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政经大势 > 硬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硬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 浏览:【字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部署,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创新热潮在西部地区蓬勃兴起,强调把事关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内容来自dedecms

一、硬科技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装备强劲引擎

dedecms.com

过去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不仅稳居世界第二,而且年均增长7.1%,远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显着提升,主要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特别是在核心科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在多个领域从过去的“跟跑”,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并行,继而向“领跑”前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一。硬科技代表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胜场。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和第二大知识产出大国。201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量首次超过德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与此同时,大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多点开花,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蛟龙号深潜器、探测暗物质的科学卫星“悟空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产大飞机C919、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等重大工程走在世界前列。在部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突围,必将极大带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硬科技推动的高质量发展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特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要实现从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和服务业大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际上是在倒逼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构筑起一个强大、先进、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方面,硬科技集聚的实体经济领域将成为提质增效的主战场。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发展硬科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有助于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从需求侧看,我国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13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新消费”市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硬科技创新,促进更多的“硬科技应用场景”走进现实,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硬科技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品牌、质量、标准上差距还比较大。我国的高铁、航天、核电等领域能够成功走出去,正是因为攥住了核心关键技术。有科技人士指出:“在硬科技领域,中国终将领跑全世界”。我们必须要在科技含量高、创新潜力大的硬科技领域,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使得硬科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让中国现代化经济引领世界。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硬科技引领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制造业新登记企业达39万户,同比增长了21.7%,新登记企业的活跃度保持了70%的较高水平。然而,我国大部分制造行业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度不高,制造业内部的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弥补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结合国情,创新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事实上,“中国制造2025”所强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与硬科技是高度一致的。这些“比高科技还要高”的硬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提升经济的价值和能力上,能够为新工业革命提供强大支撑。打响“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品牌,需要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将“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补上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环境方面的短板,才有可能形成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dedecms.com

二、硬科技为西部地区追赶超越汇聚新动能

dedecms.com

陕西是科教资源强省,大西安地区积聚了众多的科研院所、高校集群以及军工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园区、基地及平台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陕西省3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2017年度国家三大奖授奖总数的13.28%。依托这些有利因素,西安在全国率先扬起“硬科技”创新大旗,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打通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肠梗阻”,形成西部特色的追赶超越新动能。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打造西安城市新IP。创新实施“硬科技一十百千”,即举办“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依托西安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建设数十个硬科技小镇,培育和引进四类百万级科技人才(百万在校生、百万高技能人才、百万创业者落户、百万校友回归),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于11月在西安召开,以“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引领未来,硬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重点领域,举办了数十场专业论坛和相关活动,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报告》。国内外相关领域院士专家、科技企业领袖、知名投资人共计5000余人参与了盛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报道了大会情况。仅开幕式当天,主流媒体累计发布稿件即超过500篇。通过此次大会,西安打响了“硬科技”品牌,全力建设“硬科技之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创新打造各类硬科技发展载体。目前,西安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暨无人机产业化基地、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部电子谷等为引领,建设了多个硬科技发展平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由教育部、陕西省共同建设的重大项目,占地面积约5300亩,是国内首个真正没有围墙的智慧学镇,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是西部地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是国内首个以“空、天、地、海”无人机产业为核心的“科教产融”创新示范小镇。发挥西工大无人机领域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构建“空、天、地、海”各领域无人系统全产业链生态系统。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以“科枝成果转化基地”为整体定位,涵盖了从人才培训、研发试验、中试应用、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孵化办公、工业生产和创业服务等硬科技产业的全链条业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部电子谷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培育产教互动与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生态体系。此外还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西电智慧产业园、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宝能科技园、柔性电子产业园、中科院科技园等项目正在推动建设中。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为硬科技集聚发展打造政策保障“软环境”。西安发布了《发展硬科技产业的十条措施》等政策,主要内容有:一是设立包括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投资人、创客和极客代表,涵盖从技术到产业、到经济的全链条硬科技智库。二是对硬科技载体、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专业化硬科技重点载体根据投资规模、产业特色、企业集群数量、就业人数等情况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的支持,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其年营业收入,给予最高800万元的奖励。三是促进硬科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化,采取股权激励等方式完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部分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给予最高80万元的奖励。四是打造全球硬科技人才高地,推进国家“千人计划”和陕西省“百人计划”,实施“西安丝路英才计划”。五是设立千亿元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围绕硬科技产业“种子期—初创期一成长期”各阶段,对创业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硬科技企业,按投资额的70%抵扣税额,给予10%—30%投资损失风险补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积极推进硬科技创新创业

织梦好,好织梦

硬科技不仅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创新,还是一种新的创新创业理念,代表着新时代创新创业者的责任和担当。“互联网+”提倡融合、协同、共享的创新理念;“硬科技+”则代表了专注、坚守、笃志的工匠精神,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浅尝辄止,坚守自己的梦想、不忘初心,笃行自己的道路、砥砺前行。硬科技创新创业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升级版的创新创业,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推动。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国家级硬科技发展和突围计划。将硬科技上升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制定国家级硬科技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同时,根据西部地区特点进行针对性部署,选取若干硬科技重点领域,加强技术路线图引导,优先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政策先行先试、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落地上给予倾斜。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推进“中国制造2025”,打通“硬科技”到“新制造”的创新路径。按照“中国制造2025”“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军民融合发展”等要求,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强基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紧盯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打通硬科技创新到制造业创新的有效通道,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硬科技+新制造”生态体系。

dedecms.com

第三,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打造多层次的硬科技创新人才体系。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育才格局。一方面强调“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硬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另一方面,健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支过硬的高水平工程师和一线技能人才队伍,有效链接硬科技创新和生产。

本文来自织梦

第四,推进新一轮创新创业,打造硬科技特色的创新体系。开展硬科技创新的调查研究,形成系统化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成果。一是在政策研究领域,围绕“硬科技创新”“硬科技理念”等进行挖掘,使其成为与“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思维”并列的创新体系。二是针对人才、产业、金融等领域,打造具有特殊内涵的“硬科技人才”“硬科技产业”“硬科技金融”等专有名词和政策支撑。三是持续优化硬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各具特色的硬科技小镇、园区等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团队、科技带头人和标杆企业、企业家。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