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中部崛起事关全局举足轻重

中部崛起事关全局举足轻重

发布时间:2017-08-0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部地区将长期进入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减缓,西部生态环境脆弱,中部地区的持续崛起有助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增强我国经济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水平,缓解东西部人口和环境压力。新规划对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定位,进一步提升了中部地区的位势。中部地区应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加强自贸试验区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部省区之间应重视人才战略,加强改革与创新,实施省区联动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共同加速中部崛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中部崛起 区域协同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十三五”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拓展了新的空间。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我国新经济发展和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中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确定新时期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三基地-枢纽”地位基础上,提出了“一中心四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将国家未来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两个抓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任务赋于中部崛起。中部地区必将以此为契机,完成全面崛起,进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缓解东西部发展压力,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梦目标的早日实现。

织梦好,好织梦

一、新战略定位提升中部崛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位势 内容来自dedecms

建国以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部地区处于全国经济的中心地位。1990年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21.9%,但是,2005年下降到18.8%。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很快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西部地区自1999年国家实施大开发战略以来,经济增速不断攀升。中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上落后于东部,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以致于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的提法。“中部塌陷”影响的不仅仅是中部经济,而且极大地影响我国经济大战略格局。因此。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本文来自织梦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着提升,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部6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显着上升(见图l)。经济总量稳居四大板块第二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7万亿元,10年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10年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7、3.7和7倍。2016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部地区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前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5%(见图2),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四大板块前列。中部地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中部崛起进入新阶段,中部崛起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前一阶段,中部崛起更多是为了全面崛起打基础,新阶段还承担着促进全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重任,更好地发挥对全国发展的支撑作用。从对“一中心四区”这一新的战略定位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位势得到提升,新的定位显然是在原来“三基地一枢纽”基础上的升级。

织梦好,好织梦

全国重要制造业中心的定位比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涵盖更广,战略定位更高。《中国制造2025》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中心必将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主要力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的定位意味着中部地区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2006年~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由36.5%提高到51.2%,新增5000万人到城市居住生活。城镇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显着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安全饮水、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基本完成,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3.2%,达到26810、11422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占比继续增加。2015年底,中部地区按现有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160万人,比2010年底减少了2430万人。下一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主战场转移到中部地区,这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抓手之一。

copyright dedecms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升级,农业基础较好的中部地区在未来将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为国家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2016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1832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继续稳定在30%左右。农村基础设施实现较大改善,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dedecms.com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定位是基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中部崛起必须是绿色崛起,不能走传统的牺牲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的道路。长江、黄河、淮河和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不仅改善了中部地区水环境质量,也对整个流域水环境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中部地区有力保障了华北等地区水资源供应。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特别是安徽和浙江两省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全国其他流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15年中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5%,较10年前提高6.3个百分点。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有关节能减排任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定位是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提升,我国经济进入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东部地区不再仅仅一区独秀,作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区位优势的中部地区,在经过前一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已具备全方位开放的硬件条件。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实施使得中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具有更重要的位置。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打造形成了一批双向开放的平台,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539亿美元,是2005年的6.1倍,年均增长19.9%,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2.9%提高到6.4%,从四大板块垫底位置上升到第三位。中欧班列在郑州、武汉发车,强化了中欧班列品牌,促进了中部交通枢纽的发展。走出去迈出可喜步伐,一些农业资源加工优势企业到中亚设立加工基地,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二、中部崛起是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关键 dedecms.com

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还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未来我国全面发展都需要中部崛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抓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主战场也集中在中部地区。

内容来自dedecms

(一)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关键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还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又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以保障就业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但是,东部地区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西部地区除重庆、成都、陕西渭河平原等外,大多数地区的重点是发展特色经济和生态保护: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大有作为,保持全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任,主要将寄托于中部崛起。事实也是如此。2016年前3季度中部地区的GDP平均增速为7.9%,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dedecms.com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copyright dedecms

中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联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优势。当前,在东部地区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本优势,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也是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跳板。这符合产业梯度转移规律。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部地区的位势更加突出,东部地区加大辐射力度,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我国区域经济能更好地实现协调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三)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 copyright dedecms

中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崛起战略实施以来,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同时,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全国影响力较大,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人力资源较丰富。目前,富士康在郑州发展势头较好,京东方等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投入生产,河南省等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湖南湘江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将成为重要制造业基地载体。山西是能源大省,在科技开发利用煤炭和新能源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以湖北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综合考虑,中部地区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过程中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中心。 dedecms.com

(四)东西部地区人口和环境压力疏解的关键 内容来自dedecms

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不但带来严重的环境的问题,而且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重点城市的房价不断攀升,削弱了竞争力。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低,但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已大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顷耕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已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密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负担的人口)不仅高于中部地区,而且高于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灾害比中东部地区严重。中部崛起将有利于吸引东西部人口的流入,纾解东西部地区人口和环境的压力。 织梦好,好织梦

三、中部崛起的四个重要抓手 dedecms.com

“一中心四区”的定位既为中部地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思路,也成为未来几年中部崛起的抓手。 本文来自织梦

(一)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

dedecms.com

中部崛起必须加快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有利的区位和基础设施条件等优势,不断提升制造业的质量。扩大制造业规模。 本文来自织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部地区能否崛起、顺利承接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迁移,是关系全国工业化进程在未来能否加速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能否实现制造业大国的关键。当前,我国东部地区正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占地多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中部地区需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和支持东南沿海地区符合环保等要求的产业、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基地等有序转移、进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制造业。 织梦好,好织梦

(二)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5年,中部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中部地区是我国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全国“3个1亿人”(实现l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城镇化战略中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通过新型城镇化结合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中部农业、农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能纾解大城市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又可实现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的较大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科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加快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有利于促进入口产业的集聚发展,节约耕地。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中部城市群建设既可吸引东部城市务工农民返乡,又可促进西部贫困地区人口东移。通过提高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域经济承接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对三四线房地产去库存也有积极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当前,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尤为重要,国家正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其中之一。作为有一定生态优势的中部地区,唯有采取高生态质量的发展战略,才能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道路。中部地区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可将优质的生态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既促进产业结构平衡和优质发展,也提升人民幸福感。中部地区应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特别是应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塑造绿色发展的典范。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长江经济带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地带,自贸试验区是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要将中部地区建设成全方位开放的重要支撑区,加大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支持建设综合保税区等,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完善“一站式”通关服务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在内陆地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让整个中部地区发展迈向新阶段。

内容来自dedecms

四、政策建议

copyright dedecms

(一)实施中部崛起的人才战略

dedecms.com

中部地区要崛起,人才是关键。要深化改革,构建良性的人才发展大环境。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形成以用人单位为主导,政府、社会、个人和外资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市场化人才投资环境。制定短期与中长期人才投资规划和人才建设规划。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体制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才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与一切妨碍人才创造活力的做法和规定,推动各类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部崛起相配套的人才管理新体制。营造完善配套的人才政策环境。激发活力,探索集约高效的人才汇聚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中部地区可统一规划,建立各类人才的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制度,改善宏观调控。建立高层次人才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扩大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与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按照中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部署,依靠宏观调控与市场手段优化人才结构,加强6省在人才资源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施区域人才一体化战略,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增强中部整体人才竞争力。同时,做好各层次和各专业人才从东部地区的回流或者留守外地高级人才为家乡服务的工作。

本文来自织梦

(二)实施省区联动发展战略 织梦好,好织梦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区经济”从根本上导致了地区利益冲突,使中部各省只注重自身的局部利益,互相隔离,孤立发展,形成强大的行政性壁垒。由此,中部地区利益难以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普遍,产业之间互补性不强,地区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在各省之间,而且在各省内部也存在,导致区域市场难以建立,商品与生产要素难以在区际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自然资源、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不畅。虽然中部地区取得长足发展,但区域之间协同发展的步伐仍有限。中部崛起未来仍应作为一个整体,需加强省区联动机制建设,各省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条件和特色进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联动。充分考虑到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发展,而不是互相竞争,即使出现产品竞争也要体现差异化特征。应进一步办好中部论坛和中部博览会等联动项目,加强中部地区联动的机制建设,加强中部地区省际发展联动机制的顶层设计。

织梦好,好织梦

(三)加强改革与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渐提升。新形势下,中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创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培育开放型经济竞争新优势。尤其是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中部地区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外,还必须因地制宜加强自身的改革。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解决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待遇问题。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方法和路径,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城镇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释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活力,发挥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积极作用。 织梦好,好织梦

(四)加快中部地区新经济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经济正在加速形成。呈现出生产要素高端化、社会生产智慧化、创新创业大众化、企业组织平台化、产业链结网络化等新特征,日益成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中部地区应利用人才资源,加强协同合作,加速新技术的成长,加快新产业的发展,加强新业态的培育,完善新经济的体制机制。应立足于已有产业、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发展适合的新经济。新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并服务于现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不能为了新而新。各省及省内新经济发展应注重与周边地区形成协同发展效应,形成以优势互补为基础、错位发展为准则、市场机制为纽带、项目和服务为载体的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在发展方式上,除大力引进扶植和发展新产业外,更大精力应放在促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上,在传统经济基础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品,进而促进新经济蓬勃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五)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扩大对外开放

内容来自dedecms

中部要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的契机,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推进中部地区高水平双向开放,缩小与东部地区开放差距,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织梦好,好织梦

中部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江西是丝绸之路重要商品瓷器的输出地,目前,江西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仍保持着密切交往,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3来自沿线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重要省份。国家已将中原城市群、郑州和洛阳主要节点城市、郑州航空港等纳入了“一带一路”战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共建”二字,以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境外营销网络为平台,推动各省优秀企业抱团走出去。实现资源共享,在国际友城、中资园区等方面互通有无。加强政策沟通,构建合作机制,成立共建“一带一路”联席会,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陈雪玲.王少雨,“中部崛起”中的人才机制创新研究[J].人才与教育,2006(07).

copyright dedecms

[2]刘镇.区域协调发展与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6(11). copyright dedecms

[3]张兵红,尹继东.中部六省地方经济差异性及协调发展对策[J].学习与实践,2008(07). 织梦好,好织梦

[4]赵凌云,苏娜.中部地区的新地位、新定位与政策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14(06). 内容来自dedecms

[5]孙潇菲.研究“中部崛起”以来区域政策对中部地区的影响[J].商,2016(02). 织梦好,好织梦

[6]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徐诺金,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2).

织梦好,好织梦

[7]周戎.新常态下中部崛起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贼务,2016(1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8]王志武.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J].决策与信息,2016(02).

dedecms.com

[9]周民良,时保国.以城市群建设带动中部崛起的策略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04). 内容来自dedecms

[10]赵凌云,苏娜.中部地区的新地位、新定位与政策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14(0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喻新安,杨兰桥,刘晓萍,郭志远.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的成效、经验与未来取向[J].中州学刊,2014(09), copyright dedecms

[12]许可,郭炜,曹梅艳.我国中部各省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比较[J].经济学家,2011(03). 本文来自织梦

[13]魏丽华,冷宣荣.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用分析——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视角[J].江淮论坛,2011(04).

内容来自dedecms

[14]阳小华.论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基础[J].江汉论坛2007(11).

dedecms.com

[15]赵凌云,苏娜.中部地区的新地位、新定位与政策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14(06).

织梦好,好织梦

[16]段浩.中部崛起地方立法协调问题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5(05).

copyright dedecms

[17]郑开元,李灯强.匡绪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中部崛起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03). 内容来自dedecms

[18]王承宗,中部六省金融、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4).

内容来自dedecms

[19]罗序斌,周绍森.中部崛起进程的跟踪研究——基于崛起指数的理论架构和应用[J].生态经济,2014(03).

dedecms.com

[20]喻新安,郭小燕,王新涛.区域发展新棋局与中部崛起新机遇[J].区域经济评论,2014(04).

内容来自dedecms

[21]童中贤,胡守勇,周海燕,刘晓.我国中部崛起进程中的战略平台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1).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