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以两型改革引领绿色发展

以两型改革引领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自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以“两型”为主题,以“三个率先”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着力在经济总体实力较弱、经济落差相对较大的城市群层面一体化探索建设两型社会,在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条件下“腾笼换鸟”探索建设两型社会,在累积污染较重、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的条件下释放改革红利、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探索建设两型社会,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的条件下推动自发自愿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经济社会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

dedecms.com

2017年,试验区实现GDP2.8万亿元,是2007年的4.04倍,年均增长11.8%,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试验区仍带动湖南省实现了年均11.1%的经济增速。引导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7年下降42.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连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扎实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排放削减量比2008年下降50%,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整个湘江流域全部消灭五类水质河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56.1%提高到2017年的59.68%,远超世界和全国水平;国家湿地公园达69处,湿地保护率达74.13%,居全国第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融入湖湘文化,“抓两型就是抓发展、抓转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发展的共识,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省人民的精神血脉。当前,试验区已经成为推动湖南绿色发展的国家动力、引领全省现代化的核心增长极、展现湖南发展成就和光辉前景的闪亮名片。 本文来自织梦

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你们抓得早,抓得主动,抓出了效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希望继续探索,为全国提供借鉴和经验。”试验区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改革创新作为试验区的“根”与“魂”,先后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获批和实施国家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50多项,目前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明确的110项任务有99项取得重大进展,试验区的改革以先行先试的优势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基本形成了以两型改革引领绿色发展并带动湖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模式”,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将《关于总结推广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绿色发展经验的报告》正式上报国务院,从四个方面梳理了长株潭试验区绿色发展的经验,梳理了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城乡环境多元共治、生态环境保护等11个绿色发展经验案例,拟发文在全国推广。回顾这些年试验区的探索实践,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

本文来自织梦

1.抓规划引导,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新一轮深化改革,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告别“摸石头过河”,呼唤和拥抱“顶层设计”。这些年来,我省着力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总体改革方案为龙头,14个专项规划、10个专项改革方案、17个示范片区规划和87个市域规划组成的多层次、全覆盖的改革建设规划体系,形成了试验区两型试验的“路线图”。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出台全国首个同类改革实施方案《湖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以试验区为龙头,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揽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和绿色湖南建设,为建设生态强省提供改革动力。为清楚的告诉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什么是两型”“怎么建设两型”“建设怎样的两型”,将两型理念、要求、方法注入经济活动、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转换为80多项标准、规范、指南。在两型标准指引下,建立两型产业准入、退出、提升机制,开展科技、标准、产业同步行动,以标准提升、引导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的技术化水平;以标准推动,首创政府两型采购,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累计受理全国720余家企业的2600多个产品,将311家企业的1330个产品纳入省政府采购两型产品目录;以标准指导两型创建,建设两型学校、村庄、企业、园区、机关、景区等,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依托第三方机构,认证标准实施效果。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范围,形成涵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经济社会三大领域、29项具体指标的绿色评价体系,每年发布省、市两型综合评价报告,以清晰、直观、定量的方式,展示试验区两型建设总体进程、各市推进两型力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织梦好,好织梦

2.抓市场支撑,激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生动力。下好市场改革“先手棋”,以市场手段推动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推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自2012年起开展居民用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居民阶梯电价实施后,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幅度由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前的2011年下半年9.5%和2012年上半年的19.4%,下降到2012年下半年的7.1%和2013年上半年0.7%,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18.7个百分点。探索市场平台建设,2011年获批全国首批排污权交易试点,试点范围逐步从长株潭三市扩展到湘江流域8市,并从2015年1月起在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实施,交易指标由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增至七项,交易(管理)机构发展到11家;2012年启动全国首个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升降级制度,在110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先行实施。探索第三方治理,整合财政安排的涉环资金加快治理创新,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江河湖泊治理等领域项目,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委托运营等第三方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产污”和“治污”分离。长沙市对餐厨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实行强制性第三方治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地区综合整治采取第三方治理,获得中央专项支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2007年开展全国第一批强制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将化工、有色、冶炼等高环境风险企业作为重点,在全国成功实现受理环境责任险理赔;2013年发行全国第一支流域环境治理债券,专项用于湘江流域企业搬迁退出、河道整治、土壤修复等,有效缓解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难题。

copyright dedecms

3.抓综合整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坚持从生态系统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长廊”。以湘江保护与治理为突破口,创新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机制。将湘江保护与治理确立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以省人大颁布的湘江保护条例为统领,创新责任制、专项债券、流域生态补偿、“绿色卫士”参与等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的流域治理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湘江流域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娄底锡矿山、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等重点污染整治区域的绿色转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排放削减量、淘汰关闭涉重金属企业均比试验区获批之初下降50%,汞、铅、砷、镉与六价铬下降幅度分别为39.3%、52.2%、45.1%、61.3%和46.8%。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为重点,创新重点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出台总体规划,把长株潭结合部522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生态绿心,禁止和限制开发区面积达89%;省人大专门出台绿心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明确长株潭三市和相关省直部门责任,实行属地处理、省级督察,合建共筑三市生态“公共客厅”;开发“天眼”系统,通过卫星紧盯,对生态绿心地区实现常态化监控。在长株潭及周边重点区域开展274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探索开展重金属镉污染稻田“VIP”及“VIP+n”控镉技术体系试验等,有效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长株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创新大气环境同治机制。把长株潭三市作为一个大气污染治理单元,完善联防联控监测体系,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从长株潭覆盖到全省,PM2.5监测数据向社会实时公布;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加强对工业、机动车船、扬尘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以技术手段推进联防联控,集成化、滴灌式、点穴式推广新能源发电、绿色建筑等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全省41台燃煤发电机组、66条新型干流水泥生产线、13条钢铁烧结机床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或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创新城乡环境治理机制。探索环保自治、城乡同治模式,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全省覆盖,长沙市创造了“户分类减量、村主导消化、镇监管支持、县以奖代投”的模式;株洲市实现了城市管理运营市场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网格化、考核标准化;株洲攸县对城乡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抓考核监管,落实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要求。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落实环保责任,率先全国出台实施省级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以环保督察、离任审计等落实各级各部门的环保责任,以信用评价、排污许可等落实各行各业的环保责任,以行为准则、公益诉讼等落实社会各界的环保责任,形成多元共治的环保责任体系。强化绿色考核,建立两型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年度绩效考核等制度,把节能、节地、环保等指标及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省绩效考核。从2014年起对全省四个板块实行分类考核,提高经济结构、效益和生态环境等指标权重,79个限制开发区的县市区不考评入均GDP。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推进法治建设,省人大、省政府等颁布实施关于保障和促进试验区工作的决定、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等70多个法律规章,开展大规模执法检查和多次专题检查。各级公检法等机构出台两型社会司法、执法保障措施,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生态环境资源检察处等专门机构,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切实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抓社会参与,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注重社会参与、增强共识,激发各主体参与绿色发展的活力,推动绿色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在试验区各市县部署3批31个改革试点,引导基层运用标准、制度、经济、科技等进行探索,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同时,突出发现总结提升,及时梳理基层探索的新鲜经验,已推出70个创新案例,向国家推荐、全省发布,激励各地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并在试验区加以复制推广,为在全省全面建设两型社会、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试验区的方案和智能。让两型进生产、进生活,把两型具象化为一件件具体的事项,一个个生动的主题活动,使绿色化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说得出、用得上。实施两型教育,涵养文化自觉,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推进两型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景区、家庭等,并在此基础上支持长株潭三市在绿心地区、韶山市等建设省级两型综合示范片区,推动两型元素、两型成果在一定区域内系统集成,累计培育两型示范创建单位(项目)1100多个,树立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发展样板。

本文来自织梦

(nc-1820180706)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