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西部地区 > 昂首走进新时代昆明开启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征程

昂首走进新时代昆明开启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12-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经济 浏览:【字体:

   ——昆明市改革开放40年回顾及展望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共产党昆明市委员会 本文来自织梦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 copyright dedecms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昆明作为云南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紧贴逻辑前进,紧随潮流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昆明特点的发展道路。 dedecms.com

   用好“关键一招” 取得辉煌成就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必须进行到底。这是关键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织梦好,好织梦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踏上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昆明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昆明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dedecms.com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市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40年。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57.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15.06亿元增长75倍,年均增速11.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在1984年、1988年、1992年、1995年、2002年、2008年、2013年实现了七次翻番,2010年和2016年分别突破了2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71906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415元增长47倍,年均增速10.4%。财政收入显著增长,201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0.9亿元,是1978年3.66亿元的153倍,年均增长13.7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13∶60.9∶26.1调整为2017年的4.3∶38.4∶57.3。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159.20亿元,比1978年8.36亿元增长138.7倍,年均增长13.1%。园区建设加快,先后形成6个国家级、14个省级工业集聚区,其中5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7.7%。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66.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7.32亿元增长10.3倍,年均增长6.4%;斗南成为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基地。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中国健康之城”建设成效初显,旅游总收入达到1608.7亿元,同比增长49.8%。“十三五”以来,会展业实现总体经济效益达642.93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9%左右,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被商务部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总部经济税收超过千万元楼宇达31幢、亿元以上楼宇达19幢,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称号。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资金支持从2008年的约8000万元增加到2017年突破4亿元,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的58家到2017年突破8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144.73亿元到2017年的2645.0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08年的1.3%提升到2017年的1.88%;全市专利申请从2008年2714件增加到2017年16925件;专利授权从2008年1400件增加到2017年8217件。非公经济从无到有,2017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7%,培育了近50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官渡区、五华区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的县区,安宁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高新区、经开区跻身千亿园区行列,安宁工业园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产能工业园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是我市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获得感显著增强的40年。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民生优先作为发展根本目的,2017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788元和13698元,比1978年435.86元和180.4元分别增长91倍、75.93倍。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到2590.95亿元,比1978年7.20亿元增长360倍,年均增速15.8%;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92.67元,是1980年的67.3倍;2017年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42.14元,是1978年的83.59倍。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12年—2018年11月全市共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09.6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92.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01%,昆明市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取得长足进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6.138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34.5170万人。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9年城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3.46平方米,分别达到2017年的43.96平方米、50.08平方米;2017年棚户区改造11000套(户),2010至2017年全市共改造棚户区19.6万套(户),城镇住房保障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人口从1978年的367.1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678.3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6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是我市经济发展支撑条件显著改善、发展瓶颈制约有效缓解的40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2.7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217.94亿元,年均增速22.5%。2011年至2018年上半年,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约3414亿元,年均增速2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1895公里达到2017年的18751公里,增长约10倍;公路网密度由1978年的29.31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2017年的89.29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约3倍;14个县(市)区、136个乡镇(街道)全部通公路,实现“城际高速化、县县高等化、乡乡油路化、村村都硬化”目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沪昆高铁、云桂铁路、铁路东南环线建成通车,通车里程达838公里;开通中欧、中亚等多式联运国际货运班列,351条客运航线、7条全货机航线连通国内国际,长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473万人次,被列为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地铁运营里程达88.76公里。水电气综合能源体系形成,40年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386亿元,以松华坝、柴石滩、云龙、掌鸠河水利枢纽为代表的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成,51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乌东德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开工建设,预计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一批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作启动,行政村100%通电;中缅原油管道和石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主城区116万户天然气置换全面完成,4条天然气支线+城市燃气环网主体网络体系逐渐完善。国际通信枢纽和信息汇集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城区20M宽带互联网覆盖率超过80%,行政村宽带光纤覆盖率超过90%,4G网络基本覆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发展定位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转型,是我市城市发展活力迸发、城市服务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40年。坚持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规模逐年扩大,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22平方公里达到2017年的420.5平方公里,增长19.1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29.54%提高到2017年的72.05%。城市建设向现代新昆明发展,滇池流域地区基本完成“多规合一”,呈贡新区、北部山水新城等重点片区加快崛起,城市发展迈进“滇池时代”。着力打造“一个枢纽”、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提升“三个品牌”,城市定位向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转变。城市空间承载功能、交通功能、居住功能、保障功能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特色更加鲜明,区域性国际化都市初具雏形。深化“放、管、服”改革,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城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携手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及滇中新区,共同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核心城市地位全面巩固。

本文来自织梦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是我市日益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40年。开放型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3年昆明市进出口总额由67548万美元增至2017年781784万美元,增长11.57倍,年均增长17.03%。其中,2017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为7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8、0.6个百分点。成功获国务院批准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蔬菜类、花卉类)。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不断创新,“十三五”中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95户,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占全省的80%以上;同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在昆落户境外世界500强企业43家,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我市投资兴业。2012年以来,对外投资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7个,对外投资项目163项,协议投资总额23.42亿美元;外派劳务输出10254人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川滇黔十二市州等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昆明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前沿。昆明市缔结国际友城数量达到22对,友好交流城市18对;法国、德国等22国在昆设立签证中心。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和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昆明机场口岸实现全天候通关,建立完善了72小时过境免签入境管控系统;过境免签政策扩围至51个国家和地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行业合作昆明会议、GMS经济走廊活动周、“昆明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等高层次对话合作深入开展;亚洲财富论坛永久落户昆明。昆曼国际大通道全线贯通,南博会、商洽会、旅交会等影响力日益扩大。配合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着力打造4条对外经济走廊,加快建设3条对内经济走廊,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举办文博会、农博会、医博会等各类展览活动,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copyright dedecms

   ——生态文明水平稳步提升,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共识共为的40年。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环保投资734.695亿元,年均增长1.9%,较“十一五”期间累计环保投资400.82亿元,增长83.3%。2017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147.13亿元,较2015年145.451亿元增长1.679亿元,增长1.2%,环保投资指数达到3.03%。全面实施以“六大工程”为主的滇池保护治理工程,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形成“四级河(湖)长五级治理”体系,全面推行河道生态补偿,实施35条入湖河道“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滇池流域水环境、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状况显著改善,水质企稳向好。2016年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2017年滇池全湖水质类别继续为Ⅴ类,2018年1—11月全湖水质类别为Ⅳ类,实现了近30年来的首次突破。建成环湖生态湿地3600公顷,滇池湿地获得“中国最美湿地”称号。建成区绿地面积从1985年的1166.4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2.73平方米到2016年的1590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3平方米,绿地率增长24%;森林覆盖率达49.14%,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石林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富民、宜良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十二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02%,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万元GDP能耗下降9%以上。“十三五”以来,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6%以上。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安宁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统筹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自来水供水设施、公厕覆盖率达100%,建成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85个,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dedecms.com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是我市公共服务普惠、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40年。坚持办好惠民实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市、县、乡、村四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基本完成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高教育扩容提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2017年,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9.42%,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2%。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7%以上,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共拥有各级卫生机构4823家、床位60874张,每千人床位数由1978年的2.1张增加到2017年的8.97张。养老事业方兴未艾,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0所,养老总床位达到372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5张。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类保险登记参保人数达到701万人,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7项,建有各类博物馆35个,新闻出版市场经营企业5456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86年的70万人下降为2017年的11.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17%,寻甸县顺利脱贫摘帽。军民融合发展,连续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二次革命” 把握发展方向

织梦好,好织梦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本文来自织梦

   过去的40年,是昆明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不断探索的40年,走出了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路径。40年来的成就,为今后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40年来的实践,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积累了十分宝贵的财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始终把解放思想与加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动昆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新跨越。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加快发展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昆明4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证明,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时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地区,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唯有解放思想、勇于进取、敢于突破、善于创新,才能真正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不断跃上发展的新台阶;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先导,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前瞻的战略思维、先进的发展理念引领实践、推动工作,应对发展新挑战,闯出发展新天地。必须摒弃“家乡宝”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落子布局,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dedecms.com

   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不断使昆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改革方向正确与否的实践标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改善民生、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40年来,从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落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全市上下对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升华,昆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作用更加凸显,城市建设基础更加巩固,社会事业发展更加迅速,群众福祉的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形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党和政府的各项事业才能具有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才能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须牢牢把握昆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勇于坚持,就要下决心向前推进,大力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内容来自dedecms

   始终把改革创新与时代要求有机统一起来,不断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昆明争先进位、走在发展的前列。改革创新是昆明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符合昆明特点的发展路子。40年来,昆明紧紧依靠独特的气候、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进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创新型城市的昆明特色。实践证明,立足自主改革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差别竞争、特色取胜、错位发展,是昆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须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切实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扣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紧扣“三个定位”战略目标,紧扣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切实找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性问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基本路径,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的发展新格局,千方百计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dedecms.com

   始终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昆明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昆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40年来,我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践证明,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着眼点、着力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须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本文来自织梦

   始终把改革精神与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改革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强大依靠,始终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坚强保证。40年来,历届市委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推进改革开放与推进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创新思维和改革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昆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只有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强化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昆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扛起时代使命 新征程加油干

dedecms.com

   新时代,新征程,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昆明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征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一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重要要求统领昆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力争到2020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初步显现,到203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展望未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昆明将成为产业发达的经济繁荣之城、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开放包容的现代大气之城、兼容并蓄的人文魅力之城、和谐宜居的绿色健康之城。 dedecms.com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推动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模式。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新路子,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思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聚焦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改革,提高改革政策协同性,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要坚持环境服务发展,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和分配制度。 copyright dedecms

   提升共享发展新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全市人民共建全面小康、共享幸福生活。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加快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率和服务效能,让群众享受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扩面,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创新养老模式,发展居家养老,推进机构养老,促进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内容来自dedecms

   拓展协调发展新空间,努力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协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科学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联通、生态宜居的“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促进城市功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加协调。坚持治理共赢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格化。突出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思路,明确区域开发重点,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切实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规划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要素配置机制,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彰显昆明历史文化深厚、民族文化绚丽、都市文化包容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文化强市。

dedecms.com

   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美丽昆明。全面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创新滇池流域保护与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专业治理、协调联动的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体系,确保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标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总量,不断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让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降耗。全力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加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人宜居生态环境。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竞争力影响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重点,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昆明口岸通关、贸易投资、产业聚集的优势,着力打造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区域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取向,发挥昆明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心城市优势,积极参与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形成与其他地区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促进国际国内要素双向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坚持互促互进、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作用,突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加强与滇中其他城市的产业协作,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层次递进、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保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断增强党在昆明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真正落实到改革领域的方方面面,通过改进和完善党委工作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改革、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要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以改革实绩论英雄,发现和重用想改革、敢改革、会改革的“狮子型”干部,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尸位素餐者退位让贤,让文过饰非者再无市场,打造庸者下能者上的健康选人用人格局,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要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鼓舞和号召广大干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创造中获取发展良机、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能力,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