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世经 > 日韩经济 > 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

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03-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国际经济文摘》2018第 浏览:【字体:

在后发国家中,韩国是少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翻过高收入之墙的经济体之一,创造了与西德“莱茵河奇迹”和日本“隅田河奇迹”相媲美的韩国“汉江奇迹”。相当一部分后发国家依靠重商主义战略,往往能够实现经济的起飞,但是在到达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没有实现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平稳降落,经济出现失速。而韩国则成功实现了增长动力转换和增长阶段跨越,迈过减速关。当前韩国在增长态势、经济结构、创新能力、资本流动、金融体系等方面已经展现出作为一个成熟发达经济体的特征,完成了从奇迹到成熟的转变。韩国增长降落的奇迹具有非常珍贵的案例价值,对于采取过赶超战略、处于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类似挑战的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

内容来自dedecms

韩国经济起飞是从1962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与制度体系。但进入80年代以后,支撑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供求条件发生变化,原有制度体系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临增长减速、动力转换和制度转型。

dedecms.com

1.1961—1979年高速追赶期形成的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 内容来自dedecms

1961年朴正熙上台之后,认为韩国国内市场狭小、居民购买力低、资源短缺,进口替代战略不适合韩国现实。由于韩国劳动力丰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市场对韩国完全开放,因此开始转向出口导向战略,提出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在实施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过程中,韩国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了权威主义和发展主义的政府;二是制定五年计划,并配套相关奖惩和执行机制;三是为达到政府目标,对扶持的行业和企业给予信贷分配、减税等激励措施;四是为配合出口导向战略,实施了汇率贬值、进口管制、FDI限制、资本账户管制等措施;五是培育私营企业和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和创新意识;六是政府重视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投入;七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意保持收入分配公平。

内容来自dedecms

2.高速追赶期的成就与产生的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韩国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初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济和出口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化基础逐步建立,企业国际竞争意识较强。与此同时,也积累了较多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过多干预和市场机制不健全。 dedecms.com

第一,政府干预过多与腐败。由于政府掌握了过多的资源配置权力,出现了普遍的政经勾结和腐败现象,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存在广泛的进口配额限制、关税壁垒、FDI进入限制、资本账户管制、汇率低估等,国内企业竞争力存在高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高负债。政府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大,企业实现了政府制定的目标可以获得低利率贷款、税收减免、新行业进入等权利,因此企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不是效益提高,企业负债率高企,60年代中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0%—400%。 dedecms.com

第四,高通胀与低储蓄。由于政府配置的信贷实际利率水平过低,出现了超额的信贷需求,并引发了持续的高速通货膨胀,进而导致低储蓄。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五,依赖外债。超额的信贷需求和储蓄之间的缺口由国外借款来弥补,政府在对FDI保持限制的同时,有选择地开放资本账户,并对企业举借外债进行政府担保,导致企业举借外债失控。 本文来自织梦

第六,金融抑制。由于只是把金融作为发展的工具,对银行人事、经营管理和资金分配的干预,导致了金融抑制,金融产业发展落后。 dedecms.com

第七,企业缺乏自律性。大量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存在投资饥渴症,缺乏自律性,充满道德风险。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八,财阀垄断。企业做得越大越能得到政府各种支持,导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差距越拉越大,行业集中度过高,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的财阀垄断局面。

织梦好,好织梦

第九,产能过剩与低效率。韩国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化、城市化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带动有限。同时,大量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业技术含量不高,容易被其他国家替代,且远洋贸易成本高昂。在70年代中后期,重化工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过度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导致了低效率和高负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十,低成本竞争。韩国大多数产业依托成本优势在低价格领域里竞争,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所需要的国内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表现等尚未起步。

本文来自织梦

3.80年代以后进入转型期面临的新挑战

内容来自dedecms

进入80年代,支撑韩国高速增长的供求条件发生了基本面性的变化,面临增长减速和动力转换,原有制度和政策体系不再适应增速换挡的要求。进入增速换挡期以后,韩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包括:一是民众对政治民主和社会福利需求增加,这导致了广泛的集会活动、政府社会福利支出快速膨胀、工人工资快速增长,大量资源从生产领域转向分配和消费领域。过去军事独裁式的统治面临挑战,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面临转变;二是支撑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基本面性的变化。随着韩国在半导体、电子、造船等产业领域的快速技术进步,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技术前沿面,引进消化吸收的空间缩小,面临需要大量增加R&D投入、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风险;三是房地产长周期峰值到达;四是经济减速带来财政金融风险和产能过剩风险;五是结构性矛盾和金融自由化引发高通胀与资产泡沫;六是服务业管制导致低效率,阻碍产业升级;七是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加大开放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剧增。 本文来自织梦

1980—1997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应对、进展与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进入80年代以后,高速追赶期遗留的老问题与转型期产生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了“韩国病”,韩国在金融危机前已经表现出一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症状。进入转型期,韩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国家(地区)转型任务:政治由军事独裁转向政治民主,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为主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产业政策由倾斜性转向中性,对外开放由选择性、局部性转向全面性、全局性,国际竞争由两头挤压转向突围升级。

织梦好,好织梦

1.金融危机前的政策应对与结构改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曾经支撑高增长的供求条件逐渐耗竭,曾经创造奇迹的体制现在成了改革对象。如果说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体制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把韩国从低收入陷阱中解救出来,那么,现在这一体制在转型期则成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障碍。 dedecms.com

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低收入陷阱,到政府主导的起飞与高增长,再到市场主导的降落与成熟,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是事物演进的基本方式。金融危机前,韩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进展缓慢,深层次结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实施宏观稳定政策,但货币环境仍然宽松;二是实施重化工业投资调整与产业合理化政策,但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反竞争措施;三是推动金融自由化,但监管机制没有相应跟上;四是实施进口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开放,货币错配与期限错配现象严重;五是实施鼓励竞争和限制财阀政策,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六是增加福利开支,但政府经济建设投资也大幅攀升。 dedecms.com

2.金泳三政府对形势的认识与应对

copyright dedecms

在1980—-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转型期,韩国经历了四届政府三任总统:全斗焕(1980—-1988)、卢泰愚(1988—1993)和金泳三(1993—1998)。韩国在80年代经济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惯性。1979年朴正熙遇刺后,靠政变上台的全斗焕继续实施军事独裁统治,军人出身的卢泰愚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稳定上,因此80年代韩国经济改革相对缓慢,更多的是被动适应调整。进入90年代,韩国转型压力日益凸显,民主人士金泳三通过竞选上台,开始主动进行改革。 本文来自织梦

1993年2月就任总统以后,面对广泛蔓延的“韩国病”现象,金泳三提出了任内要解决的三大任务:清除腐败、搞活经济和确立法治。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改组政府,整肃军队;二是公布官员财产,实行金融实名制和不动产实名制;三是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扩大了财源,实现了税收公平;四是推动市场导向的改革。

内容来自dedecms

3.金融危机前经济转型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dedecms.com

1980—1997年金融危机前,韩国面对增速换挡期的挑战,进行了转型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启了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二是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三是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为开启新增长阶段创造了条件。 copyright dedecms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深层次结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1997年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一是政府干预与隐性担保仍然存在,道德风险没有根除;二是经济改革滞后于政治改革,没有实现同步推进;三是受利益集团和舆论影响,改革经常流于形式,并出现多次反复;四是改革的顺序和速度失策;五是过剩产能缺乏退出机制,货币环境宽松导致无效资金需求和高负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前,韩国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呈局部性、被动式、偏政治化、上层精英主导、受利益集团影响、便宜行事、流于形式等特点,深层次结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被一再延误。更深层次地讲,在增速换挡期,韩国各界普遍对经济减速的必然性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危机意识和转型动力不强,风险不断累积,最终走向危机倒逼式的改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98—2003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政策应对与结构改革

内容来自dedecms

东南亚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韩国,韩国金融危机从外汇危机开始,引发了资本外逃,并爆发了企业财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最终升级成全面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克服外汇危机和实施结构改革。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克服外汇危机。当时韩国最紧迫的是克服外汇危机。为了获得550亿美元救助资金,1997年12月韩国政府与IMF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协议。与历史上其他接受救援国抵触IMF条款不同,金大中政府选择了与IMF积极合作,认为这也是韩国改革的方向,主动彻底地履行了关于结构改革和资本自由化的协议内容。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金融部门改革。随着韩国外汇情况逐步稳定,政府工作的重点从确保外汇流动性转向恢复国内金融市场功能。金大中政府非常重视金融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尽快从危机中恢复金融机构正常融资功能,防止资金紧缩的恶性循环,同时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强化金融机构自律性,提高竞争力。主要措施包括:首先,迅速整顿不良金融机构。一是尽快清理不良债权;二是进行银行结构调整;三是对第二金融圈进行结构调整。其次,改革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再次,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最后,培育资本市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企业部门改革。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大批倒闭,过度负债、多元化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是主要原因。韩国政府实施了基于“5+3”原则的企业部门结构改革。韩国政府对企业部门的结构调整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消除了政企问的隐性担保和道德风险。1998年大宇集团破产使得“大而不倒”的神话破灭,随着“破产法”的修订和执行,政企间道德风险逐渐解除。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四,公共部门改革。金大中倡导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并行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小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立以需求者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和后评价体制。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简政放权、压缩预算、国有企业私营化等。 dedecms.com

第五,劳动部门和社保改革。金融危机前,韩国劳动力市场过于僵硬,多数企业存在类似终身雇佣现象。工会势力较强,工资涨幅经常超过劳动生产率。金融危机之后,为了配套金融、企业和公共部门改革,必须要改革劳动雇佣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

dedecms.com

第六,扩大对外开放。韩国作为世贸组织会员国,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加快了开放速度,如取消贸易补贴制度,简化进口手续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七,信息化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金大中政府认为高速宽带网是建设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1999年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投入。信息通信部提出“网络韩国21计划”。 dedecms.com

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克服了外汇危机,实现了全面而彻底的结构改革,为走向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dedecms.com

金融危机前后的政策比较与启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韩国在发展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误,比如,50年代推动进口替代战略、60—70年代实行高度军事独裁统治、80年代重化工业战略转型迟缓、90年代国内结构调整不到位便仓促加快开放、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缺乏监管等,甚至在1997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韩国最终还是实现了增长阶段跨越和增长动力转换,用了10多年的时间迈过减速关,用了60多年的时间从贫穷落后农业国转型为成熟发达经济体。

dedecms.com

不可否认,韩国在经济减速期的转型成功具有很多特殊性,比如,韩国处在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把韩国作为“自由世界的桥头堡”,给予大力扶持,对其开放出口和技术市场,在金融危机时施以援助,“跌倒了有人扶一把”;韩国即使在1961—1979年的军事独裁统治时期,以金泳三、金大中为代表的民主化势力仍然得以保存,这为韩国在工业化后期过渡到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韩国只有不到5000万人口,属于中型国家,“船小好调头”,在国际上有几个产业或几个企业具备竞争力就足以迈进高收入阶段;韩国从一开始起飞就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竞争意识比较强,当政府不再提供隐性担保以后,能够在国际上较快建立竞争力;韩国收入分配比较公平,社会相对稳定;等等。

织梦好,好织梦

但是,韩国迈过减速关主要还是得益于全面而彻底的结构调整。韩国的转型成功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某一项政策的结果,而是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改革综合作用的必然产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果对比金大中政府的施政纲领、金泳三政府的施政纲领、全斗焕和卢泰愚政府的施政纲领,可以发现,转型期间四届政府(1980—-2003年)的政策方针基本一致,即按照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方向进行改革。但实际的执行效果却形成明显反差:危机前,深层次结构改革被一再延误,风险不断积累,最终爆发金融危机;危机后,实现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革,奠定了建立经济强国的制度基础,成功实现了增长阶段跨越和增长动力转换。如果说,危机前的改革呈局部性、被动式、偏政治化、上层精英主导、受利益集团影响、便宜行事、流于形式等特点的话,那么,危机后的改革呈全局性、主动式、政治经济改革并行、全民共识、方向坚定、攻坚克难、实质推进等特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然,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危机前韩国的转型努力,此前的改革进展也为危机后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和制度基础,但显然总体上没有解决深层次结构问题,没有扭转低效扩张、产能过剩、金融加杠杆、风险积累的不可持续局面。金大中政府的改革也并不是完美的,为了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滥发信用卡产生了大量不良信用;新自由主义式的结构调整,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等等。但总体上,金融危机后的改革在失业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情况下,还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无论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经济运行机制向市场经济转变。 dedecms.com

韩国在增速换挡期的结构调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处在同样发展阶段、面临类似挑战的中国,如何避免危机倒逼式的改革?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必须要增强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增长减速的必然性和动力转换的必要性,下定决心推动改革和转型,这一点我们具有知识的后发优势。 内容来自dedecms