan)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的涉农贷款予以代表。控制变量分别为农业机械总动力(mac)和农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med)。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2013-2015年全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本文来自织梦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实证分析的回归结果列示于表2。结果显示,R2高达0.929,F检验值比较大,说明模型解释能力较强,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5%及以上的显着性检验,说明解释变量选择合理。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1.实证检验结果显示,Rate的系数是20.6316,Rate2的系数是-4.0697,表明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着的非线性作用。具体表现为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先上升,当利率升到临界值(2.53%)时,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达到最高,随着利率的进一步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开始下降。为了直观的表现消费和利率的非线性关系,我们使用2013-2015年全国31各省(市)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利率数据绘制了二者的拟合曲线(图5)。图5清晰的显示出农村居民消费与利率的倒“U”型关系。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可知,利率临界值为2.53%。当利率在[2.12%,2.53%]区间时,利率与农村居民消费呈正向关系;当利率在[2.53%,3%]区间时,利率与农村居民消费呈负向关系。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2.利率水平变化会改变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条件,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Deaton,1992)。因储蓄收益的变动使当期消费品与未来消费品之间的替代比率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替代效应;因储蓄收益的变动使居民未来收入发生变动而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收入效应(刘赣州,2()10)。利率上升会使居民储蓄收益提高,这一一方面增加了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因此,居民会减少现期消费以及增加储蓄,这就是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居民储蓄收益提高意味着居民的收入水平上升,这会促使居民增加现期消费以及减少储蓄,这就是收入效应。显然,利率对居民消费的总效应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比较。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利率上升会减少居民消费,利率下降会增加居民消费;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么利率上升会增加居民消费,利率下降会减少居民消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利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当利率水平较低时(位于[212,2.53]区间),储蓄收益相对较小,增加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较小,在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居民将会增加当期消费,由此导致此时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将会增加;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位于[2.53%,3%]区间),因利率变化所引起的储蓄收益变化占居民收入的比例较大,增加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较大,在收入水平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居民会减少当期消费,这就会造成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利率上升将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 dedecms.com

4.农村贷款的系数为正,意味着其显着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农村贷款每提高l%,农村居民消费提高约0.1%。信贷改变了农户的初始资源禀赋,通过信贷,农户可以进行农业投资,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收入的增加,进而提高消费水平。资本投入的系数显着为负,这表明资本投入挤占了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医疗条件的系数显着为正,这说明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着影响。其中,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利率的上升,农村居民消费先升后降;农村贷款能够显着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弹性大约为0.1。研究还发现,资本投入会挤出农村居民消费,而农村医疗条件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1.优化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结构只有与农村经济结构相互契合,才能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消费增长的目标。优化农村金融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农村信贷结构,主要是增加农业和农户的贷款以及增加农村长期信贷;二是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结构,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增设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改变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的局面。 copyright dedecms

2.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农村资金外流不利于农村资本形成,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因为农业收益水平较低且风险较大,加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甚至有些资金名义上是农村贷款,而实际上却投向了城市。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应该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吸引力,实行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完善农业产业链,实施农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此来增强农业收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吸引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

dedecms.com

3.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本文的研究表明: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非线性作用,管制利率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在农村实行更加灵活的利率政策,特别是要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推进步伐,这样会更有利于农村资金实现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在运用利率政策的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利率水平所处区间,并根据不同的利率区间分别运用相应的利率政策。 dedecms.com

4.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农村金融产品大多还仅局限于存款和贷款等传统金融产品层面,对于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农民理财等现代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远远不够,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近些年兴起的植根于农村发展的村镇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住房产权制度等农村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农村、农业和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水平。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肖殷荒.利率变化的消费效应与资产替代效应.经济科学,2001(5). 内容来自dedecms

[2]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本文来自织梦

[3]刘赣州.利率下降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分析[J].求是学刊,2010(1).

本文来自织梦

[4]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假说与实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2). dedecms.com

[5]赵洪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1979-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1). copyright dedecms

[6]胡帮勇、张兵.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7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经济经纬,2012(6). dedecms.com

[7]陈东、刘金东.农村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的长期动态分析[J].金融研究,2013(6).

内容来自dedecms

[8]谢顺利、周翼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U]消费经济,2014(1)

织梦好,好织梦

㈤1征昌云、钟腾、郑华懋.金融市场化提高了农户信贷获得吗?——基于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4(1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9]李芳琴、杨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消费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15(4). dedecms.com

[10]陈治国、李成友、辛冲冲、刘向晖、李红.基于OPLS回归模型的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2). dedecms.com

[11]王娜、张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引领农村消费的金融支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8). dedecms.com

[12]张万兴、郭晓梅.基于VAR模型的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8).

织梦好,好织梦

[13]孟兆娟.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1]农村贷款由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构成。

内容来自dedecms

[2]农村贷款比率等于农村贷款与农村GDP之比,农村GDP由第一产业增加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构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全国贷款比率等于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金国GDP之比。 copyright dedecms

[4]农村贷款比重等于农村贷款与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比;农村经济比重等于农村GDP与全国GDP之比。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